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三'封禅仪曰:“国家御首辇,人挽升山,至中观休,须臾复上。”
注'四'封禅仪曰:“须臾,髃臣毕就位。”
注'五'封禅仪曰:“国家台上北面,虎贲陛戟台下。”
注'六'封禅仪曰:“驺骑三千余人发坛上方石。”
注'七'封禅仪曰:“以金为绳,以石*(三)**'为'*检。东方西方各三检。检中石泥及坛土,色赤白黑,各依如其方色。”
注'八'封禅仪曰:“称万岁,音动山谷。有气属天,遥望不见山巅,山巅人在气中,不知也。”
注'九'封禅仪曰:“封毕有顷,诏百官以次下,国家随后。数百人维持行,相逢推,百官连延二十余里。道迫小,深溪高岸数百丈。步从匍匐邪上,起近炬火,止亦骆驿。步从触击大石,石声正讙,但讙石旡相应和者。肠不能已,口不能默。夜半后到,百官明旦乃讫。其中老者气劣不行,正卧岩石下。明日,太医令复遵问起居。国家云:‘昨上下山,欲行迫前人,欲休则后人所蹈,道峻危险,恐不能度。国家不劳,百官已下露卧水饮,无一人蹉跌,无一人疾病,岂非天邪!’泰山率多暴雨,如今上直下柴祭封登,清晏温和。明日上寿,赐百官省事。事毕发,暮宿奉高三十里。明日发,至梁甫九十里夕牲。”
二十五日甲午,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山川髃神从,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一'
注'一'服虔曰:“禅,广土地。”项威曰:“除地为墠。后改墠曰禅,神之矣。”
封禅仪曰:“功效如彼,天应如此,髃臣上寿,国家不听。”
四月己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复博﹑奉高﹑嬴勿出元年租﹑刍焒。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特告至高庙。'一'太尉奉匮以告高庙,藏于庙室西壁石室高主室之下。'二'
注'一'尚书虞典曰:“归格于艺祖,用特。”
注'二'袁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官府;山川者,云雨之丘墟。万物生遂,则官府之功大;云雨施润,则丘墟之德厚。
故化洽天下,则功配于天地;泽流一国,则德合于山川。是以王者经略,必以天地为本;诸侯述职,必以山川为主。体而象之,取其陶育;礼而告之,归其宗本。书曰:‘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传曰:‘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夫巡狩观化之常事,祈农抚民之定业,犹絜诚殷荐,以告昊天,况创制改物,人神易听者乎!夫揖让受终,必有至德于天下;征伐革命,则有大功于万物。是故王者初基,则有封禅之事,盖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山岳者,灵气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所通,必于所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
德不周洽,不得辄议斯事;功不弘济,不得髣□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
故自黄帝﹑尧﹑舜至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者也。虽继*(职)**'体'*之君,时有功德,此盖率复旧业。增修其前政,不得仰齐造国,同符改物者也。
夫神道贞一,其用不烦;天地易简,其礼尚质。故藉用白茅,贵其诚素;器用陶匏,取其易从。然封禅之礼,简易可也。若夫*(白)**'石'*函玉牒,非天地之性也。”
校勘记
三一五七页七行蔡邕引中兴以来所修者为祭祀*'意此'*志即邕之意也卢云案本传,邕撰十意,必补二字,语方明。今据补。
三一五八页八行*(正月)**'在易'*泰卦据汲本﹑殿本改。
三一五八页一二行广*(坐)**'三'*十五步据殿本改。
三一五八页一二行辟神道*(以)**'八'*通据卢校改。按:卢据史记封禅书索隐引改。
三一五八页一四行营*(六甘泉)*北辰于南门之外据卢校删。
三一五八页一四行列望*(遂)**'道'*乃近前望道外据卢校改。
三一五九页三行其五零坛*(土)**'去'*茅营据汲本改。按:卢云“零”疑“帝”之斗。校补谓零与灵同,即神灵坛也。
三一五九页五行列望亚前望道外*'径'*三十六步按:依文义当脱一“径”字,今补。
三一五九页六行卿望亚列望道外径三十五步按:汲本﹑殿本“三十五步”作“二十五步”。
三一五九页六行坛广*'一'*丈据汲本﹑殿本补。
三一五九页六行大夫望亚卿望道*(之)*外径十九步据校补说删。
三一五九页七行为周道大夫望之外径*(九)**'六'*步据卢校改。
三一六0页四行及中*(宫)**'官'*宿五官神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说详下。
三一六0页五行二十八宿外*(宫)**'官'*星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外宫”当作“外官”。汉书天文志“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今据改。
三一六0页一五行先天而天不违按:汲本﹑殿本“不”作“弗”。
三一六一页五行*(□)**'燎'*俎实于坛南巳地据卢校改。按:通典作“燎”。
三一六一页六行祭天*(祭)**'居'*紫坛幄帷高皇帝*(祭)**'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帷帐绀席据卢校改。按:
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孙辑本汉旧仪“祭天”作“配天”,御览五百二十六﹑书钞九十,初学记十三﹑类聚三十八同。又按:“幄帷”之“帷”通典作“帐”,“帷帐”之“帐”通典作“幄”。
三一六三页七行傅奏左帷卢云“帷”字疑当作“惟”。今按:如卢说改“帷”为“惟”,则“惟”字当属下读。
三一六三页一0行多言不合古按:汲本﹑殿本“古”上有“于”字。
三一六四页四行功德盛于高宗*(宣)**'武'*王据殿本﹑集解本改。
三一六四页五行许昔小白欲封按:聚珍本东观记“许”作“在”。或谓许即可,谓可其奏也。当时之体如此。
三一六四页九行用玉牒书藏方石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后文梁松疏言“窜寄玉牒故石下”,是此文当作“用玉牒书藏方石下”,夺“下”字。
三一六五页一四行河图提刘予汲本﹑殿本“予”作“子”。
三一六五页一五行天下予汲本“予”作“子”,殿本考证谓“予”本或作“子”。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上有“持衡拒”,拒予为韵,作“子”不睰,非也。
三一六六页五行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据卢校删。
