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21 【答案要点】(1)因为,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所以,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    
    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    
    (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所以,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2。5元×15000=37500元    
    (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    
    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    
    (2)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    
    22 【答案要点】上述材料实际反映了洛克菲勒财团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统治。其在经济领域统治的主要手段就是“参与制”,即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对其他企业实行控制。洛克菲勒财团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通过这种控制,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着远远超过自己资本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资本,实现其经济统治。此外,洛克菲勒财团还操纵着国家政治,把垄断势力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采用“个人联合”的方式进行的。在政府中安插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等,这种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自己统治权的办法,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统治地位。    
    洛克菲勒财团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统治,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了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对整个国家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全面统治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导论第三章资本的运行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与2005年考纲相比,2006年考纲把“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修订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这一变化要求考生正确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揭露工资掩盖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工人每劳动一天,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似乎并不存在剥削关系,但是,一旦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问题就清楚了。劳动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劳动能力,劳动则是劳动力的使用,它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却可以成为商品。因为当雇佣工人和资本家在市场上发生交换关系时,他的活劳动并不存在,并且工人的劳动是在被雇佣以后才开始的,这时的劳动已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工人不能出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的只能是工人的劳动力,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也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此,工资的本质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只有通过科学分析,才能揭露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考纲本章变化很大,它是由上一考纲中的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以及第八章的部分内容合并而成。其中,新增的知识点有“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此外,考纲还把原来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修订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修订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由于新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实行刚三年,对上述新增知识点还应引起重视。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章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资本劳动力资本主义工资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垄断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只有依据剩余价值理论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本章的基本原理是:    
    (1)资本流通公式(G…W…G′)表明,经过流通可以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货币只有在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时才成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二是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就是价值增殖过程,也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来源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只发生价值转移而不发生价值增殖。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不仅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还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中揭示了工资的本质。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同时并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更多的是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3)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后,在分割前要经历一个向利润、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就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额,由此而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由于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等量资本会获得不同的利润率,从而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通过资本转移,必然形成平均利润率。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改变。    
    (4)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获取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商业利润的本质是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闲置货币资本。利息就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由职能资本家支付的。但是,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银行资本是由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的货币资本构成。银行利润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5)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垄断资本的统治是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垄断条件下,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真正的统治者。金融寡头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和“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为了进一步扩大统治范围,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势必要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并从经济上和领土上瓜分世界,进行国际垄断。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三种主要形式:国有企业、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这些新的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创造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总趋势。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历年命题比较集中的部分。从考试的题型来看,既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和材料题。从命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资本的总公式、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是命题相对集中的知识点。例如,在1997年的理科试题、1998年的文科试题、2001年理科试题、2002年的文科试题和2003年试题中连续出现了涉及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试题,在2000年文科试题、2003年试题中出现了股票价格的问题,在1997年的理科试题、1998年的理科试题、1999年的文科试题、2000年的文科试题、2003年和2004的试题中连续考查考生对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掌握。2004年更是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理解,以及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尤其是第一节和第二节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着重理解。    
    二、本章2005年试题标准答案分析    
    (2005年多选题第18题)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ABD    
    【分析】此题考察考生对资本主义地租形式的区分。绝对地租是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选项A、B、D是正确的。考生误选C的原因在于,将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的有限性造成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同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混淆起来了。    
    三、本章2006年重点预测     
    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要求考生不仅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原理,更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正确说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经济现象,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因此,命题中各种题型都可能出现,涉及的知识点也会比较广泛。考生应具备从资本主义各种经济现象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能力。本章重点一是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二是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三是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四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首先当结合实际的分析题准备,其次当选择题复习,其他知识点,如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平均利润等主要当选择题复习。    
    一、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出现B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发展    
    C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D劳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