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归-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气。南唐大国,也算是还有强兵,轻易纠缠不得了,就只能看着什么时候机会恰当,先消除南面南唐的羽翼。曹彬伐蜀,朝中上下全都提心吊胆,怕大军在蜀地崇山峻岭当中迁延时日,都门空虚被南北两大敌国再加上一个实力远超大宋的辽国所利用,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结果蜀国那时候实在太烂,蜀后主上下全都不堪。伐蜀战事,两三月时间内就告成功。
这对才开国时候的大宋是喜出望外的事情。赶紧就将伐蜀大军撤回来,而且对蜀地一切还都算是镇之以静。蜀地丰富的财赋输入汴梁之后,开国大宋底气算是厚了一些。但仍然没有轻举妄动,荆湖乃至南汉等小国,都是再自家内乱,最便宜的时候才以大军出动,以短促猛烈的攻势一举灭国。为什么不敢摆堂堂之师,就是不敢打持久战,背后河东连同辽人钉在那里!
等南唐羽翼剪除干净,南人丧胆,南唐上下再无抵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大宋才轻易攻灭了南唐,完成了这先南后北的战略的第一步。接着就是剩下几个南面小国望风内附的事情了。
大宋开国,并不是象别人所想的那样摧枯拉朽,反而是从头到尾,都是如履薄冰一般。
靠着三分运气,才成就大业。开国艺祖为什么对亡国之君那么宽厚?曹彬攻灭南唐更是秋毫无犯?原因就是不敢激怒那些被灭国家统治阶层和百姓的愤怒,在南面陷入持久战。河东北汉和燕云辽人压迫,倒是大宋的战略态势实在是恶劣到了极点。(等河东灭了,大宋战略态势至少好转了一半,政局稳定了,接位的赵匡义还不是该毒死的毒死,该抢别人老婆的抢别人老婆,一个都没放过。)南面平定,大宋元气培养一些,整个大宋迫不及待的就去夺回河东之地。原因无他,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辽人也次次来援。和大宋开国精锐之师在河东崇山峻岭当中死战。什么叫战略要地,这就叫战略要地!
大宋是哥哥没打下来弟弟接着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攻灭了北汉一国。想起这么一个小小地方对后周大宋两个王朝的巨大威胁,赵匡义干脆拆平了天下雄城太原了事。
而大宋在攻灭河东之后,战略态势就顿时好转。在西夏还远远未成祸患的时候,立刻就对辽国占据的燕云之地发起了持续攻势。试图一举改善大宋战略窘境的全局。而辽人也只有被迫转攻为守,虽然因为赵匡义太不争气,连番战略决断全部出错。辽国那时也颇有几个牛人,让本来可以功成之局惨遭失败。可宋人牢牢占据河东之地,随时可附燕云侧背,让辽人就算澶渊强盛的时候,也只能从河北入寇。最后更是河北也次第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终于和辽人相持住。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就是说明河东此处军镇的重要性。在宋人拿下河东之后,在那里设下了重兵布守,仅仅骑军就有四万有余。辽人曾经入寇河北,却少有能踏足河东一步的。
但是到了此等末世,河东军镇,已经荡然无存。在辽人自己已经衰弱的时候,自然还敷衍得过去。但是现在女真锋锐正盛,兵锋已经占据辽人云内诸州。直面河东。这里要是还空荡荡的门户大开,将伊于何底?
燕地是萧言和西军建功立业的地方,现在还有人马留守,和朝廷扯是不是要回镇陕西诸路的皮。这里的事情和王禀不相干,至少那里还有防备力量,而且他也绝对插手不进去。那么最好的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所在,就在河东!
在真实历史上,河东地方,也是抵抗女真灭宋一系列战事当中打得最为残酷激烈的地方。第一次女真南下,河东守住了。女真兵马孤军深入,转了一圈,汴梁将城中财货搜刮一空供应女真,这些胡虏便回头了。
第二次女真南下,河东没有守住。西军纵然还有些人马存在,却因为河东之地也可以直接威胁陕西诸路,这些西军余部不敢也不肯轻出。让汴粱就再没有可以指望的援军了。两路女真军马在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绕帅下合流于汴梁城下,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就威为了民族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惨痛回忆。而王禀,在真实历史上,也就战死于河东太原。
而此刻王禀,就看中了河东!
