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人自言自语道。

这可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发现,可是,旁边的人却充耳不闻,兀自争抢着什么。

原来,玉棺前面,有一只银杯,杯子里盛满了象酒一样的液体,这些人平素见酒比见了爹娘还亲,也不忌讳,就着银樽就开始牛饮,那些抢不到的在旁边急得直跳脚。

那酒果然好喝,如同琼浆玉液一般,回味绵长。直到杯子里的酒抢得一滴也不剩了,还有人舔着酒杯内壁,怎么也不肯放下。

众人把墓室里的锦绣珠宝洗劫一空,正要出去,忽见有一人突然折返回去,直奔那女尸的棺材。

其他的人见状,也都跟了上去。

原来,棺中女子左手的无名指上,有一只玉环。

那女子全身上下,除了衣服以外,没有任何装饰,这玉环可以说是唯一的随葬品,想必价值不菲。

玉棺虽然珍贵,但体积太过庞大,大唐又针对盗墓制定了严刑峻法,就算带出去也无法销赃。玉环则不然,随便揣在哪里,都能避人耳目。

盗贼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都扑上去抢这只玉环。

不成想,这玉环套得太紧,盗贼们撸了半天也没撸下来。有性子急的,掏出腰里别着的短刀,就朝女子那纤细的手指削去——

有个叫杨知春的盗墓贼,见状在旁边拦阻道:

“我们拿走的宝物已经不少了,这个玉环就别要了吧!”

那些人抢红了眼,哪里肯听他的劝告,嘴里振振有词:

“有钱就不倒斗,倒斗就不空手,你想积德行善,到这儿来干什么呀!。”

只听嘎嘣一声脆响,那女子的小指被生生砍断,如赤豆一般的血液,从伤口处汩汩流出……

朦胧的火把之下,杨知春仿佛看见那女子的秀眉轻蹙了一下,不禁大为痛惜,连连跺脚道:

“你们还有点人性吗,东西取不下来,就割断人家的手指,上天是不会饶恕你们的!”

那些人根本就不予理会,取了女子断指旁边的玉环,又检查检查有没有什么遗漏,便背着赃物,走出墓道。

来到外面,冷风一吹,那些人回过神来,互相使了使眼色:意思是杨知春这人不可靠,和咱们不是一条心,他要是出去告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盗的这些宝物,不仅全都得吐出来,而且还得蹲大牢。

经常干打家劫舍的买卖,这些人彼此之间早已心有灵犀,做了个手势,便朝杨知春包抄过去。

杨知春见势不妙,心想我命休矣!自己一个人是万万对付不了这些如狼似虎的盗墓贼的。正闭着眼睛等着挨宰呢,就听耳边叮叮当当,一片刀剑相撞的声音,忽然之间,那些人好像互相都不认识了似的,疯狂地拿手中的武器往对方身上的要害之处招呼,乒乒乓乓地砍了一阵之后,全都倒在血泊之中。

古墓之前,尸体枕藉。冷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有鬼在唱歌。

现在,杨知春是唯一一个幸存的人。

他战战兢兢地绕过一地的死尸,哆哆嗦嗦地把扛出来的宝物又送进墓室,在那女子的玉棺之前,呆立片刻,便退出了墓室。

出来以后,他把盗贼们挖开的盗洞用土埋得严严实实,又移来一块草皮,遮在上面。

做完这一切之后,便离开此处,到官府投案自首。

当地的官员听了,啧啧称奇,将杨知春无罪释放,让他带领二十来个兵丁,前去修复那被盗的古冢。

当然,官员对于杨知春的描述,也充满了好奇,几次派人去寻找古墓的墓志,遗憾的是,始终也没有找到。

那古墓里究竟埋的是谁,便一直都是一个迷!

