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自从和沈六认识,沈六送她东西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差不多每次都很“形式化”,也就是那种走礼的方式。送的东西虽然五花八门,从尺头、茶叶到金银等等,但却并不带什么个人色彩。

    唯一有些个人色彩的,是沈谨送她的头面。不过,那和沈六没关系。没错,那和沈六没关系。

    而这一次,沈六巴巴地把她叫过来,单独要给她一件东西。连守信、五郎他们刚刚都在,就没有沈六是为了方便才要将东西给她这个可能。

    这应该是第一次,沈六特意送她东西,是第一次带有个人色彩的赠礼。

    就像五郎从京城回来,给家里每个人都捎带了礼物。想来沈六也应该差不多。这匣子里的东西是沈六从京城带回来的礼物,也有她一份?不知道会是什么,还特特地装在这匣子里,而且沈六的样子还这样神秘兮兮的。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在沈六面上看不出什么,她就偷偷给小七使了个眼色。小七比他先过来的,也许会知道什么内幕?

    小七冲着连蔓儿眨眼,神情无辜。他什么都不知道。

    “怎么,不想要?”沈六见连蔓儿迟迟不打开木匣,还和小七两个眉来眼去就差没嘀嘀咕咕了,就微微挑了挑眉,问道。

    “怎么会!”连蔓儿马上将手放下来,不再托腮沉思。难得沈六送礼她怎么会不要。

    “六爷,这里面是什么?”连蔓儿将手放在匣子上,打开之前,她还是又问了一句。

    “打开不就知道了。”沈六淡淡地道,眼睛从连蔓儿脸上转到小七的脸上,又转了回来。他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桌子,看着连蔓儿。

    连蔓儿和他离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脸颊又略微圆润了一些,白里透红,吹弹可破。个头也好像高了那么一点点。

    小丫头最近日子过的不错,沈六想。而且,有意思的是,还似乎有些避忌他了。

    若是原来,他叫她到跟前来,她肯定直接就跑过来了。可是今天她却特意带了个小尾巴。

    知道避忌他,这应该是好事吧。沈六看着连蔓儿,微微眯了眯眼。而且虽然连蔓儿想到了要避嫌,面对他的时候,却并不拘谨,也并没有束手束脚,还是和从前一样大大方方的。

    这让他心里很熨帖。

    连蔓儿在他面前的举止,一部分是她的本性,另一部分,则是囡为她面前的人是他。即便连蔓儿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是他能感觉到,连蔓儿对他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亲近。因为有这样的感情连蔓儿在他面前才会这么从容和自在。

    沈六顿时觉得心情大好,今天将连蔓儿叫过来,果然是对的。原本,他的打算是明天,或者后天,等事情没这么忙人没这么多,也更加方便的时候。

    今天,还是有些仓促。不过,他心里不想等。今天这样,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结果,他很满意。

    连蔓儿正低头开木匣,就感觉到沈六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这让她颇觉压力。有些事情,她不是没有感觉。如果,沈六不是沈六,而是别的一户人家的别的一个人,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

    或许、嗯、只是或许,在五郎前头定个亲也没什么的,姑娘家在哥哥没成亲之前出嫁,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当然,她并不打算真的嫁那么早。

    但是,沈六就是沈六,沈家的六爷,身后站着太多的人,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东西。这甚至就不是她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面对,和他一起去扛的问题。

    所以,沈六也终究只能是沈六,虽然,作为一个男人,他很不错,甚至让他心动。

    连蔓儿终于打开木匣,木匣里的东西让她睁大了眼睛。小七凑过来,也轻轻地呼了一声。

    木匣里,大红的丝绒垫上,是两只漂亮的亚腰葫芦。

    连蔓儿将葫芦小心地拿出来,仔细打量着。

    “六爷,这就是念园的葫芦吧。”连蔓儿问道。

    “嗯。去京城之前,我曾经答你。最后的成品并不多,除了做寿礼的,也就是这两只了沈六就道。

    连蔓儿就点头。沈六说等从京城回来之后,要送她葫芦,这件事她当然记得,只是没想到,沈六也记得这样清楚,还兑现的这么快。

    与连蔓儿她们当初设计的异形葫芦不同,两只亚腰葫芦的外形并不奇特,表面上的纹路才是它的精彩之处。仔细地看,可以看到“生长”出来的篆体喜字,还有栩栩如生的两只喜鹊站在梅枝上的图案。不论是喜字,还是图案,都求的是神似,毫无匠气的痕迹,真的像天生天长出来的一般。