这个计议,他反复和马扩筹商过。马扩也早就为这汴粱城中光鲜之下腐臭的气息而完全耐不住了。再说他又何尝愿意为别人所利用去压制萧言?当下就全办赞成王禀的盘算,也竭力利用他那一点微薄的关系和影响力想让环庆军早日出镇河东。
可是此事哪有这么容易的。不用说有心人还想留着王禀用来对付萧言了。一切努力都是石沉大海,反倒是不断有人试探王禀能不能为他们所用,出镇三衙,彻底将萧言赶出汴梁,甚或栽他一个什么罪名,将他远窜琼崖或者沙门岛去。
王禀也有些意气消沉起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对这些引诱拉拢明示暗示都视而不见,只是埋头在自家环庆军营中,约束手底下军将不要被引出去和神武常胜军生什么事端。
也当真有人打过环庆军那些军将的主意,可是环庆军毕竟不是三衙禁军,是在燕地打过仗的。知道神武常胜军厉害。而且但凡是真正见过血的军将士卒,对曾经在一个地方作战的袍泽都有几分香火情。而且那些军将也都不傻,自家将主下令,那听从是没法子。自己贸然行事,王禀不是轻易糊弄得了的统帅,以后还怎么在王禀麾下效力,自己还有什么前程可言?就是调出环庆军,还不是在三衙当中任职,可是萧言现在却和三衙禁军将门世家,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也似!当下一个个也都装聋作哑。
对王禀这里使气力的人都快绝望了,直到今日,才等来了王禀恩主童贯的书信,而且粱师成以他的身份,居然亲临,来说服王禀!
枢府节堂当中这一片死寂持续了半晌,突然才为王禀深深拜下所惊动。
“粱宫观,吴枢府,宇文学士,此事如何能济?王某力薄任重,但请去位。实不敢再尸位素餐,居于一军将主之位。还望成全!”吴敏本来是满怀希望的看着王禀,等他慨然允诺的。今日粱师成到来,先找的他密谈,私下已经有所许诺。吴敏心顿时也放宽了许多。也对这个事情上心起来,临去位的时候,做得越周密越妥善,就越是得隐相欢心,将来自家回转汴粱也就更加的容易。
却没想到,这些从燕地打完仗回来的军将,都是这般死硬。童贯亲笔,恩府先生亲临,居然还死死的咬着不肯松口。萧言就恁般对你有恩,让你这么死死保着他?
要不是他这个枢府实在无能,汴梁天子脚下一个禁军军将都使唤不动,也不用来看这王正臣的脸色了!
王禀开口说完,他顿时就是冲冲大怒,拍腿站起:“枢府节堂,岂是你放肆的地方?这号令,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
梁师成也是恼怒,对付萧言,竟然处处不顺。这十余年来对他来说都是少见罕闻的事情了。王禀称他宫观一一粱师威实在差遣是提点宫观,但是提点的实在太多,只好以宫观一名笼统代替了。而没有隐相恩府先生的叫上一通,让他的不爽更是增添了三分。
但是他比吴敏,自然有城府许多。当下只是一笑,并不说话。到他去开口胁迫王禀什么,那就太过于下作一些了。以梁师成身份,自然不屑于为。这些都要底下人效力的。
吴敏这般胁迫,是指望不上的了,还好有他一个看重的聪明人宇文虚中在这里。
梁师成踞坐在上,一副不动声色的悠闲样子,微微朝宇文虚中示意一下。宇文虚中端坐在下首,心里面叹了一口气,缓缓起身,来到王禀身前,亲手将他扶起。
自己参与此事太深,虽然没想到最后演变成了这般模样,却也没有脱手可能了…………也罢,自己认定的事情总不会错,如此危难之机,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了。只要能上位用事,还有拨乱反正之机!
他将王禀扶起,诚恳的看着王禀双眼,温言道:“正臣,你莫不是还指望萧显谟有功之臣,不当如此。而且整军练军,萧显谟也有手段,整练禁军,以实都门。若得萧显谟实心效力,当收事半功倍之效?”王禀看着宇文虚中,这文臣给他的印象极好。聪明而不浮躁,行事也踏实。对谁都是恂恂儒雅,不论什么身份都能谈上几句。当日护送他去燕京宣诏,两人交情并不算是很浅薄。
当下点头,昂然道:“小人所想,正如宇文学士所言。”
宇文虚中一笑:“然则正臣有没有细思,萧言用事,这整练禁军事岂是轻易的?必然要寻奥援,寻靠山,这事情才做得下去。而他的奥援靠山何在?无非就是向老公相那里行,老公相初初复位,尚自谨言慎行,一旦羽翼完全,朝局还能如此平稳么?”
