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屋子与窗户-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畜狗求吠”这是统治者对中国文人的政策,此四字真言石破天惊,道出皇权体制下士人的命运。孔子以降,要么惶惶然若丧家之犬,要么啃着骨头秉承主人的意旨乱咬一气。主人则有两类,一类是昏主,辨不清看家狗的狂吠实际上是吓唬偷儿、保护自己的财产,反倒为吠声惊醒自己的美梦而大怒,而挥刀杀之;另一类则是明主,即唐宗宋祖之流,纳谏如流,知道狗儿叫江山固,不时赏给狗儿几块肉多一点的骨头,再加上几许温柔的抚摸。    
    五十七    
    魏诏:“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    
    肉体上的阉割废除了,精神上的阉割呢?太史公以残缺的肉体完成了象征精神完整的《史记》,此后那些精神残缺的后代们呢?    
    五十八    
    高欢之子高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帝三拳,奋衣而出。    
    傀儡皇帝还想向权臣摆架子,下场可想而知。“狗脚朕”三字,倘若每个老百姓都这样痛骂,“朕”还有什么威风可言?    
    每当读到皇帝被侮辱的段落,我便开怀而笑。尽管侮辱者与被侮辱者一样都不是东西。    
    五十九    
    帝欲杀高澄,开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以告澄。澄勒兵入宫,见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帝正色曰:“自古唯闻臣反君,不闻君反臣。王欲自反,何乃责我!我杀王则社稷安,不杀则灭亡无日。必欲弑逆,缓速在王!”    
    谁有兵权,谁就有真理。魏帝还想以“大义”压高澄,哪知高澄丝毫不理他那一套,君臣之义岂为我辈设乎?自古以来,政变成功的一方,必然把前领袖指斥为“叛徒”。领袖反,反谁呢?    
    六十    
    侯景在梁主持朝政,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以诏文呈上。上惊曰:“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    
    中国人对名号有特殊的癖好,名号是权力的象征。侯景的名号,简文帝为之惊诧,因为宇宙的“等级”远在皇帝之上。侯景有妄想症,必然谋反。最后败亡时,他与腹心数十人单舸走,推堕二子于水,将入海,其亲信背叛。景欲投水,部将以刀斫之。景走入船中,以佩刀抉船底,部将以矛刺杀之。    
    宇宙大将军最后死无立锥之地,连想投水自杀得全尸也不得,足为妄想狂们引以为戒!景尸被暴于市,土民争取食之,并骨皆尽;溧阳公主亦预食焉。枭雄被士民所吞食,历史上倒是常有的事。最可怕的是,溧阳公主作为侯景的妻子,也亲口吃丈夫的肉。侯景得势时,囚禁梁武帝,强占公主。但仇恨达到吃其肉的地步,实在让人毛骨悚然。    
    


第四辑·反读《通鉴》《资治通鉴》…题记(5)

    六十一    
    侯景部将彭隽被捉住后,梁兵生剖隽腹,抽其肠,隽犹不死,手自收之,乃斩之。    
    这样的情节,我在现当代的革命史中时不时地读到。烈士们被同僚杀害的时候大都比彭隽要勇敢得多。    
    六十二    
    梁陆纳反叛,湘州刺史王子方略讨之。王遣宦者陈旻往谕之,纳对旻刳载腹,抽肠以系马足,使绕而走,肠尽气绝。又脔割,出其心,向之捨瑁倨溻殴恰!   
    我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不能发明,偏偏能发明许许多多虐杀的方法。在全世界,这方面的成就没有谁能与中国争锋。可是,中国人挖心挖肠这么熟练,却直到近代都搞不清人体内脏的具体位置。    
    六十三    
    齐中书令魏收撰《魏书》,颇用爱憎为褒贬,每谓人曰:“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色!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入地!”    
    这句话活脱脱勾勒出某些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语言文字,便有权对他人的生死荣辱下判断。这种想法,比强盗还要可怕。难怪庄子说,孔子才是强盗中的强盗!    
