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465-菊与刀-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人看来,强行戒食是磨练一个人意志的最好方法。像拥抱寒冷和放弃睡眠一样,绝食也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最好机会。武士们在绝食时都会“口含牙签”。如果能经受住绝食的考验,人们不仅体力上不会因卡路里、维生素的消耗而下降,反而精神上会因胜利的喜悦而兴致勃勃。美国人认为营养与体力是成正比的,而日本人却不这样认为。不然的话,日本东京的广播电台也不会对战时在防空洞内避难的人们宣传做体操可以缓解人们的饥饿感并恢复元气等等。    
    谈一次浪漫的恋爱是日本人追求的另一种“人情”。尽管这种对爱情的追求是与日本人对婚姻、家庭所负的义务截然相反的,但这种现象在日本却极为普遍。日本的小说中尽是对这类题材的深入探讨,这类书的主角和法国文学作品一样往往都是已婚者。和相爱的人同归于尽也是日本人最喜欢阅读和谈论的话题。十世纪的《源氏物语》就是这样一部比较杰出的描写婚外恋的小说,书中对爱情的描写与同时代世界上的其他著作比起来都会毫不逊色。作家们还比较喜欢描写封建时代的大名及武士们的恋爱故事。这是现代小说的主要题材。在这点上,日本是与中国文学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中国人很忌讳公开谈论浪漫的爱情和性的愉悦,主要是为了避免人和人之间的纠纷,因而中国的家庭也相对稳定和谐。    
    在对爱和性的追求这点上,美国人和日本人是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的,中国人相对而言就要弱些。但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理解仍然是很肤浅的。美国在性的享乐方面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禁忌的,但这些禁忌在日本是根本不存在的。日本人在这个领域是不大讲伦理道德的,而美国人其实还是很有原则的。日本人认为,“性”和其他的“人情世故”一样,在低的粗俗的角度来讲就是为了获得某种满足。“人的本性”没有什么罪恶,因而对性的享受没有必要讲什么伦理道德。而英美人则认为日本人珍藏的画册中有很多内容是淫秽的。吉原(艺伎与妓女集中地)在英美人眼中也变成了最悲惨的地方。日本人从开始与西方人接触之初就对国外的这种评论非常敏感,因而逐渐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以使这种作法向西方标准靠拢。但是,法律法规是无法消除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的。    
    受过高等教育的日本人都非常清楚,一些在英美人看来猥亵、不道德的事往往在日本人看来并非如此。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完全了解这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巨大差异,一些在日本人看来属于“人情世故”的事情在英美人看来简直就是人生中的禁地、是不能逾越一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英美人才很难理解日本人对待恋爱和性享乐态度。日本人总是把夫妻生活和性爱的享乐划分得清清楚楚,两边截然不同而且都是被公开承认的。在美国生活中,只有夫妻生活是可以公诸于世,而另一个则只能避人耳目。日本人之所以能将两者划分的如此清楚,是因为他们知道夫妻生活是他个人必须尽到的义务,而性爱的享受则是不伤大雅的消遣娱乐。这样一来,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就可以“各得己所”了,一个典型的模范父亲可能同时也是市井中的花柳小巷的常客。日本人不像我们美国人,他们的理想不是把恋爱与结婚看作一件事。美国人所认同的恋爱是以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为前提的,“相爱”才是人们结婚的最好理由。结婚以后,如果丈夫与其他妇女发生肉体关系,那就是对自己妻子的侮辱,因为他把理应属于妻子所有的东西给了别人。日本人则不这样看。在选择配偶问题上,他们大多听从家长的意见,草草地结婚。夫妻在实际生活也要遵守一些烦琐的规矩。即使是很融洽的家庭,孩子们也很少看到父母间比较亲密的行为。正如日本杂志中的一位年轻人说的那样:“在我们国家里,结婚的真正目的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除此以外,所谓的其他目的都是对事实的歪曲。”