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活记-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里,唐欢不禁微微一笑。

他记得前世他看过许多重生小说,其中里面就有很多YY中国军事的,说重生的主角自己写了几个论文,才引起中央高层对电子战、不对称打击的重视,并开始培养特种兵等等。

写这个的,先不说别的,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者对军队并不了解,至少对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了解。实际上,中国的军队在文革中是受到波及最轻的,远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

文革期间军队里受波及的,不过是那些基层连队,而军事核心部分,或者说是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一直都是老帅们掌握,否则四人帮也不会在太祖死后垮台那么快,这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没有枪杆子。太祖在世么,大家还看在太祖面子容忍你,太祖一旦过世,这种好像太监一样的人在那些人眼里根本就是跳梁小丑,挥挥手就灭那种。

实际上,中国的军队,自从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就一直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的发展,特别是新武器以及新战术。

比如电子战、特种战等等这些,早在文革期间,也就是七十年代,军队高层已经有一大批专门的军事专家专门研究这些。当然了,那些人搞研究,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祸。

因此,中国对新式武器跟战术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也有成堆成堆的论文论证之类的东西,绝对不会你写个什么电子战、不对称战争之类的,就让高层震惊一番。要知道,对于后来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应用的那些新武器新战术,其实军队高层在很久以前就知道的差不多,甚至连那些武器跟战术的优缺点也都被人分析的门清,只不过多是在论证或者纸面上而已。

要想凭借后来从互联网上或者电视上找到的资料去忽悠七八十年代的高层,这简直是开玩笑。要知道,真正的军事核心技术大都保密,如果让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那还搞什么军事机密?更何况,军事科技的惯例都是比普通民用提前十年到二十年,所以说,后来老百姓知道的那些科技,大都是能够让人知道的军事技术。嗯,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在这个时代你真写什么战术论文给高层,顶多他们会认为你是个对军事研究很感兴趣,很有见解的人,但绝对不会震惊。

就比如说现在科学画报上刊登的这些新式武器以及新式打击方法,比如电子压制、不对称打击、精确制导等等都有。而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既然这些都登在科学画报上能让小孩子看了,就说明军队方面早就对这些新武器新战术研究的很透了,应对方法肯定也都有。而这时候是什么时间?1983年!

其实美国后来在海湾战争,在科索沃等地玩的那些东西,世界上的军事强国早就知道这种战术的前因后果以及优缺点,并不会因为美国的那些战争惊讶震惊,顶多是佩服下美国的实力,能够这么早实现这种纸面上的高科技战争而已。而美国的那些精确打击之类的,也只能欺负伊拉克科索沃这样缺少卫星缺少电子压制或者电子干扰的,或者干脆说是没有自主国防武器研发能力的小国。

大国之间的战争,除了核战外,依然是只能打惨烈的常规战,拼的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哪怕是到了更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也是如此。那些精确打击斩首行动之类的,要想对大国施展的话,根本行不通,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保证了二十世纪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大体上的和平,也正是因为二战后多个国家的实力迅速提升,让战争的成本也急剧上升,和平与发展,才能成为世界的主题。

也就是说,无论在军事理论还是在军事科技上,中国从来都不落后别国多远,现代化的尖端科技,中国也一直是跑在前列,只不过受限于中国的工业实力跟经济实力,暂时无法学美国那样大规模实现罢了。

“欢欢,先别看了,快过来吃饭,吃完饭再看,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地瓜稀饭。”听声音就知道是王慧琴,而她的这一声,也打断了唐欢的继续思考。

“哦,知道了,妈,我这就过去。”随口应了一声之后,唐欢合上了手中的《少年科学画报》,从书桌上跳下来。

来到外间,唐欢一眼就看到坐在桌子旁的唐振国,以及他手边那台板砖式的收录机。

“爸,这是?”看到录音机,唐欢不禁问了起来。

“嘿嘿。”看到唐欢来了,唐振国把最后一个螺丝拧好,又把录音机重新竖起来,这才对唐欢笑了笑,“这是录音机。咋样,看起来不错吧?呵呵,以后咱就能在家听歌了,而且这上面的收音机能收到很多台,欢欢,喜不喜欢啊?”