三一六六页六行罪人*(则)*斯得据卢校删。
三一六七页五行四维距石长丈二*'尺'*据卢校补。按:通典有“尺”字。
三一六七页七行*(不)**'下'*骑步牵马据卢校改。按:通典﹑通考并作“下”。
三一六七页一五行*(脯)**'晡'*后到天门据殿本改。又“天”原斗“大”,径改正。
三一六七页一六行姓阳名通按:汲本﹑殿本“阳”作“杨”。
三一六八页四行望见*(齐西)**'嵩山'*据卢校改。
三一六八页六行岱者胎也按:卢云诸书引多作“始也”,下云“万物之始”,则“始”字是。
三一六八页六行*'云'*触石*'而出'*据卢校补。
三一六八页九行其余小者或卿大夫伯子男汲本无“或”字。按:伪孔传无“或卿大夫”四字。
三一六八页一一行同*(阴)**'音'*律也据汲本﹑殿本改。按:注引伪孔传多删节。今伪孔传作“律法制及尺丈斛斗斤两皆均同”。
三一六九页一行百官*(布)**'列'*野据惠栋补注改。
三一六九页一0行燔燎*(燔燎)*烟正北*(也)**'向'*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孙辑本汉官仪引此“燔燎”二字不重,书钞九十一引此亦不重,“也”作“乡”。黄山谓“正北也”当作“正北向”,祀天本北面。今据删补。
三一六九页一一行百官各以次上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书钞引此下有“国家时御辇,人挽升车也”二句,详文义,与下“郡储御辇三百”正相接。
三一七0页一行以石*(三)**'为'*检校补谓案通考注“三”作“为”,是。今据改。
三一七0页五行其中老者气劣不行正卧岩石下按:汲本﹑殿本作“其中老者气劣不能行,卧岩石下”。
三一七0页五行明日太医令复遵问起居按:汲本“明日”下有“早”字。
三一七0页一0行禅广土地按:卢校改“地”为“也”。
三一七一页七行虽继*(职)**'体'*之君据卢校改。据:集解引王补说,谓“职”袁纪作“体”。
三一七一页九行若夫*(白)**'石'*函玉牒据卢校改。按:通典作“石函玉牒”。
汲本﹑殿本作“金函玉牒”,误。此作“白函玉牒”者,白与石形近而斗也。
************后汉书志第八 祭祀中 北郊明堂辟雍灵台迎气增祀六宗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一'辟雍﹑'二'灵台未用事。'三'迁吕太后于园。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当配地郊高庙。语在光武纪。'四'
注'一'周礼考工记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郑玄曰:“明堂者,明政教之堂。周度以筵,亦王者相改。周堂高九尺,殷三尺,则夏一尺矣。相参之数也。”孝经援神契曰:“明堂上圆下方,八□四达,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晏子春秋曰:“明堂之制,下之温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木工不镂,示民知节也。”吕氏春秋曰:“周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俭节也。”前志武帝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明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以拜礼上帝。于是作明堂汶上,如带图。”新论曰:“天称明,故命曰明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东京赋曰:“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薛综注曰:“八达谓室有八□也。堂后有九室,所以异于周制也。”王隆汉官篇曰:“是古者清庙茅屋。”胡广曰:“古之清庙,以茅盖屋,所以示俭也。今之明堂,茅盖之,乃加瓦其上,不忘古也。”*'二'*白虎通曰:“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象璧圆,以法天也。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雍之为言壅也,壅天下之仪则:故谓辟雍也。
王制曰:‘天子辟雍,诸侯泮宫。’外圆者,欲使观者平均也。又欲言外圆内方,明德当圆,行当方也。”*'三'*礼含文嘉曰:“礼,天子灵台,所以观天人之际,阴阳之会也。揆星度之验,征六气之端,应神明之变化,鷪日气之所验,为万物获福于无方之原,招太极之清泉,以与稼穑之根。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天子得灵台之*'礼'*,则五车三柱,明制可行,不失其常。水泉川流,无滞寒暴暑之灾,陆泽山陵,禾尽丰穰。”故东京赋曰:“左制辟雍,右立灵台。”
薛综注曰:“于*(之)**'上'*班教曰明堂,大合乐射飨者辟雍,司历记候节气者曰灵台。”蔡邕明堂论曰:“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帝者也。
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太室。易曰离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于此焉,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其正中*(焉)*皆曰太庙。谨承天随时之令,昭令德宗祀之礼,明前功百辟之劳,起尊老敬长之义,显教幼诲稚之学。朝诸侯选造士于其中,以*'明'*制度。生者乘其能而至,死者论其功而祭。故为大教之宫,而四学具焉,官司备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觽星拱之,万象翼之。*'政'*教之所由生*(专)*,*(受作)**'变化'*之所*(自)**'由'*来,明一统也。故言明堂,事之大,义之深也。取其宗祀之清貌,则曰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矣)*,则曰太室。取其*(堂)**'向明'*,则曰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春秋因鲁取宋之奸赂,则显之太庙,以明圣王建清庙明堂之义。经曰:‘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太庙。’传曰:‘非礼也。君人者,将昭德塞违,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升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所以*(大)*明*'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