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32-日常的佛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 “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惟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总是行色匆忙,不论吃饭、工作或走路,都比从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赶路时,突然被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叫住。老人问他说:    
    “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赶什么呢?”     
    他说:“我不是讲追赶,我是在逃开呀!”     
    “逃开什么呢?”老人问。     
    “逃开死亡!”     
    老人问:“你怎么知道死亡是在后面呢?”     
    他说:“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时追赶,而是在终点时等候的。不论你跑快或跑慢,都会抵达终点。”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说。     
    那个人大惊失色:“你今天出现,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说:“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还没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着’一直向我抱怨,赶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会合,和死亡又有什么两样呢?他特别请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着’会合呢?”     
    死神说:“首先,你要站着不动,把心静下来。然后你要环顾四周,用心体会、用爱感觉、 用所有的力量来品味,‘活着’就会赶上你了。”     
    当他把心静下来的时候,老人说:“你回头看看,我的兄弟来了。”     
    他一回头,老人不见了,却看见了从来没有看见的、美丽的街景……    
    死与活,就在于心的回眸。    
    评:解脱就在当下。你只要放下那个原来的自己,也就放下了原来的所有问题。而解脱,就是打破了心的壁垒,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翱翔。    
    (解脱)    
    最有价值的东西,常常无法用价值衡量。    
    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一个河叉分了手,因为一个认为到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    
    十年后,入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他在那儿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如今,俄亥俄河岸边的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好像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讯。有的说已葬身鱼腹,有的说已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自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过追踪,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自然金块来自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    
    昨天,在溪水里又发现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谧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激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18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开始创造百万富翁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可是,这位淘金者却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也许会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今天仍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可是我始终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位淘金者是一个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评:欲望止息的时候,幸福悄然来临。它让你完全陶醉在生活里面,你真的不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去追逐什么。


第二部分 佛是洞彻解脱(5)

