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五军团传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适度深蓝


第一章:我们要抗日

 英雄血------红五军团传奇

第一章:起义

一.我们要抗日

一九三一年九月下旬,江西宁都通往广昌的崎岖山道上,行进着一支国民党军队,他们是第二十六路军的二十五师七十三旅。几天前传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日军将南满铁路柳条沟地区的一段桥梁炸毁,却反诬是中国军队畜意“破坏”。当晚,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由于蒋介石严令不得抵抗;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结果仅仅不到五天;日军即占领了吉辽两省。东北的沦陷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义愤;很快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抗日救国运动。而此时的二十六路军正驻扎在江西省宁都县“剿共”,这支部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它是由原冯玉祥的西北军一部编成的。

早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冯玉祥率部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为了把这支部队改造成真正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曾派刘伯坚、陈延年、宣侠父、邓小平、方仲如、刘志丹等数百名同志到该部工作,刘伯坚曾任该部总政治部部长。

大革命失败以后,冯与蒋介石同流合污,开始将部队中的共产党员“礼送出境”。1930年蒋、冯、阎之间的中原大战结束,冯兵败下野,余部被蒋介石收编,第二十六路军便是其中之一,计有原十二师(师长高树勋),原十三师(师长董振堂),原十四师(师长季振同),原十五师(师长李松昆),外加两个骑兵旅共计五万六千余人。蒋对这支部队给出的收编条件非常苛刻,全军仅编为2个步兵师(每师辖3个旅),一个骑兵师(辖2个旅)。

1931年初,蒋介石出于清除异己、调虎离山的险恶用心,命令该军由北方开到南方的江西参与“剿共”。同时严令该军不许带上重迫击炮团、野榴炮团和骑兵师。因此,南下的只有两师步兵共两万七千余人。日军侵占东北时该军驻扎在宁都;广大爱国官兵根本不愿打内战,纷纷上书请愿;积极要求北上抗日;保家卫国。时任二十六路军总指挥的孙连仲见众怨难违,加之他也不想再待在这南方异地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拼实力。便以二十六路军全体将领的名义通电蒋介石,要求回北方,打日本,保家园。同时,令七十三旅做为全军的先头部队,立即拔营北上。

九月的南方,仍是烈日炎炎,队伍所过之处,尘土漫天飞扬。突然前方枪声大作,士兵们迅速散开、隐蔽起来。不多久,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带着卫队策马赶了上来。

先锋营黄营长急匆匆跑过来报告:“是朱绍良的部队对我们开枪警戒,他们说没有蒋委员长的命令,二十六路军不得擅自撤离防区,否则后果自负!”

“去!跟他们讲,我们走,没别的目的,是去北方抗日的!只要是有血性的中国军人,都应该拿起武器去打鬼子!而不是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希望他们不要从中阻拦。”

说完,董振堂翻身下马,径自来到一处高坡,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里的地势,然后对身旁的随从参谋说道:“朱绍良是我们在中原大战时期的老对手,这小子倒挺会选地形,你们看见没,这一带群山绵延,要过广昌还非得走这条道。再看看他们的阵地,就在前面的山隘口上,只要有一营人,粮弹充足,守个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

“不过,地势再好也有他的弱点,只是多花点时间而已,你们看!”董振堂顺手一指,继续说道:“我派两支精干小分队,从隘口两侧迂回到他的侧后,给他一个突袭,再加上我正面仰攻部队的配合,拿下这个隘口不是没有可能。”

不一会儿,黄营长赶回来报告:“旅长!他们还是那句话,要我们回去!咋办?朱绍良凭什么阻拦我们!看来不给他一点厉害尝尝,他是不会放行的。旅长,下令打吧,揍这狗日的,闯过去!”