(完)

原文如下:

开元中,忽相传有僵人在地一千年,因墓崩,僵人复生,不食五谷,饮水吸风而已。时人呼为地仙者,或有呼为妄者,或多知地下金玉积聚焉,好行吴楚齐鲁间。有二贼,乘僵人言,乃结凶徒十辈,于濠寿开发墓。至盛唐县界,发一冢,时呼为白茅冢。发一丈,其冢有四房阁,东房皆兵器,弓矢枪刃(“刃”原作“人”,据明抄本改)之类悉备;南房皆缯綵,中奁隔,皆锦绮,上有牌云,周夷王所赐锦三百端。下一隔,皆金玉器物;西房皆漆器,其新如昨;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俨然如生。绿发稠直,皓齿编贝,秾纤修短中度,若素画焉。衣紫帔,绣袜珠履,新香可爱。以手循之,体如暖焉。玉棺之前,有一银樽,满。凶徒竞饮之,甘芳如人间上樽之味。各取其锦彩宝物,玉女左手无名指有玉环,贼争脱之。一贼杨知春者曰:“何必取此,诸宝已不少。”久不可脱,竞以刀断其指,指中出血,如赤豆汁。知春曰:“大不仁。有物不能赎,卒断其指,痛哉。”众贼出冢,以知春为诈,共欲杀之。一时举刀,皆不相识,九人自相斫,俱死。知春获存,遂却送所掠物于冢中,相以土瘗之而去。知春诣官,自陈其状,官以军人二十余辈修复。复寻讨铭志,终不能得。(出《博异志》)

28升仙

你想不想摆脱人世间的种种无奈、琐屑、烦恼、桎梏、困窘与疼痛,长生不老,飞升成仙?

你想不想腾云驾雾,乘风飘举,超凡脱俗,逍遥太虚?

你想不想吸玄黄醇精,饮玉液琼浆,食翠芝朱英,居瑶堂瑰室,驰骋上下四方,穿越往古来今?

你想不想……

你想不想……

……

一般来说,上文中提到的境界,只有仙人能够达到。如果你想,那么就要想办法成仙。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中至富商大贾,下至贩夫走卒,得道成仙,驱神役鬼,是无数人毕生追求的梦想!

可是,怎样才能够成仙呢?

道家的“仙书”里提到了种种修炼法门和操作程式,假如你想成仙的话,就得按照上面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加以修炼。——成仙没有捷径,需要旷日持久的投入——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

当然,练成练不成,还得看你自己的缘法与造化……

说到底,这事虚无缥缈,变幻莫测,所以,修仙的人很容易陷入迷途,堕入魔障。漫漫长路,根本不知道出路在何方。

有些人正心诚意,精勤不倦,弃绝万丈红尘中的欢笑与温暖,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兢兢业业地修炼了一辈子,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结局,不能不令人沮丧!

一怒之下,推翻炼丹炉,砸碎八卦镜,扔掉乾坤剑,拂袖而去的,也大有人在。

要是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比如说就象如今的高考一样,经过层层选拔,最后通过某种考核,引领成仙若渴的人得道飞升,那该多好啊!

这话听起来好像做梦发呓语,都是胡说八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您别说,还真就有这么个地方!

唐代南中有一个所在,名叫选仙场。

所谓“选仙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核与选拔,使凡人得以飞升成仙之处。

选仙场在层峦之间,悬崖之下,周围古木参天,碧草如茵,清泉淙淙,瀑布飞溅,风景怡人,倒象是个神仙愿意光顾的地方。

站在山下向上仰望,只见苍青色的天穹之下,陡峭的悬崖一落而下,仿佛刀砍斧削一般,峭壁上寸草不生,光滑如镜。同不远处相邻山崖上嶙峋的怪石,形成一种参差的对照。

这座山,似乎形成了一种极为强大的场,有时候,站在山脚的人会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虚空中暗含的那股威压之感。

峭壁的绝顶之上,隐藏着一个幽深的洞穴。在山顶缭绕的云雾之间,影影绰绰,若隐若现。

——据说,那里是神仙的洞府!

那些吸风饮露,乘风驾云,逍遥来去的神仙,经常在这里出入。

当地的道士将此地奉为洞天福地,每逢重大的节日和集会,都要汇聚在这里,供斋醮神,设坛祭祷,以求清洁身心、消灾避祸,修行精进,甚至凌风飘举,升天成仙。

在各种仪式和集会当中,每年中元节的庆典,最受当地道士和奉道民众的重视。

传说,就在这一天,洞府里的神仙会挑选一个相貌、品德和修行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让他升至山顶洞穴,在此接引成仙。

这是方圆几百里的盛事。

每到七月十五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达官显贵和升斗小民,只要能倒出功夫来,都翻山越岭,远道而来,争先恐后地亲眼目睹这一神迹。