这句话背后意思,王禀如何听不出来。萧言就算能上位用事,现在可以当朝局大半个家的梁师成一党同样要疯狂掣肘,萧言要稳住地位,就要拼命向蔡京贴上去。蔡京万一结纳了,就是一场疯狂党争又拉开序幕。不仅整练禁军成不了事,朝局波荡得还要加倍厉害,不知道生出什么变化出来。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萧言上位?还不如扶植一个粱师成他们一党中人上位,蔡京也可以继续老实下去。朝局不至于更坏,多少还能做一点事情。
为大局计,也只有牺牲萧言这等有功之臣了。
宇文虚中犹自语重心长的加了一句:“如今之计,平稳就是福分啊…”王禀垂首不语,宇文虚中说得实在,顾虑也不能说错。可是他就是不明白,一个立下平燕大功的功臣,怎么就要招致如此对待?如此危局,正当鼓动人人效死力,才可维持。这般下来,将来谁还肯为大宋死战?
宇文虚中看着王禀稍稍放软了脸上绷紧的神色,心下苦笑,嘴里却还在款款而言,每一句都说在了最正大光明的道理上。
“枢府亲下调兵札子,你身为大宋军将,抗命不避。这又是什么道理?军中自有阶级法,大宋自有上下法度。纵然现在总有不遵法度之辈,学生浅见。
正臣兄却不是这般人……枢府对禁军已经是投鼠忌器,然则连环庆军都调遣不动,怎么还能放心环庆军出镇于外,坐镇于河东要地?”
王禀抬头看着宇文虚中,宇文虚中温和微笑:“此次事了,学生说不得也要在枢密院行走,领一差遣的。正臣兄出镇河东,可得枢密全力支持。一应军资粮饷,定然源源供应,让正臣兄可成功业…………诸多将门汴粱安届,征歌逐色,只有正臣兄愿望边关苦寒之地为国戍边,此等忠义,中枢诸公,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不等王禀说什么,宇文虚中就淡淡的接着说了下去:“………当然仅仅只外有戌卒,那是不成的,中枢根本不稳。也是无根之木……三衙禁军的确不成事体,再敷衍不得,只有痛加整小………就算萧言上位,按照他现在和三衙禁军将门示好,同经营足球之戏以自固的手段,一旦萧言用事,难道还能痛下手段处置不成?学生居于中枢,在当道诸公支持下,却原为这等恶人,不顾前行,为正臣兄后盾!哪怕为商鞍,为旯错,又有何惜?正臣兄啊正臣兄,现在最不能让之掌整练禁军事的,就是萧言萧显谟!”
宇文虚中不愧是滔滔雄辩之士,一席话说出来,大义有之,为人着想的小意有之,人情味有之,道理透彻有之,将王禀说得哑口无言,脸上神色不住变幻。
难道真的只能这样了?为了朝局平稳,为了自己能遂心愿出镇河东,为了恩主的嘱托…………就只有牺牲萧言了?还是用自己来对付他?
王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久久一个字都吐不出来。宇文虚中如此表现,吴敏在旁边带着一丝嫉妒冷眼旁观。风头如此之劲,遇事大包大揽,非宇文叔通之福啊.....”不过看着宇文虚中快要将王禀说动的样子,吴敏也忍不住有丝期待。早点了了这个首尾便罢!他颇不耐烦的等着王禀点头,终于有点按捺不住,起身呼道:“王正臣,大义当头,还容得你徘徊犹疑不成?”
王禀身子一震,茫然扫过在座诸人,突然免冠向着粱师成拜下:“恩府先生,末将敢不从命?只是之前只有一桩事请恩府先生应允........萧显谟实有功无罪,不能让天下人寒心。让他不得立足中枢也就罢了,干万莫再为难萧显谟了!只要恩府先生做此承诺,末将一定奉命行事,不敢有违!”
吴敏顿时大怒,不等梁师成有什么反应就怒喝:“兀那军将,竟然还敢要挟恩府先生不成?如此为那南来子说话,到底是如何居心?”
那头宇文虚中慨然应承的声音几乎也同时响起:“正臣兄放心,大宋不是薄待士大夫之朝!萧显谟虽然是南来之臣,大宋诚心以待功臣却是一般的…………萧显谟委实不适合立足中枢,然则出知军州,却是无妨,还可借重萧显谟边材………此间事了,朝局平稳下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