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⒃谒氖迨χ校圆慷拥慕ㄉ璐笥泻么Γ材茉谑导使ぷ髦信嘌刹俊

二四二章 再见德王

    仔细琢磨后世的经验,肖林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在军中设置政治委员的确有说不尽的好处。
    除了能加强部队的凝聚力,还有利于对整个部队的掌控,万一部队主官受伤或者牺牲,也有人能够承担领导责任,总之有百利而无一害,是一条可以借鉴的经验。.doulaidu.
    王铁胆等人从长沙黄埔分校回来以后,现在还在教导大队集中管理中,没有分配到部队中去,当初四十五师组建的时候,一个萝卜一个坑,提拔了一大批中层基层军官,等到王铁胆等人现在回来,反而没有合适的位子给他们了。
    对从长沙黄埔肄业的这批人,肖林非常重视,打算以他们为骨干,逐步实现对部队干部的换血,对他们的使用当然也很重视,可不愿随便安个参谋一类的头衔,就把他们扔在部队里,现在既然有了设置政治委员的主意,肖林立刻就联想到了长沙黄埔的这批学生。
    从长沙黄埔一共带回来三十多名兴隆籍的学生,加以分配,正好为四十五师提供了一批合适的政治委员。
    这批学生,一年来在黄埔耳渲目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少都有点政治水平,用来管理四十五师,足够了。
    “训练,训练,部队不抓训练,就没有战斗力。”
    石醉六淡淡接着说道:“除了军事技术的操练,一定要注重对部队的训导,对士兵们既要训以战斗之法,还要训以做人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这里面的道理,你慢慢体会就是了。”
    石醉六所讲的这些带兵之法,虽然浅显,但所站的角度很高,令肖林觉得既新鲜又兴奋,这些道理,都是他以前从未听过的,只因他从军以来,老师就是邵得彪这几位,比起石醉六境界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当然谈不到这个高度。
    肖林主意拿定,点点头坚决地说道:“是,我这就安排下去,在营连之中设置政治委员,尽快把训兵之道抓起来!”
    蒋百里和气地看了他一眼,又提醒道:“还有一件事也要抓紧,上次咱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要想对付晋绥军,察哈尔自己首先得是铁板一块。”
    来到张家口后,蒋百里虽然对奉系和安**的争斗并不在意,但却非常关心边境的形势,特意向肖林提出了稳定察哈尔的几条建议,并一直督促着肖林落实。
    肖林微笑应道:“百里兄放心,我明天就要去见德王,如果一切顺利,一定能把草原上的这颗钉子拔掉!”……
    锡林郭勒草原草原上,多见流动的蒙古包,少见固定的房屋建筑,这是因为蒙古族都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居无定所,所以很少建房,更因为人烟稀少,也没有多少市镇。
    但德王府却是周围百里内难得一见的大院落,虽然只是黄泥土墙,但建筑式样却完全仿照这元上都的模式,充满了蒙古特色,其所在百灵庙,更是草原上著名的繁华市集。
    这天午后时分,锡林郭勒盟长,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正在府中与幕僚吴鹤龄议事,几名下人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不好了,不好了,启禀王爷,有一支汉人军队朝着百灵庙来了!”
    德王眉头一皱,推开炕桌,跳下地来,两手一张,早有下人伺候他穿上长袍,迈步出门登上了砦墙,吴鹤龄等人连忙跟了上来。
    远处空旷的草原上,一支部队正在缓缓而来,足足有上千人马,不动声色,却又暗藏杀机,好像一只收起爪牙的猛兽,正在沉着地靠近了猎物。之所以收起爪牙,是因为拥有强大的自信,如果猎物敢于逃跑,只要轻轻一击就能将其扑杀。
    “果然是绿脚兵,竟然逼上门来了,实在是欺人太甚!”德王虽是血统纯正的蒙古人,却自幼接受儒学教训,汉文化水平很高,一口汉话韵味十足,成语用得非常准确。
    吴鹤龄有些慌张,一连串地说道:“这伙人真是无法无天,难道北京政府都不约束他们吗?怎么办,王爷,要不要赶紧撤走,要不就关门,不许他们进入百灵庙?”
