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宏大哥,你这个计划是不错,但是,褚玉璞会同意吗?”肖林平静地看着李天宏,这位李大公子,一向素有大志,野心勃勃,李景林下野后渐渐沉稳,但刚刚打了两场胜仗,又变得轻狂起来。
    李天宏一愣,恍惚片刻才问道:“兄弟,你说我该怎么办?”
    被连番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肖林这一瓢凉水来得正好,李天宏此刻已经清醒过来。
    第七师自作主张杀上草原,抢在其他人前头吃了个肚满肠圆,连人带枪通通拿下,实际兵力已经达到一个军,如此作为,褚玉璞肯定再难相容,刁难排挤还是小事,就怕他给自己定个罪名,派出部队来围剿。
    以第七师的这点人马,对抗直鲁联军的二十万大军,肯定无法自保,当下之计,还得找个靠山才行。
    肖林那边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现在这个局面,最好主动向老帅输诚,如果奉系愿意接纳,褚玉璞就不敢向第七师用强……”
    不等肖林说完,李天宏兴奋地一拍大腿:“兄弟,你和我想的一样,想要对付褚玉璞,还得靠镇威军帮忙……不过,我李家得罪过张家父子,恐怕张汉卿不会信任……”
    “没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第七师现在实力大增,正好可以平衡褚玉璞的直鲁联军,老帅和汉卿会想通这个道理的。”
    “不错,你说得很对!”李天宏眼中放光,微微点头。
    “依我看,褚玉璞也蹦跶不久了,南方革命军正在北伐,只要撑过这段时间,局面还会起变化,向张家父子靠拢才是正途。”肖林又出惊人之语,依靠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褚玉璞,这个人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肯定没有大的作为,根本不用怕他。
    李天宏却听得十分认真,北伐战争现在如火如荼,肖林当日所作论断一一兑现,此人眼光高明,对天下大势判断极准,多听听他的意见,没坏处。
    说到这里,肖林不由得微微一顿,自从出兵草原,他和张学良就少有联系,这可是一个巨大的疏忽。
    无论是他这个兴隆县长,还是手下的保安团,都是草根出身,根基浅薄,张学良就是最大的靠山。如果没有少帅相助,无论哪家大佬发力,都能轻松地碾平保安团,让自己粉身碎骨,除了尽快发展自身实力,这条粗腿还得抱紧……

一八六章 归来

    南口大战结束时,段祺瑞早已黯然下野,在在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巨头的协商下,原颜惠庆内阁复职,并摄行总统职权。
    但经过这么多的政潮、政变和军阀混战后,北京国府的法统已经沦丧殆尽,这个所谓的摄行内阁残缺不全,彻底沦为了共和的装饰,风雨飘摇,再也无人感兴趣。所谓宪法与国会,内阁与政统,已经被各路大佬扔进了垃圾桶,一切都要凭借实力说话,中华大地陷入了各路军阀的末日狂欢中。'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1926年的夏末,军阀混战发展到了**,到处都是烽火和硝烟,除了北方的南口大战,南方也处处都是纷争,湖南的赵恒惕与唐生智打得头破血流,广西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正在悄然崛起,四川的各家大小军阀互相打得不可开交,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军攻克汀泗桥,进而占领大武汉,吴佩孚不得不于9月10日退往河南,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枪声遍地、炮声隆隆,黎民百姓辗转流离,家破人亡,国家变成了群雄逐鹿的兵马场。
    兴隆县城北门外,人头攒动,鼓乐喧天,上千人的欢迎队伍排列在道路两旁,准备迎接保安团的胜利归来。县长任怀松在人群里钻进钻出,满头大汗,尽心尽力地组织着欢迎仪式。
    直鲁联军撤出兴隆的时候,他跟着何封一起逃出了县城,却被苏民毅一番追杀,几乎全军覆没,任怀松也和大部队走散了,九死一生之余,总算孤身从战场逃脱,保住了一条性命。
    到处东躲西藏,在老乡家里躲了半个月,才听说保安团已经反败为胜,打败了国民军。任怀松将信将疑之际,再三确认,抱着一线希望又回到了兴隆县城,刚到县府,立刻就被包新业抓个正着,又过上了当牛做马出苦力的悲惨生活。
