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韵-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底鸥盍乙谧耍罢馕皇羌谛壬!彼低暧忠恢钢心晡氖康溃骸傲硪晃煌俏蟛抛樱资壬 ###六  名士
    李烈心中大是惊异,没想到今日竟能遇到两位位名人,辛弃疾的大名千年之后都是耳熟能详,自己小学之时就曾背诵过他的诗词了。连忙深施一礼道:“可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辛大人?”    老者点头道:“老夫正是辛弃疾,不过已经不是什么大人了,叫我稼轩先生便成。”    “先生您的诗词在下十分喜爱,经常吟咏,当真对大人万分敬仰,而对您当年率义军山东抗金,仅凭五十骑硬闯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更是神往已久啊,不想今日偶遇,真是在下的万分荣幸啊!”    辛弃疾仕途本不得意,受投降派的排挤,早就去职在家,这次还是老年静极思动,听闻朝廷北伐之事,才来到临安游览,借机会一会老朋友的,然而认识凋零,连他最要好的朱熹、陈亮都已经去世,正要怅然而返,恰逢姜夔慕名来会梅大家,途中偶遇,两人虽没有太大的交情,然皆是诗词大家,这才一同来到偎香楼。    辛弃疾听得李烈对自己的诗词推崇备至,更了解当年自己那些光辉岁月,不由对李烈生出几分好感来。他捻须微笑,对李烈道:“这位白石先生你可识得?”    李烈向姜夔又是一礼,“您的大名整个南朝谁人不知,只是在下一直无缘得见尊颜,今日得见,足慰平生呐!”说着随口吟道: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吟的正是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姜夔路过曾擅金兵两次破坏的扬州,所见断井颓垣,使他感融万端,所写出的著名的《扬州慢》。    姜夔是中国宋代音乐家和词人。字尧章。别号拈花惹草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人。童年失去父母,在汉阳的姐姐家,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爱好音乐文学和书法。成年后屡试不第,奔走四方,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他有忧国忧民之心,对当时的政治表示不满,支持辛弃疾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事业。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姜夔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雅化,南宋中后期词人极工极变,皆不出姜夔的划域,并且各具姜夔的某种风格特征。后来这些相近的风格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词学流派。这就是以姜夔为典范的南宋江湖词派。所以后世人们对苏轼、辛弃疾词推崇备至,不过在当时的南宋,姜夔的词影响力及名气并不比辛弃疾小很多。    李烈能一下子见到两位伟大的词人,心中极为兴奋,早忘了来此的目的,和辛、姜二人攀谈起来。    李烈怕二人看轻了自己,尽将自己在后世的所学发挥出来,倒也和二人谈得投机,待两人知道他便是取得泗州大胜的李烈将军,立刻刮目相看,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四人慷慨激昂,直聊到天色见晚,这才相互道别。待姜夔走后,李烈对辛弃疾一辑到地,“先生如果不介意,李烈希望来日还能就国家大事好好向您请教,希望先生能将所住地址相告,李烈定将拜访!”    辛弃疾通过一天的接触,对面前的年轻人十分看重,闻言将地址告诉了他,二人这才依依惜别。    目送辛弃疾走远,李烈面色沉静下来,扭头对默默跟在身后的梅映雪道:“没想到咱们会在这种地方见面,在这里生活还习惯吗?”    梅映雪闻言脸色一黯,“回将军,属下还好!”    李烈微微一笑,“怎么?你刺我一剑,差点就要了我的命,我都没恼你,干嘛这种表情?