    德王白了吴鹤龄一眼,这家伙,外表看着精明强干,肚子里却是个草包,这支部队足有上千人马,似乎还带着重武器,不远千里专门找来,竟然想堵住大门不让他们进,实在是个馊主意。
    至于逃走,更是根本想都不用想,来的这支部队里有不少骑兵,就连驰骋于草原的大吉扎布,也被他们一直追到达里冈爱歼灭掉,凭着德王府中的这些老弱,想要在草原上逃脱绿脚兵的追逐,完全不可能。
    吴鹤龄实在是个绣花枕头,太蠢笨了,中兴蒙古的事业依靠这些人,看来是困难重重呀!
    “杀牛宰羊,准备欢迎汉人部队!”德王转眼间就拿定了主意,不管这支部队来意如何,只管以礼相待,他就不相信,这些人敢于对他堂堂蒙古王公动粗。
    德王的身份放在这里,走到北*京也得受到张作霖的礼遇,绿脚兵在草原上往来驰骋,他也早就摸清了这支部队的来历,无非是察东镇守使手下的四十五师,还得受安**政府节制,别看他们背枪架炮的,德王并不感到半点紧张。
    “回王府,准备接见汉人军队的首领!”传下命令,德王带着吴鹤龄等人转身回到了王府,收拾整理一番,等着汉人部队的使者上门。人倒架不倒,蒙古人虽然再没有成吉思汗时代的荣光,但在一伙武夫面前,撑起贵族的荣耀,还是能够做到的。
    果然,这支部队进入百灵庙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德王府拜见。
    “王爷,察东镇守使,四十五师师长肖林求见。”
    听到下人的报告,德王微微有些意外,没想到,张家口大兵压境之际,肖林竟然跑到锡林郭勒草原来,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有请……不,我亲自去接他们。”绿脚兵进城的时候,德王呆在王府佯装不知,已经把架子拿得十足十,现在人家到了王府门口,再不去迎接一下,实在是作态过度,有些失礼了。不管怎么说,肖林身为察东镇守使,也算是个有身份的大员,去迎一下不算过分。
    带着吴鹤龄等一伙随从人员迎出大门,迎面正碰上肖林等人,早知四十五师绿脚兵的大名,德王上下打量着肖林,脸上已经堆起了笑意。
    “您就是肖林将军吗?果然是英雄出在年少,英姿飒爽,人中龙凤呀!不愧是张作相的爱婿……”
    绿脚兵气势汹汹而来,本身已是失礼之举,德王只盼在气势上压倒肖林,让这位少年权贵碰了大大的钉子,知道谁才是锡林郭勒的主人。故此虽然在寒暄,一番话听着客气,却皮里阳秋,隐隐带刺,讥讽肖林以妻出头,年少而窃居高位。
    “四十五师执行公务,正好路过这里,一直仰慕亲王殿下的大名,肖林特来拜见。”
    肖林一边说话施礼,一边上下打量着德王,也许是为了以示隆重,德王特意穿着一身蒙族盛装,气派俨然,却稍显守旧,与时代脱节。
    不过,此人的目光闪烁,眼神犀利,显出他也是个厉害角色,这个人的身份贵重,四十五师中无人可以抗衡,不得已,肖林才专门跑了这一趟,来到锡林郭勒草原。
    “包秘书,把那份文件拿上来。”
    随着吩咐的声音,包新业递上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袋,肖林接过来,直接又递给了德王,又施了一礼笑道:“德王殿下,察东镇守使督署衙门已经查明,锡林郭勒盟人员吴鹤龄等,共计七十九人与悍匪大吉扎布等有染,这是大吉扎布手下匪徒的供词,还有其他相关证据,请德王过目,等一下,我们就要执行法纪了。”
    吴鹤龄脸色一变,下意识地退了几步,不料几名绿脚兵上前一架,已经把他控制在王府门前。
    “你……放肆!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竟敢到我这里来抓人!……”
    德王爆发出一连串的咒骂声,肖林却仿佛充耳不闻,转脸对黑子吩咐道:“百灵庙这里人员复杂,多派些人保护王府,一定要保证德王的安全,万一有马匪伤害了殿下,我为你是问!”