    正在忙着,包新业挤到他的身旁说道:“任县长,还有位置没有,又来了两支欢迎队伍,你看着调整一下。”
    “是,是,我这就安排。”任怀松一叠声地答应着,态度恭谨,不认识的人看了,还以为包新业是县长,他是秘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这个县长当得郁闷无比,任怀松却无处可去。
    直鲁联军第九师被魏益三歼灭后,老上司付昌杰已经垮台,丢掉了一个师的部队和承德地盘,孤身逃往了天津,在褚玉璞那里,还不知道如何过关,后台老板已经自身难保,任怀松犹如丧家之犬,只好暂时赖在兴隆,做好县长的本职工作。
    指挥着县高小的娃娃们往左站站,再把扫盲班的婆娘们向右推推,总算腾出来一块地方,一群打扮怪模怪样的汉子婆姨涌了上来,手里举着高高的横幅标语,兴高采烈地地向着周围指指点点。
    这伙子汉子婆姨好像是成衣工厂的工人,个个脸色健康,穿着整齐,和兴隆县的土著明显不一样,中间还裹着几个黄头发绿眼睛的洋人。
    任怀松皱着眉摇了摇头,自从回到兴隆后,县城里每天都会增加很多新面孔,有从燕山周围聚拢来的流民,有从天津搬迁来的工厂,还能碰见些大城市的洋学生,到了现在,竟然还有洋人出现在这个小县城里。
    这一切,都是县府秘书包新业在一手操办,很多事情任怀松并不知情,只是眼看着一件件新鲜古怪的事情发生,却说不出其中的名堂。
    正在胡思乱想,身边突然一阵喧闹,人们纷纷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远处看去。
    “来了,回来了!!!”
    七嘴八舌中,一阵震天的锣鼓响起,远处大路上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向着县城缓缓走来。看到这支队伍规模如此之大,许多人都是一愣,除了留守的部队,保安团出征的时候只有六七百人,但眼前这支大部队,足足有三四千人!
    众人愕然之际,保安团的留守部队已经列阵出迎,邵得彪和马三儿站在最前面,早早地就举手行着军礼,向着出征归来的将士致敬。看到保安团如此态度,大家也都放下了疑虑,向着远处的队伍欢呼起来,这支部队,肯定是自己人。
    越走越近,人们终于看清,来得就是保安团,为首的正是肖林!……
    肖林回到兴隆后,一直忙碌了好几天才安生下来。
    大战之余,百废俱兴,民生百姓,样样需要操心,好在保安团出征的这些日子,家里留守的这些人做了很多工作,为兴隆县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日本发回的电报来看,整个奢侈品市场已经被覆盖。兴隆县的成衣工厂已经恢复了生产,规模又比当初大了很多。除了奢侈品衣帽,成衣工厂已经开始涉足其他纺织类轻工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不过从往来的电报中,肖林发现日本市场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于是发电给真武太郎和赵立德,命令他们尽快返回国内,商榷下一步的经营计划。
    部队上的事情更多,草原一战,保安团毙伤敌军一千余人,收编苏民毅等部共计一千三百余人,俘虏二千七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数十挺,长短枪两千余支,迫击炮三门,花机关枪十二支,战马一百余匹……。这么多的人员物资装备,不要说消化,就是清点分配管理,都花了很大力气。
    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俘虏,经过一遍遍的筛选,从将近三千人中大浪淘沙,挑出了三百人补充进保安团,剩下的就组成了一支劳改营,由保安团进行武装看押,强制劳动。这三千人都是百战老兵,除了个别无法改造的兵油子,大部分都是宝贝,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其慢慢消化。
    俘虏中最珍贵的,无疑就是未来的名将郝梦龄,肖林当然没有忘记他。
    很快,肖林发布命令,任命郝梦龄为劳改营营长。

一八七章 改编

    九月中旬,秋老虎最是威力强大,炎炎烈日如火如炉,把华北大地烤灼得一片滚烫,兴隆县城外的田野上,数千条精壮的北方汉子只穿着都犊鼻短裤,浑身的腱子肉被晒得黢黑,挥汗如雨,正在辛苦地挖沟筑渠。
