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 全(txt)作者:酒徒-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迁的机会,他们一肚子火全释放到了工人身上。而这里的工人不像北平,没有
那种每天上下班的兴奋,脸上是没有生命迹象的木然。

    巡视马鞍山的当天,他把冶炼场的大使、副使、大小差役全部革了职,驱逐
出场,永不录用,这是朱元璋赋予他的权利。然后宣布休息一天,让工人们睡个
好觉,吃个好饭。

    第二天,他让各班工人自己推选了工头,在带来的国子监学生中任命了各级
管理者。然后宣布和北平一样的管理制度,定下了和工人们的薪水,并且宣布,
出钢之后,朝庭的赏赐每人都有份。

    返回京城,武安国单独求见朱元璋,告诉皇帝为了打造优质的军械,不能采
用前朝那样的匠户制度。以他的经验,只要把大前提放到一统天下上,朱元璋一
般会仔细考虑他的意见。这次,他又赌对了。

    武安国从商人的角度提出,只有让工人和冶炼场同利,大家才会同心。做过
学徒的朱元璋赞同了他的建议。“学徒时,每逢利好,掌柜的还要发红包呢”,
老朱在这点上一点就透。所以当武安国提议把马鞍山冶炼场作为国家专门采购的
对象而不是国家专营机构时,朱元璋犹豫了一下马上答应了。铁器专卖在明朝本
来就被官员们执行成了官府专购,民间凭照经营,老朱不在乎多出这点儿变化。
况且现在只要能出好钢,朱元璋才不在乎武安国采用什么方法。

    “只要能尽快给朕炼出钢来,把冶炼场赏给你作为私产都可以”。听着朱元
璋焦急的口吻,武安国好生后悔自己没趁机漫天要价,给工人也每人要一份股份。
不过最后他还是争取到了国家作为冶炼场的大股东,具体经营管理交给商人的政
策。

    然而,让朱元璋失望的是,建立了初步商业管理制度后的冶炼场,在小规模
实验中,再次炼出了废铁。接到报告,他没有催促武安国,并驳回了御使要求换
人的建议,如果这事武安国都不灵的话,朱元璋不知道还能换谁。

    武安国突然发现自己被难住了,被自己最熟悉的冶金专业难住了。

    在自己那个时代,怀柔的几个民营小钢厂都是他参与论证并设计的,虽然采
用的是转炉技术,但矿石品位,添加剂的比例,武安国都如数家珍。

    张五在永平炼钢,所采的矿石其实就是专供首钢的矿石,武安国的脑子里有
无数篇论文探讨如何获得最好的冶炼效果。

    而江南,不是他当年那个设计院的涉及范围,矿石成色他不知道。从周围的
地形上看,可推断这是火山岩型矿床,铁矿的品位高于怀柔。但是,这种矿石的
酸碱度、含磷量、含硫量都是未知。并且,他没有最基本的试剂去标定,去检测
这些参数。

    除了这些年他在北平“发明”的天平,量杯外,其他基本测量仪器一概没有。

    化学试剂,他拥有的仅仅是徐家出品,被这个时代人称为绿矾油的浓硫酸。

    突然,他想起了当年的大炼钢铁。没有基本的知识与条件,那是怎样狂热的
一个梦想。

    还不如大炼钢铁呢,那时至少还有整个民族的狂热。而此刻,几乎半个朝廷
都在看等着他的笑话。

    如果能有一本初中化学就好了,至少可以让追随自己的学者们知道同样是铁
矿,还包含不同的杂质。至少可以告诉大家,矿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书到用时方恨少,而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没有书。

    武安国此时只能苦笑,本来总是笑话古代学者只知道归纳已知的知识,不会
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自从也没高明出多少,唯一的长处是吸取了足够的书本经验。
当遇到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自己一样抓瞎。

    再次回到京城的第一时间,武安国在知物科内建立了一个试验室。用最短的
时间,他在试验室里制造出了酒精(烧酒蒸馏提纯)、酸水(稀硫酸)、碱水
(碳酸钠溶液)、阴气(不含氧的空气)、阳气(氧气),紫花液(用来检测酸
碱性,在找不到非洲石蕊情况下的替代产品,用海棠花亦可)并要求化学科的博
士们记录下制造步骤。当见多识广的北平学子看到红丹在玻璃甑中变成水银,而
收集到的气体让木炭剧烈燃烧时,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犹如打开了一道紧锁的闸门,知物科博士们的研究热情奔流而出。奔流而出
的结果就是,武安国从此一跨进科学院的大门,就被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缠
住,直到他自己也解释不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马车时,他都暗中庆幸自
己又熬过了一天,天知道,下次知物的学者们会合成什么东西。

