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桥-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不如一棵草!狗屁一样的陈规旧俗,狗屁一样的风俗禁忌,却把你孤零零地放在这里,任你的尸骨被虫子啃被蚂蚁咬。你说,人活一生,是不是就为了死后喂蚂蚁?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你告诉我!混蛋!你说呀!干嘛沉默!你活着已经沉默得太久,老师们瞧不起,成绩上自卑,你都忍了,都沉默了。你死了,为什么还要沉默!王八蛋,你说呀!我还等着你去河口,我们再奋斗一次呢!你说呀!”

孟超然声嘶力竭地大喊,常弘扬伏在地上呜呜痛哭,悲惨的气氛弥漫竹林。

“周启……周启……你那一腔的抱负呢?你那一腔的才华呢?你死了吗?啊?你明明说变化就是生命,你的尸骨在腐烂,你的血肉在被虫蚁吞吃,你也在变化呀!你的生命呢?你起来呀!起来,我们再奋斗!起来!起来!我们再奋斗!”

“大哥哥,你别哭了,别哭了。”小静被吓得战战兢兢,过来扶他。

常弘扬擦擦眼泪,刨开地上腐烂的竹叶,清出一片空地,将锡箔纸点燃,浓重的汽油味儿和烟雾散上半空。

两人坐了很久很久,偶尔轻声地和周启说两句,偶尔指天划地咒骂一番。看着林间暗了,孟超然问小静:“你能带我到沁河边看一看吗?周启出事的地方。”

小静点点头,领着他们离开竹林。两人一步三回头,孟超然含泪告别:“周启,你休息罢,我每年都会来陪你聊天的。”

沁河滩上,又是残阳如血,又是燕子斜飞,盘旋在满目的长云下,唧唧叫着,仿佛在哀哭着苍天为何裂开了这么大的伤口,染红了整片天空。水势已不如盛夏时那样大了,潮水落了近2米,两岸耸立出突兀的沙岸。落潮后的沙滩长长一片铺向远方,近水处斜斜地铲入水中。

孟超然来到周启落水的地方,只见高岸突起,草色青青。他俯视着下面的河水、沙滩,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可怕的念头:“周启到底是怎么死的?”

小静吓了一跳:“他……来洗澡,掉下去淹死的。”

“不对!这里根本不是洗澡的地方,他是自杀的!”

此话一出,常弘扬全身一震:“你……为什么这样说?”

“你看,这里的岸这么陡,这么深,根本就没有缓坡。咱们从小就在沁河里洗惯了澡,我问你,你如果是周启,你会选这么一个地方洗澡吗?再说,他也在河边长大,这里的水有三米多深,他又怎么不知道,连衣服也没脱就下河洗澡?”

常弘扬心里突突直跳,因为他说的全是事实。他仔细察看地势、跳下沙滩端详着河岸内部,半天才说:“你看,这处的沙岸本来就不结实,草根才长了半尺多深,而岸壁也让水淘挖得凹进去很深,上面站个人,的确有可能塌了。他爷爷应该不会骗我们的。人死了,他们也会查查是怎么死的,当时河岸刚塌,沙断面还是新的,他们应该比我们知道的更清楚。”

孟超然叹了口气,小静叫着说:“启哥哥不是自杀的,不是!他要自杀,爷爷当时就会气死的。”

孟超然想想也对,周启若是自杀,只怕老人的反应是痛恨,怒其不争而不是一味的哀痛,一味地埋怨他爹。可是,谁又能知道,周启站在这道岸边时,望着滔滔河水,没有自杀的念头呢?这个,只怕永成悬疑,再无明白的一天了。

他仰望如血的长空,缓缓地说:“我认识一个老人,是林芷霞的老师,专业的画家。他自称童心老人,非常善良。他就生长在沁河边,沁河养育了他。他在全国各地奔波了几十年,画尽了名山大川,可是没有给沁河留下一丝墨迹,他说他对不起沁河。六十多岁了,又从沁河的源头跑到人黄河河口,打算为沁河画一幅全景,叫《沁水行吟图》。可是还没等动笔,他就突然死了。临死,还念念不忘要我为他的《沁水行吟图》写一首长诗。如今,周启也死了,也是在沁河上。我就以一首长诗来祭奠他们,献给已逝的死者,献给未死的死者。有纸和笔吗?”

