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坦克战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eardmore)公司和威克斯(Vickers)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荷兰的的哈依啥公司和波兰的波契斯克(Poczisk)公司。同样,所有这些火炮,在其尺寸和所公布的性能方面,与37mm口径火炮相比,并没有多大改进。在这几种火炮中,只有威克斯火炮被接受进入现役,并且曾有少量安装在坦克上,被称之谓发射3 lb重(1。36kg)炮弹的火炮。   
  在这期间,人们又重新对反坦克枪发生了兴趣。波兰是重新设计出这种武器的第一个国家,十分明显,德国毛瑟公司在1918年所生产的“特…格”反坦克枪,为波兰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正是在毛瑟枪的启发下,波兰人才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波兰最后生产出来的这种反坦克枪,称之谓“马诺斯奇克(Marosczek)”。与“特…格”反坦克枪相比,它在性能上有很大改进。首先,它比较轻,事实上,在那时所有已经生产出来的反坦克枪中,它是最轻的一种。它的全重是19。5 lb(8。85kg)。其次,由于它采用的是一种小型弹丸和一种大的弹壳,因此,既能够获得很高的初速,又能使后座力保持在射手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它的弹壳与毛瑟公司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弹壳缩颈部的尺寸变化非常急剧,其目的是为了能跟7。92mm的弹丸相匹配,在这种弹丸内有一个碳化钨弹芯,在300 yd(274。2m)距离上,可以穿透0。75 in(19。05mm)厚的装甲板,这样的穿甲能力,起码是和当时的20mm机关炮相一致。当然,为此也必须付出一定代价:这就是,它的枪管磨损很快,在使用全装药发射时,枪管的平均寿命只有200发。为了进行教学和训练射击,他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减装药弹壳,使用这种弹壳射击时,枪管的寿命几乎没有限度。当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于1935年开始服役时,跟任何别的国家所装备的同类武器相比,它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英国人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武器的长处,在马诺斯奇克问世不到1年,英国就成立起了设计小组,并且迅速投入工作,以便能利用同样的原理尽快生产出同样的武器。有充分的根据可以相信,德国人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1年以后,西班牙内战爆发,国际上的独裁者们很快就倒向一方,并在各种各样的伪装下,派去了军队和装备。几个月以后,坦克即开始出现并被用于实际战斗。在西班牙内战中,虽然不存在对大规模装甲队形进行演练的条件,但对于各种不同型号的坦克及其配用武器进行彻底试验的条件还是具备的。这一点,对反坦克武器也是真实的,在凡是有坦克出现的地方,反坦克武器就有用武之地。西班牙人自己,既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武器,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武器,就是从法国买来的口径为25mm的“哈金斯(Hotchkiss)”火炮和口径为37mm的改进型“皮托”火炮。“哈金斯”火炮很快就被证明是毫无用处,因为它所发射的弹丸,在命中当时战场上出现的每一种坦克以后,都将发生跳飞现象。事实上,“哈金斯”火炮比口径为20mm的厄利空火炮的性能还要差,它所发射的弹丸也比后者要轻。37mm火炮的性能较好,但也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然而,由于它确实能够穿透一些轻型坦克,特别是意大利轻型坦克的侧装甲和后装甲,因此,当时它曾经获得了一定的声誉。然而,正是这种声誉,在几年以后,使法国陆军蒙受了灾难。希特勒德国向西班牙派出了6个反坦克炮兵连,并配齐了全部炮手,这些炮兵所使用的火炮,就是36式37mm反坦克炮。 这种火炮是德国人独自设计完成的一种新型火炮,它既没有求助于其他国家的帮助,也不是以其它国家的37mm炮为基础,然后作些轻微的改进。这种火炮小巧轻便,它发射的是一种重为1。5 lb(0。681kg)的弹丸,初速达到2700ft/s(823m/s),它的威力足可穿透当时绝大多数坦克的装甲。加之炮手班操作已经熟练,因此,36式反坦克炮既受德国人自己喜爱,又使对方感到害怕。这种情况,跟法国人,连同他们所使用的37mm反坦克炮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曾经使德国陆军蒙受了损害,因为36式37mm反坦克炮的实际效能完全不象人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好。   