“……嗯,还行。”唐欢点点头。

能说什么,说CD唱机?说HI-Fi音响?说MP3?这年月,有录音机,还带着收音机,就很不错了。再说了,看老爸这兴奋模样,也不好打击他的情绪不是。

“振国,弄好了么?”说话的是刚进门的王慧琴,只见她一边把手头的饭菜摆上桌子,一边对继续在那里摆弄收录机的唐振国道,“还不行?什么时候能听声儿?”

“这就好,这就好了。”唐振国合上收录机的后盖,“里面其实有个件烧坏了,我刚换了一个,要不怎么说报废呢。嗯,这就行了,嘿嘿,我还从音像科那拿了不少带子,你绝对爱听。”

说完,唐振国拿起一盘白色的磁带,放进收录机,接着按下了播放按钮。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是邓丽筠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真好听。”王慧琴此刻满脸笑容,“这歌我好像听过,但不知道叫什么,振国,这是什么?”

“哦,是邓丽筠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唐振国笑了笑,“港台那边很流行的,在以前咱们这儿曾经禁播,都是私下里唱,前几个月才下了文件解禁的……对了,你听着,我先去洗手。”

说完,唐振国就出门洗手,而王慧琴则双手托腮,开始细细的听了起来。

看到她这个样子,唐欢眨了眨眼,微微一笑,没有催促她继续上饭。

就让老妈陶醉一会儿先吧。

第二十章、小高老师的顺便家访

 冲榜,求推荐票咯,各位不要吝啬,投出您宝贵的一票!

…………………………………………

晚饭很简单,一份猪油抄油菜,一份韭菜炒鸡蛋,一份咸菜外加窝头跟一锅地瓜稀饭,这就是当时唐欢这三口之家的家常菜。

事实上,因为唐振国在1983年的月收入达到四十八块钱,而母亲王慧琴则每月三十块,加起来全家每月又七十八块,这在当时绝对算是高收入家庭,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丰盛饭菜。

要知道,在当时许多家庭平时吃的饭大都是窝头就咸菜,能有个猪油炒菜就是改善生活了,哪能跟唐欢家一样,又是菜又是鸡蛋又是汤的。

不过,虽然是个事实,但味道么……还是让唐欢感到有些难以下咽。

也是,后来吃过甜头了,谁还想再回忆过去的苦头啊。思甜无所谓,忆苦就不要了吧,特别是那油菜,他记得后来早就吃伤了,再也不碰那东西。

“欢欢,你怎么不吃菜?”王慧琴看到唐欢不动筷子,忽然皱了皱眉,“怎么光吃稀饭?就着菜,吃菜有营养,这样欢欢才能长高啊。”

“哦。”唐欢随口答应了一声,用筷子夹了一口油菜,艰难的咽下去,接着,他迅速喝光稀饭,立刻就放下碗,“吃饱了!”

“哦?吃这么点?”王慧琴一愣,“今天怎么吃这么少,以前你最爱地瓜稀饭,每次都要吃三大碗的。”

“这个么,今天不饿。”唐欢眨了眨眼,他可不能说,这地瓜稀饭他也早就吃腻歪了,能喝一碗已经是给父母面子了,“那什么,我先去做作业了。”

说完,唐欢立刻转身,准备跑去自己的房间继续去看《少年科学画报》。

什么?做作业?哼哼……

就在唐欢刚跑到自己房间的时候,院子的大门很快传来一阵敲门声,接着传来一阵女声:“请问唐科长是在这里么?”

当唐振国跟王慧琴彼此相顾的时候,唐欢却明白了,这分明是小高老师的声音:“不会这么快来家访吧?”

