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年多没见,师徒俩本来有很多话要说,但梁启超身体虚弱,说了几句话精神就有些委顿,肖林不敢多做打搅,起身准备告辞,梁启超却拦住了他。
    “你等一下!”
    梁启超的声音嘶哑,中气有些不足,勉力站起身来,向着书桌指了一指,身子竟然微微打晃。肖林连忙上前扶住,搀着他来到书桌旁,然后帮着研磨缟笔,铺开宣纸。
    老先生本来颤颤巍巍,但一管在手,却犹如年迈的将军重提宝刀,浑身上下锋芒又出。
    狼毫在宣纸上一顿,笔酣墨畅之余,一行方正遒劲的大字跃然纸上——“男儿志兮天下事”。
    “老师……”
    肖林心中一阵激动,这幅手书肯定是送给自己的。“男儿志兮天下事”,出自梁启超本人早年的诗作,以此句相赠自己,分量极重,一番拳拳勉励之意扑面欲出。
    梁启超抬起身子左右看了看,却不太满意,将宣纸拿到一旁,凝神静气,又连着写了两幅手书,然后从中挑出一幅递给肖林。
    “年龄大了,腕力不足,我的字已经不能看了。好在你不是外人,不会笑话老夫……”
    梁启超笑了笑,额头竟然微微见汗,又嘱咐道:“战火纷飞,人民涂炭,希望你能劝劝张雨亭,早日与南军罢兵熄斗……”
    辞别梁启超,肖林转过来赶到张作相的府上,陪着岳父岳母用过午饭。又到张学良的住所转了一圈,不料少帅并不在家,扑了一个空。
    少帅虽然没找到。却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四小姐,她和张学良已经正式同居,并得到了于凤至的许可,俨然以如夫人的身份接待客人。
    好奇地打量两眼。肖林收起八卦之心,打听张学良的行踪,才知道少帅一直在保定前线指挥作战,明天早上开会的时候才能返京。
    第二天一早,肖林来到了中*南*海。
    进门之后。就有警卫军官上来检查,仔细核对身份之后,又将肖林的佩枪收走,然后引着他来到了居仁堂,一直送到会议室门口,才告罪一声,退了下去。
    一名参谋迎了上来,将肖林请进这间大型会议室。带到后排找到自己的位置。屋中已经坐着十几名奉系高官。正在交头接耳各自开着小会,他们翻起眼皮向这边看了一眼,又漠然转过头去,继续闲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口中的话题却大多转到肖林身上。
    “哎。刚进来这个小伙子看到没有,带中将军衔的。他就是绥远肖林。”
    “肖林?听说这小子很能打呀!陕西一仗把韩复榘都干败了!”
    “可不是,西北军十万人马。逃过宝鸡的不足千人,冯焕章这回可赔了老本。”
    “切!陕西之战哪有肖林什么事,还不是我们四军团荣臻支撑大局?”
    ……
    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的,个个身份显贵,要么是中枢要职,要么是地方大员,虽然对肖林观感不一,但都犯不着折节下交,坠了自己的身份。不过肖林这两年风头强劲,隐隐已是少壮一代中的杰出人物,谁都无法回避他的存在。
    肖林听不到这些杂乱的议论,自顾打量着屋中陈设,揣测着今天会议的内容,正在走神的时候,肩膀上被人轻轻一拍,耳边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咳,咳……肖林兄果然已经到了,我正想找你说说话呢。”
    扭脸一看,高维岳拉开椅子坐在了他的身旁,笑呵呵地说道:“咱俩的位置正好挨在一起,你说巧不巧?”他虽然笑容满面,眉眼中却带着三分病容,三分忧虑,还有三分刻意放低身段的亲近。
    高维岳和肖林本来关系不错,但前些日子因为争夺察东镇守使的人选,两人之间生出一些芥蒂。
    肖林赴任绥远副统的时候,仍然抓着张家口地盘不放,推荐邵得彪继任察东镇守使,最后如愿以偿。高维岳眼看自己的地盘中还插着一颗大钉子,对肖林很是不满。
    但世事变化,察哈尔的局势渐渐紧张,高维岳早想找肖林聊聊,只是昨日众人相聚,酒酣耳热,人多口杂,实在不便深谈,今天特意早来会场,终于找到了说些私密话的机会。
    “果然好巧,我和高大哥的缘分不浅!”