  面临着在火力和机动性方面都占有极大优势的坦克的步步逼近,西班牙人拿不出更有效的对策。在绝望中,他们只好跟坦克进行交手战。人们躺在壕沟或堑壕内,等坦克快要开到他们身体上方时,他们突然跳出来,爬到坦克顶部,对着观察孔向车内射击,或者用撬杠撬开乘员舱口盖板或火炮发射孔的护板,然后向里面射击,或者是向发动机舱内倾注汽油,然后点燃。正是在这样的战斗中,所谓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Molotov Cocktail)”才得以应运而生。这种炸弹内装的是汽油(或其它挥发油)、水和黄磷的混合物,同时还附有一块胶皮,胶皮和挥发油作用后可以生成一种粘性胶体。这种混合体装在一个玻璃瓶子内,在投掷之前,应当首先用力摇动瓶子,抛掷出去的玻璃瓶撞到目标硬质表面以后,瓶壳破碎,流出的黄磷在空气中自燃,挥发油即随之而猛烈燃烧。1 pt(品脱)(0。568L)左右的燃油并不会对坦克造成多大破坏,但汽油在燃烧时所发出的浓烟,很快就会被坦克上的抽风机吸入坦克乘员舱内,进入舱内的滚滚浓烟通常都能在乘员中引起巨大惊慌,以致不得不迅速停止操作并仓忙跳出车外。西班牙内战时的坦克都是采用汽油发动机驱动,因此,只要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投掷的数量比较多,坦克上的油箱就可以被点着。“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无论是在携带时还是投掷时,都有很大的危险性,然而,下面将要提到的另外一种武器,则比它还要糟糕,这种武器是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塔让(Asturian)的矿工们奉献出来的。   
  这些矿工们所发明的,就是用于反坦克的一种炸药包,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布袋子,袋内装着用于一次爆炸所使用的炸药,同时还安装着一个燃烧时间很短的引信和一个拉发开关。在对坦克进行攻击时,炸药包携带手必须冲到坦克跟前,拔出引信保险销,然后,将炸药包扔到发动机盖板上,或者扔到车体下面,其结果,无论是对于坦克还是对于投掷者自己,通常都有致命效果。但是,坦克很快就认识到,必须以集群方式进行活动,坦克之间互相警戒。然而,采用这种方法使坦克在行动中变得十分小心谨慎,而很少再敢横冲直闯,但坦克这种过分谨慎的举动,很快又为西班牙人所利用,他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以诱骗坦克。其中有一种办法,而且这是一种后来变得非常出名的办法,它发生于一次撤退行动中,当时迫切需要阻止住一些意大利轻型坦克,因为这些坦克正在迅猛地向西班牙人逼进。在撤退之前,西班牙人在一个村庄的街道上拉了一根绳子,绳子距地面有若干英尺高,绳子上面挂满了毯子,这些毯子组成了一个人工屏幕,并且把整个街道遮挡得严严实实。2辆意大利轻型坦克出现以后,发现道路封锁,不知其中虚实,于是,只好停车于道口上,使用坦克机枪对毯子进行射击,但机枪子弹对毯子并未产生什么作用,于是,1辆轻型坦克急忙回去叫来了1辆中型坦克,中型坦克使用自己的坦克炮发射了几发炮弹,但不肯从屏幕处通过,经过近半个小时射击,由于一发炮弹打断了绳子,毯子落到了地上,坦克这才颤颤惊惊地摸索着开了过去,这时,退却中的西班牙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由于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欧洲,因此,所有的国家都将他们的注意力投向了西班牙战场,看看他们能从西班牙内战中学到一些什么经验。不幸的是,这些“经验”——特别是那些与反坦克作战有关的“经验”——中的绝大多数,却把人们引入了歧途。问题的要害似乎在于,虽然坦克和装甲车俩的设计师们已经十分清楚地看到,他们必须对坦克的装甲和坦克的攻击能力迅速加以改进,然而,那些专门从事反坦克武器设计的人们,却十分满足于他们已经有的东西,因此,很少采取什么积极步骤,去改进任何武器。致使当时仅能勉强满足需要的37mm反坦克炮,仍被留在部队中继续服役,而反坦克枪(它们并未在西班牙内战中经受检验),也被假定认为可以满足需要而进行了大批订货。显然,当时在坦克设计师与反坦克武器设计师之间并未沟通联系,否则,坦克在其装甲防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应当能够促使在制服坦克的武器方面,作出相应的改进。   