    在《西游记》中,如来佛将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在山上还贴了一张偈语。等唐僧揭了偈语后,孙猴子才得以爬出来。这个故事说明,文字的力量就有这么大:山的重量是可以称的,而文字的重量则无法计算,它超然凌驾于唯物世界之上。    
    什么时候与祭师的身份脱钩了,什么时候知识分子才拥有一颗“平常心”。你可以褒贬,可以启蒙,但你决不能决定别人该怎么生活。用文字来让别人上天、入地,就跟选美大赛时由评委打分来决定谁美一样可笑。    
    六十四    
    梁元帝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魏兵攻陷江陵,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梁元帝代表了一种典型人格——拒绝自省。正如项羽死前所叹:“天亡我也,非我之过!”他们绝不会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是书的错,是剑的错,自己永远是无辜的。梁元帝是一代才子,在今天他也许是个一流的学者。然而,今天的学者们都对他恨之入骨:他焚书十四万卷,给中国学术的传承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李敖说过,“疏于自省”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之一。书是无罪的,同一部《孙子兵法》,日本人读之则可成商界巨富,赵括读之则令四十万赵卒成为坑中之鬼。梁元帝年纪轻轻就被魏人所杀,他的死对历史进程没有多大的影响,但他江陵烧书的火光,与秦始皇焚书的火光遥遥映照,是中国文化自身酿成的中国文化的悲剧。    
    六十五    
    薛嫔有宠于齐帝,久之,帝忽思其与岳通,无故斩首,藏之于怀,出东山宴饮。劝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于柈上,支解其尸,弄其骼为琵琶,一座大惊。帝方收取,对之流涕曰:“佳人再难得!”载尸以出,被发步哭而随之。    
    这是一种变态的爱情,即使是后现代主义者们也难以想象。齐帝若把他的想象力运用到写诗或画画上,他也许会成为兰波或毕加索。可惜他把想象力用到了杀戮上。    
    六十六    
    齐显祖或盛夏日中暴身,或隆冬去衣驰走,从者不堪,帝居之自若。三台构木高二十七丈,两栋相距二百余尺,工匠危怯,皆系绳自防,帝登脊疾走,殊无怖畏;时复雅歌,折旋中节,傍人见者莫不寒心。尝于道上问妇人曰:”“天子如何?”曰:“颠颠痴痴,何成天子!”帝杀之。    
    这个顽童皇帝在今天会是一个体操或田径运动员,说不定为国家捞得一两枚奥运的金牌。但体制把他像螺丝钉一样限定在皇帝的位置上,他改变不了命运,便只好捣蛋了。帝王们有一大半都是这样的玩意。    
    六十七    
    齐主囚永安简平王浚、上党刚肃王涣于地牢。齐主临穴讴歌,令浚等和之,浚等惶怖且悲,不觉声颤;帝怆然,为之下泣,将赦之。长广王湛素与浚不睦,进曰:“猛虎安可出穴!”帝默然。浚等闻之,呼湛小字曰:“步落稽,皇天见汝!”帝亦以浚与涣皆有雄略,恐为后害,乃自刺涣,又使壮士刘桃枝就笼乱刺,槊每下,浚、涣辄以手拉折之,号哭呼天。于是薪火乱投,烧杀之,填以土石。后出之,皮发皆尽,尸色如炭,远近为之痛愤。    
    中国的历史比英国浩瀚百倍。英人莎士比亚犹能作一系列宏伟的历史剧,中国人为何写不出一部像样的历史剧?就连曹禺、郭沫若这样的大家,也只能写出《王昭君》、《屈原》这样小儿科的作品。    
    其实,史书上的好些段落,本身就是比戏剧还要戏剧的段落。就像上面这段齐主杀死两位亲兄弟的场面,两百余字,当事人面貌活灵活现,言语一字不可更替,有如《辛德勒名单》之片断。建议有志于戏剧电影创作的朋友写写这样的历史场景,不然,老是项羽、刘邦、武则天、唐明皇粉墨登场,离真正的历史只会越来越远。    
    六十八    
    齐显祖尽诛魏朝元姓王族,或祖父为王,或身尝显贵,皆斩于东市,其婴儿投于空中,承之以矛。前后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弃尸漳水,剖鱼者往往得人爪甲,邺下为之久不食鱼。使元黄头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鸱以飞,黄头独能至紫陌乃堕,仍付御史中丞毕义云饿杀之。    
    三个细节,都令人不能平心静气地读完。这个国家文化,其实是杀戮的文化,而不是儒家文化或道家文化。肉体的杀戮与精神的杀戮同步进行着。国粹家们从风筝上考据出中国是最早发明飞机的国家,而齐显祖却用风筝来杀人取乐。这种文化的血腥气,连在天上飞的风筝和在水里游的鱼儿也避不开,何况人乎?    