有什么事可以直说,你放心,我决不会永远让你在青楼的,到了一定时候,你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只要立下大功,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来这位梅映雪正是当初在徐州密室中刺杀李烈的那名女刺客萧萧,这名化名萧萧曾混迹临安青楼的女子终于再次回到了临安。她作为金国安插在临安的一枚棋子,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手中也掌握着一张不算庞大却也不能令人小视的情报网,这也是李烈留下她,并且再次让她回到临安的用意。对于李烈,萧萧的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是曾经的救命恩人,另一方面是将自己从小养大栽培的义父,在城破的那一刻,她还是选择了刺杀李烈,不过这并不代表她的心情不矛盾,不愧疚。后来李烈不仅没有杀她,还命人好生侍候,这更增加了她的愧疚之心。于是,经过浮沉子道长的规劝,再加上软磨硬施,以其义父纥石列执中为质等种种方法,终于使其加入李烈的情报组织,成为一名高级暗探,两个月前结束训练,来到临安,还原本名,隐身青楼,卖艺不卖身,凭借其绝世容貌迅速在临安成名,使达官显贵趋之若鹜,宁可千金博其一笑。利用其能够接触到许多中高层官员的便利,秘密收集情报。    梅映雪微微一福,“谢谢将军,映雪没有什么要求,只是不知我义父怎么样了!”    “你放心,本来我是想杀了他的,不过既然你决定弃暗投明,为我们办事,我也会体谅你的,我不会杀他,但也不能放他,以后他就在宿州好吃好喝的养老吧!”    “谢谢将军!”梅映雪盈盈下拜,李烈一把将她扶住,“咱们说正事,立即联系专诸盟吕惊雁小姐,告诉她,‘屠狼行动’开始实施。”    “是,我马上通知吕副总管!”梅映雪躬身答道。    回到府中,正见父亲李浩臣端坐堂中品茗,见李烈进来,笑着说道:“烈儿,刚才吏部着人来递话,宣你明日早朝面圣!”    上朝对李烈来说是个难受的事,刚刚四更天,崔婉便将犹自酣睡的李烈从梦中唤醒,“夫君,近日早朝你要上殿面圣,不可误了时辰,快快起来更衣吧!”    李烈喃喃嘟囔几句,不情不愿的爬起身来,在崔婉粉臀上狠狠拍了几巴掌,崔婉娇嗔一声,在李烈脸上亲吻一下,“乖!别耍脾气,快穿衣吧,不然误了早朝可不得了呢!”李烈心中一热,抖擞精神,在崔婉细心的服侍下将朝服穿戴整齐,期间不乏上下其手,将她逗得面红心跳,这才作罢。李烈略略吃了些茶点,这才同李浩臣乘了轿子,穿街过巷直向皇宫行去。###七 廷议(上)
    上朝对李烈来说是个难受的事,刚刚四更天,崔婉便将犹自酣睡的李烈从梦中唤醒,“夫君,近日早朝你要上殿面圣,不可误了时辰,快快起来更衣吧!”    李烈喃喃嘟囔几句,不情不愿的爬起身来,在崔婉粉臀上狠狠拍了几巴掌,崔婉娇嗔一声,在李烈脸上亲吻一下,“乖!别耍脾气,快穿衣吧,不然误了早朝可不得了呢!”李烈心中一热,抖擞精神,在崔婉细心的服侍下将朝服穿戴整齐,期间不乏上下其手,将她逗得面红心跳,这才作罢。李烈略略吃了些茶点,这才同李浩臣乘了轿子,穿街过巷直向皇宫行去。    夏季天亮得早,等父子二人来到殿前,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一众朝臣早已等在那里,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寒暄闲聊,李烈认得的人寥寥无几,便立于众人之后,静静等待,心中思索怎样将那观察使的虚职推掉。忽听三声响亮清脆的鞭响,上朝的时刻到了。李浩臣一拉李烈,随着众朝臣走上大殿。    宁宗皇帝升驾金銮殿,登上明间宝座,缓缓就坐于宽大的龙椅之上。文武百官齐刷刷走到大殿正中,俯身拜倒,三拜九扣,山呼万岁。    李烈不太懂得这样那样的规矩,虽听父亲讲解过一番,却也不甚了了,只是站在百官之后,随着大伙行了三拜九扣之礼。    宁宗摆摆手,淡淡道:“众卿平身!”     百官拾起抱笏爬起身来,整理衣冠,按文武退至左右分班站立。    司殿太监待百官见驾完毕,各回本为,这才依例唱道:“文武百官,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一落,站于文官列中的一人出班道:“启禀皇上,臣史弥远有本奏!”    宁宗微微点头。    