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日本男人的生活从此就被局限在这样一种平淡无味的生活中了。在日本,男人如果有钱就可以去另找情妇。与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日本男人不能把自己迷恋的女人带到家里来。如果那样,他的生活就会异常杂乱,因为他把那两种本来应当完全分开的生活混为一谈了。当然,情妇们可能是那些精通音乐、舞蹈、按摩以及其他技艺的女子,也可能只是一般的妓女。不管是哪种,想找情妇的日本男人都必须与那个女子的雇主签订契约,以保证那个女人不遭遗弃并且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往往日本男人都要为他的情妇另筑新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当那情妇有了小孩时,男人为了让这个小孩能名正言顺地与自己原来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才可以例外地把女人接回家来。但进门后,这个女的不能作妾,而只能当佣人。她生的小孩称原配夫人为“母亲”,不承认与这个情妇的母子关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传统的东方式的一夫多妻制在日本显然是不适用的。日本人对家庭义务与外边的“人情世故”是分的一清二楚的。    
    


第五部分第48节:人情世故(3)

    往往只有上流阶级才有能力养情妇。多数日本男人只能时不时地与艺妓或妓女玩玩。当然,这种玩乐是完全公开的。日本的妻子还要为出去逍遥的丈夫梳洗打扮,妓院也可以给妻子送帐单,妻子也理所当然地照单付款。当然,妻子可能对此感到不快,但也只能自己烦恼一下罢了。一般情况下,找艺妓的花费要比找妓女高得多,但即使这样,与艺妓玩乐一晚的费用只包括享受训练有素、衣着入时、举止得体的美女热情款待的服务费,并不包括与艺妓们过夜的费用。如果想与某一艺妓进一步接近,男的就必须先签订契约,规定这位艺妓是他的情妇,而他则是这位艺妓的保护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位男性非常魅力十足,敲开了艺妓的芳心从而自愿献身。当然,与艺妓共度夜晚也并不是什么下流无耻的事情。因为艺妓的舞蹈、风趣、歌谣、仪态都是既传统又富有挑斗性的,充满了上层妇人们所不具有的异类情调。这些都是“人情世故”的事情,是对“忠孝”礼仪的一种解脱。因而人们没有理由不去尽情享乐,但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将这两个领域划分清楚。    
    妓女都住在政府划定的烟花巷。有的人在与艺妓玩乐过后,如果余兴未尽,还可以再去找妓院。由于妓院费用少,没钱的人都宁愿放弃艺妓,而到妓院去寻欢作乐。妓院的门口都挂着妓女的照片,剽客们通常毫不避讳地在众人面前对每张照片品头论足,再做挑选。和艺妓比起来,妓女们身分卑微,地位低下。她们大都是因家境穷困而被迫卖给妓院,不像艺妓那样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在日本未遭到西方人的非议以及旧习惯未被废除之前,妓女往往要亲自坐在大厅广众之下,面无表情的任人挑选。只是到了近代,才改以照片的形式。    
    日本的男人在挑定一位妓女后就与妓院签订契约,此后这个男人就是这个妓女唯一的客人,而这个妓女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个男人的情妇。这种妇女是受合同保护的。然而,有的时候也有一些男人在不签定合约的情况下将女招待或女店员擅自变为自己的“情妇”,往往这样的女性是最没有法律保障的。因为从分工的角度来说,女招待或女店员是属于跟别人谈恋爱然后与男对象结合的那种,可是现在她们的做法使他们不能被纳入“家庭义务”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当日本人读到美国关于年轻妇女被情人抛弃,“婴儿绕膝”,悲痛欲绝的故事或诗歌时,他们会把这些私生子的母亲与日本的“自愿情妇”联系起来。    
    同性恋是日本传统“人情世故”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在日本古代,同性恋是武士、僧侣等上层人物公认的一种娱乐方式。明治时期,为了赢得西洋人的赞许,日本政府宣布同性恋也属于应被废除的旧习陋习之列,违反者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至今这种习惯却仍被认为是“人情世故”之一,人们的道德标准也对这种现象比较包容,只要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妨碍家庭关系就行了。日本人觉得虽然有的日本男人自愿当职业男妓,但不必过于担心日本会出现大量的如西方人所说的那种男、女同性恋数量膨胀的情况。当得知在美国居然有人强迫成年男子扮演同性恋的角色时,日本社会一片哗然。在日本,男人只可能选择未成年的少年作为同性恋的对象。因为强迫成人扮演同性恋的角色是非常有损人格的。在日本社会中也有他们自己的界线(什么事可以做而不伤害自尊),只不过这种界线与美国人的界限不同罢了。    
