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32-日常的佛心-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的故事    
    由一个故事想到的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书生在雨中泥泞的街道上行走,突然跌倒,此时在街旁门楼底下避雨闲聊的村民一起大笑,书生气愤异常,顿时出口成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跌倒穷书生,笑死一群牛。”    
    故事很简单,对这个故事的评论,有诸多的观点,也反映出评论者自身内心境界的高洁与低俗,但人们内心的善良都在渴望这样的世界:一个人跌倒了,许多人从四面八方冲进雨中相助;有谁犯了错,甚至伤害了大家,人们会用宽容和慈爱温暖那颗被怒怨、仇恨扭曲了的心,使他归正、变善。这才真正是人的社会。    
    别忘了笑自己    
    上学的时候,学了“拔苗助长”的故事,我就笑那个蠢人,一笑笑了几十年。可今天,我看见一座高山的背面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数年似开不开,我急啊!于是想掰一掰她的一个瓣。我是那样的耐心,怕手热,与她的体温不一致,就把自己的手伸进水中凉透,然后小心翼翼的掰开了她的一个瓣。然而,这个花瓣很快落了。我苦笑自己,知道不能“拔苗助长”,怎么又“掰瓣助开”呢?    
    上学的时候还学了“对牛弹琴”的成语,笑那牛笑了十几年,后来觉得不对,是人蠢,又笑那弹琴的人笑了十几年。今天我发现对牛弹琴可以,牛能听懂,只是它对琴声的理解与人的理解有差距而已。我苦笑我,不该笑那牛,也不该笑那弹琴的人。    
    在世之人,想笑别人时,定是应笑自己了。    
    神的笑是慈悲    
    名山庙门上常有一副对联:“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个笑是什么笑?欢笑?讥笑?冷笑?……都不是,神,没那么多不好的心。我倒是觉得这个笑是“哭”,是神对迷中世人的慈悲。慈悲是什么?是极高境界中超越爱与恨的升华,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    
    名山庙宇中,总有世人去旅游。笔者亲眼目睹过一对夫妇在僧人的诵经和木鱼声中反目而吵,为进香。男的要大笔花钱,多买香,以示有钱还是对佛有大求之心而不得知,可能两人甚至更多的人心都有。女的又舍不得花那么多钱,要少买。佛是敬,是礼,不是求,更不该到庙门向佛行贿。烧的香多,佛就保你平安,这不与给贪官行贿越多越好办事一样了吗?烧香是礼仪,佛要的是人心,而不是形式。上面所说的那一幕,佛在另外空间看着,他在难受,难受这对夫妇把强烈的贪欲和浓重的吝啬带进佛门净地。    
    佛在笑,让人迷中醒;佛在笑,更为世人愁。    
    评:如果遇到笑不出来的事,你只要想一下,佛在笑自己呢。我有什么可笑的?可气急败坏、脸红脖子粗的样子,还不可笑吗?这样大动肝火,归根结底,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四部分 佛是慈悲慈悲(2)

    (慈悲)    
    神佛为什么让好人受苦?可如果一点苦都不受,一点亏都不吃,在现实的社会中,他得伤害多少人呀?他还能算是好人吗?    
    足 迹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和神正在沙滩上同行。    
    这时天空浮现了我一生所度过的光景。在那一幕幕中,我看到有时沙滩上有两行脚印,一行是我的,一行是神的;有时,只有一行脚印,而那些时候正是我一生中低落、哀伤的时刻。    
    我问神:“神啊,当我决定跟随您的时候,您不是应许我,您要一路与我同行吗?可是,为什么在我人生最难过的时刻,沙滩上只有一行脚印。我不明白,为何在我最需要您的时候,您竟离我远去呢?”    
    神回答我说:“我亲爱的孩子,在你受考验的时刻,我从未离开过你,你看到的那一行脚印,正是我抱着你走过的。”    
    评:人间的苦难总要有人承受,你受苦,难道不是一种对别人的付出?你真愿意让亲戚朋友替你承受所有的痛苦,自己在旁边图个清闲?而苦难也是考验,它越深重,就如同考试的题目越难,考试之后你得到的,当然也会更大、更好。    
    (慈悲)    
    如果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都是善意和积极的帮助,那么就请你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没有恶意的人,做一个有建设性的人。    
    三个筛子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那个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    
    “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那人说:“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哲人说:“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要再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那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并不重要。”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不要轻信别人所说的任何人的坏事,除非你确实的知道那事是真实的。纵然你确实的知道了,也不必将这事告诉别人,除非你觉得这事是绝对必须说的。    
    评:我们的话语是否常常使人得到益处?或使人受伤害呢?若能自我先过滤一下,你会发现很多话,是不必说也不用说,更是不该说的。    
    (慈悲)    
    谁都希望碰到好事情,可是,你为好事播下种子了吗?    
    爱心不是偶然的    
    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     
    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因为那也是两条生命啊,而且还是丈夫给自己和孩子的礼物。她把金鱼轻轻地放入一个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重返家园。而家乡仍是一片废墟。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重现生机。     
    忽然,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好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从各地赶来,观赏这些金鱼,当然,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也许,那金鱼象征着希望。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无法预言金鱼的繁衍,那是偶然的,但是,爱心不是偶然的。爱心不管在哪里开花,终究有一天会在那里结出果实。     
    不要放弃任何表达爱心的机会,哪怕只是拯救两条金鱼。     
    评:一个人的善良与爱,就是一颗种子,它可以成长,可以传播,可以温暖一群孤寂的心。


