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这时,希腊在雅典和斯巴达战争
之后,各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从未间断,它们之间的力量互相削弱,昔日的繁荣
变成了一片混乱。小亚细亚那边,各国和波斯帝国的争战也连绵不断。雄心勃勃
的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时机,率兵南下,一举平定了希腊半岛的争战,整个希腊臣
服于马其顿。局势稳定了,亚里士多德由故乡斯塔吉拉重返雅典,办起了吕克昂
学园,讲学论道,教育弟子。
    当老师在吕克昂的林荫路上向学生们宣讲中庸之道和“小国寡民”
    的政治思想时,他的这个弟子亚历山大正横刀跃马,驰骋在欧、亚、非的广
阔大陆上。公元前334 年,亚历山大自任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帅。
    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征。经过10年的远征,在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亚历山大在政治上不接受亚里士多德小国寡民的主张,但
对老师还是尊敬的,在征战中,也没忘记老师,在建立他的大帝国的梦想中,一
直关心着老师的教学与研究。他为老师提供了数目可观的研究费用,派了成千人
员为老师服务,这些人员中有打猎的、捕鱼的、养蜂的、喂鸟的,分布在希腊和
亚洲的各个地区,凡发现过去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能取实物的取实物,不能取
实物的就绘出图样,附上详细的说明,派专人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部队遇到珍
禽异兽,奇葩异草,也收集起来送到吕克昂学园。“亚历山大当时命令人做这样
的安排:凡在亚细亚发现了什么有关新的动物或植物的材料,便必须把原物或该
物的绘图或详细的描述寄送给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的这种关怀使亚里士多德有
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来收集他对自然研究的宝贵资料。
    普里尼记述说:“亚历山大命令近一千个以打猎、捕鱼、捕鸟为生的人,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3 页。
    波斯帝国境内动物园、禽鸟园、鱼塘的监督者,经常供给亚里士多德以每个
地方值得注意的东西。‘“①正是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一
座规模可观的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广泛的博物学研究。据说亚历山大还下令为亚
里士多德搜集各城邦的法律政制资料,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
帮助。
    这种师生情后来中断了。亚里士多德的亲戚加里斯芬(由亚里士多德推荐跟
随亚历山大出征)被控参与了阴谋活动,被亚历山大处死,从此二人关系恶化。
英国学者铁聂尔说:“此后据书传所说,亚历山大欲使亚里士多德代他亲戚负责,
密图报复,如果此话不诬,那么,亚历山大忙着远征印度以致这罪恶得以免掉,
实为幸事。”①师生关系的变化,并未影响当时人们的看法,亚历山大死后,希
腊形势骤变,亚里士多德仍因与亚历山大家族关系密切而受到冲击。这在上一章
已谈过,不再复述。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7 页。
    ①(英)铁聂尔:《亚里士多德》,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12页。
    第三章求知是人的本性黑格尔①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如果真有所谓
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这一评价很高,似也恰
当。也有人称亚里士多德为“学问之父”,其含义是指他奠定了逻辑学和生物学
基础,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是许多学科奠基人之一。
    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发现某一规律,发明某一技术,已是不可多
得的人才;能奠定某学科的基础,可谓大科学家;某一时期、时代某方面的集大
成者,更是历史上极少见的人物。亚里士多德独创逻辑学和生物学,集古希腊哲
学之大成,其历史地位是同时代人及无数后人所不及的。
    我们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并不是说他建立了一个无所不
包的科学体系,宣示了几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因为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尚
思辨的精神,也就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实了,具体化了,发扬光大
达到高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尊重经验,跟随现象,最后归于理智和思维。他认
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正是他这一思想,使他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1 求知是人的本性不求仕途,专心学问的学者,其著作、学术成就就是他的
历史,他追求的结果。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求知是人的本性。”这反映了他
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亚里士多德终其一生都受一个不可遏止的
欲望——求知的欲望所支配。他的整个生涯和各种活动都表明他最为关注的是发
现真理、增加人类的知识量。同时他认为求知不只是他个人的欲望,他真诚地认
为爱好知识,寻求真理乃是人所共有的本性。
    在他看来,理智的活动即是生活,“获得智慧是愉快的;所有人都在哲学中
感到自由自在,希望花时间研究它而将其他事情搁于一旁”。①这就是说,在亚
里士多德看来,哲学并不是在学园中所研究的抽象科学,而是对知识的追求。爱
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
么,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①亚里士多德正是这样理解哲学的。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
过持久不懈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告诫人们说,按求知的欲望
行事,实现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
正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都喜好感觉,因为它最能使我们识别事物并显示出区别。
比感觉高一级的认识是记忆。感觉是一切动物都有的,记忆只是部分动物才有,
这些动物更为聪明,更善于学习。由记忆获得经验,经验产生技术。技术高于经
验,懂技术的人“之所以更有智慧并不是由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
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80 页。