    一声清脆的哨子响起,劳改营的战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镐锨,转身向着树荫下奔去,炊事班抬来了几大桶绿豆汤,咕咚咚灌下一碗,肚子里有了水分,浑身的汗珠立刻涌了出来。'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郝头,来一碗吧。”一名国民六军的战俘军官端起一碗绿豆汤,递给了郝梦龄。
    虽是炎热无比,郝梦龄仍然军容板正,一身没有军衔领章的夏装军服整整齐齐,任由汗水浸得湿透,当下谢了一声,伸手接过碗来,将扣得紧紧的风纪扣解开,仰起头一口气喝下了半碗,然后喘了口气,向四周看去。
    经过两周来的辛苦劳作,一条新开的沟渠已经初见雏形,穿过田野伸向远方,已经快和沙河连为一体,这番辛苦,总算值得了。
    “郝头,你说说看,兴隆县这伙人真够狠的,把咱们当牲口使唤,这大热天的,硬是逼着咱们挖了一条河出来!听说过两天还要让咱们去修路,你可得想个办法堵回去……”
    那战俘军官还在发着牢骚,郝梦龄已经淡然打断了他:“修路就修路吧,修桥铺路,兴修水利,都是有利民生的善举,比打打杀杀的强。”
    说着话,郝梦龄已经站起身走开,只留下那战俘军官在身后恼怒地发着牢骚:“装模作样,让你当个战俘营的营头,就把马屁拍到了天上,那肖林也听不见,没用的!”
    听他说得阴损,几名二十五团的俘虏兵一起怒目相向,磨拳擦掌就要上去动手,郝梦龄却摆了摆手,制止了手下的冲动。带着战俘营修路筑渠,是他自己的选择,有什么牢骚怪话,都宁可默默地承受。
    刚被发布为战俘营营长的时候,郝梦龄根本不愿配合,肖林却并不强迫,只是送来了一份发展兴隆经济的民生计划书,内容详尽,目光长远,虽然有些地方郝梦龄看不太懂,但却已经感到了肖林的诚意。
    计划书的结尾,写着八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肖林,果然和其他人有些不同,似乎是真心想做些事情。
    计划书里,包括了兴修水利和交通的内容,点名让战俘营承担这个任务,郝梦龄考虑再三,终于默默接受下来,带着战俘营开上了工地。
    这些日子下来,虽然身后一直有机枪和刺刀看守,郝梦龄却难得地心情舒畅,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筑路之上,已经忘记了战败的尴尬和耻辱,只想为民生多些实事,至于那些不理解自己的声音,就由着他们去吧。
    正在和技术员探讨着工程安排,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郝梦龄抬头一看,保安团的士兵押着一队战俘回到了工地,交接完毕,又点了一串战俘的名字,押着他们离开了。
    其他的战俘在旁边羡慕地看着,保安团又来挑人了,如果能够通过筛选,就可以离开战俘营,到保安团当兵拿饷了……
    兵营训练场上,被选中的战俘分成几组,正在进行各种测试。
    首先是体检,每个士兵的身高体重和健康状况都要检查,甚至包括常见的传染病,除了这些还要进行体能测试,体质太弱的先回战俘营劳动锻炼,把身体养好了再来;通过之后,再进行军事技能考核,按照兵种的不同,射击、投弹、拼刺等等技术,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这两项测试合格后,还有严格的政治思想考核,考官们面色严肃,向着俘虏们不停地提问,诸如以往的经历,为什么要当兵,为什么要加入保安团……等等等等,各种问题。回答完毕后也不置可否,只用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
    肖林站在窗前,向训练场上看了一会子,对邵得彪说道:“大哥,挑选可以再严格点,部队扩充得太快,我怕出问题。”
    经过一场大战,保安团原来的老兵只剩下七八百人,却收编了苏民毅等部上千人马,再掺进去这么多俘虏,肖林心里有点发虚。
    “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就行,俘虏们可以慢慢转化,到时再填进去。”
    邵得彪点头称是,想了一下又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军官不足,改编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保安团正在忙于改编,收编的部队被打散,重新分配到各部之中,还没有彻底融合消化。保安团原来只有三营九连,现在却有两千多人,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扩大编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