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初记-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真心抗日,就包括谁在里面。”芒种说,“田大瞎子反对抗日,自然就没有他。”
“我看没有他。”老温说,“我们抗半天日,要是叫他沾光,那还有什么意义?你说不是吗?”
“是的,”芒种说,“抗日战争解放了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进步才好。”
老温不再问了。前面还没有传令休息的征候,他们继续往前爬,老温走路,如果不说话了,就得闹些动作,他不断的用脚踢起路上的石子,叫它滚下那万丈深沟,仄着耳朵听那隆隆的声音。
“不要闹声响。”芒种制止他,“下面有人有羊怎么办?”“我保险这阴山背后,除了我们,没有别的人。”老温说,“我们这真叫走进深山老峪里来了。”
“什么地方也有人祝”芒种说,“老百姓很苦,是没法挑拣地方的。”
“有人住也许有人住,”老温说,“可是我敢保险,除去我们,外处的人从没有到这里来过。这是什么地方,谁的肉痒痒得受不了,跑来喂狼?”
“你怎么能保险?”芒种有些烦躁,“人们为了生活,哪里也会去的。日本挡不住人,狼还能挡住人?”
“日本挡不住我们。”老温镇静的辩驳着,“多么高的山我们也过得去,多么宽的河我们也过得去。我是说,这个地方是个没有人烟的地方!”
“那不是烟?”芒种指一指山顶上面笑着说。
部队在原地休息了。在这一直爬上来的笔峭的山路上,战士们有的脸朝山下,坐在石子路上;有的脸朝左右的山谷,倚靠在路旁的岩石上;有的背靠着背,有的四五个人围在一起。人们打火抽烟,烟是宝贵的,火石却不缺少,道路上每一块碎石,拾起来都可以打出火星。战士们说笑唱歌,这一条条人迹稀罕的山谷,突然被新鲜的激发的南腔北调的人声充满了。
太阳直射到山谷深处,山像排起来的一样,一个方向,一种姿态。这些深得难以测量的山谷,现在正腾腾的冒出白色的、浓得像云雾一样的热气。
就好像在大地之下,有看不见的大火在燃烧,有神秘的水泉在蒸发。
“这不是烟,”老温抽着烟,对芒种说,“这是云彩。我们种地的时候,常说西山里长云彩,就是这个。”
随后他们就继续行军了,他们在这无边的烟云里穿上穿下,云雾越来越浓,山谷里响起了雷声。
“又可以不动脚手的洗洗澡和洗洗衣服了。”老温兴奋的说。
在这些年代,风雨并不会引起部队行军的什么困难,相反的大家因为苦于汗热,对风雨的到来,常常表示了不亚于水鸟的欢迎,他们会任那倾盆的大雨在身上痛痛快快的流下去。
这里的山路石头多,就是在雨中,也不会滑跌的。
往上看,云雾很重,什么也看不见,距离山顶究竟有多远,是没法想像的。可是雨并没有下起来,只有时滴落几个大雨点。他们绕着山的右侧行进,不久的工夫,脚下的石子路宽了,平整了,两旁并且出现了葱翠的树木,他们转进了一处风景非常的境地。这境地在高山的凹里,山峰环抱着它。四面的山坡上都是高大浓密的树木,这些树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叶子都非常宽大厚重,风吹动它或是有几点雨落在上面,它就发出小鼓一样的声音。粗大的铜色的树干上,布满青苔,道路两旁的岩石,也几乎叫青苔包裹。道路两旁出现了很多人家,人家的门口和道路之间都有一条小溪哗哗的流着。又有很多细小的瀑布从山上面、房顶上面流下来,一齐流到山底那个大水潭里去。人们在这里行走,四面叫水、叫树木包围,真不知道水和绿色是从天上来的、四边来的,还是从下面那深得像井底似的、水面上不断窜着水花和布满浮萍的池子里涌上来的。
“看见人家了吧?”芒种逗老温说。
“这是仙界。”老温赞叹的说。
七十七
这里的居民,并不像老温说的是什么仙乡佛界,他们也像高山区的群众一样,生活非常贫苦。部队原来打算过了前面的关口再吃中饭的,现在进入了这样一个不平常的环境,村庄的几个老年人,相约出来,挡住爬山的道口,要部队休息做饭。那些妇女和小孩子们的欢笑惊奇的脸,全贴在粗木窗棂上,而窗棂外面,瀑布像水帘洞一样挂下来,她们看不清楚过路的人,更是多么希望男人们把客人引到家里来呀!
