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丈母娘-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为强”,我只好慢吞吞地挪过去,摸摸她那软软的,热呼呼的小屁屁,鼓足勇气刚想抬起手来,结果就被我老婆打断了。我还以为她改变主意了,只是想吓唬吓唬她了事,没想到她三下两下,象剥葱一样把我闺女的裤子给一撸到底,老婆也许是嫌隔着裤子打太便宜她了,干脆来个“肉搏”,真刀真枪地看着也痛快。可是这下我面对那白白嫩嫩象脸蛋一样的屁屁更下不了手了,连刚才那好容易鼓起的一点勇气也没有了,我的手扬了又扬也没舍得落下。只好又把“皮球”踢给了老婆:“还是你来吧,我下不了手,只能打屁股,只能打三下,必须用手打,反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她疼你也疼,你轻点,打坏了我可找你算账。”
  我闺女一听今天这顿揍肯定是在所难免了,于是象迎接世界末日一样,开始了新一轮的嚎啕。老婆早已等不及了,她冲我翻了个白眼,努足了劲头,扬手就是一巴掌,只见我闺女的屁屁立刻条件反射一样抽抽了一下,已经顾不上挣扎,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完全沉浸在自己挨打的“悲伤”之中。等老婆再来第二下的时候,我有意伸出胳膊挡了她一下,这回份量轻了不少,她变本加厉地又要卷土重来第三下的时候,等巴掌刚要落下,我立刻手疾眼快抱起闺女就揣在了怀里,算是躲过了“一劫”,孩子已经哭得满脸通红,青筋暴露,估计疼倒在其次,关键是伤了自尊着实令人羞愤恼怒,你想从“众星捧月”“交口称赞”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地沦落为“千夫所指”“挨打受骂”,落差之大,如同股市一般变幻莫测,就是成年人都难以接受,更不要说是从未经历过坎坷风雨的三岁顽童。我心疼得边替她揉搓屁股,边仔细检查伤痕,屁屁上居然已经有五个明显的指印显现出来了,这巴掌打到她身上,反倒疼在我心头。我心疼得又急又气口不择言:“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父女俩?‘最毒妇人心’看来一点也不假,都说‘虎毒不食子’,你倒好,对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能下得了这样的狠手。”
  老婆也许是后两巴掌没打过瘾,被我这么一激,凑上前来还想再补充两下,丈母娘一把拦住她:“行了,打一下让她长长记性就好了,没听说过‘打一下得揉三揉’吗?打她是因为她听不进道理去,现在把气焰打消了,就该让她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了,别稀里糊涂地挨顿打,还是屡教不改,再犯不误。”说完,丈母娘就上前接过啜泣不止的孩子,开始苦口婆心的对她教诲了:“记住了,以后上课时候不准再到处乱跑和小朋友说话了,要听老师的话,不能再惹老师生气了……”我闺女哽咽着连声“喏,喏。”想必的确是记在心上了。不过,这顿揍好象点中了她的泪穴一样,她委屈得始终泪如泉涌,都快哭成了泪人了,老婆也觉得下手有点重了,就好心上前想安慰安慰她,我闺女一看妈妈伸手上前,还以为又要来揍她,在丈母娘怀里,一个鲤鱼打挺就把自己弯成了一个反“弓”形,这一“弓”不当紧,她的屁股也随之紧紧地夹起,这么前挺后撅地一使劲,只听她“不——”的一声放出了一个响屁,我们四人面面相觑之后才反应过来,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缩成一团。我闺女也为自己“一不小心”的“失态”感到又羞又气,很不好意思,为了给我闺女一个台阶下,我好言安慰她:“没事,没事,家就是能随便放屁的地方,放了就放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这么一说,她终于随着我们破涕为笑,这一下,紧张的气氛被彻底打破。孩子就是孩子,泪珠还挂在脸上,就已经在丈母娘怀里笑得喘不上气了,可能是受了一悲一喜的刺激,紧接着她一泡热尿滚滚涌出,顺着丈母娘的裤腿滴滴答答落了下来。我也算亲眼领教了一回真实版的“屁滚尿流”是怎么回事,看来古人所言不虚,人在被打得无处藏身的时候的确会惊恐得“屁滚尿流”。这场“家庭暴力”就这么以轻松的闹剧形式结束了,这一出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宝玉挨杖”的一幕,只是时代不同了,在丈母娘领导下的老婆负责制下,“贾政”的角色由我老婆和丈母娘来扮演了,而我却像“贾母”和“王夫人”一样婆婆妈妈,妇人之仁起来,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家庭也象我家这样“乾坤倒置”,慈父严母,想来一定不在少数。