    两只葫芦顶上,还留了一大节的藤蔓,也不知道是经过了怎样的处理,竟盘绕成一个双蝶结,精巧别致。

    连蔓儿看的赞不绝口。

    只看这两只葫芦,就可以想象得出,沈六送给皇帝做寿礼的葫芦是多么的漂亮精巧了。而沈六这种求神似的手法,更是绝妙-脱俗。

    “六爷,这两只都是给我的?”连蔓儿拿着葫芦,爱不释手地问。

    “当然。”沈六见连蔓儿喜欢这葫芦,心里自然也高兴。

    “受之不恭,却之有愧,那我就愧领了。”连蔓儿又站起来,冲沈六福了一福,然后才笑呵呵地坐下,将葫芦收了起来,然后还将木匣往自己和小七的身边又挪了挪,生怕沈六会后悔把东西要回去似的。

    “这东西,你拿回去,不要就放在匣子里。”沈六看着连蔓儿的动作,眼神中染上了一丝笑意,“应该摆起来。这葫芦有什么吉祥说法,你们都知道吧?”

    说到最后一句,沈六拿出询问功课的口气,还特意看了小七一眼。

    “辟邪。”连蔓儿抢着答道。葫芦是自古以来的吉祥物,可挂在门口辟邪、招宝。

    “福禄。”小七道。

    这是取葫芦的谐音福禄,护禄的吉祥意思。

    “六爷放心,这样的好东西,回去我们肯定不会藏着。”连蔓儿忙道,同时在桌子底下轻轻地捏了小七一把,示意他不要往下说。

    若是在往下说,葫芦因为子多,又寓意着子孙繁茂,人丁兴旺。而这亚腰葫芦,更有寓意夫妻和谐美满的意思。

    连蔓儿记得,她似乎曾经和沈六说过,相比起这种亚腰葫芦,她还是更喜欢辽东府土产的那种憨态可掬的大肚葫芦。

    沈六或许是忘了吧,连蔓儿想,或许沈六认为这种亚腰葫芦在辽东府是少见的,所以特意选了这样的两只葫芦送给她。

    “好。”沈六目光何等锐利,自然看见了连蔓儿的小动作。

    连蔓儿应该是懂得了他的意思吧,他可以想象得到,连蔓儿回去之后,十有八九会将这两只葫芦束之高阁。对此,他有些小小的不快。但,那也没有关系。这葫芦连蔓儿不会给外人看,可她总不能也不给她家里的人看。

    “六爷这次进京很辛苦,年前应该不会再出门了吧。”连蔓儿跟沈六闲话家常。

    “歇几天,还得去军中看看。”沈六就道。

    沈家子弟,多有在军中供职的,沈六一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也会在军中度过。而接近年尾,他更要去军中巡视一番。连蔓儿曾经听沈谨说过,有时候,沈六甚至会留在军中过年。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村里去?”沈六问连蔓儿。

    “就这两天,看六爷还有什么吩咐,还有我哥有什么安排没有。我姐成亲的日子就要到了,得回家去准备准备。”连蔓儿就道。

    “这个我知道,五郎跟我说过。”沈六就道,“日子来得及,不必急着走。府城中的人家,你们也该认识认识。”

    连蔓儿明白,这是沈六在提点她,忙点头应了。

    外面脚步声响,五郎和张氏、连枝儿从外面回来了。连蔓儿趁机拉着小七站起身,向沈六告辞。

    “时辰不早了,六爷车马劳乏,也该早点歇息。”

    “嗯。”沈六点了点头,深深地看了连蔓儿一眼。

    一家人离开沈府,回到松树胡同的家里。连守信和张氏自然注意到了连蔓儿让人抱回来的木匣。

    “这是什么?”张氏就问。

    “是六爷送的摆设。”连蔓儿一边答话,一边吩咐小喜将匣子放进柜子里去。“就是太娇贵,易碎,就放在柜子里存着吧。娘,你和我姐看凤凰楼了,觉得咋样?”

