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光之心-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德田点了点头,“好吧,那我们说回来,我们说的那个事情。你觉得怎么样?”
    彭德田和闵越一起来找叶韬,显然不会单纯为了来这个静室吹吹风喝喝茶的。他们带来了一个狂想。一个让叶韬心跳不已的狂想。
    在座钟问世后,彭德田就在整个港区挪出地方建设了一个港务衙门和三个办事处,都安放了座钟。并且,他还和原先负责码头事务的官员,和税务官一起,为港区制定了更加严密规范地条例。在有了具体的时间参照之后,停靠计划,装卸计划和查税等等一系列事宜地安排已经精确到刻了,这些日子来,宜城港区越来越有秩序和效率,却也越来越忙碌。现在的问题,不光是要让港务衙门的属吏们知道时间,遵循时间表来做事,更需要那些来自各方的船主,大商户在时间上的配合,不然,现在地时间表无法进一步推行下去。
    于是,彭德田和闵越想到了一个点子,造一个足够大的座钟,应该至少是六层楼到七层楼的样子,顶层四面敞开,是四个表面,向整个港区显示现在的时间。整点报时的钟声,每一刻钟会响起一次地时间提示,几乎都会立竿见影地让港区更加有效率,更加有秩序。而这样的建筑,更会成为宜城港地象征,成为宜城繁华富庶的标志。
    这可就是钟楼了啊。叶韬的脑子里不断涌现起以前游历欧洲的时候给自已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有着高耸的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在那尖顶上树立着的金属十字架的确很能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能够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的钟楼,那悠扬的钟声能够让整个地方的居民都产生一种奇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而在白己最熟悉的上海,海关大楼的钟声从二十世纪响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仍然是一道明丽的景观。
    彭德田和闵越合计着的,不仅仅是钟楼,更是一个具塔相当实用意义的地方标志性建筑,也同样是他们这些地方要员的“政绩工程”。不过,他们的这种政绩工程,似乎值得叶韬支持一下。但是,问题来了。座钟和钟楼,远不是放大若干倍那么简单。
    传统的中式木构建筑,虽然已经被叶韬和戴越阁联手椎到了一个登峰造极高度,但说实话并不适合用来建这种高度相当可观的建筑。这可不是宝塔式建筑,结构上的承重有限,尤其是最顶上几层,最大的承重就是建筑物本身的材料重量了。钟楼的顶端,可是要安装结构极为复杂,重量也相当可观的大钟地机芯的。要让整个港区能看到。
    光是那庞大的表盘和指针的重量就够呛,叶韬虽然有建筑方面不错的底子,也有了相当多的建筑设计经验,但他也没把握用木构建筑去负荷如此的重担。他毕竟对于中式木构建筑的研究,只是在应用层面而不是在学术层面。他自然也可以让木构建筑能够负荷那样的重量,但从任何角度来说,那样地方案都称不上经济。
    想到了钟楼,叶韬的脑子里还泛起另一个经典地形象:大本钟。这个例子太过于经典,以至于叶韬脑子里居然还有整个建筑物的大致的图纸。在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从1859年开始运转,除了偶尔几次故障。一直到叶韬被轰出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的时候仍然在健康地运转。叶韬觉得,或许。那个高达九十入米地建筑,在略微进行修改之后,会很符合彭德田和闵越的需要。这要进行修改地,自然包括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和建筑的外观。全面照抄大本钟的外观,让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首先诞生在宜城。那个……实在有些太恶稿了吧。
    至于钟楼内钟室地结构,叶韬觉得。也没有必要照抄十九世纪的设计。完全可以让钟室的计时精度更上一层楼,而让外层的钟面上的指针地动力,和钟室的动力体系分开。无许是从维护地简便性上,还是从整个钟楼和钟室耐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宽容度上,都会好不少。
    叶韬让靠着柱子在那里咪着点小酒的鲁丹为他取来纸笔。他很快就在纸上,将他脑子里最直观的大本钟钟楼的形象勾勒了出来。抛下了笔之后,他想到了一个问题,随即摇了摇头,说:“大人。这钟楼的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闵越瞄了一眼草图。立刻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没见过西式建筑的他,觉得那仿佛一支矗立在大地上的长矛的建筑有些太锋芒毕露了,那建筑的外观虽然塔些奇怪,但还是很协调的。但是,他从窗户的大小和整个建筑的比例上察觉了些什么,仔细看了看草图之后,闵越问道:
    “贤侄啊,你这钟楼到底琢磨着造多高?”闵越和彭德田当初椎算钟楼最少要五层到六层,已经是考虑到木构建筑造不高,但要尽量多人能够看到钟楼,这五层到六层已经是最低限度。能造得更高的话,他们自然不会柜绝。可是,叶韬的图纸上画出的东西,真的有可能造出来吗?
