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二十一章 锦衣卫
    嘭嘭嘭!嘭嘭嘭!
    “快开门!开门啊!”
    喊声震天响,掌柜的揉着眼睛,懒洋洋从里面走出来,不耐烦地骂道:“谁啊?没看到都上板了吗?鸡毛子喊叫,懂不懂规矩!”
    他一边骂着,一边打开门闩,探出了半个脑袋。
    一看不打紧,只见外面百十几个士兵荷枪实弹,站在门口,怒目而视。
    “敢情是军爷啊,恕小人眼拙,小的赔罪了!”
    孙嘉闻一瞪眼睛,厉声呵斥:“废话干什么,赶快开门,我们要进去。”
    掌柜的一脸为难,看了看凶神恶煞的士兵,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足有五两,塞到了孙嘉闻的手里。
    “军爷,您老也看见了,小店早就关门上板,实在是没什么看的。一点心意,您带着弟兄们去喝茶吧!”
    孙嘉闻冷笑一声:“掌柜的,你犯了王法,还不给老子闪开!”
    “王法?”掌柜的面色阴沉,说道:“军爷,小的敬重您给朝廷办事不容易,可是您也别当小的是好欺负的!也不问问,粮行是谁家开的?还敢说我们犯法,敢污蔑我们,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污蔑,就冲这个,老子就治了你的罪!”
    孙嘉闻一抬手,五两的银子重重砸在了掌柜的脑门上,只听砰地一声,掌柜的倒退两步,正好绊在门槛上,一屁股坐在地上。脑门中间迅速鼓起一个鸭蛋大小的包,红肿高大,被砸得天旋地转,脑袋发晕。
    “哎呦,打死我了,你们好大的胆子,衍圣公不会放过你们的。”
    “衍圣公?让他自求多福吧!”
    孙嘉闻迈步冲进了粮行,他们直接奔了后院。有几个小伙计和护卫想要阻拦。可是一看这帮当兵的,全都吓得麻爪了,连个屁都不敢放。
    他们一路到了后院,两边全都是整齐的粮囤,用草帘盖着,防雨防晒。
    孙嘉闻来到了一处,猛地抽出腰刀,一刀刺了进去。
    随着刀锋抽出,上好的粳米从里面流了出来。
    孙嘉闻抓在手里捏了两下,米粒碎裂。一股淡淡的香气飘出,还是新米!
    “弟兄们,给我好好查查,一共有多少粮食。”
    不多时士兵跑了过来,急匆匆说道:“启禀千总大人,地上有十五个粮囤,地下还有八个粮仓,算起来有一千石粳米,还有四千多石白面。”
    “嚯。小小的粮行,竟然屯了五千多石粮食,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啊!”孙嘉闻笑道:“传我的命令,把粮店大门打开。立刻开始平价售粮。”
    “是!”
    士兵们答应一声,转身就走。
    正在此时,两个伙计搀着掌柜的从前面晃晃悠悠走了过来。
    一看士兵们搬粮食,掌柜的一下跳了起来。
    “好大的胆子。兵就是匪,匪就是兵。你们这么干,就不怕朝廷追究下来。吃不了兜着走吗?”
    孙嘉闻连看都懒得看他,冷笑了一声:“贪墨救灾粮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怕。我们替天行道怕什么!大家伙还不快点把粮食搬出去。”
    ……
    自从黄河泛滥之后,山东是重灾区,上百万的难民到处流窜,草根树皮,动物昆虫,总之能吃的一点不剩。
    其他地方的百姓刚开始还可怜这些人,给些粮食蔬菜,接济他们。可是过了一两个月,谁都受不了,难民遍地,聚众不散。
    粮价蹭蹭的蹿起,一天一个样。平常时分一石粳米不过二两银子,面粉一两八钱。可是如今愣是翻了一倍,家家户户都舍不得吃发面馒头了!
    这还不算最糟的,渐渐的粮行都晚晚开门,早早关张,拍着长长的队伍,愣是连一点粮都买不到!
    趁着大灾囤积居奇,赚缺德带冒烟的钱,就不怕生孩子没屁眼!
    百姓们破口大骂,可是不管他们怎么骂,都没有丝毫作用。最近几天粮行干脆就不开了,好多人家的缸里都没粮了!
    “死老头子,又没面了,你想全家都饿死啊,不知道去买啊!”老妇扯着嗓子说道,声音传了半条街。
    “买?买个大头鬼,人家粮行都关了,我又没有孙猴子的本事,上哪去买?”