    收获总是有的,至少通过紫色花瓣做成的试液,武安国检测出了马鞍山铁矿
呈酸性。以前的官员们照搬北平的冶炼技术,什么都是照猫画虎,惟独耐火炉衬
是用本地磁窑专用的材料烧制的,也是酸性。

    改良了耐火炉衬为碱性,加高了炼铁炉烟囱高度,炼出的东西终于能叫钢和
铁了。但是质量依然不理想,马鞍山出的钢和北平的钢一碰,立刻显出原型,裂
了。

    理论上,这是因为含钢材磷量过高引起的,但是,用什么样的配方脱去多余
的磷和硫,又成了问题。武安国已知的办法是向钢水中加入石灰和氧化亚铁,问
题是加多加少都会影响钢的最终质量。

    瞎猫也偶尔会逮到死老鼠,既然古代科学来自于凑巧,那自己不妨再凑巧一
番。没有科学的方法,由试验凑出结果也是好的。无数次失败必然会导致一次正
确。

    想到失败,武安国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先把自己所知道的炼钢大忌和
马鞍山冶炼场的设备仔细的对照了一遍,已知的错误路径就不必重复了。

    然后,把工人分组去做试验,五台试验用冶炼平炉中加入不同质量的试剂,
并且在科学院和冶炼场悬赏征集可以可改进冶金工艺者,只要建议被采纳,无论
是否有效果,皆赏银百两。

    好在朱二从高丽敲诈出了足够的钱,朱元璋看着号称大财神的武安国一道道
请求增拨银两的折子,暗地里不住咧嘴。这个武大财神朕现在为何怎么看怎么像
个散财童子啊。

    唯一让朱元璋满意的是,随着时间和银子的流逝,送到御案前的钢材质地渐
渐好了起来。

    洪武十四年春,当按照冶炼科博士凌昆的建议向高炉和平炉内加入了江南特
产的煅烧过的白云石粉后,武安国终于可以决定马鞍山冶炼场整个炼钢的工序和
配方了。

    虽然最终没有达到北平的所产钢材的水准,朱元璋依旧龙颜大悦。特赐所有
参与人员御宴十桌,白银万两。有了钢材,就意味着京城工部制造局可以制造新
式的火器,意味着军队建设的快速化。肉疼地看看马鞍山冶炼场消耗的银子,朱
元璋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洪武十四年春二月,朱元璋罢各布政司铁冶,令民得自采鍊,每三十分取其
二为税。着海关严禁精钢出关。广平吏王允道言:“磁州产铁,元时置官,岁收
百馀万斤,请如旧。”,元璋以民生甫定,复设必重扰,杖而流之海外。驸马武
安国谏曰:“官办铁冶,利於官者少,损於民者多,不可再开”,帝许之,告诫
百官,“有敢复言官冶者,杖五十,流放三千里”。月末,官刻科学院所著《冶
经》,公布天下。令民自行改进各地冶炼方法,因地制宜。(酒徒注:正史上洪
武十八年,朱元璋以铁矿国家专营害民,废除了国家专营的所有冶炼场。后来又
因为各种原因,被继承者逐步恢复。)

    洪武十四年春三月,擢忠勇侯李善平为工部侍郎,主管京城制造局。善平以
腿疾固辞,举北平参政周无忧自代。

    洪武十四年夏四月庚午,平南军成。朱元璋命沐英率军镇四川,调震北军宿
将入威北、定西、安东襄办军务,协助主将训练新军。永明侯李陵奉诏入威北军
驻大同,武毅伯张正武入定西军驻玉门,安乐侯王浩入安东军驻金州。燕王朱棣
以北方战事未了为由请朱元璋不要损害震北军战斗力,朱元璋不听,下旨让他自
己选拔合适人才填补空缺。

