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同乃是商贾云集之地,西通西域,北上大漠。商人每年走私多少违禁货物给了鞑子,又捞了多少油水,损公肥私,无恶不作,如此蛀虫,难道让他们交点商税过分吗?”
    天雷滚滚啊!
    张宗衡狠狠掐了一把大腿,真疼!
    没在梦里,可是怎么听着都像是做梦,征收商税,倒不是没人提出过,可是难度何其之大,简直势比登天。
    别看名义上商人地位低下,可是他们靠着手里的银子和士绅集团紧密结盟,盘根错节。想要征税,想要从他们身上割肉,要知道,那可是一群比洪荒巨兽还要恐怖的家伙,谁敢轻易招惹。
    张宗衡猛然惊醒,在张恪来之前,就有晋商找到他,想来那些鼻子灵敏的老西儿已经窥见了张恪的想法,可笑自己还想靠着进献开中法,获得张恪的好感,哪知道人家早有更火爆,更狠辣的主意了。
    怎么有点头晕啊?
    小心了一辈子,到了如今竟然陷入了两头猛兽的战场,这不是要了老命吗!
    张恪看到张宗衡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凝眉瞪眼,浑身哆嗦的德行,心中暗笑。
    “张中丞,你的身体不舒服吧,本王就不多打扰,告辞了。”
    张恪转身就走,根本不给张宗衡任何反应时间,快速离开了巡抚衙门,他甚至没有在城中居住,直接到了城外的军营。
    ……
    “哎呦,要了命了,要了老命了!”
    张宗衡躺在床上,不停哼哼,在他的身边有个少年郎用湿毛巾给他擦着额头。
    “珍儿,你说说吧,我本以为张恪想要控制大同,最多分点油水罢了,哪知道他竟然要收商税,这不是惹了马蜂窝吗!还说什么走私违禁物品,里通外国,资助鞑子,这些事情也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他想和晋商开战吗?”
    少年郎听着张宗衡絮絮叨叨地说着,突然粲然一笑。
    “不愧是安东王,果然好气魄!”
    张宗衡一骨碌身,坐了起来,瞪圆了眼珠子,惊呼道:“珍儿,你糊涂了,张恪这是在找死,别看他贵为王爵,可是有些事情是碰不得的。尤其是连大同什么情况都弄不清楚,直接抛出商税的事情,简直就是自大,自大透顶!”
    “呵呵,晋商看起来强悍无比,可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作用,很不幸,安东王就有这种绝对的实力。”少年郎不理张宗衡吃惊的眼神,兀自说道:“爹,从张恪派朱传志前来,再到今天谈话,人家是在敲山震虎,逼着各种势力现原形。您老可千万不要糊涂才是。”
    “当真?”张宗衡吃惊地问道。
    ……
    到了大同第二天,张恪就以宣大总督府的名义下达指令,要求长城沿线,所有道路关卡,全部戒严。大同镇内,凡是百姓迁移,商旅行动,都要有总督衙门开具的路引,否则一律抓捕。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同上下全都反对,不少乡绅官吏都站了出来,想要找张恪说道说道,就算你权势再大,总不能一手遮天吧!
    可是就在大家集结起来,总督府的另一份告示把大家都打回了原型,竟然没人敢动作了!
    原来总督府向所有大同官民说明,一来白莲教活动猖獗,二来陕西甘肃一带乱民暴起,已经传入了大同等地,因此不得不加强管控。
    对于官府的解释大家将信将疑,可是就在告示贴出来的同时,马邑就遭到了偷袭,晋商翟家的偏支被屠戮一空,一共六十多口人,全都被杀了,老少妇孺的人头被悬挂在城楼上,好像是一串灯笼。
    至于族长翟青则是被扒下了人皮,血淋淋的尸体选在城门上,见者无不胆寒……(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破口
    流寇突袭马邑,此事非常的蹊跷,虽然山西已经有农民起义军,可是大同作为重兵云集之地,没有流寇傻到拿鸡蛋碰石头。
    而且这伙流寇不杀百姓,不占城池,只是抢了翟家,虽然大家都传说义军的领袖本是翟家的长工,因为受了欺凌,才一怒之下,灭了翟家一门。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天真,听说马邑血案的第一时间,翟堂就找到了范永斗。
    “范兄,你可不能不管啊!”
