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头发安妮 作者:露西·蒙格玛丽-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是喜欢给植物起名字,把它们当人一样看待。总叫老鹳草、老鹳草的,它也许会悲伤的,如果大妈老是被人称呼‘女人、女人’的话,您也会厌恶的。 
  “今天早上,我已经给东厢房窗外的樱花树起了个名字。因为它雪白雪白的,所以就叫它‘雪的女王’。虽然樱花迟早会凋谢的,但您随时会幻想出它怒放时美丽的身姿的。” 
  “你这样的孩子我还从来没见过,没听说过。”玛里拉一边嘴里嘟囔着,一边逃命似地躲到地窖里取土豆了。 
  “真像马歇所说的那样,这孩子的确有点儿意思。她下面还要说些什么,我似乎也盼望着她说点儿什么。这样下去的话,连我也会被她的魔法给迷惑住了,马歇就更不用说了。从他刚才出去时的表情看,他很可能把昨晚的事再翻出来。马歇若是和常人一样,能插嘴争论也行,我也可以反驳他,说服他。可他只会用眼神交流,真是该如何是好呢?” 
  玛里拉从地窖出来时,只见安妮正两手托着腮,仰望着天空,又沉浸到自己的梦幻中去了。玛里拉要稍早一些准备午饭,所以就把安妮扔在那里不去管她了。 
  “下午得借马和马车了。”玛里拉说道。马歇点了点头,不安地朝安妮那边看了一眼。玛里拉赶紧遮住了马歇的视线,口气严厉地接着说:“我要到怀特·桑德去,准备把事情说说清楚,安妮也一起去。斯文萨夫人应该马上想个办法,把安妮送回到诺巴斯科西亚去。你先把茶准备好,我要到挤牛奶时才能回来。” 
  马歇依旧沉默不语,这使得玛里拉感到光是自己说话反倒吃了亏,马歇是个不论你说什么他都不还嘴的人,他从来不会使你生气的。 
  尽管这样,马歇还是按照玛里拉的吩咐,套好了马车。玛里拉和安妮要出门了,马歇赶紧把院门打开,自言自语地说道:“早上,克里克的居里·布特家的孩子来过,说是要来当雇工干一夏天。” 
  玛里拉没搭理他,一扬马鞭,“驾”地吆喝一声,胖马平时哪受过这种待遇呀,生了气,玩命地在小路上跑了起来。玛里拉从飞奔的马车上回头一看,那个可恨的马歇正靠在门边,难过地目送着她们呢! 

  
    第五章 安妮的身世

  一上路,安妮便又打开了话匣子。“啊,我早就盼望着旅行了,以我的经验,如果下定了决心,心情好像就会变得愉快些,当然了,不下决心可不行。在旅行期间,我尽量不去想回孤儿院的事儿,心里只装着旅行的事儿。 
  “啊!快看,那里有一朵早开的野蔷薇花,多漂亮的花呀!如果我就是那朵蔷薇花,那该有多美呀。按说蔷薇花的红色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了,可我却惟独喜欢粉色,但又穿不了粉色的衣服,红头发和粉色不相配,幻想也白搭。 
  “您听没听说过,有人在小时候长了一头红发,长大后又变成了别的颜色?” 
  “没听说过。从你现在的头发看,将来也很难能变颜色。”玛里拉冷冷地回答道。 
  安妮失望地叹了口气,“唉,照这样说,又一个希望破灭了。我的人生就是个‘被埋葬的希望的墓场’。这是我以前读一本书时读到的。如果我遇到了灰心丧气的事,就把它念给自己听,安慰自己。我简直把自己当成小说中的主人公了,这很罗曼蒂克吧?今天咱们从‘碧波湖’前经过吗?” 
  “如果你说的‘碧波湖’是指巴里家的池塘的话,我们今天不从那儿走,今天从海岸大街走。” 
  “真的,是海岸大街吗?太好了!”安妮情不自禁地说道,“那里就像它名字一样那么美吗?一听到‘海岸大街’这个名字,就仿佛世界上所有美丽的景色都一下子呈现到了我的眼前。怀特·桑德也是个很美的名字,不过,我更喜欢亚邦里这个名字。亚邦里,听起来很美吧,就像音乐一样。怀特·桑德也多少有点那个意思,对吧?” 
  “还有五英里的路,一路上总是这么东扯一句,西扯一句的,能不能唠些实在的东西,说说你自己的事儿。” 
  “我?我的事吗,就用不着特意去说它了,我幻想出来的人生比它更有意思。”安妮把身体探出来说道。 
  “不,你幻想的我不想听,说点实际的,从头说起,在哪里出生的?多大了?” 