  然而事情还远没有到此为止,我闺女挨揍以后,嚣张气焰虽然收敛了不少,可仍旧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她现在更懂得看人脸色行事了,看到大人脸色阴沉,她就谨小慎微,说话做事小心乖巧,又是扫地,又是收拾垃圾,又是帮我们摆放碗筷什么的,虽然越帮越忙,越扫越乱,但是为了不打击她的一片好心,我还是会适当地表扬她,这“稍一表扬”可不当紧,就象一块等待发酵的酵母菌一样,她会在心中把自己的一点微不足道的优点无限放大,立刻就精神抖擞地“颠儿” 了起来,以“做了好事”为理由向我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非份要求。丈母娘和老婆只好找我私下谈话:“你先不要着急给她好脸色,三岁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现在正是给她立规矩的时候,不能她要星星你就给她摘星星。最近你也要配合我们,在家尽量不要多说话,更不要说笑话,表情凝重点,尽量显示出家长的威严来,这样才能让她收收心。”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家里的空气异常紧张,丈母娘和老婆整天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害得我也得每天使劲憋着笑,端出一副“说一不二”的旧社会专制家长的作派来,时间久了,我的面部神经绷得都快麻木了,经常不由自主地在人前抽搐。最倒霉的还不是我,“苛政猛于虎”,我闺女每天放学回来只能看半小时动画片,然后就被“各科晚自习课程”给填满了,周一中文课,背唐诗宋词《弟子规》,授课老师是丈母娘,周二美术课,在老婆画好的白描图案里用彩色铅笔涂颜色,周三是算数课,从1到100,再从100到1,先倒背如流再说,周四是英语课,字母歌外加“桔子”和“苹果”的简单读音,周五是音乐欣赏课,我弹琴,她来听,其实就等于是对牛弹琴。最初的一个星期,我闺女就象多动症患者一样不能安静哪怕一分钟,我们几个大人只好轮流值班监督她。第二个星期,她还没有学够五分钟,就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行了吧,就到这里吧,我看见书本就头疼。”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能详,我想来想去才想起来,当年我也常说这句话。看着她那不成器的样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灰心气馁”的丈母娘差点万念俱灰活不下去了,我老婆也恨铁不成钢地对着孩子又吼又叫,就这样家里每天都鸡飞狗跳,尘土飞扬。最后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以两败俱伤而告终,孩子没学会多少东西,大人反倒气了个半死,我老婆的嗓子也喊劈了,每天气得只能干瞪眼却说不出话来了。
  我只好又来充当“和事佬”:“饭要一口一口吃,规矩要一点一点立,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咱们得慢慢引导她。哪个孩子小时候不调皮?‘金色童年’嘛,就是应该好好玩个痛快,我就是从小玩大的,现在还不是不照样挣钱养家吗?她才三岁,着急学嘛呀!”
  我话音刚落,老婆就操着那变了声的嗓音反驳我:“你还想要她有‘金色童年’?做你的春秋大梦吧,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我如果还她一个童年,就要欠她一个成年!她精力比我都旺盛,知道什么累不累呀,我就是要给她‘洗脑’,趁她还不懂得玩的时候,就把她的分分秒秒都填满,这就是她的命!谁让她生在中国的,就咱们吵架的这点工夫,就又有差不多200多个竞争对手呱呱坠地了,可惜她没生在美国,人家美国这会儿才有60多个婴儿诞生,今天的美国,就是把每一个工作都外包到中国去,中国还是会劳动力过剩。想要在中国混饭吃,只有出类拔萃!万里挑一都不行!”