董振堂剑眉一皱,怒火中烧,打还是不打?眼下部队已经出发,犹如一支离弦的箭-----不得不发,不打如何过得去,部队过不去士气将会大大受挫;打嘛,又如何打,是打完再请示还是先请示再打,双方只要较真动了手,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朱绍良是蒋介石的嫡系,在广昌就有上万部队,冲得过眼前的胡嘴岭,冲得过广昌?蒋介石在这漫长的数千公里道路上随时也能纠集重兵,给这支苦难的军队以致命一击。凭现在二十六路军这二万人马,恐怕永远也到不了北方的抗日战场。

怎么办?董振堂焦灼地犹豫着。这时,传令兵送来总指挥孙连仲的电报,上面写着:“勿生争端,速回宁都”。董振堂气的将手里的电文撕了个粉碎,痛苦地喊道:“撤!”

就这样,二十六路军浩浩荡荡地开出来,又趁着夜色灰溜溜地回到了驻地—宁都城。

第二天上午,位于城东一座二层小洋楼的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院内,聚集着全军三十几名译电员、报务员。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军官站在台前,他高个子宽额门,眉清目秀,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虽着一身旧军装,举手投足均显示出军人特有的质朴与庄严,他--------就是二十六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

此刻,他手里捏着几份传单讲道:“这里面的内容只有电台才能收到,也就是说只有你们才能做得了这些传单,做事情要敢做敢当,我再问一遍,是谁干的?”

大家胆颤心惊的站在下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敢吱声。过了一会儿,从队列里走出一位年轻的士兵,从容的说道:“报告长官,是我干的!与他们无关。”

话音刚落,紧随其后又站出来两个,异口同声说道:“长官,还有我们俩!”

赵博生从台上走了下来;背着手仔细打量着几个年轻人,问道:“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苏联伯力电台的广播。”

“为什么这么干?”

“日本鬼子都侵占东北三省啦,我们现在不仅不抗日,连东三省抗日的消息都被封锁,我们收听到马占山将军带领部队和鬼子战斗的消息后,无比激动,觉得应该让民众知道这件事情,于是我们就……”

“叫什么名字?哪个部队的?”

“我叫闻述尧;他们两个是陈士吾和杨笑是。我们三个都是二十五师七十三旅的报务员。”

赵博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旋即又恢复至严肃的神情。回到台前,他讲到:“知道吗?你们出海报宣传抗日,是一件好事情!蒋委员长不准抗日,东北义勇军起来抗日这很好嘛!这件事情你们今后还要干下去,买纸墨没钱,我给了。但有一条,要先给我审阅一下。”

接着,他毫不留情地抨击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他说道:“南京政府要员们住的高楼大厦是谁修的?是工人!他们吃的粮食:大米、白面,是谁种的?是农民!这些吃百姓、住百姓的大官就是不打日本鬼子……。”

一席话,令大家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原来参谋长和我们的心情一样,也是强烈要求抗日的。”闻述尧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战友们拥抱起来。赵博生望着这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笑着大手一挥道:“好了好了,都回去吧!”

孙连仲此刻正捂着肿起的左腮,躺在一张竹编的摇椅上。听见外面的呼声,不禁眉头一皱。他哪有闲心去管这些“破事”,现在部队乱糟糟的,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年初奉蒋介石一纸电令,带着二十六路军二万余众到南方的江西“剿共”。大半年时间里,就损失掉近万人马,先是在宜黄被红军歼灭掉三千余人;驻守宁都以后,士兵们逃跑一部分;水土不服,又病死一部分;加之下面的广大士兵和官佐都不愿替蒋介石卖命打红军,这其中最令他伤脑筋的,当属他的老部下--------七十三旅的旅长董振堂,此人骁勇善战,是一员难得的虎将。他满以为由七十三旅担任全军的前锋,能在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所向披靡。可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董率他的部队一经与红军接触,不是畏缩不前,就是往后退个稀里哗啦,让他在蒋介石面前丢尽了面子。董振堂都这样了,其他部队还有什么指望,照这样下去硬守在这儿,打又打不得,走又走不了,早晚得玩完。蒋介石这招“以毒攻毒”可真够狠的,我孙连仲担得了这个责任吗?

这时,门开了,进来的是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孙连仲忙起身道:“恩博(赵博生字),你来了就好,我有要事相商!”赵博生坐了下来,长叹一声:“总座,今早又抬出去十几号弟兄,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士兵们大都是西北一带的人,在这潮湿闷热的南方根本呆不住。目前日寇侵占我东北,官兵们的抗日情绪很高涨,趁此机会还是要想想办法啊!”