    自淫在日本也不被认为是什么道德问题。在世界上恐怕再找不到其他民族能像日本那么多的自淫工具了。在这方面,鉴于西方的舆论压力,日本人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大肆宣扬,但骨子里头,日本人从来没有认为这些工具是什么坏东西。西方人强烈反对手淫,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态度比美国甚至还要强烈,很多美国人都在未成年之前就对这点印象很深了。大人总是悄悄地告诉小男孩,手淫会得神经病,头发会秃掉等等。母亲们更是从孩提时代就对小孩的行为,非常警觉,如果发现这种事,就会非常严厉地施以体罚,甚至把双手缚住,或者家长会非常严厉地说上帝会惩罚他的。日本的幼儿和少年则没有这种体验,因而也不可能指望他们长大后能和美国人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一样。日本人从来不觉得自淫是一件罪恶的事情,相反,他们认为那是一种享乐。日本人认为只要在文明的生活中把它放在一种无足轻重的位置,一切还是处于可控之中的。    
    


第五部分第49节:人情世故(4)

    酗酒是日本“人情世故”的另一种表现。当听到美国人豪言壮志地说要禁酒时,日本人觉得这简直就是西方国家的奇思怪想。同样,对于美国地方上举行投票要求颁布禁酒法令的运动,日本人也是这样看待的。在日本人看来,饮酒是一种乐趣,只要正常的人都不会拒绝。而且它只是一种小的消遣,因此正常的人也绝不会为它所困。按照日本人的看法,就如不必担心人们会成为同性恋者一样,人们也不必担心人人都会成为醉鬼。事实上酗酒问题也确实没有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喝酒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因此,家庭,以至社会都并不厌恶醉酒的人。喝醉酒的人不会胡来,也不会打自己的孩子。通常的表现就是纵情歌舞,不拘任何礼节。在城市的酒宴上,人们则喜欢相互坐在对方的膝盖上。    
    传统的日本人还严格区别饮酒和吃饭。在农村的宴会上,如果谁开始吃饭,就意味着他不再喝酒了。他已涉足于另一个“圈子”了,对饮酒和吃饭这两个“圈子”日本人是区别得很清楚的。在自己家中的时候,人们有时也在饭后饮酒,但绝不会一边饮酒一边吃饭,而是先享受一种,再享受另一种。    
    上述的这些日本人关于“人情世故”的观点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后果。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人那种身体和精神两种力量在人的一生中一定要一决雌雄的思想。在日本人的哲学中,肉体本身不是罪恶,尽可能地享受肉体上的快感并不是犯罪,精神与肉体不是宇宙中对立的两大势力。按照这条逻辑走下去人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正如乔治·桑塞姆爵士写的那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日本人似乎都缺乏这种认识恶的能力,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抓住这些恶的问题。”⑥事实上,日本人始终拒绝把恶的东西也看作是人生的一部分。他们相信人有两种灵魂,但却不是善的冲动与恶的冲动之间的较量,而是“温和的”灵魂和“粗暴的”灵魂之间的斗争。每个人、每个民族的生涯中都既有“温和”的时候,也有必须“粗暴”的时候。并没有注定哪个灵魂就一定要进地狱,而哪个则定要上天堂。这两个灵魂都是必需的,并且在不同场合下都可能是善的。    
    甚至日本的神也显现出这样善恶的两面性。在日本最著名的神是素盏鸣尊,他是天照大神(女神)之弟,是“迅猛的男神”。西方神话中都把他视为魔鬼,因为他对自己的姐姐行为极其粗暴。天照大神怀疑素盏鸣尊到自己住房来的动机不良,想把他赶到屋外。于是,他放肆地胡闹,在天照大神的大饭厅里乱拉大便,而当时大神与侍者正在饭厅里举行尝新仪式。他甚至还犯下了毁坏稻田的田埂这样的滔天大罪。但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