  丈母娘打断嗓音已经变调的老婆,示意她喝口“胖大海”先“中场休息”,自己来做下半场替补,引经据典地拿来她的《剪报》过来为不方便说话的老婆据理力争,添火加柴,这娘俩又开始同仇敌忾地“合穿一条裤子”来对付我一个了。丈母娘真不愧是“知识分子”,她的“知识”大多都是她一刀一刀“剪”出来的,而且剪的都是全球大趋势:“ ‘在中国,智商排名前1/4的人,比北美洲的总人口还多得多。在中国,如果你是百万中取一的精英,你至少有1,300个势均力敌的竞争者。’这么严酷的现状,你还沾沾自喜说自己是‘从小玩大的’?人家外国小孩可以玩,但中国小孩可玩不起。你如果不是‘从小玩大的’早应该上清华了吧,你一不是因为先天遗传基因差——父母都是文革前的重点大学毕业生;二不是后天大脑进水智商低——你不是总吹嘘自己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吗?况且北京的高考分数线那么低,那你怎么才上了个普通本科呀?还不是因为你‘聪明反被聪明误’,把那点“小聪明”都用在吃喝玩乐上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大事做不来,小时候不愿做,投机成瘾,净琢磨着怎么走捷径一步登天,一夜暴富了。你不引以为憾,还反倒沾沾自喜了,也难怪连你妈都看不上你,说你‘烂泥扶不上墙’! 还想让你闺女也步你的后尘?现在谁也没指望她能学到多少东西,只是为了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她明白时间就是用来学习的,“活到老学到老,”人生下来就应该这样度过,‘学习才是她跟上光速时代的唯一办法。’”
  这两个女人的一唱一合彻底把我给“打败”了,我总算明白“大国是如何崛起”的了,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危机意识超强的“英雄母亲”,才使得我们国家“江山代有才人出”,培养出了这么多“英雄儿女”——中国的优秀学生,比很多国家的全部学生还要多,谁说外国小孩玩得起?现在连美国小孩都不敢玩了, “过去美国父母常说:‘儿子呀,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他们的父母在说:‘女儿呀,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看来,“中国式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流行大趋势,那我也只有顺从天下潮流了,人就是如此,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逆潮流而行,要是应该右转弯时,你偏偏左转弯,那一路上的倒霉事,足以让你觉得这辈子都活得特冤,特背。
  这以后,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追问我闺女今天有没有受到批评,有没有得到“小贴画”。如今幼儿园里不发小红花了,与时俱进改发“小贴画”了,但性质不变,仍旧是荣誉的象征,所有接孩子的家长,不管是开宝马的还是骑单车的,都在第一时间问自己孩子今天是不是得了“小贴画”,有则喜笑颜开,无则愁眉苦脸。我亲眼见一个开名车的富爸爸见自己孩子没有得到“小贴画”,忧心忡忡地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一个骑单车的穷爸爸欢天喜地地抱儿子坐到车后座的小座位上。那一刻,“宝马”一点不比“单车”骄傲,有钱并不代表一切,北京不是一个只认钱的地方。也难怪有人说,“如今的中国富人正在干三件事:发展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教育孩子。”
  而这样戏剧性的经历同样发生在我家里,最近的两个周末,丈母娘都怀揣忐忑地去接孩子,如果我闺女没有得到那张象征着荣誉的“小贴画”,丈母娘羞愤得简直不愿见人。有一次,一个得了“小贴画”的孩子妈妈主动找丈母娘说话,她居然假装听不见,大步流星自顾自地先走了。害得我只好陪着笑脸和人家寒喧,玩了命的夸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乖巧,以挽回丈母娘的失态和失礼。我实在不理解她何苦为了一张微不足道的“小贴画”这么大动肝火,她却没有好声气地说:“明明她家孩子得了,咱家孩子却没得,我都已经够闹心的了,我没心情应付她的故意显摆!”丢了面子的丈母娘“以暴制暴”,为了惩罚我闺女,连周末的公园娱乐都取消了,让她在家面壁思过。自古以来,我们都是在“比”的文化下生存的,小时候,我妈说:“老李家的明明名考了双百分,你呢?”长大了,我爸说:“隔壁文文进外企了,一个月小一万了,你呢?”再大点,连我自己都会说,“大学同学,去年都当处长了,我呢?”多数人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都在和自己教劲,那别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参照,比别人强了,就志得意满,比不过别人,就怨天尤人。多数中国人终其一生都倍受“比”的煎熬。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