    范永斗一愣神,把烟袋锅儿放在一边,看着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翟堂,怒道:“好歹那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和小孩子一样,不嫌丢人?”
    翟堂也不客气,揉揉眼睛道:“丢人事小,丢命事大。范兄,马邑的事情也不会不知道,翟青算是我的堂弟,一家满门,一个活口都没有,仇可不能不报。”
    “得了吧!”范永斗冷笑道:“分家三四代了,这样都算是亲戚,随便上大街拉一个姓翟的,就是亲戚。”
    翟堂被噎得脸色一红,随即不服气道:“范兄,翟青经营镖局子,不少保护咱们的货物前往西域,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哎,我倒是想管,可是怎么管?”
    范永斗叹了口气,自从张恪要来大同,他们就开始布局,可是哪里知道张恪比想象的还要难缠。
    他本来寄希望巡抚张宗衡能缠住张恪一段时间,哪知道张宗衡竟然像吃错了药。一门心思讨好张恪。言听计从,简直就是应声虫。
    以往送了那么多银子,要是喂狗。说不定还能摇摇尾巴,喂了这些两榜进士,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
    当然了,以张宗衡之狡猾,也不能指望着他冲锋陷阵。
    最让人愤怒的还是蒙古人,范永斗早就偷偷联系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等部,他们和张恪都有仇口。本来指望着蒙古大军能来,里应外合,张恪不死也要脱层皮。可是这帮蒙古人竟然也变得畏首畏尾。只是说要调集人马,看眼下的样子,等到蒙古人准备好,指不定他们的脑袋都没了。
    翟堂傻眼了。傻傻问道:“范兄。你足智多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要不策动御史上书,让圣上下旨意……”
    还没等话说完,范永斗突然暴起,把手里心爱的乌木烟袋抓起来,狠狠摔在了地上。
    “不要提那帮废物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之时。全都成了饭桶!”
    不怪范永斗骂人,奉旨巡边以来。不断有御史上书,弹劾张恪飞扬跋扈,残忍嗜杀。崇祯此时还信任不疑,对这些奏折一律留中不发,甚至下旨申饬这些没事找抽的御史。
    情况越来越危急,总算他们想出了高招。有人借着陕西甘肃等地的乱象,上书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镇压。
    一提到打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恪,崇祯也动心了,要下旨让张恪去对付乱民。
    就在这个时候,张恪亲自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
    在奏折当中,张恪开宗明义,指出流寇乃是疥癣之疾,产生流寇的根源一是天灾不断,二是官逼民变,这两条都寻常,谁都清楚。可是第三条却太有杀伤力了。
    张恪提到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流寇,而且战力不弱,攻城夺县,杀戮无算。归根到底是有熟悉军务的老兵带头。
    随即张恪就把宣大等地这些年空饷逃兵都给报上去了,普通士兵畏敌不战,吃不了部队的辛苦,逃回内地,又不会谋生之路,因此有的落草为寇,有的看到朝廷虚弱,就扯旗造反。正是有了这些人带头,流寇才骤然出现这么多。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正好切中崇祯刚愎自用的性格。
    崇祯哪里会相信他的治下会民不聊生,张恪这么一说,是九边将佐贪鄙无能,约束不严,兵痞逃到内地造反,才弄成了现在的局面。
    总算是给了崇祯替罪羔羊。
    崇祯不但不想着调张恪去对付流寇,相反,还特别下旨勉励,让张恪加快巡边脚步,把蛀虫都找出来,一个别放过——皇帝陛下的愤怒不一般,安东王的手段自然不能差了。
    拿到了圣旨之后,张恪将大同上下的官员全都找了过来。
    简单说一句话,顺我者忠臣孝子,逆我者白莲流寇。
    红果果的威胁,一点也不用客气。大同所有人马配合义州兵,落实戒严任务,把大同变成金汤固若,严查一切对外贸易,谁敢徇私舞弊,立刻斩立决。
    除了硬的一手,张恪更有软的一手。
    由于戒严期间百姓生活不便,特此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同时每家每月补贴二斤食盐。
    当告示贴到各处的时候,顿时百姓就沸腾了。
    头一次听说朝廷不要东西,还给大家食盐,简直太阳从西边出来。满腹怀疑的百姓到了衙门,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到了二斤白花花的食盐,安东王立刻就成了万家生佛,百姓们顶礼膜拜。
    可见,百姓们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多么低……
    “真是厉害,实在厉害。一家二斤食盐,算起了一个月不过二三十万斤,区区花费,可是一旦拿了食盐,吃人家嘴短,谁还敢说安东王的坏话,有心人再也煽动不起百姓了。”张宗衡感叹说道。
    他的对面,还是那个少年郎,一面慢条斯理地泡着功夫茶,一面笑道:“爹,不只是如此,安东王最高明的就是把谁是敌人看得通透。”
    张宗衡喝了一口茶,笑道:“敌我有什么不好分清的,这怎么算厉害?”