  安妮轻轻地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地讲起了自己的身世。 
  “到今年三月份我就满11周岁了。我出生在波林格布罗克。父亲叫沃尔特·杰里,是当地的高中老师。母亲叫巴莎·杰里。父母的名字都很好听,我也感到很自豪。” 
  “接着往下说吧,名字怎么样都行。”玛里拉催促道。 
  “母亲也是那所高中的老师,自从和父亲结婚后,就被学校解雇了。光靠父亲一个人工作维持生活,很艰难。听托马斯大婶说,两个人始终过着贫困的日子。我的家就在当地的一间又窄又小的房子里。我从没见过那间房子,但却幻想过不知多少次。肯定在客厅的窗边开着金银花。在前院种有紫丁香,栅栏门里长有君影草。嗯,而且窗户上挂着用麦斯林纱制成的窗帘…… 
  “我就是在那间房子里出生的。托马斯大婶说,她从没见过像我这样相貌丑陋的婴儿,既小又瘦。只是眼睛水汪汪的,还算有点神。不过,在妈妈眼里,我还是最最可爱的。然而不幸的是,母亲没能活多久,在我只有三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便患病故去了。如果她能活到我会叫‘妈妈’时该有多好呀!叫一声‘妈妈’,该有多幸福呀!父亲也染上了同样的病,在母亲死后的第四天也离开了我。 
  “我成了孤儿,怎么办呢?邻里左右都束手无策,托马斯大婶说,人们都不想要我,似乎这就是我的命运。父母双亡,一个亲戚也没有。结果,还是贫穷的、有一个酒鬼丈夫的托马斯大婶好心地收养了我。我是大婶一手拉扯大的。她希望我成为一个好孩子,尽管我是她养大的,可若是我干了什么错事,她还是严厉地责备我。 
  “不久,托马斯一家从波林格布罗克搬到了梅亚利斯比尔。八岁之前,我一直住在她家里。我先后照看过大婶的四个孩子。他们都比我小,照看他们可真是件麻烦事。 
  “后来,托马斯大叔被火车压死了。没办法,大叔的母亲收留了大婶及孩子,而我却被排除在外。我该到哪里去呢?连托马斯大婶也毫无办法。 
  “后来,上游的哈蒙得大婶相中了我的看孩子本领,便收留了我。就这样,我又逆流而上,来到了用树墩围成的哈蒙得大婶家。那里非常寂寞,如果没有想像力的话,我就彻底完了。 
  “哈蒙得大叔开有一个小小的锯木加工厂。大婶生有八个孩子,其中孪生子就有三对。我是很喜欢婴儿的,可是哈蒙得大婶连生了三对双胞胎,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最后一对出生时,我明确地警告大婶,再这样下去,连我也会累垮的。 
  “在哈蒙得大婶家生活了两年,后来大叔去世了,大婶一家也就离散了。孩子们被分送到了亲戚家。大婶只身一人去了美国。我还是没有人要,最后只得进了孤儿院。 
  “孤儿院并不欢迎我。本来孤儿就多,再收养一个就更困难了。但我没有别的去处,只好硬着头皮呆在那儿,直到斯文萨大婶来接我,我在那里一共生活了四个月。”说完之后,安妮这才轻松地出了一口气。 
  “你上过学吗?”玛里拉问道。同时,驾着马车直奔海岸大街。 
  “没怎么正经上过学。在托马斯大婶家的最后一年上了几天学。到了哈蒙得家后,因为离学校太远,夏天有暑假,只有春。秋两季才能上学。不过在孤儿院里当然要读书了。我能读许多书,还能背诵出许多诗。例如,《霍恩林丹之战》,《佛洛丹之后的爱丁堡》,《莱茵河的宾根》①以及《湖上的美人》②等等,我都能熟练地背诵下来。詹姆斯·汤姆③的《四季》中的大部分内容我也知道。五年级的课本里有一课名叫《波兰的陷落》④,读起来令人颤抖不已。当然了,我是四年级学生,不用五年级课本,但大姐姐们时常借给我看。” 
①《霍恩林丹之战》(The Battle of Hohenlinden)、《佛洛丹之后的爱丁堡》(Edinburgh after Flodden)、《莱茵河的宾根》(Bingen of the Rhine)未查明具体作者。 
②英国作家司各特(1771~1832)的长诗。 
③詹姆斯·汤姆(James Thomson; 1700…1748),英国诗人。
④《波兰的陷落》(The Downfall of Poland),未查明具体作者,可能是某部作品中的一章。 
  “托马斯太太和哈蒙得太太她们对你好吗?”玛里拉一边斜眼看着安妮一边问道。 