    (解脱)    
    人们有问题,所以会去追捧一些有问题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反过来又为人们制造更多的问题。    
    告别凡·高    
    搬家清理物品时,发现了几本以前看过的书,其中有欧文斯通的传记《毕沙罗传》与《凡·高传》,和陈染的随笔《声声断断》。因为我现在已不再藏书,就顺手把它们递给了妹妹,“不要了,送给你吧。”妹妹翻了一下,捡出《凡·高传》丢还了回来,“我不要这本,他是疯子。”    
    我接了过来,不由自主地停止了整理,翻了一下这曾让自己推崇备至的人物的传记,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当初那种审美观,那些曾经的喜好,已引不起自己的任何共鸣了。    
    以前在自己的眼中,被誉为跳动着的阳光与奔放激情的写照的画作,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笨拙,人物面貌一片模糊,构图严重不合比例,堆砌的色块反映了技法的不成熟,狂放的笔触折射出灵魂的骚动不安与思维的混乱。自己虽然只是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却对印象派的画作达到了狂热的喜爱程度,一些印象派画家住过的地方,仿佛自己梦中的圣地,对近年印象派画的拍卖价也如数家珍。特别是对凡·高,崇拜他把一生贡献给了自己的理想,是用生命与激情在作画。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与他类似的人生观,在混乱与不安中纵容着自我的放任,却还感觉良好地认为,那是一种个性的发挥。    
    人先天的本性都是善良与纯真的,而人的观念却是这样由后天的灌输与滋养而形成的。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简直像凡·高一样,狂放的个性与抑郁的心态是两股强大的力量,在我瘦弱的体内拼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扯,简至要到了崩溃的边缘。    
    幸运的是,我读到了好书,那是告诉人们宇宙真理的好书,从此这颗流浪的灵魂才得以安宁,内心得以平和,生命才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开卷有益,好书真能使人受惠无穷。    
    觉今是而昨非,看着手中曾经的“爱好”,我淡淡地笑了,轻轻地把它们压入了书箱底层,心里明白我不会再去碰它了。脑中不由得回荡起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心中一片宁静安详,仿佛听到驼铃阵阵,一队商旅正行进在辽阔的大草原,走在归乡的旅途上……    
    别了凡·高。    
    评:自我是一个陷阱,因为每个人都有问题,你追求自我就等于是追求问题。而心灵升华的第一步,便是承认自我的局限,放下你所有的问题。    
    (解脱)    
    心情激动的时候,你就已经掉在枷锁里了,被外来的什么东西给控制住了。    
    一封邮件    
    一天我在班上,正好有几分空闲,便上网查看邮箱,看到一溜的新邮件。正在好奇地想又有什么消息,一个刺眼的发送者的名字蹿入眼帘,我顿时一阵激动,呼吸也开始微微发紧。这个发送者虽不是我的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正好是前天在上司面前和我大吵一架的同事。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打开了邮件。原来他想从我这里要一份材料。要是换了其他什么人,这材料我一定会给,没问题。偏偏今天他自己送上门来,正好出口气。我没好气地写了回邮拒绝了他。按了“发送“,心里一阵欢喜。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上网查了几次邮箱,看他如何“蹦起来”发怒。但是他没有反应。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他那边还是没有动静。我发现我开始坐不住了。更糟的是,我几乎放不下这件事了。无论我去打水,还是和同事聊天,总是时不时的想去看看邮箱。我开始感到不愉快,闷闷的。本来高高兴兴的一天,就这样莫名奇妙地给搅了。    
    我坐在椅子上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不愉快和焦虑,是因为我没有收到他的回邮,那么为什么他的回邮对我这么重要?因为我的邮件是要“出口气”的……我突然发现,我才是给自己制造不愉快的人,我强烈的争斗信念,给我带来了随后的焦虑和烦躁。如果我当时没有产生要教训他的心,不把我们之间的矛盾看得那么重,而是一视同仁,像对待其他同事那样对待他,我现在的心情会很轻松的。想到这儿,我开始为我的行为后悔。    
    下班回家后,发现他的回邮。打开一看,原来他也没生气,只是解释为什么需要那份材料。我把材料发给他,心里的不愉快也随之消失。我想,我不会再把生活中的摩擦看得那么重,少些争斗心,多些大度。    
    评:真正的解脱,是摆脱各种情绪的控制,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为什么你的喜怒哀乐要被别人控制呢?


第二部分 佛是洞彻承担(1)

    佛是承担    
    承 担    
    一心归去    
    种花的邮差    
    生活对爱的奖赏    
    与泥对话    
    乐善好施的境界    
    秤的秘密    
    婚姻:一个数学概念    
    两只红鞋    
    我们家都是坏人    
    一位父亲的忏悔    
    守信一生    
    (承担)    
    每个人都在承担,都怕别人说自己不负责任。但什么才是负责?什么才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承 担    
     有一位心地非常谦虚的主管跑来向我递辞呈,我大吃一惊,因为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属为重的人,以每年公司分红为例,他总是将自己的一份转给部属。失去他,将会是公司的一大损失,每年的考绩都显示他很受部属的支持。    
    我询问原因,绕了个大圈子后,他很委婉地说出离职的原因。原因是他有一位能力很强的副手,但因他曾对这位副手的某些企划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可是副手却不完全认同他的看法,以致于他观察到,副手有些闷闷不乐的行为。    
    显然,这位主管想离开,因为将心比心,他不忍看到副手有志难伸,所以他想空出位置来,让副手有自己挥洒的空间,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障碍。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找来那位副手,并告知他他的主管要离开的事,并询问他是否知道主管离开的理由,他说他不清楚。    
    为了避免给副手太直接的冲击,我先跟他分享了一个故事。故事描述,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显现佛珠链子的珍贵与安全。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菩萨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圆满。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炼,直到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置信,因为庙中惟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不见。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嫌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交谈,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们。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老师父一一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在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说到这边,我把主管离职原因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