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362-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和典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江泽民语)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三个解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迅速发展。    
    (三)真理与价值    
    1真理及其客观性    
    【领会】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指:其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其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客观结果,不以人的认识、利益、愿望、好恶为标准;其三,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此知识点,1999年文科单选题4题考查过)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运用】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错误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者,如柏拉图把真理看成是心灵对其固有理念的“回忆”,黑格尔把真理看成对“绝对观念”的认识,否认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    
    主观唯心主义者则宣扬主观真理论。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实用主义者主张“有用就是真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它的错误在于把真理的作用与真理之为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把真理看成是因人而异的,混淆真理与错误的区别和界限。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识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推翻的客观的内容,都和错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真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度,也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过程、方面的正确反映,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其二,任何真理对特定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领会】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从其客观性、不可被推翻性来说,它具有绝对性;从其有限性来说,又具有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客观真理所固有的二重性。    
    第二,从真理的发展上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发展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非至上性和至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一,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或颗粒,没有不包含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其二,绝对真理存在于无数相对真理之中,通过无数相对真理来表现,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其三,人们对每一个真理的认识和把握,都是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非至上性和至上性的矛盾,正是在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的。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及其发展,把已有的认识和理论变成僵化的教条。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及客观性,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在实践上,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对待一切科学理论,都要采取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正确态度。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要反对教条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此知识点2001年文理科通用论述题第34题考查过)    
    3真理的具体性    
    【识记】真理具体性的含义    
    第一,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离开具体条件和范围,抽象谈论某一判断是否是真理,是没有意义的,以致转化为错误。第二,真理是历史的,是主观向客观的无止境的接近,不是某种一经到达便永恒不变的静止状态,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抽象真理。第三,真理是全面的。客观事物存在多种规定,作为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正确反映的真理也是多种规定的综合和统一;把真理的某一方面规定孤立、抽象出来,加以夸大,它就会丧失真理性而转化为错误。    
    4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领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指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的根本途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第一,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同认识对象相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把认识同认识对象相对照,检验两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在主观意识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客观对象一般也不能回答这一问题;第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实践的客观结果才能把认识和客观对象加以对照。一般来说,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就证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了实践标准的惟一性。    
    【领会】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标准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一切认识都必然接受实践或最终接受实践检验,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过程,有其历史局限性。每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在这一点上,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反对唯心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在实践上,实践标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锐利思想武器,要反对否认实践标准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坚持实践标准就是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以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此知识点1999年理科论述题第33题,2001年文理科通用论述题第34题考查过)要在反复实践中检验真理。    
    5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识记】价值的含义: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指客体及其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或效益关系,简言之,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领会】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为:价值以客体及其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也是客观的,受客观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此为主体的个性特征。    
    6。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领会】价值评价,亦称价值性认识,是主体对主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或估价。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要符合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只有既有利于社会进步、人类主体发展,又有利于个人的需要才是积极、合理的需要;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是确定主体需要的最高尺度,也是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    
    【领会】价值选择,即价值取向,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区分、辨别,从而采取相应的主观取舍态度和行动,它体现了客体的价值观差异。    
    客体属性和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价值选择的多样性。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受功利、情感、道德、审美等主观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环境与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在一定社会中,往往在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因此,价值选择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价值选择的实现过程是使客体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过程。确定正确的价值观是顺利实现价值选择的前提;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的实践,是实现价值选择的正确途径;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价值目标,是实现价值选择的明智之举。    
    7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识记】真理和价值的区别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和相对性(具体历史性)。它们反映了主客体间的两种关系。    
    真理原则指人类按世界本来面目从事实践活动,是客观性原则,体现的是外在尺度即物的尺度。价值原则指人类按自身需要、利益从事实践活动,是主体性原则,体现的是内在尺度即主体尺度。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会引起两者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二者的矛盾,需要主体调节自身的实践活动。这种调节一般说来要以价值服从真理。    
    【领会】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1)真理和价值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引导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探索真理包含着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价值中包含真理,价值实现离不开真理的运用。发现、利用真理必然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目标推动人们去揭示真理,从价值走向真理。    
    (2)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两者相互促进。实践、真理、价值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具体的,人们不可能一次穷尽真理,也不能一次满足全部价值要求。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又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价值目标,不断推动人们探求新的真理。    
    【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坚持尊重规律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    
    8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识记】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础,坚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所谓思想路线,是指某一阶级、社会集团或政党化为指导思想、用以处理主客观关系并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领会】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1)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个系统的整体,概括来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中实事求是是核心。    
    (2)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    
    其理论意义是:①它集中体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灵魂。③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其实践意义是:①它是正确制订和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