    老妇顿时叉着腰,怒道:“老鬼,我不吃粮食,忍一两天没事,可是咱媳妇还要喂孩子奶呢!要是没粮食,把小孙子饿死了,你们家就绝户了!”
    “闭上你的破嘴,我就去买,买不来面,买一袋子鬼!”
    老头气得一跺脚,回屋拿起破面袋子就往外面走。
    不买粮食不行,可是粮行又不开门,老头一面走着,一面盘算,实在不行只有出城,到了农村,好歹换点细粮。总不能看着刚生下的小孙子挨饿吧!
    “什么世道啊!”
    老头耷拉着脑袋,从小巷子里面出来,突然看到前面有人在狂跑,全都冲着一个方向。
    “咋啦?有啥热闹啊?”
    正在他迷糊的时候,街道上有马匹跑过,一面跑,一面敲着锣。
    “老街旧邻,父老乡亲,都听好了,粮行平价放粮,都拿着袋子,赶快去买吧!”
    放粮?还平价!
    老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伸手指抠抠耳朵,再仔细听,还是这话!
    “老天爷啊,你可算是睁眼了!”
    老头撒开两条腿,愣是超过了一帮年轻人。气喘吁吁到了粮行前面,只见一排士兵守卫着,面前摆着大号的木箱,里面都是上好的面粉和粳米。看到这里,不少人眼睛都绿了。
    “乡亲们,不要着急,米一石一两半,面一石一两,想要多少有多少,都别急!”
    说是不急,可是谁能不着急啊!竟然比平时还要便宜,生怕变卦了。有的人发觉只带着一个面口袋来。实在是太亏了。
    干脆有的脱下了裤子,把裤腿系起来,就是面口袋了。
    顾不得丢人,能买到粮食才是真的!
    霎时间就像是过年一般,百姓们热热闹闹地扛着粮食,临走的时候对士兵们没口子感谢,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抱着面口袋,钟老汉泪流满面,粗糙的大手不停颤抖。
    “老爷子,小心点。别把面洒了!”
    “不会,死也不会!这是救命的粮食啊!”老头说着双膝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军爷,你们是活菩萨,救了命了!我给你们磕头了!”
    ……
    兖州,济南,乃至整个山东,都沉浸在欢天喜地之中。孔家掌控的所有粮行都开门营业,平价售粮。
    这一动作不打紧。原本一起囤积居奇的大户都吓傻了。他们还想发大发一笔呢,可是孔家的粮食比原来还便宜两成,这不是让大家伙输掉裤子吗?
    这帮人立刻派人打听,结果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曲阜孔家已经被成千上万的难民给包围了,连一只鸟都飞不出来。
    天下第一家都如此了,他们还有什么咒念!
    大户们都老实下来,乖乖开放粮行。忍痛卖粮,就怕难民也找到他们。
    正所谓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山东终于恢复了平静,只有那些士绅大户,还有文人书生在痛骂,不少穷书生也偷偷买了不少平价粮,毕竟骂人也是力气活儿,他们总不能饿着肚子吧!
    孔圣人别着急啊,等我们吃饱了,一定帮你加出气!
    似乎还嫌不够刺激,山东巡抚衙门又张贴告示,宣布免除欠孔家的借口,另外派遣人员清丈衍圣公府的田亩,除了朝廷赏赐的良田,其余全部还给百姓。
    作为和鲁王并驾齐驱的大地主,这一刀至少砍了上百万亩田产,衍圣公孔胤植不止心在流血,简直摘了他的心肝脾胃,痛不欲生!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孔胤植大声嚎叫:“上本,我要弹劾徐治,弹劾山东所有官员!!”
    难民离开曲阜,第一时间孔胤植就把奏折送了出去。
    可是他的动作到底慢了,就在三天前,由徐治和乔福联名的弹章已经送进了京城。两边的口水战又要开始了,徐治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几天都被噩梦惊醒,一群穿着飞鱼服,拿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冲进来,把他从被窝里抓走。
    “敢欺压圣人苗裔,辱没斯文,圣上派我们抄家,还不跟我们走!”
    徐治吓得挥舞着手臂,大声疾呼。
    “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饶命啊!”
    噗通!徐治从床上吓得摔到了地上。
    他揉了揉眼睛,敢情是一场噩梦。后背全都湿透了,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突然外面脚步声响起,他猛地抬头!
    啊!
    噩梦成真了!