领导决定在这个村庄做饭。
部队在“街上”立正,然后分配到各家房子里。老温带一班人进到面对南山的一户人家。这一家的房舍,充分利用了山的形势,一块悬空突出的岩石做了房的前檐,后面削直的岩石就成为房屋的后壁。房椽下面吊挂着很多东西:大葫芦瓢里装满扁豆种子,长在青棵上的红辣椒,一捆削好的山荆木棍子,一串剥开皮的玉米棒子。两个红皮的大南瓜,分悬门口左右,就像新年挂的宫灯一样。
这家房子很小,祖孙三辈人却很齐全。老头子招呼着大家,叫老伴、儿媳和躺在炕上的孙女儿退避到炕角上去,把在灶火台上烤着的烟叶也清理了,让同志们坐下休息。
这一顿饭,因为村庄小并且还没有粮秣委员,下锅的是战士身上米袋里的小米。柴火不缺,家家门前都有砍下来的松杉树枝,这些木柴就是潮湿也燃烧得很旺。老温虽然是副班长,每次行军做饭,都自讨下抱柴烧火的职务,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一工作的种种好处:费心不多,抽烟方便,如果赶上雨天冷天,还可以取暖烘干。
据老汉说,这里知道抗日还是不久以前的事。是一个从曲阳调到繁峙去的干部,在这里路过告诉大家的。这个干部过去是个石匠,几乎是唯一的到过这个山庄的外路人。至于见到八路军这还是头一次。
“八路军的好处,我们从那个石匠嘴里就听说了。”老头子说,“可是我们想,你们一定走不到这里来。”
“我们哪里也能走到的,大伯!”战士们说。
“我们一辈子可不常出门。”老头子说,“我今年六十七岁了,就没有离开过这四面山。”
战士们观察着这屋里的陈设,他们信服了老头子说的话。这一家人吃穿使用的东西,每一件都好像鲜明的打着这座高山的印记。他们的衣服,毛皮是一部分,树皮和草又是一部分。只有那害羞的、靠着窗台坐着一声也不吭的媳妇才穿一件布褂子。布的颜色是染的不匀的黑红色,这种颜色的原料也许是橡树的果实、乌拉叶,也许是长在山坡上的野靛。老头子用来抽烟,老婆子用来簪发,媳妇用来捻毛绳的,都是用兽骨削成。屋里很多工具是石器,好看的兽角兽皮,和肥大的果实种子一同张挂在墙壁上,这是他们的生活资料,也是他们的装饰品。
起初,这屋子里很暗。含有多量油脂的松枝,在灶火膛里吱吱剥剥的响着,屋子里弥漫着有香味的烟。当战士们的饭快要煮熟的时候,云雾忽然裂开,阳光照射进来,屋子里非常明亮了。小米饭在锅里突突的响,米的香味也散射出来。
战士们原以为在那里睡觉的小姑娘,忽然转动起来。她掀开盖在身上的黑山羊皮,向锅台这边伸着一只小手。
“香。”她睁开眼睛,喃喃的说。
“好些了。”那媳妇望着婆婆笑着说,“想吃东西了哩。”“病了两三天,汤水不进。”老婆子向战士们说,“你们都是福星,一来我这小孙女儿就清醒了。”
“孩子有病,这可不知道。”老温说,“我们这样吵吵嚷嚷了半天。”
“不要紧。”老婆子说,“一个小妮儿,病了也没拿她当过回子事。”
小孩子这时才看见,在她家屋子里竟有这么多眼生的人。她把伸出来的手缩回去,插到母亲的怀里。媳妇又对婆婆笑笑,老婆子才说:“我和大哥们卖个老脸,俺家小孙女儿想吃你们的干饭哩!”