望着这位自己亲自从吉鸿昌那请来的参谋长,孙连仲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许久,才说道:“恩博!你爱兵如子弟,我是理解的。谁叫我们是人家的败将,被人家不当人,拿来当枪使啊!你也知道,杂牌军都这样儿,当今粮饷只领到六成,弹药又不给补充,发下来的药,不是假的就是过了期的,照此下去,我也急呀!”咽了口茶,孙连仲皱着眉头继续说道:“这次北上不成,委员长咋发来电报,硬是要先剿共、后抗日,一句话,就是要我们死也得死在宁都。语气非常强硬;能有什么办法,咱们能不遵命吗!这些天焦虑上火,牙又犯病,明天我要到上海去治治,这里的事就全拜托你了!”

赵博生摘下眼镜来擦了擦,不紧不慢地说道:“总座,这么大一摊子,我怕收拾不了……。”还没等讲完,孙连仲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老弟,自冯先生(西北军将领对冯玉祥的尊称)下野,咱们便成了没奶的娃儿,带着几万弟兄能混到现在实属不易。你看看现在军中的将领,董振堂、季振同他们能打,可是太猛浪,重用不得;李松昆、王恩布等人虽听话,却平庸至极。唯独你,能文能武,能屈能伸,我是充分信任你的,能担此重任。我走后你就放手干吧!我已安排下去了,你不用操心……”

从指挥部出来,赵博生摇了摇头,内心骂道:“真是个老滑头!”

他径自来到梅江边,找了块草地坐了下来,静静地望着远处高耸的翠微峰,他又想起了以前西北军时的政治部主任刘伯坚。

那还是国共合作时期,冯玉祥请来了共产党人帮助其治军,分任西北军各部政治工作负责人。刘伯坚便是他最倾佩的一位好朋友,他总觉得共产党人身上仿佛有一种特有的磁力,深深地吸引着自己。当时的西北军中盛传着一句话---“听刘主任一次演讲,可抵三月饷”。只可惜,那段岁月太短暂了,“宁汉合流”后,冯玉祥也跟着开始在军中清党,刘伯坚、邓小平、王一飞、刘志丹等著名的共产党人被迫离开西北军。当时的他感到很失望,很茫然。对冯玉祥的背信弃义,非常不满,常常当着士兵们说:“我每天都准备着死,在未死之前,活一天就得坚决为工农穷苦群众奋斗一天。”

不久;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首的四大军事集团开始了对权力、地盘、地位、利益的明争暗斗,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在1930年4月1日暴发了著名的中原大战。这场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双方共投入了一百多万军队,持续了半年之久。这其中冯玉祥的讨蒋主力——西北军,更是倾巢出动。大战前期,蒋介石的中央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连蒋本人都差一点儿成为西北军的俘虏。可至大战后期,雄居东北的张学良通电拥蒋,并下达东北军入关的命令。倾刻间,几十万东北军杀进关内,这无异于在西北军的背后捅上了一刀,再加上蒋介石的分化和瓦解,二十多万西北军开始纷纷倒戈。失败和挫折令赵博生倍感失望,正应了刘伯坚主任临走前对冯玉祥说过的那句话“总司令既已决定与蒋介石合作,说明我们之间已志不同,道不合,只有分道扬镳。既然这一天来了,但请总司令记住一句话,同蒋打交道,终有一天是要后悔的。”

现在下野的冯玉祥岂只后悔呀!也就在那一刻,赵博生才觉得共产党的正确和伟大。

当时正值西北连年大旱,无数农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打了半辈子仗,什么也改变不了,他悲愤不已。于是挥笔写下一首《革命精神之歌》,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立志救国的决心。歌词写道:

先锋,先锋,

热血沸腾。

先烈为平等牺牲,

作人类解放救星。

侧耳远听,

宇宙充满饥寒声。

警醒先锋!

个人自由全牺牲。

我死国生,

我死国荣,

身虽死精神长生。

成仁!成功!

实现大同。

大战前夕,他曾派人去上海找过刘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