当然,那些迫切地想要成仙的学道之人更是一个不拉。

奉道者首先在峭壁之下铸起一座坛宇,升坛烧香,斋醮祭祀,焚香祷告。七天之后,再由大家共同推选出一位公认德行最高,身心最洁净、修行为虔诚的高道,衣裳素洁,手持经简,立于道坛之上,口中念念有词,等待上仙从天而降,前来迎接自己。

其他的人在扯着他的衣袖,殷殷告别之后,便纷纷退下。站在远离道坛的地方,遥遥地望着昔日亲密无间的道友,顶礼膜拜。

不一会儿,便有五彩祥云,从洞口飘飘悠悠,蜿蜒而下,一直飘到山下的坛场,将坛上的道士笼罩在霞光瑞彩之中。

那个站在道坛上的高道,衣冠不动,挺身肃立,双手合十,脸上是亘古未有的祥和与宁静,脚踩五色祥云,在悠扬的乐声当中,冉冉上升……

此情此景,震撼人心,围观的人全都感动得涕泗滂沱,尽管泪水模糊了双眼,鼻涕影响了呼吸,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谁还管得了那么多,抬起袖子胡乱地在脸上抹一把,又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眨不眨地盯着洞口,生怕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众人的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又是肃然起敬,又是充满感慨,总之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想着一个问题——只要我一心一意,潜心修行,那么,明年此时,这得道成仙的,就该轮到我了吧。

直到那裹在祥云里的高道的最后一片也衣角消失在洞口,众人才怀揣心事,各自散去……

从选仙场升仙的,每年都在一、两个人左右。人数虽少,毕竟是个盼头。所以,每年的中元节,都有大批道士从全国各地络绎而来,参加海选。优中选优之后,再在几个人之间进行角逐。

其竞争之残酷,场面之热烈,有甚于朝廷的科举考试!

大家心里各自揣着一把小算盘:就算是考中了状元,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又能怎样,虽有丝竹悦耳,却也难逃案牍劳形,整天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公务当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不上哪时触了皇上逆鳞,难免身首异处。

做神仙就不同了,世间的凡夫俗子,包括帝王将相,见了神仙,都得低下高贵的头颅,俯身叩拜。归根结底,做人哪有为仙乐呀!

正因为如此,当地甚至掀起了一股出家入道的高潮。无论男女老幼,坐立起行,心心念念的,就是跻身道观,潜心修炼,在每年的中元节,借神仙的臂助,得道成仙。

有一年,这一殊荣落到了某位道行深厚的道士头上,经过反复的考察与比较,众人一致认为,这个道士是当年升仙的不二人选。其他人等虽然修为也很不错,但是,同这个高道想比,火候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要想成仙,还得关起门来,继续修炼。

落选的虽然心中不服,却也只得低头认命。——这可是道士们聚在一起公决的结果,拥有最高的效力,其他人只能无条件执行,而不能有丝毫异议。

这个被选中的高道心中是如何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不用说,大家也能猜着几分。就连他的家人听了,一个一个也是欢欣鼓舞。

——有句老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家里有人成仙,首先是光耀门楣。其次,要是有个大事小情,神仙能不出手相助!再者,这个家里,能出一个神仙,就没有理由不出第二个,第三个……搞不好,一家子都会位列仙班。

啊,这样的前景,着实令人向往!

人要做了坏事,总会想方设法地进行遮掩,要是有了好事,言语之间,又唯恐别人不知道!总之,这件事在家族内部传得很远,就连武都山的一个和尚,都听说了。

和尚同道士是中表兄弟,听说此事之后,骑着快马,星夜弛赴,前去与表兄弟诀别。

到了道士家里,寒暄了一阵之后,和尚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布囊,郑重地交到道士手中。

布囊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是佛家的什么法宝?

道士颇为疑惑。打开一看,哟!认识!——原来是一袋雄黄。

这东西对驱赶蛇虫鼠蚁特别有效,倘若在上述四种动物必经之处放上雄黄,这些东西必会退避三舍,无法危害人类。

道家的仙书里甚至有这样的记载:将死之人如果长期服食雄黄,就会百鬼畏惧,不敢前来勾魂,这样,人就可以不死。

掂量掂量,大概有一斤左右。

这时候,和尚抓起道士的手,重重地覆在布囊之上,道:

“我听说修道之人很是重视此药,请你秘密地把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