“没有,咱们来时太匆忙,什么都没带。小静,你有吗?”常弘扬问。

“没有,我没拿书包。”小静回答。

孟超然望着岸下水边细细的沙滩,手一指:“我就写在那上面,让河水把沙滩上的诗行带走,送给周启,送给韩先生。”

他跳下沙岸,折了根三春柳枝,在潮湿的沙滩上写了起来,写一行退一行,边写边笑,边笑边流泪。常弘扬和小静站在高岸上望着,只见沙滩上的字迹密密麻麻,一直铺了百余米,这可真是天下第一的长诗。孟超然写完最后一个字,仿佛已熬尽了全身的精力,抖抖手中树枝,再也没力气抛出,一拳砸地,三春柳插入沙滩,长风吹来,碎叶飞舞,宛如一枝灵幡。他哈哈大笑:“我答应韩先生要写一首震古烁今、惊天地泣鬼神的长诗——这便是《沁水行》!”说完伏在沙滩上放声痛哭。

常弘扬抱着小静跳下沙岸,到近旁观看,边看边念:

〖君不见,沁河流水来天际,寂寞到黄河。

君不见,三春柳送三春色,碎叶逐逝波。

沁河一去八百里,扬尽青沙荡尽泥。

沁堤遥遥三千丈,半是遮掩半迷离。

青史亦如此,了了无痕迹。

隋唐运河分南北,秦晋粮船达东西。

此间浩然英雄辈,荒草悠悠白云低。

秦晋成尘隋成灰,千古杳杳不可闻。

朝来夕死皆过客,千秋如坟几人垂?

天下之人无心肺,谁为几滴伤心泪?

相思谁见明月地,痛哭犹闻沙岸声。

自古多情皆如此,散发涂泥赤脚行。

横目人世上,落魄北风中。

众人皆笑我,我何太多情?

天与地,谁似我?千夫指,气磅礴。

蹉跎十年人间客,黄鹤为我从天落。

怅然如梦归霄汉,天涯万物皆消磨。

谁沽长霞与清风,谁披白云缀寒星?

明月流光催白发,人世千秋万代情。

壮士志在千万里,为人何必一身轻!

壮者求其利,少者求其名。

天地雾瘴里,渺渺一书生。

我行沁河上,我当沁河风。

狂笑歌一曲,倾我半世情。

怆然千丈泪,献与何人听?〗

小静毫不明白,呆呆地瞪着。常弘扬满腔悲凉,一言不发。整个沙滩上只听见水鸟的鸣叫,孟超然呜呜的哭声。苍天滴血,长云斜垂。

惟有你这滔滔不断流水呀……

(全文完)

后记

终于告别了烟卷与茶叶相伴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这部小说从1997年我上高中时开始构思到1999年8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动笔,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折磨只怕我永远也表达不出了。如果一个比喻能被读者承认的话,我的苦衷也许会被体谅一二:创作就像生孩子,你感觉到它由一个灵感的突发而在腹中逐渐成型挣扎欲出,只是由于考学的重压而被硬生生压制,并且一压就是几年,这种滋味……不说也罢。至于动笔后的一年里,在写作中所经受的痛苦,那简直是人生中最甜蜜最幸福的痛苦,我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最让人羡慕的是那些职业作家,文字专业户。

可是对于自己的软腹部,我还是心中有数的,只好先望洋而叹息一番了。

对于这部小说,我不想再说什么,“我”已经说得够多,这实在是这一行当的大忌。可是既然这儿是“后记”,我便处于绝对安全的位置,再说几句谅也不会挨冷枪。

我最遗憾的是,没能把主人公孟超然的命运渲染成一个完全的悲剧,不给读者留下丝毫的指望,他必须毁灭,除此以外,别无它路。这倒不是我这人残忍,更不是什么渗透了古希腊悲剧精神。他的悲剧是必然的:一个天才,尤其是天才,生于一种制度,他就必然要承受这种制度带来的种种弊端——即使大多数人享受到了它的优越。

可是,这个故事已然终结。当他面对沁河写下那首长诗,他的精神、心力和才情都已达到了巅峰,故事已无法再发生。对我来说,再续下去无疑是一种徒劳,是狗尾续貂。这个人物已经没什么值得再写的了。这与我构思的初衷大大相悖,仿佛他已经有了生命有了意识,用他的才华向上帝做出最后一击,来抗拒等待自己的悲剧的结局。对他来说,我就是上帝。我无能为力了。

最让我为难的是闪清光。对这个人物,在我的构思中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人格,挺丰满,可是在我的小说中,爱情永远不是一个主题,主题只有一个:命运。于是,我陷入艰难的取舍。意之所至,笔之所至,结果就是读者所感觉到的形象:飘浮于视觉所不及处的冰云。她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以她的神秘和高贵吸引着人们,看似很远,突然又近了,近了却抓不住,费尽心机去抓,抓住了,抓到了手,才知道抓到了痛苦,扎了自己一下,又溜了。她就留下了这些,再让她对读者留下别的印象,无疑是多余。

以上可以说是作者控制不了自己故事的例证罢。

陈渐

2001。3。21

【由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