  在英国,由于受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的鼓舞而建立起来的设计小组,已经在反坦克枪的研制方面开始着手工作,该设计小组由伯义斯(Boys)上尉领导,然而,就在这种枪支将要进行最后阶段试验的前夕,伯义斯上尉不幸去世,为了对自己的领导表示敬意,该设计小组,在伯义斯逝世后,决定把这种反坦克枪改名为“伯义斯”。本来,已经把这种反坦克枪取名为“斯坦钦(Stanchion)”,而且以此命名的这种反坦克枪的样品至今依然存在。这是一种带有滑动式枪机的步枪,用一个垂直的箱形弹仓进行供弹,这种供弹方式跟布朗(Bren Gun)火炮非常相似。它的枪管和机匣装在一个滑动装置上,在滑动装置的后方抵着一个抗力很大的弹簧,枪口装着一个尺寸很大的枪口制退器。尽管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但射击时作用在射手身上的后座力仍然大得难以承受,射击时所产生的声响也大得令人吃惊。它是英军中第一种规定射手在射击时必须戴上耳塞的步兵武器。它与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弹壳的缩颈部的尺寸变化并不急剧。这种枪的口径为0。55 in(13。97mm),弹丸最初采用钢质弹芯,但后来发观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于是很快就为碳化钨弹芯所取代。伯义斯反坦克枪的全长为5 ft(1270mm),重量为36 lb(16。34kg),虽然它的尺寸和重量都这样大,但它的穿甲能力却是在300 yd(274。m)距离上,能够穿透0。5 in(12。7mm)厚装甲。在1937年英国陆军颁发的反坦克枪训练手册中,包含着一些十分有趣而乐观的劝告。例如,它强行要求教官必须在下列战斗背景下进行班的射击教练,这就是,用以表示坦克的目标,必须位于正前方500yd(457m)处并作横向运动,而目标的运动时速必须在15…25mi(24。14…40。23km)的范围。时速20 mi(32。18km),这是一匹奔驰着的战马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读者必定很快就会想到,在1/4mi(402。2m)距离上,命中以这样高的速度运动的目标,究竟会有多大的机遇,即使是使用高速步枪射击,也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但对这种射击所得到的报应,则不能漠然视之。最好的情况,是坦克置这些制造麻烦的人于不顾,而继续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坏的情况,是坦克被“激怒”之后专门去寻找这些“肇事者”。然而,不管在这两种情况中出现哪一种情况,对反坦克枪射手来说,似乎都不特别有利。   
  作为对“伯义斯”反坦克枪的一种补充,英军还装备了一种发射2 lb(0。908kg)重炮弹的反坦克炮,这是一种制作精美、并且具有巨大魅力和良好精度的小型武器,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大架,但有四根可进行折叠的外伸支架,这四根支架支撑着一根中心轴,炮身可以以该轴为中心作360度旋转。这种火炮的外廓相当高,它的穿甲能力也相当低,但当时并没有对它提出什么异议,因为根据西班牙内战的标准衡量,它的性能还相当好,并且它还是火炮制造者技艺的一个光辉范例,因而,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怀疑者。不幸的是,它异常精美的外形反倒成了受人非议的口实,因为制造这种精美火炮所需要的生产周期太长,因此出厂缓慢,所以一直未能为自己打开销路。   
  行将被卷入二次大战的一方或另一方的绝大多数国家,对未来反坦克作战所做的准备情况几乎完全一致。这些国家几乎全都有一种口径大约为37mm的反坦克炮——而且这些37mm口径的反坦克炮,追根求源,又大都来自法国1916年所生产的“皮托”火炮——支援这种反坦克炮的是一种大口径的机枪。在德国,这样的火炮,就是1936式反坦克炮,而这样的反坦克枪,就是Pzb 38式(或1938年式)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制作精良,唯结构稍显复杂,就其使用滑动闩体封闭枪尾这一点来说,它倒类似于一门小型野战炮。它所使用的弹药,完全是“马诺斯奇克”枪弹的一种原封不动的复制品,但所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