    ①亚里士多德早期著作《劝勉篇》,转引自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 页。
    ①《爱因斯坦文集》第1 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19 页。
    于实际做事情,而是由于懂得道理,知道原因“。(《形而上学》)这个一
级比一级高的认识阶段,还不是真正的智慧,还没真正体现出人的本性。智慧是
关于原因的知识,是关于第一的、最普遍原因的知识。它不像技术是为了实用,
而是为知识而知识,是理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理性,不受任何限制和束
缚。这种思想发展到黑格尔那里就成了”绝对理性“。所谓绝对,就是无条件,
不受限制。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智慧?亚里士多德指出:①通晓一切;②知道最困难的东
西;③最明确地讲述原因;④为自身而求取,而不为结果而求取;⑤在诸科学中
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哲学。追求这样的知识必须是在有了温饱,
有了闲暇之后才能进行:由于对某些事物好奇而去探讨,开始是对身边不懂的东
西感到好奇,继而是对重大的事情,如月亮的盈亏,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事物
的生成等表示惊异。一个感到困惑或好奇的人,会觉得自己知识不足,为摆脱这
种困境就要进行哲学思考。显然,这是为了知识而去追求知识,而不是为了其他
的效益。
    为求知而求知,这是最纯正的古希腊精神。它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做学问
为手段,以做学问为当官的敲门砖是大不相同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一心做学问,
不求仕途的也有,但不是传统,不是主体)。为求知而求知,是显得单调,因而
有人就此说哲学枯燥无味,谴责哲学无用,甚至把哲学作为贫穷的代名词,搞哲
学求学问就意味着贫穷。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观点,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讲了
一个故事,说明搞哲学同样可以富有。故事说,米利都学派创始人、古希腊哲学
家泰勒斯通晓天象,有一年还在冬天的时候就预测到来年橄榄要大丰收,于是他
将自己的钱租来了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榄榨油器。由于当时没有人和他争价,
所以租金很低。到了第二年收获季节,橄榄真的大丰收,自然需要很多榨油器来
榨油。泰勒斯就按自己定的高价转租榨油器,从而他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样他就
向世界证明哲学家要富起来是极容易的,如果他们想富的话,然而这不是他们的
兴趣所在①。西方世界第一个哲学家就这样严肃地把哲学与钱分成互不相干的两
件事。看重知识不自亚里士多德始。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把“知”
与“德”、“无知”与“恶”相等同,认为人的头等大事就是“认识自己”,这
样就会达到“我自知我无知”的境界,从而舍弃世俗,心无旁骛,专心求知。柏
拉图推崇哲学,说哲学家是那些喜欢洞见真理的人,同样把知识看作比一切都重
要。亚里士多德在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求知是人的本性”这一响亮口号。他
把人生的意义归结为知识,把求知当作人性的表现,人格高低的象征,这深刻地
影响了西方人的求知态度。无疑,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
献。
    亚里士多德把求知的欲望归结为人类的本性,说法不一定很确切,但绝无害
处,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从积极方面去实践,于人类进步是会起促进作用的。
    2 学术活动的三个时期①参看(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
印书馆,1963年版,第52页。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与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除
非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
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亚里士多德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他的讲稿
也就是“研究论文”,或者是建立在他当时的研究兴趣之上的谈话。他白天讲,
晚上讲,把自己的思想无保留地讲出来,写下来,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说他的
著作至少有400 部,也有人说上千部,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47部。这累累的硕果,
令人惊叹的不是数量,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主题的多样性。亚里士多德的天才
表现在相当广博的领域中,其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
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有关于
自然史、动物、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化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的,有
关于哲学方面的,等等。一个人的头脑能容纳那么多方面的知识,实非一般人所
能比。难怪柏拉图说他的学园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头脑和其他人的身体两部分所组
成。
    这广博的知识、丰硕的成果就形成看,可分为三个时期。
    1。柏拉图学园时期(公元前367 —前347 )
    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受柏拉图的影响,较少有自己的独创
主张。这时期的后半段,他已到了成年期。这时期著作不多,德国学者策勒尔认
为只有两篇论文:对话篇《欧德穆》(或《论灵魂》)
    和《规劝篇》①;台湾学者高柏园认为有三篇:《优狄摩斯篇》(即《欧德
穆》)、《哲学之劝导》(即《规劝篇》)和《物性学》②。
    《欧德穆》篇名取自一位叫欧德穆的朋友。他于公元前354 年因站在狄翁一
方战斗而死在叙拉古札王宫之前,这篇对话在他死后不久写成。这篇对话与柏拉
图的《斐多篇》一致,亚里士多德自己表明在形而上学方面还完全受柏拉图影响
的支配。
    《规劝篇》不是对话,而是一封致塞浦路斯王特米松的规劝信,意在对塞浦
路斯王施加政治影响。这篇著作以一段哲学幸福论的描述而达到顶点。它仍立足
于柏拉图的二元论,坚持理念的超验性。
    2。过渡时期(公元前347 —前335 年)
    这一时期,以亚里士多德在阿索斯从事教学活动为起点,他开始从柏拉图学
说中挣脱出来,并开始对柏拉图的观点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修改老师的理论。这
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认为有:《论哲学》《形而上学》《优代莫伦理学》《政
治学》《论天》《论生灭》等;高柏园认为有:《论哲学》《优代莫伦理学》《
形而上学》《政治学》《天体论》《生长与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