果然是家访。

而就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唐振国过去开门,而王慧琴则斜眼看着唐欢,那意思是:哼哼,果然来了吧,叫你早上不说,早晚跑不了,等下要你好看。

……

“什么?你是说,我们家欢欢他不是犯了错误,而是他自己在学校写歌作曲?”当听到高老师说明来意,又看了唐欢在本子上写的歌曲,最吃惊的反而是唐振国,“这,这怎么可能?我们可从来没教他音乐,事实上我们也不会这个。”

“唐科长,”高老师笑了笑,“其实您家孩子非常有音乐天分,只是以前一直没发现而已,这一次,可能是他的创作才能来了个爆发。嗯,您也是有文化的,您应该知道,那莫扎特啊什么的,很多都是无师自通……哦,对了,他说他是跟你们这里一个叫什么李阿姨学的,这个李阿姨,好像是一个叫欧红旗的爱人。”

“老欧?他老婆?”唐欢微微张大了嘴巴,接着就点了点头,“哦,原来是这样,我了解了。嗯,我说呢,我说我们家孩子怎么整天往那边跑,还以为他嘴馋去吃人家蛋糕,我还说他呢,原来,原来他是去偷学音乐啊,这小李也是,教就教,瞒的我好苦。”

“呵呵。”小高老师笑了笑,没有接话。

“那么,高老师您这次来就是为这个?”问话的是王慧琴。

“嗯,是的,就为了这个。”高老师点点头,“其实我是过来这边办事,想起唐欢就在这里,就顺便过来看看,有所打扰还请勿怪。”

“没有没有。”王慧琴笑了笑,把茶水往前一推,“高老师肯过来跟我们沟通,我们也很高兴,来,喝茶。”

“不了不了,大姐,您别忙活了,我不渴。”高老师摆摆手,“其实呢,我这次顺便过来,除了要告诉你们唐欢同学有音乐才华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呢,也是希望以后你们能多给他这方面的便利,这样学校跟家庭两方面努力,会对他的音乐学习更加有力,嗯,毕竟有这样的音乐天赋可是不容易的。”

“这个,会不会对他的学习有影响?”王慧琴皱了皱眉头。毕竟在那个时代,在人们普遍的思想里,学习才是最主要的,数理化才是硬功夫,音乐不过是小资小调,听听可以,但要自己的孩子专攻这个……

“不会不会。”高老师摇摇头,“应该不会影响的,这个问题,我会跟他的班主任协调好的,会尽力督促他,不让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嗯,大姐,其实呢,现在改革开放了,学习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历史上那么多音乐大师,不也一样功成名就么,而我国的音乐其实现在还有很大的空白……嗯,我是说,您的孩子有音乐方面的才华,如果白白浪费太可惜,我希望您能跟我们好好配合,花点时间培养他,让他在音乐的殿堂成就一番事业,将来说不定就成了中国的莫扎特、贝多芬呢。”

“这个么……”王慧琴继续皱着眉,跟正在一边开始抽烟的唐振国互相看了看,这才对高老师道,“嗯,我也说不好,这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是看看再说吧,现在他还小,说这些太早了。”

“啊,那,那好吧。”高老师看看唐振国的脸色,笑了笑,接着站起来,“那什么,其实我还有事,这样,我先走了,嗯,总之,我非常希望你们能给他更多的便利,让他的音乐天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哦,我知道了。”唐振国点点头,“不再坐会儿了?”

“不了不了,唐科长您留步,我走了。”说完,高老师就慢慢离开了。

……………………

注:1983年,白面馒头已经开始慢慢普及,特别是城市里。不过,那个时期吃馒头的大多是工人,很多不需要高体力劳动,收入又比较高的机关干部家庭,反而多吃窝头。这不是因为穷吃不起馒头,而是当时那些人要攒钱买电器,因此,这里说的是窝头,并不是吃不起馒头。这个情况,当时许多的机关大院都很普遍。不过1984年以后,国家搞职称改革,大家收入大幅度提高之后,窝头便渐渐消失在机关单位家庭了,仅仅作为一个调剂食品,在北方,馒头成为了主流,并且开始出现特二粉、精粉等区别。当然了,不同地方,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只是说了笔者知道的事实。

第二十一章、家访后的小震惊(1)

 等高老师离开,唐振国掐了烟,小心把吃剩下的烟头用纸包好放进口袋里,然后才一脸严肃的看着唐欢,好像正在审讯犯人似的。

终于,在发现唐欢还是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后,他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好儿子,真能啊!不愧是我的种,哈哈哈!”

“切,早知道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