    肖林满面春风和高维岳寒暄着,心中却觉得好笑,高维岳这位老哥哥平日里一向爽直,今天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居然也兜起圈子来了。不过高维岳的一番客套太过生硬,你是察哈尔都统,我是绥远副统,位置当然挨在一起,有什么巧不巧的?
    不动声色圆住了高维岳的脸面,高维岳果然十分受用,自觉三言两语拉近了和肖林的距离,当下也改了称呼。
    “兄弟,今天开会的内容知道吗?”
    “不知道。”肖林摇了摇头,又道:“不过在我想来,总和眼下的局势有关。”
    “说的不错。”高维岳点头,小声道:“南军(北伐军)势大,老帅再次出关已成定局,今天开会肯定就是要讨论此事,以早做安排。”
    出关,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中会牵扯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北伐军乘胜追击怎么办?日本人从中作梗怎么办?京津地区还有没有据守的可能性?几十万大军又如何部署?剩余的地盘如何保全?安**其他杂牌部队如何安排……?
    想要成功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撤退,难度不亚于在战场上取胜,这次会议就是一场“失败的大会”,专门讨论战败后的善后问题。
    两人感慨了几句,高维岳又接着说道:“老帅出关之后,京津势难保留,南军兵锋直掠榆关(山海关),张家口将首当其冲。你我兄弟职责所在,决不能任由察哈尔落入南军之手,还得早作打算呀!”
    肖林心中刺啦一声,犹如窗户纸被轻轻捅破,已经明白了高维岳的用意。
    京津一旦失守,张家口就变成了前线,高维岳要守住察哈尔的地盘,就得借助绿脚兵的力量。
    “高大哥不必担心,就算老帅要出关,肯定也会加强察哈尔的防务,绝不会轻易放弃张家口。”
    高维岳连连摇头,忧心忡忡:“未必,未必!榆关才是据守东四省的门户,老帅必将主力屯集热河,任由张家口自生自灭。”
    “如此也无妨!”肖林想了想说道:“只要老帅加以支持,你我还有两个军的人马,足以抵御南军犯境。”
    肖林率领绿脚兵半年来南征北战,就是为了保住张家口和绥远地盘,其中的风险和应对早就考虑再三,胸有成竹。
    北伐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分成中央军、桂系、西北军和晋绥军几大派系,能够对张家口产生威胁的,就是进驻京津的那一派势力,压力并不大。
    桂系根本在两广,无心、无力染指京津,不用考虑。
    中央军根基在江浙,蒋中正虽有一统天下之心,但被山东的日军牵制,主力部队无暇北上,暂时也没有危险。
    西北军丢了陕西老巢,必然要和李虎臣、田玉洁拼个你死我活,顾不上争抢京津,而且蒋中正对冯玉祥一向抱有戒心,也不会任由这位“倒戈将军”占据京津要地。
    剩下的只有阎锡山一家,在蒋中正的平衡下,晋绥军最可能进驻京津。但是阎锡山在山西之战中损兵折将,占领京津已嫌吃力,哪还顾得上进攻察哈尔?
    与阎锡山相反,绿脚兵这段时间一直在大肆扩军,名义上还是一个军的番号,却已经拥有四个甲种师,并且还在扩充之中。
    “加强军”,这是肖林对二十三军的定义。在他的计划中,二十三军即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一年之内将兵力再扩充一倍,加强全兵种建设,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首要任务,初步具备摆脱奉系独立生存的能力。
    如果这样还不能守住张家口,只能说自己的肩膀太窄,抗不动重担。干脆抹去所有的雄心壮志,老老实实地交出兵权,后半生就当个富家翁算了。
    肖林和高维岳说话的工夫,各方大佬渐渐到齐,见到岳父张作相走了进来,肖林上前敬礼请安,打了招呼就退了下来。
    时间不长,杨宇霆等人也纷纷到来,屋中的气氛渐渐凝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宇霆特意把肖林叫到跟前,对他好一番勉励夸奖。
    “陕西之战打的不错,本来应该好好嘉奖一番,不过当前这个局面下,暂且有些不合时宜,还请肖军长理解……”
    肖林无言以对,只好唯唯诺诺。自己在局部打了胜仗,但安**整体却战败了,天大的功劳也别想捞到半分好处。
    正在这个时候,门口司仪高声叫道:“安**大元帅张作霖莅临,全体起立欢迎!”