  “怎么说呢,嗯……”安妮说话吞吞吐吐的,脸蛋突然一下子变成了红色,额头上的汗也流下来了。看样子她很困窘、为难。“唉,这么说吧。她们对我的心眼儿都很好,也尽可能地对我温柔热情一些。那种感觉您明白吗?即使她们不总是那样,我也不挂记在心。她们也有难处呀。前一个有个酒鬼丈夫,日子肯定不好过。后一个生了三对双胞胎,日子更是糟糕透顶。但我一直理解她们,认为她们都是心地善良的女人。” 
  说到这儿,玛里拉也就没再接着问下去,看着正在出神地欣赏着海岸大街美景的安妮,玛里拉心不在焉地驾着马车陷入了沉思。猛然间,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这孩子一直过着孤儿的生活,强烈地渴望着家庭的温暖与爱,然而谁也不能收留照顾她。人们只顾辛勤地劳作着,并且都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 
  玛里拉已经体会出了安妮一番话的言外之意,也洞察出了安妮此时的真实心情。她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家,便是那样地高兴。雀跃。这时候再把她送回到孤儿院,是不是有点太无情、太残酷了。把这孩子送走之后,马歇又会怎样呢?马歇对收养这个孩子曾是那么地热心起劲儿。安妮也的确是个相当不错的、可爱的孩子。 
  当然,这孩子是嘴碎了点儿,但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教育使她逐步改正过来呀。能说爱说本身并不能说明她品格怎样,她也没有什么失礼之处。安妮会成为一个懂礼貌、高尚文雅的人。因为她的父母肯定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人。 
  从海湾吹来的海风吹打着海岸大街右侧低矮、茂密的枞树。大街的左侧是红砂岩的断崖,有的地方,道路几乎都要挨上悬崖了。要不是驾车的马是匹经验丰富的成年马,也许会叫乘车人捏一把汗的。 
  悬崖下面是被波浪拍打、冲刷而形成的鹅卵石岩滩。再往里,则是宝石一般的银色沙滩。极目远望,是一片波涛起伏碧蓝的大海。海面上,翅膀尖儿被阳光映成银色的海鸥飞来飞去。 
  一直默默不语的安妮,这时瞪着大眼睛打破了沉寂:“大海美极了!我在梅亚利斯比尔的时候,有一次,托马斯大叔雇了一辆特快马车,领着大家到十英里以外的海边玩了整整一天。虽然我不得不照顾那些孩子,但还是快活极了。那以后,我有好几次做梦都梦到了那次旅行。 
  “不过,这里比梅亚利斯比尔还要美。看,那些海鸥多了不起!您不想变成一只海鸥自由地飞翔吗?我倒是非常想试一试。海鸥每天太阳一升起便飞出来,整天在海面上飞翔,一会儿俯冲到水面,一会儿又飞向高空。多浪漫啊!直到晚上才回到自己的窝。 
  “啊,最前方那所大房子是什么地方?” 
  “哦,那是怀特·桑德大饭店,是卡克先生经营的。现在还不是旅游旺季,一到了夏天,美国人就会蜂拥而至,这里的海滨实在太棒了,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 
  “我正在考虑到了斯文萨大婶那儿之后的事哪。”安妮似乎悲伤地说道,“不到那里还好,一旦到了那儿,就一切都完了。”   
    第六章 柳暗花明

  说话之间,马车已经到了斯文萨家的门口了。斯文萨夫人就住在怀特·桑德海边的一所黄色的房子里。热情好客的斯文萨夫人见到马车停在门口,赶紧从房子里走了出来。 
  “哎呀,哎呀!”斯文萨夫人惊喜地叫道,“没想到会有贵客临门,欢迎,欢迎!请快下车,来,来,把马挂上吧。安妮怎么样?你好吗?” 
  “一般吧。”安妮绷着脸回答道,脸上好像蒙上了一层阴影。 
  “真不好意思,在百忙之中打扰您。”玛里拉说道,“已经和马歇说好了,要尽早回去的。啊,夫人,想跟您打听一下,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点差错。马歇和我都希望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并托您弟弟罗伯特捎过话来,说要收养一个10到11岁的男孩子,已经求过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