    叶韬心里算了算,说:“大约是两百八十尺高吧。”他报出的数字不单单震住了闵越和彭德田,更让一众在静室里对他们讨铃的事情颇有兴趣的见习军官们傻了眼。二百入十尺,那该是多高啊?这样的高楼要是能造起来,那该抬头抬多高才能看到顶呢?
    彭德田仔细想了想,说:“这么高的楼,用什么造?用木头造,怕是不牢靠吧?”
    “不,不用木头。”叶韬又拿起了笔在纸上刷刷刷的将建筑的框架结构画了出来,一边还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向彭德田和闵越解释建筑的结构和作用,解释了如何用铸铁来为这个钟楼打造结构框架,如何烧制特珠的砖来满足钟楼外墙的需要,钟室和钟面是如何的关系,用于报时的大钟是怎么个规模,如何去安装,而除了钟室,摆锤,钟面,报时钟之外,钟楼里为什么还需要一套用于校正时间和进行维护的器材……这一下,虽然彭德田和闵越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太了解,可也明白了过来,就在那瞬息之间,叶韬居然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并且还在脑子里对于整个钟楼的计划有了大致的框架,甚至有了一定的施工计划。这样的才能何止是超卓?古有文人几步之内成诗的轶事,可那毕竟只是轶事,不桃挑剔质量的情况下,文人随口编歪诗不是什么难事。可要在瞬息之间能够有如此宏大的构思,还能将构思如何实现想个八九不离十,放眼这个世界,或许也只有叶韬才能够了。
    那高耸的钟楼尖顶,也无法和叶韬这灼灼的才华的光临争锋了。
    彭德田听完之后,问:“……你既然已经有了腹案,那这钟楼又难在哪里呢?,
    叶韬直率地说:“钱!这钟楼的预算几何,现在我可是一点底都没有。”
    已经督造过不少园林的叶韬,现在已经是工程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了,既然他说没底那肯定问题不小。果然,叶韬按着说了下去:“铸铁虽然不是什么很贵的东西,但是要用铸铁打造那么多大型的框架结构,这个难度可不小。宜城本地没有大型的治炼工坊,放在外地加工,对于精度和质量又不能放心,运输更是大问题。特制的砖同样如此。那么高的楼,地基又应该怎么处理呢?所有打桩的机器都要重新设计。各方面的情况统合起来看,各个方面从无到有,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要是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让大师兄来负责建造这钟楼,然后我亲自负责钟室和报时钟的安装和调试就好了。……而关键在于,钱。要是造这个东西,完全从头开始,我无法计算出具体的花费来。我还是想想,想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吧。”
    “不!”彭德田坚决地说:“就是这个了。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宜城那么多钱多的不知道怎么花的富户,又是大海商聚居的地方,我觉得,将这个方案落实下来,能将自己和这样宏伟的钟楼联系起来,一定有人愿意出钱。……既然你能造二百八十尺高的楼,那就造那么高,低了,宜城不要!”  