    一片掌声中,左右簇拥下,一脸严肃的张作霖走了进来……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三三四章 枭雄末路

    (请牢记)(请牢记)会议室中,张作霖居中而坐,目光扫过众将,良久才出声说道:“自上旬我军让出保定,南军暂且停止了攻势,派出孔繁蔚为代表磋商议和。(
    m_——)南军一共提出三个条件,一、我奉系部队全军退入关内,二、遣散安**政府,三、和平移交京津。”
    张作霖话音刚落,会议室中就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奉系众将表情各异,有的愁眉不展,有的切齿痛恨,有的摇头叹息,但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提出与北伐军决一死战。
    肖林鼻观口,口观心,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心里却很是不以为然。当前局面下,出关的确是最佳选择,但屋中这四五十人实在太过冷静,没了军人的血性和勇气。
    奉系一向以东北为基地,战事一旦不顺就会出关避让,缺乏结硬寨,打死仗的韧性,难怪“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一溃千里。
    经过山西之战和陕西之战,晋绥军和西北军都实力大减,以奉系现有的数十万部队,如果众志成城,未必不能与北伐军一战,哪怕打成一个不胜不败的僵持局面,起码也能保住京津要地,为将来东山再起留下伏笔。
    张作霖在奉系部队上花了无数心血,想打造一支天下强兵,武力统一中国。奈何这支部队虽然装备精良,骨子里却和孙传芳、吴佩孚之流没什么两样,真到了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根本顶不上去。
    可叹张作霖志向高远,也算得上雄才大略,但其建军主政的思想都停留在北洋时期,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被淘汰也是必然的命运。
    就在此时,只听张作霖长叹一声说道:“哎——。我军自民国十三年二次入关,四年来征战南北,数十万东北二郎埋骨中原,就这样退出关外,我实在没有颜面再见东北父老!”
    说着话,张作霖眼中隐隐可见泪光闪动,三军士气已沮,他却还不甘心,仍在尽最后的努力。
    众人一时无语,互相看着都不说话。最后目光集中在杨宇霆身上。杨宇霆无奈地咳嗽一声,出言相劝。
    “大帅,我等也不愿就此出关。”杨宇霆虽然多智,但平日里孤傲惯了,哪怕对老帅说话也直来直去。毫不顾忌地说道:“但现在天时不与,南军猖獗,日本人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把咱们这点家底都扔在关内,将来连东四省老家都保不住!”
    日本人担心北伐军一统中国,一直鼓动张作霖尽早出关,田中义一更是直接放下话,如果奉系在关内与北伐军决战,如果部队损失殆尽。关东军将直接插手东北防务,日本也会与南京政府建交。
    “父亲,前线的局面已经非常危急了!”张学良也敦敦而劝:“保定一丢,南军已彻底控制京汉线,乘火车到北*京不过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满城以北还发现大批不明身份的部队。恐怕蒋中正的南军精锐已经进入直隶,一旦展开攻击,我军想走也走不了啦!”
    张学良和杨宇霆的意见难得一致,也就是说,士官派和学院派都不愿再战,张作霖无奈地向几位老弟兄看去,希望从元老派那里得到支持。
    汤玉麟、吴俊生、阚朝玺、张景惠……一个个都低下头,不敢和张作霖目光相对,只有张作相咳嗽一声,坦荡荡发言道:“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天下公器,惟德能守;南军已经得了民心,如果继续周旋武力,恐怕难以取胜。”
    再打下去必然失败,张作相直言不讳地讲在明处,张作霖脸色变了两变,低头沉吟不语。
    张作相又劝道:“咱们虽然退出关外,却可静观南军动作,我看冯玉祥、蒋中正之间也是貌合神离,一旦没了敌人,自己就会打起来。大帅,古人说的好——卷土重来未可知,咱们现在忍让一时,却保留了奉系的实力,将来总有翻身的机会。”
    张作霖眉头稍展,思索片刻问道:“辅臣,就算要求和,也不能任凭南军揉搓,咱们应该如何与南军代表接洽呢?”
    “这个……”
    张作相犹豫着说道:“京津要地,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