    交待完毕,肖林转身就走,把气急败坏的德王留给了一伙子大头兵,在他的喝骂声中,闯进了王府。
    软禁德王,剪其羽翼,大战之前,先把这颗脓包挤掉,才好专心对付晋绥军,这件事虽然办得鲁莽,却是不得不为之。
    吴鹤龄等人身为德王羽翼,一向和大吉扎布往来密切,要想往他们身上安个罪名,几乎不用费脑子,只不过,因为德王在蒙古人中威望甚高,以前一直没人敢捅这个马蜂窝。
    别人不敢惹他,肖林却不在乎,只因他是穿越者的身份,奉系的形势会越来越危急,只要能打胜仗,得罪个什么德王云王的,没什么关系。

二四三章 手榴弹

    离开王府,肖林回到了四十五师的军营之中,心情一片大好。
    四十五师剿灭大吉扎布等蒙匪时,早就掌握了诸多证据,德王虽然身为锡林郭勒盟长,却一直暗中扶植勾结草原上的蒙匪,以培植蒙古自立势力。
    但是德王在蒙古族中威望极高,虽然有这些证据,也难以彻底扳倒他,所以肖林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现在才突然出手,一举剪除了德王的羽翼,自吴鹤龄以下,一口气抓了七八十人,只留下德王一个光杆司令软禁在王府中。
    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肃靖草原,为四十五师打造了一个安全的大后方,在对晋绥军作战的时候,才能心无旁骛,专心对敌,无论是撤退包抄,还是迂回反攻,都可进退有余,莽荡荡千里草原,任由绿脚兵往来驰骋。
    在帐篷中刚刚坐下,黑子急匆匆走进来报告道:“肖师长,德王要见您。”
    “奥?他沉不住气了?”
    肖林微微一笑,吩咐道:“把他带来吧,客气一点。”
    这回是德王求着要见自己,当然要拿捏一下,军营里的帐篷虽然简陋,却正好亮亮军威,摆摆架子。
    黑子应了一声,转身而去,时候不大,又进来敬礼报告道:“肖师长,德王一名带到。”
    肖林起身走出帐篷,正碰上了黑着脸的德王。
    “肖师长,我对贵军今天的行为表示强烈的抗议,不要忘了,这里是锡林郭勒,自古就是蒙古族的聚居之地,但你们汉人一直欺压我们,违背了百年来的盟约,令蒙古人渐渐式微,今天更悍然出兵,依仗武力进占百灵庙,难道说,你们想让我们亡族灭种吗?!”德王这半天也不知想了些什么,一张口就是长篇大论的指责,激动异常。
    “德王殿下,你完全说错了!”
    肖林一口就顶了回去:“蒙古人的衰落,都是满清所为,明末的时候,蒙古一族共有一千二百万人,但经过二百年清朝的统治,至辛亥革命时只剩下五十多万人,这里面的原因,德王不会不知道吧。”
    满清虽然号称和蒙古人是“亲兄弟”,但却一直采取种种手段压制着这个民族,自康熙年间,清朝就大力在蒙古推行喇嘛教,并强制规定——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凡有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这种政策,造成了蒙古族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
    当喇嘛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
    因为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蒙古人中大量人群患有花柳病,所占的百分比极大。
    德王愣了一下,又努力劝说道:“肖将军,看来你也了解我们蒙古的历史,那为什么还要和我们作对呢?汉人政府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将灭种,无法生存,所以,有些蒙古人想要独立也是可以理解的……”
    肖林一脸诧异的神情,愕然反问道:“德王殿下怎么能这么说?明明是满清政府防制你们的,怎么说是汉人?我们汉人和你们一样,同样受到了满清政府的压迫和虐待……至于吴鹤龄等人通匪的原因,大概就是为了谋求蒙古自立,在德王看来都是有情可原,不过我要提醒殿下一句,任何想要分裂国家的行为,都会遭到无情的打击!当然,德王一定是受他们蒙蔽,并不知情……”
    两人一番唇枪舌剑,德王费尽口舌也未占到上风,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军营,回王府去了。
    第二天,肖林将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