 ⒈⒈第七十一章 钟鼓楼
        
    叶韬没有能随着出发返回丹阳的猛血军和火麟军一起走。钟楼的事情太大,大得他只能留在宜城一阵,来将的淮备工作落实下去。
    迅速得到消息的齐镇涛立刻就寻到了叶韬,让叶韬组织了一个面向他和一众顶级海商的说明会。在回答各种可行性问题回答到口干舌燥之后,叶韬终于让这些顶级海商满意了。他们将和齐镇涛一起协商着,捐出一笔庞大的资金,但他们会要求这个钟楼,由他们来命名。叶韬稍后才知道,齐镇涛正在联合一些大海商,组织一个名为七海商社的协作组织,调动各方的力量做一切和海洋有关,和远洋贸易有关的生意,想要在海商挤挎春南国的那几个巨无霸级别的海商,让东平海商能够突破春南国海商和官方的重重阻挠,尝到南洋贸易和更远方贸易的第一手的甜头,而不是依靠诸如穆罕默德在内的一些对东平有特珠感情的商人不稳定的货物来源。天梭钟表行的建立,让齐镇涛手里掌握了无可取代的货物资源,也让齐镇涛的野心更大了。他们并不缺钱,原先已经稳定的贸易在联合,重组之后,有了更高的利润和效率,他们缺少影响力,让七海商社的名头掷地有声的影响力。而钟楼的命名权,他们觉得,值得扔这笔钱。
    彭德田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惊喜莫名。但他也从这里得到了更多的灵感,他在同意了齐镇涛为首的七海商社的提议之后,为了补充钟楼建设费用的缺口,和叶韬一起组织了一次情况说明会。彭德田没有急于从这些级别差着能加入七海商社地商家不少的富商那里直接获得资金,而是从容而谨慎地说明了现在七海商社己经用六十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和整个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的六成。获得了钟楼的命名权。而在钟楼建成后,所有为这个宜城的必然的地标建筑出资的人,都会看到,在钟楼门口地铜质铭牌上有自己的名字。
    或许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荣耀,但在这个商人的地位不算太高的时代,任何这种扬名立万地机会都会被紧紧抓住。而彭德田谨慎地暂时不接受捐款,反而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高两尺八寸的钟楼模型就放在宴会大厅里,被邀请出席这个说明会的人总是能有意无意地瞥见这座或许并不完全符合现在大家审美观但却没有人能忽视她地宏伟和华丽的建筑物的比例模型,在彭德田和叶韬的渲染下。宴会的气氛是如此热烈。
    建一座钟楼,这是叶韬一直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这种非常典型的欧洲建筑纵然经过改良,能够被接受,则更是让人觉得有趣。更有趣的。则是鹞鹰传来的来自丹阳的信件。在得知了宜城港筹备建设钟楼之后,丹阳的有些大臣和大商人想要询问是不是有可能在丹阳城地新城区也建设一座钟楼……然后,他们被昭华公主殿下忽悠了,按照公主殿下的描述绘制出来的钟楼外观不像任何其他东西,单单像是《魔戒》电影里的艾辛格。谈玮馨的幽默。或许也只有叶韬能了解吧。她难道是在暗示,在这个世界里,叶韬和她,都是很有成为魔王地潜质的?
    有了这样地乐趣的催化,叶韬轻易就被那些友好的商人们灌醉,塞进马车。送回了春暖居。而醉得有些糊涂了的叶韬,则成为了苏菲的大问题。
    醉倒了的叶韬并没有吐得到处都是,他只是迷迷糊糊地躺在那里,不是睡着了,不是酒精中毒式的昏迷。而是在半梦半醒的朦胧状态中肆意狂想,只是他的脑子不能准确地控制他的身体了而已。
    当叶韬的侍女和小秘已经那么久了,为叶韬除去身上的衣物,为他擦净身体上因为越来越炎热的天气和酒精下的大量的汗的时候,苏菲不会像最初时候那样脸红心跳。手颤抖不已。但随着握着用力拧干的汗巾的手和叶韬的身体的接触,苏菲的呼吸会不自觉地顺从着叶韬的呼吸。乃至于她的心跳都像是会和叶韬共振。没有人比苏菲自己更清楚,她只是一个被倾慕主宰着的美丽的少女而己。
    将汗中放回铜盆,苏菲跪坐在床边,静静看着叶韬。随后,她俯下身子,脸贴在了叶韬裸露着的胸口上,她的耳朵能清晰听到叶韬的心跳声。对于一个侍女来说,这是很不敬的行为,但无论在这个崇尚中正含蓄的国度生活了多久,苏菲都永远无法抹去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的浪漫的容易冲动的法兰克血液。
    叶韬在迷迷糊糊间轻轻揽住了苏菲的脑袋,手指伸进了苏菲的长发,像是在侍弄一只小兽一般总爱地揉了揉。苏菲听到,迷迷糊糊间,叶韬有起了一首她从来没听到过的曲子……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