    “再这样下去,震北军的家底就要让万岁掏空了”,在与武安国私下聊天时,
周无忧不乏担心的说。

    “操之过急,但有谁能劝得住呢,现在皇帝已经被辽东的胜利冲昏了,恨不
得明天就一统天下,你那制造局的差事不好当啊,各军都赶着要装备呢”。武安
国早就料到朱元璋会这么做,不把自己的力量分散干净,这个皇帝不会就此罢手。
周无忧是震北军故人,二人的说话虽然随便,但也没到什么话都能说的地步。

    “这样也好,多一拨种子出去,就多一分希望被点燃”。看着被暮霭掩盖的
北方,武安国心中暗暗地想。

    “我倒不担心制造局的事,我临来时从铁胆书生那里要了几个他的心腹爱将,
足够替我支撑全局,我担心的是你”。周无忧站在武安国的旁边,翘着脚拍了拍
他的肩膀。

    “我”?

    “对啊,我总觉得武兄是个胸怀奇术的人,只是凭借你一个人的力量,这些
奇术未必能发挥作用,在北平时,还有一群兄弟帮你,在这里,你几乎是一个人
支撑全局。武兄,别嫌我说得难听,一旦你累倒下,恐怕这些新鲜东西就会慢慢
随着消失。士大夫看不上这些奇技淫巧,民间又不会总结,古来多少惊世绝学,
就是这么消失的”。周无忧望着武安国有些憔悴的脸,真诚地说。

    转过头,武安国从周无忧的眼中看到了朋友的关切,笑一笑,问道:“无忧,
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觉得皇上刊刻你这次改进马鞍山冶炼场的经验颁发天下是一个不错的办
法,古人讲究立言,即使一时自己的行为不被世人理解,只要有文字流传下来,
最终还会找到适当的时机传播。当年圣人周游各国,亦没人接纳。但后世终久还
是以圣人之言为立国之本”。

    “你是说让我把知道的东西都写下来”?

    “对啊,和你交谈时,总能听见一些新鲜东西,本来都不懂,经你解释了就
能明白其中的奥妙。总不能让世人都来问你吧。科学院的一些新鲜发现也应该公
布出来,让世人知晓。这点上北平书院做得就高明得多,他们研究的东西全是周
围工厂和商家需要的,流传起来非常快。”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武安国默默地想。这世界没有自己需要的物理、
化学方面的基础书籍,自己为什么不能写一本,只是如何写才不会超出这时代的
理解力?总不能让后人看到的所有学术知识都是武氏理论吧,况且在基础理论没
被接受前,自己所学的那些知识如何才能说明白?毕竟现在人们认识到的纯金属
还不到十种,更不用说元素周期表了,如果写出来,在这个只相信目见实物的年
代,自己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元素的有无呢。

    见他半天不说话,周无忧又问道:“武兄担心什么,难道武兄怕教会了徒弟
饿死师父么”?

    武安国笑道:“不是,饿死我恐怕不那么容易,我是在想我所学太杂,由哪
里入手为好”?

    “不用太拘泥形式,就像‘论语’一样,不过是师徒间对话而已,却无所不
包”。

    “好吧,无忧,就按你说的,不过我可写不了官样文章,只会百姓的口头话”。
武安国对自己的古文功底十分了解,不无担心地说。

    “能看进武兄这些杂学的,不会是学富五车的才子,武兄大可放心。百姓口
头所言更好,当年白居易每做一诗,必读给街头老妇。所以白诗才流传得这么广,
真想要让武兄的学问流传出去,还就得用百姓的白话”。

    “是么”,武安国开心地笑了,朱元璋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想压榨干自
己的杂学。自己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科学的种子撒遍天下呢?利用不利因素
发挥有利作用,突然间,他的眼前霍然开朗,浑身上下瞬间轻松起来。对啊,自
己来到这个时代后一切发展太顺利了,从来没遇到大的阻力,所以才会在朱元璋
面前一败再败。如果自己利用起一切有利因素,哪里还存在逆境呢。反正自己追
求的目标又不是权力,朱元璋不想给予的,正是自己不想要的,朱元璋希望利用
的,正是自己要传播的。

    突然又想起了北平来的学生们偷偷告诉自己一些学者把古希腊神话当作色情
小说来读的事,其实,又何必在意他们怎么解读呢。只要他们读了,终究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