    轻描淡写地说完,连蔓儿立刻转移了话题。



第七百五十三章 衣锦还乡

    连蔓儿自来有主见,且家中许多事情都是她做主,从来没有差错。张氏崔此已经习惯了,也就不多问,立刻就和连蔓儿说起了凤凰楼的见闻。

    等到大家都各自回房歇息,连蔓儿躺在被窝里,眼睛虽然闭着,可脑袋却并没有休息。

    连枝儿在她旁边翻了一个身。

    “蔓儿,睡了吗?”连枝儿小声地问。

    “没那。”连蔓儿也翻了个身,和连枝儿脸对着脸。

    “蔓儿,你想没想过,你以后要嫁到什么人家去?”连枝儿轻声问道。

    姐妹之间,本就没什么不能谈论的话题。连枝儿即将出嫁,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妹妹的将来。

    “我还真没想。”连蔓儿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姐,其实我挺羡慕你的。我的将来,要是能像你和家兴哥这样,就好了。”

    “怕是不成那,门第就是个事。就是咱爹娘都不挑剔,怕也不成。”连枝儿就道。

    “我知道。我指的不是门第。”连蔓儿就道。

    就像连枝儿和吴家兴那样,两家人知根知底,和睦融洽,两个人的脾气也投合。可以预见到的,婚后的日子也会顺畅舒心。

    虽然说现在连家的门第高出了吴家,但是当初定亲的时候,两家是门当户对的。而现在虽然门户有了差别,她们家并不是那样势利的人家,而吴家也不是经不得事,小里小气、古板的人家。

    而且,两家的感情好,连枝儿和吴家兴也彼此中意。

    其实,如果两个人能情投意合,对方的门第略低些也没问题。连蔓儿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很有信心的。而除了这种情况之外

    “门当户对很重要。”连蔓儿又道。

    门当户对的婚姻,会更加平顺,大家都更容易得到幸福。

    “姐,你是不是快要成亲了。所以替我着急啊。别着急,还早着那。你看你是几岁才定亲的,我啊,也想多在家里享几年福再说。”连蔓儿就又笑道。

    “嗯。”连枝儿嗯了一声,似乎还有话要说,不过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说。

    听着连枝儿的呼吸声渐渐平稳,连蔓儿轻轻地呼出一口气。回想着晚上和沈六见面的情景。想着柜子里放着的那一对葫芦,连蔓儿有些辗转难眠。

    沈六会是那个意思吗?

    管他那?连蔓儿想,她才十三岁,她还不想嫁。她是大脚。沈六曾经嫌弃她是大脚。她爹才是个芝麻小官。反正沈六这个样子,是表明了不会强迫她,不会从连守信和张氏那里下手的。那她还有什么好紧张的。

    顺其自然好了,沈家那样的背景,沈六终究会改变心意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可又干卿底事那。

    有一些事、一些心情,终归是要消散在风里的。她有她要做的事,要走的路,其他的。就让他们随风散了吧。

    想通了之后,连蔓儿只觉得心境无比宁静,她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自从沈家赴宴,一家人又在府城住了几天,五郎要参加书院的小考,家里每天也会有人送来请帖。不过是吃酒看戏。她们也在家里置办了几回酒宴,请了几回戏。大家都知道连枝儿即将成亲,纷纷送来添妆。连蔓儿都带着人登记造册,作为以后人情来往的参照。

    等五郎参加完了小考,一家人就打点了行装,五郎带着小七往沈家去跟沈六辞了行。沈六这些天也很忙碌,正准备着往军中去。五郎去辞行,沈六略嘱咐了两句。就放行了。次日,一家人就坐上马车,回三十里营子来。

    这次回家,又和往次不同,竟很有些衣锦还乡的意味。本来,一家人还没这么想。可是刚到锦阳县城,知县等人就送上门的帖子,让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件事。

    五郎进京受到了皇帝的召见,赏赐银两和官职的事情,早在他们之前,就传回了锦阳县。

    在县城应酬了两天,一家人才得脱身,而他们的车辆刚刚到青阳镇,就有三十里营子以及临近村镇的里正、乡绅等远远地接住了。

    最后,一家人终于能够在自家的炕上稳稳当当地坐了,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

    “要让我选,我宁愿下地去干一天活。”连守信就跟张氏和几个孩子抱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