    果然有一群锦衣卫从外面冲了进来,徐治吓得脸色铁青,浑身都僵硬了。
    “徐中丞,多大岁数人了,怎么睡觉还不老实啊?”
    “是国公爷!”徐治可算是看到了亲人,急忙抢步跪倒。
    “卑职拜见国公爷!”
    张恪笑着搀起了徐治,一看他脸色惨白,心中暗笑,到底是文人胆小!
    “徐中丞,这位是锦衣卫的太保卓十三,他奉了九千岁的命令,要带你进京!”
    完了!
    徐治只觉得天旋地转,软软地坐在地上。
    “国公爷,您当初怎么保证的,可不能见死不救啊!卑职求求您了!”
    卓十三看着徐治惨兮兮,哭天抹泪的模样,死在忍不住大笑。
    “徐大人,我们锦衣卫可不光抓人拿人,还干好事呢!”
    “有吗?”徐治傻傻问道。
    卓十三气得鼻子都歪了,咬着牙说道:“徐大人,九千岁有令,让我们护送你进京,把孔家的事情诉说清楚。”(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二章 惊骇的天启
    每逢有封疆大吏进京朝见,城门都要戒严,不许商旅往来。申时前后,顺天府派出五百兵丁,有些眼睛尖儿的百姓还看到身着飞鱼服,拿着绣春刀的锦衣卫,不光是城门,沿途都有兵丁巡逻。
    如此大张旗鼓,简直前所未有,别是抓到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臣子吧!
    所有人都不免提心吊胆,议论纷纷,想要一睹来人的面目。
    可是所有人都失望了,锦衣卫亲自押送,两驾四轮马车,遮得严严实实,谁也看不清楚里面得情况,直接送到了午朝门,有司礼监的太监领进了宫中。
    百姓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当做一桩奇闻。
    城中的文官鼻子灵敏,他们在几天前就知道情况,而且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战一场。
    衍圣公府邸竟然被成千上万的刁民的包围,甚至抢夺粮食田产,逼得衍圣公一家出不了们。
    天下奇闻,斯文扫地!
    堂堂圣人后裔,历经千年,何曾有过如此遭遇,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是不严惩,斯文何在,谁还有脸自称孔孟之徒。
    这几天文官们,尤其是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大搞串联,就准备严惩山东的文武,不杀几颗脑袋,就对不起孔老夫子。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有些士人甚至集结起来,准备等着徐治进京,就把他打死在城门口,为孔圣人出气。只是可惜,锦衣卫和顺天府保护的太过严密,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如今徐治直接送到了乾清宫面圣,每个人都在等着,看看皇上究竟能给什么处罚。
    要是罚得轻了,少不得要在金銮殿上争一争!让天下人看看,什么叫做世道人心。什么叫做耿耿丹心!
    ……
    文官们磨刀霍霍,准备痛宰猪羊,可是天启寝宫之中,全然是另一番场景。
    徐治老老实实跪在殿门旁边,五体投地。在里面则是摆好了条案,二十几个小太监噼里啪啦地拨弄算盘,额头上汗水流淌,也顾不得擦拭。
    在条案前面,站着一位穿着蟒袍的大太监,正是司礼监掌印张晔!
    他无声无息地站着。在场每个小太监都感到了强烈的压力,心弦绷紧,不敢有丝毫的差错。
    半晌一个中年太监捧着一张清单,送到了张晔的手里,轻声说道:“干爹,这是万历四十五年的。”
    “嗯,继续算着!”
    张晔转身急匆匆到了天启的龙书案前面,把清单送上。
    “主子,请看!”
    天启当了皇帝四年。早就不是青涩的少年,他从爷爷万历那里学来了经验,面对庞大的帝国,上朝不上朝。其实无关紧要。几十人上百人在一起吵吵闹闹,究竟能做什么事情啊!
    最关键的两点,一个是人,一个是钱。只要抓紧了,这个天下就乱不了。
    天启对账册清单一点都不陌生,他扫了两眼。顿时就眉头皱起。
    仅仅在万历四十五年,孔家就在山东吞并了五万亩的田产!
    这就意味着给大明朝纳税的粮田又少了五万亩,天启气哼哼一拍桌子。
    “好啊,国库的钱都落到了孔家的腰包,不愧是天下第一家,比我们朱家还要威风呢!”天启咬着牙说道:“算,赶快给朕算清楚,孔家这些年到底吞了多少!”
    “是,老奴这就去!”
    张晔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