    “呵呵,说着容易,办起来才难。安东王在宣府的时候,先对军头下手,接着拿下熊廷弼和顾俊等人,他要夺的是兵权。如今到了大同,他没动地方的驻军,没动朝廷的官员。非是不想,而是不到时候。大同最大的敌人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别看他付出了一点食盐,只要查抄几个商人,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少年郎笑着说道:“爹,都到了如今,您还犹豫不定吗?”
    张宗衡瞪大了眼睛,迟疑半晌,总算是点点头。
    “唉,看来我是要上安东王的大船了。”
    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外面有人急匆匆跑进来。
    “大人,大事不好了。”
    “哼,什么事情,值得这么慌慌张张的?简直没有规矩!”
    管家唯唯诺诺,说道:“启禀老爷,卢象升带领人马查封了百利商号。”
    “什么?”
    张宗衡忽地站起,事实证明,事到临头他也没法冷静。
    百利商号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生意做得非常大,大同,乃至山西等地的食盐都是百利商号经营。
    除了食盐之外,还经营木材,皮草,药草,牛马等等,生意做得非常大,而且名声远播,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
    卢象升背后就是张恪,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实在是百思不解。
    “珍儿,你看呢?”
    少年郎蹙着眉头,犹豫半晌,苦笑道:“我也想不出来,不过您老最好少说话,免得惹祸上身。”
    “成了,我也不是三岁孩子。”
    张宗衡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却加了一万倍的注意。
    在手下人的簇拥之下,张宗衡急匆匆来到了百利商号。而此时商号外面已经被士兵层层包围。
    “部堂大人,下官来迟了,还请大人赎罪。”
    张宗衡刚刚说完,一旁有人就哭着喊道:“中丞大人,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啊!”
    闪目看去,叫嚷的正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张宗衡认识他,此人正是百利商号的东家,名叫王大宁。他平时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建造学堂,不少人都尊称为王大善人。
    “中丞大人,小的本本分分,从不做违法的事情,还请大人给小的作证啊。”
    张宗衡脸色变了好几变,可他还牢记来时的提醒,闭口不言。
    没多大一会儿,有人急匆匆跑到了卢象升的面前。
    “启禀部堂,我们搜到了一百万斤食盐,还请大人定夺!”(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二章 造势
    张宗衡一听到搜到一百多万斤食盐,下意识惊呼道:“怎么会这么多?”
    王大宁脸色一变,却还强撑着,哭道:“敝号经营食盐生意,多存一点食盐又有什么奇怪的,若是因此就定罪,只怕没人能服气。”
    张宗衡没有主意,目光抓向了卢象升,希望这位总督大人能给个理由,说实话张宗衡也猜不透,到底是掌握了铁证,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别看有强大的义州兵压阵,如果做事没个规矩,势必引起反弹,到时候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看到张宗衡疑问的眼神,卢象升微微一笑。
    “王大宁,一百万斤食盐,差不多够大同百姓吃一年的,哪个商号会存这么多货?”
    “这个……食盐又不会坏,多存一点有什么不成的?”
    “当然不成!”卢象升猛地把眼睛一瞪,浑身的杀气奔腾,霎时间成了凶神恶煞仿佛,冷笑道:“你别忘了,王爷刚刚下令,每户每月给二斤食盐,也就是说大同的百姓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食盐。而你呢,却在这时候继续正常进货,甚至比以往进货的数量还多,难道不值得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