“这好说。”老温连忙掀开锅盖,在锅台角上抓了一个饭碗,盛得满满的送过来。
奶奶喂着小孩吃,小孩吃得实在香甜,轮着小眼对战士们笑了。
“在我们这里,不容易吃到这样好的干饭。”媳妇羞怯的对战士们说。她爬下炕来,给战士们抄出一大盘酸菜来,当做回敬。
“小孩子什么病啊?”老温吃着饭问。
“发热。”媳妇说。
“那要看看。我们带着医生哩。”老温放下饭碗到连部里去。芒种听他报告完了,对卫生员说:“去给老乡的孩子瞧瞧,用见效的药品,不要老是阿司匹林和红药水。”
卫生员跟着老温过来,把当时认为珍贵的退热剂给小孩注射了一针。
村庄里听说军队会看病,那些有症候的人就全找了来。这里边有多年的疮疖、心口痛、眼疾,原不是一时可以治好的。卫生员尽可能的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应该注意的方面,军民的关系显然更亲密了一层。那些患病的人说:“八路军给我们治好了病症,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们这里实在难得有个看病的先生哩。”
尤其是那个小孩的母亲,她心里有十分的感激,又苦于没有办法表示和报答。她忙着替战士们洗锅洗小碗,又把炕上扫一下,愿意他们坐到上面再休息休息。老温有时到街上去,她就站在门口张望,好像对待刚刚回家的亲人一样。老温终于感觉到了这一点,当他整埋背包准备集合的时候,他想应该留给这个妇女和小孩一点纪念。可是,他是一个穷八路,有什么富裕的东西可以留赠旁人?他翻倒背包,打开几层纸,找出他还没有参军时,求变吉哥画的那张毛主席的像来。
这是尺幅不大的一张水彩像。当时,他到集上买了好几次纸张,又替变吉哥做着地里的活,变吉哥才很高兴的画好了。
“把这张毛主席的像留给你们,挂在墙上吧。”老温对那媳妇说,“我们就是他的队伍,我们就是听他的话到处关心老百姓的困苦的。”
一家人全俯着身子来看。那媳妇两手捧着画像,轻轻的欢笑着说:“啊,这就是他吗?这就是他!”
当队伍集合起来,宣传员在对着村口的那面大岩石上,写好一幅大字的抗日标语。从此,这个高山顶上的村庄,就到处传说:“毛主席的队伍到过我们这里了。”
“是的。他们奉毛主席的命令到前边抗日去了。”
部队啊,你的任务,不只是开山辟路,作战冲锋,万里跋涉。你是革命的耕犁,每逢你前进一步,每逢你走到一个新的地方,你就把革命的种子,播种在那一带人们的心灵之中了。
七十八
部队在这里作战,十分艰难。这地区群众的生活很苦,粮食和棉花,都很缺少。天气冷得早,补充给战士们的服装,都是用旧衣改制,尺寸又小,很多人穿上露着腿腕和半截胳膊。鞋袜也是用破单衣做成的,妇女们,不分昼夜的搓着麻绳给战士们做鞋袜,把她们给丈夫纳好的厚鞋底,也都捐献出来。
本来这里人烟就稀少,经过敌人的连续“扫荡”,这地区就更显得凄楚荒凉了。
但是,在那吹着大风的山顶,在那砖石残断的长城边缘,在那堆插着乱石的河滩和道路上,部队在行进。
他们黄昏时分在狭窄的河滩上的乱石中间集合,然后爬上高山的绝顶,再冲下去,袭击川下敌人的据点。登上高峰,天空的星星也并不多给战士一些光亮,他们在羊肠小路上行进,伸手可以摸着天,脚下艰难,偶一失足,就会滚到万丈深的山沟里去。在行军中,常常听到哗啦一声,一匹负重的驮骡掉下去,就再也没法挽救它。
狂暴的风,战士们要用全力把步子踏下去,才免得被暴风吹落下去。
一天夜晚,他们露宿在一处山腰的羊圈里。这是牧人带领羊群来卧地施肥时搭成的。现在没有牧人也没有羊群,周围一排木栅栏,中间是厚厚的干羊粪。能在这里面睡一觉,使人感到难得的舒适和温暖。战士们靠在木栅上,小声说笑几句,就睡着了。
“有人说抗日战争就是农民战争。”老温睡前和芒种说,“我完全相信这句话。除去行军打仗,我们的一切,都还是一个贫苦的农民。”
“这句话也表明我们和农民是血肉相连的关系。”芒种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民。进了深山,我们也是睡在他们辛苦搭成的羊圈里。”
整夜,一阵冷风,一阵骤雨,沉睡的战士,连身也不翻。谁能知道,他们现在正做着什么甜蜜的梦?有人在梦里发出了轻微的笑声。
芒种同一个战士在附近的山头上担任前半夜的岗哨。北风呼啸着吹卷他身上那件全连人轮流穿用的棉大衣。远处山坡上奔跑着号叫的狼群。在这样的时候,他的头脑很清楚,心境很安静。他直直的站在那里。
他守卫着荒山就像以前在冀中守卫着乡土一样。已经沉睡的弟兄们,占有了他全部的感情。参军已经有两年的时光,每个冬季,都在紧张的战斗里度过。两年来,他已经有显著的进步和变化。他现在能够用整个的心,拥抱这距离他出生地方很远而又荒凉的山区。
因此,掩盖住狂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