史弥远大声说道:“皇上,金国使团已经与臣等协商完毕,十万贯钱也已交付,不知何时着金将扑散揆随金国使团回返?”    宁宗淡淡说道:“此事无关紧要,可有爱卿自行决定,这几天就让他们回去吧!”    “臣遵旨!”    李烈听闻此人便是史弥远,不由留意仔细打量他几眼,只见这位日后权势熏天,相宁宗十七年,立理宗后又独相九年的一代权相生得面如冠玉,三绺长髯,身材挺拔,端的一表人才。此人于淳熙六年入官,十四年举进士。光宗时官至太常寺主簿,以奉养父史浩请祠,史浩死后守丧。从庆元二年除丧服,出任八品小官大理司直,到开禧元年初的近十年时间里,才升至六品的司封郎中。同年五月,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后,史弥远随即受到重用,到开禧二年六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已升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的三品大员。史弥远权位的迅速升迁,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现在虽然不敢公然与韩侘胄为敌,却已经开始暗暗培植自己的势力,又与内宫仇视韩侘胄的杨皇后联手,希望打压韩侘胄,所以才有了将李烈明升暗降,削夺其兵权,借以打击韩侘胄势力的一次试探。    史弥远退回本位,又有一位官员出班道:“启禀皇上,泗州知州李烈升任两淮路观察使后,知州一职已经空缺,泗州地处北伐抗金前线,臣以为如此要职不可久置无人,应尽快安排相应人选,以补空缺!”    说话之人李烈倒也认得,正是顶顶大名的权相,平章国事韩侘胄,听他提到泗州之事,李烈不由凝神静听,心中暗暗冷笑,听他言语,当真是彻底放弃自己了,殊不知这正中自己下怀,完全撇清和他的关系,正是自己所愿。    李烈面色平静,史弥远却微微失神,李烈乃是韩侘胄一力保举,短短一年之间由小小禁军偏将升任泗州知州,这一切固然因为李烈战功卓著,更是韩侘胄从中使力的结果。李烈是他的人,这是众所周知之事,他不急于替李烈辞去观察使的虚职,却一本正经的讨论起泗州知州的空缺来,确实出人意料。史弥远觉得自己使了半天劲,却一拳打在空处,心中空剌剌的难受,难道李烈根本就不是韩侘胄的亲信?    宁宗也是一愣,缓缓问道:“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韩侘胄道:“刺史郭倬久在泗州前线,曾立下赫赫战功,此人治军严谨,精通兵法,臣以为郭倬可当此职。”    史弥远心中一动,那个郭倬他倒是有所耳闻,乃是殿前副都指挥使、镇江诸军都统制兼任山东、京东路招抚使郭倪的亲生兄弟,此人曾任池州副都统制、主管军马行司公事,后凭其兄的关系坐上宿州刺史的宝座,听闻此人才干平庸,难堪大用,不知韩侘胄推举他到底是何用意,不过此时韩侘胄全倾朝野,自己却不好出面反驳,想来以平庸的郭倬换掉干练的李烈,一定会使韩侘胄失去李烈的忠心,未尝不是好事,对自己的一派来说却也并不是坏事,想到此处,默默的低下头。    李烈心中却是大喜,这个郭倬早就被自己控制在手中,绝不敢炸刺儿,比朝廷派任何人去泗州都要有利,不由将高悬的一颗心放到实处,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微笑,也静立不语。    宁宗见群臣无人说话,便转向六部九卿和枢密院事道:“几位卿家以为如何?”    这些朝臣哪敢得罪韩侘胄,躬身齐声道:“韩相所荐得宜,臣等无异议!”    宁宗知道这些人拿不出人选,便颌首道:“准奏,着有司颁诏!”    韩侘胄退下,左丞相京锐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我朝自开海解禁以来,海贸繁荣,尤以临安、苏州、福州、广州和泉州最为繁盛,外番万国毕至,贸易通商为我朝带来大量赋税收入,然泉州知府惠忻年已六十有五,且年迈多病,难堪大任,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现在泉州政务积压,于各国贸易通商颇为不利。臣以为应尽快派遣能臣干吏接任泉州知府,管理一方政务!”    殿中侍御史杨大法亦跨出一步道:“皇上,京左丞所言甚是,泉州乃是我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