第四部分 佛是慈悲慈悲(3)

    (慈悲)    
    有些无法用钱买到的东西比钱更值钱,比如心灵的富有。    
    心灵富有    
    在1946年时,我爸爸已经过世五年。他没留下什么钱,兄姐也都已结婚、另组家庭,家里只剩下妈妈和我们三个小女孩。    
    记得在复活节的前一个月,教会牧师宣布,希望大家都将身边的钱节省下来,作特别的奉献,去帮助教会中一个贫困的家庭。所以,回家后,我们三姊妹就商量好,节省家中不必要的开销;同时,姐姐也去做临时清洁工,我和妹妹则做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到街上贩售,盼望能对那不知名的“贫穷家庭”有些许的奉献。     
    在那个月之中,我们三姊妹共赚了 70 元,也是我们收入最高的一个月。复活节的前一天,我们将所赚的许多零钱,换成 3 张二十元及 1 张十元的新钞;那一夜,我们三姊妹兴奋得难以入眠,一直迫不及待地想到教会,去奉献那“辛苦赚来的70元”。    
    星期天早上,突然下起大雨,我们没有带伞,所以全身被雨淋得湿透,鞋子也因破洞而积满了水;但是我们走了超过一里路,到达教会后,很兴奋、也很骄傲地奉献出那“70元”!当时,我真的感觉到,自己是非常的富足啊!     
    从教会回家后,妈妈对我们的行为感到高兴,特别买了一打蛋,也炸了薯条给我们吃。当天傍晚,牧师开着车子到我们家来,给妈妈一个信封袋;当袋子倒出来时,发现里面是3 张二十元、1 张十元的新钞,以及17张一元的钞票。妈妈低着头,把钱放回信封内。那时,我们三姊妹都没说话,只低着头看着地板,我的眼泪掉落到地板上——我们才知道,牧师宣布的贫困家庭,竟然就是我们家。     
    我低着头,看着拆缝过的衣服和磨破的鞋子时,我突然感到好羞愧——我不想再去教会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教会中“最穷的家庭”。     
    在一星期中,我们家没有人谈论这一话题,直到周六,妈妈才打破沉默,问我们要如何使用这笔钱?我们不知道,因我们觉得“自己不是穷人”,不晓得“穷人会如何使用这笔钱”?然而,我们只知道,我们不想再去教会了,不想去被别人当成穷人看!可是,妈妈还是强迫我们一定要去。     
    隔天,星期日,虽然出太阳,可是我们三姊妹徒步走到教会,一路上都没说话,心情很坏、很沉重、很冰冷!     
    那天,教会来了一位传教士。他说,非洲的教会是用晒干的土块建造,但需要钱“买屋顶”;只要 100 元,就可以为非洲教会铺盖一个屋顶。宣教士在台上对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献出金钱,来帮助贫穷的非洲人?”    
    这时,我们一家人相互注视,并露出这星期来的“第一次微笑”。在奉献时,妈妈把上星期牧师给我们装有87元的信封袋,全数投入奉献袋中。清点奉献后,牧师宣布:今天奉献,超过一百元一点点。传教士很兴奋,因他原本并不期望,会在我们小小的教会,获得这么多的奉献。所以,他在讲台上大声地说:“你们教会中,一定有人很富有!”    
    听到这句话,我妈和我们三姊姊,都泛着泪光——原来,我们是这个教会中“最富有的家庭”!传教士不是这么说吗?从那天起,我和我的家人,都不再是穷人了!    
    一个人是否“富有”,往往不在于钱财的多寡,而在于心灵是否快乐、饱足。我们看到大家眼中的有钱人,拥有那么多东西时,常会羡慕、嫉妒他;但如果我们想到他的心灵享受那么少,又怕被偷、被抢、被绑架,天天提心吊胆时,则又会可怜他了。    
    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施比受有福”。当我们将手中拥有的,奉献给更需要的人时,心中自然欢喜快乐。就像本文中的三位穷姊妹,当她们将辛苦赚来的钱,奉献给教会的“穷人”时,心中的“自我价值感”,就自然提升;虽然她们“将钱袋倒空”,但内心却被“爱和喜悦”所填满啊!     
    但愿我们也能和三姊妹一样,快乐自豪的说:“我们都是心灵富有的人!”    
    评:你愿意对陌生人奉献,那意味着他们对你不再陌生,那意味着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家庭,所有的人都成了你的亲人,那意味着,你拥有了最广大的世界,得到了最富足的家庭。    
    (慈悲)    
    帮助别人从来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从来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可是你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那又该找谁呢?    
    无伪的温情    
    他家住乡村,门前那条小巷,一入夜就昏暗。虽然邻里早就提出要装路灯,但总是说过便算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因为在人们心目中,都认为这是众人的事,自己何必强出头?而且又麻烦,又要花钱,所以拖延许久,都没有结果。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回家时,发现巷口与平常不大一样,有一盏灯高悬于转角处的半空中,默默的大放光明。     
    他心想,究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