    读完此段,再读《狂人日记》,许多疑团不解自开。    
    六十九    
    齐权臣和士开威权日盛,朝士不知廉耻者,或为之假子。尝有一人士参士开疾,值医云:“王伤寒极重,它药无效,应服黄龙汤。”士开有难色。人士曰:“此物甚易服,王不须疑,请为王先尝之。”一举而尽。士开感其意,为之强服,遂得愈。    
    这简直是顽童的恶作剧,用粪便来医伤寒,荒唐透顶。不过,没有这么荒唐的药方,也没有这么厉害的献媚者。献媚献到代尝粪便的地步,哪会不飞黄腾达呢?    
    点石成金易如反掌,且看汉语的力量——粪便可成“黄龙汤”。这样的语言,能浸泡出怎样的思维来呢?    
    七十    
    定州刺史南阳王绰,喜为残虐,尝出行,见妇人抱儿,夺以饲狗。妇人号哭,绰怒,以儿血涂妇人,纵狗食之。齐主召问:“在州何事最乐?”对日:“多聚蠍于器,置狙其中,观之极乐。”帝即命夜索蠍一斗,比晓,得三二升,置浴斛,使人裸卧斛中,号叫宛转。帝与绰临欢,喜噱不已。因让绰曰:“如此乐事,何不早驰驿奏闻!”由是有宠,拜大将军,朝夕同戏。    
    不要怀疑史书的夸张——你有勇气正视它吗?爱与非暴力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今天,我们应当呼唤甘地的思想和精神,甘地说过:“非暴力是我们人类所遵循的自然法则,正如暴力是野蛮的动物所遵循的自然法则一样。对于动物这一精神蛰伏于其体内,反映出来就只有体格强壮才能生存这一法则。而人的尊严要求其遵循更高的法则,即服从于精神的力量。”可惜的是,我们这个号称“文明古国”的地方,却从来不曾诞生这样巨大的精神力量。于是,在每个朝代暴力都像洪水一样泛滥着。    
    七十一    
    周灭齐,周主入邺。齐国子博士长乐熊安生,博通《五经》,闻周主入邺,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俄而周主幸其家,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生驷马以自随。引入宫,即留内省,三宿乃归。    
    我想,司马光写这段文字时,一定兴奋到了极点。是啊,能得帝王如此青睐,一生足矣!“花径不曾为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大儒熊安生,摆出一副迎新君的姿态来,宛如沐浴干净、等待嫖客上床的妓女。妓女技艺丰凡,媚态十足,嫖客自然赏赐极重。名儒即名妓。名儒生活在这样的时空之中:意识形态上的一元化的儒家经典桎梏、人生取向上的科举取士制度、日常生活中的宗法伦理关系等等。徐复观说,中国知识分子“一开始便是政治的寄生虫。”所谓政治,无非是大一统时代的皇权或多元分裂时代所追逐的皇权的代名词而已,徐复观自己,也没有走出此怪圈。    
    七十二    
    隋灭陈,大军围石头城。陈主下诏曰:“犬羊陵纵,侵窃郊畿,蜂虿有毒,宜时扫定,朕当亲御六师,廓清八表,内外并可戒严。”    
    陈后主是个大文人,其诏文采艳艳,气宇轩昂。对方不过是“犬羊”而已,而自己俨然是武功盖世的一代圣主,“亲御六师,廓清八表”,何其壮也!    
    然而,中国的文字是当不得真的,越是冠冕堂皇的文字,越说明写文章的人内心极度虚弱。隋军入陈宫殿,后主乃曰:“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他的妙计是什么呢?是与张贵妃、孔贵嫔自投于井,最后束手就擒。    
    七十三    
    杨素用兵多权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