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韵-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吕贤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心中热血翻涌,双掌紧握,喃喃重复,“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好!我便跟你大干一场!”吕贤终于坚定的说道。    李烈哈哈大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伯父重振雄风,有你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吕贤解开心结,心怀大畅,开怀大笑起来。吕惊雁双目含泪,嫣然微笑,美目中晶莹的泪珠扑簌簌落下,心中却是百感交集,终于看到父亲振作起来的这一天了。    抹了一把泪珠,吕惊雁迅速跑到厨房亲手做了几个小菜,提来一壶好酒,三人团团围坐,边吃边谈。    一番交谈,李烈不禁暗暗吃惊,这吕贤所知极为驳杂,凡举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星相医卜,侃侃而谈,对于江湖绿林典故极为精熟,于帝王权谋之术亦有涉猎。为人老练,经验丰富,才华横溢,韬略过人。其人饱经沧桑,又久处黑道,所接触的隐秘极多,看事情目光深远,见解独到,毫无迂腐之气,竟是个极为难得的人才。能够招纳过来,为己所用,当时最好的谋士,若是放在地方为官,相信也是一员干吏,李烈心中简直乐开了花,可算是找到宝了。    一顿饭直吃到日落西山,两人话语投机,相见恨晚,不自觉的都喝得有些高了。看看时间已经不早,李烈怕家中惦念,于吕贤相约过段时间到李府再见,这才告辞而出。    吕惊雁将李烈送出门外,低低的在他身边说道:“大哥,谢谢你!”    李烈借着酒意,一把拉住她的小手,将她的柔夷攥在大手中。吕惊雁脸上一红,挣动一下,便也就任他握着了,脸上红霞漫天,娇颜绝伦。    李烈看得目眩神迷,却不知说些什么才好,突然想起怀中事物,连忙取出来塞在吕惊雁手中,踉跄着去的远了。    吕惊雁怔怔的目送李烈的背影消失,低头看着手中晶莹的玉簪和手镯,不禁痴了。###五十一  朝会
    得了吕贤的亲口答应相助,李烈心中痛快,这样不仅得了一个好帮手,而且还可以将专诸盟完全掌握在手中,以后将不再是合作关系,而变成从属关系,这对李烈来说,意义无疑是极为重大的。加快脚步,李烈回到府中,几女早就等在书房,正在研究他之前讲的那几个故事,见他回来,自然亲热相迎,晚间云雨巫山,不胜快活。    正月里,李烈跟随父亲李浩臣走访了朝中几位重量级的大臣。韩侘胄那里自然是少不得厚礼拜访的,工部尚书也得支应着,好在李浩臣为官方正,身谛中庸之道,并不过多参与朝臣的派系之争,所以和众位大臣都还算交好,其子李烈又是一方重臣,说是封疆大吏也不为过,见父子二人亲自来访,都深觉面上有光,盛情款待。工、吏、兵、刑、礼、户六部李烈全都挨个走访,就连史弥远那里也走上一遭,不管以后是敌是友,礼数上都是不缺,先广泛搞好关系再说。    得到李烈回京的消息,李府也热闹起来,每日门庭若市,尽是前来拜访的各级官员,慕名而来,钦佩有加的有之,讨好拉拢的也不在少数,一时间小小工部侍郎府在临安名声鹊起,红火非常。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临安自是热闹非常,宁宗亲自下诏,大办元宵灯会,实在是不多见的盛会。转天,李烈便收到宁宗的一份大礼,赐给李烈一座府邸。李烈现在的身份也是一方大员,而且于北伐胜利立下诺大功劳,于情于理都要收到封赏,再说堂堂经略大人总和父亲住在一起,也确实不太好看。    新的府邸算不上很大,是一套三进的院落,据说是前朝一位大臣留下的,现在赐给李烈,这是早在年前就定下的,所以已经修葺一新。李烈闲来无事,便带着崔婉几女过来看看,果然非同一般。    一溜的通瓦泥鳅背的青砖大房,门栏窗棂皆是细雕的新鲜花色,以朱粉涂饰。高大的水磨裙墙,下面是白色石矶,凿成各种奇花异草的花样,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磊砌,富丽而不落俗套。里院崇阁巍峨,层楼迭起,处处都透着华丽而精巧,不算太大的院落居然布置地别具匠心。李烈最爱的是院中一株高大的百年老桂,枝繁叶茂之时,正是纳凉休憩的好去处,待到八月桂花香飘满园,一定十分喜人。随同院子一并相赐的还有百人的奴仆杂役,此时正在精心的洒扫庭院,将各处收拾的干净整洁无比。    众女大是欢喜,毕竟总算有了自己的新家,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唧唧喳喳不胜雀跃。    李烈正在参观新家之时,开禧三年的第一次正式朝会正在上演一番唇枪舌剑。    宁宗皇帝满面红光,精神饱满,看来这个年过得很是舒心,北伐胜利的喜悦犹存,此时正微笑着聆听大臣们的发言。    “皇上,臣仔细研究了李烈安抚使的条陈,他对于进攻金国的利弊分析得十分透彻。现在金国元气大伤,虽然对我大军攻伐有利,却不是最佳时机。金国强邻蒙古人据说比之金人更加野蛮凶狠,军队全部为骑兵,纵横草原所向无敌,战力比之金人高出几倍,他们茹毛饮血,凶狠残暴,每下一城必将全城百姓屠戮一光,鸡犬不留。”韩侘胄说道这里,宁宗和众臣都面色凝重起来,原来北方还有这样凶残强大的力量?    “正因如此。”韩侘胄接着说道,“蒙古人对金国的压力日增,才使金国根本抽不出大量的金军南攻,皇上您想,这次金人虽然来势汹汹,七路大军才拼凑不到十五万人,这是为何?那是因为他们的大军都集中在北方防御蒙古人的进攻,所以才有金国反攻却兵力无法集中,被我朝军队大败。如果我国现在再击金国,就算一举将他灭国,那么我们就会直接与蒙古人接战,凭久战疲惫之兵,恐站之不利!”李烈对韩侘胄的拜访终于见到了成效,韩侘胄能说出这些话,显然是已经采纳了李烈的意见。    “臣认为平章国事大人所言有理,臣附议!”左丞相京锐出班支持韩侘胄,毕竟京锐是韩派的重要人物。    “韩爱卿,你可有何计议?”宁宗闻声问道。    “以臣浅见,西夏亦属我朝边患,李安全自即位以来改变了依附金国的政策,改为依附不断强大的蒙古人,现在已经发动了对金战争,我朝正可利用这一时机,与金国罢战议和,改为全力攻伐西夏。据臣所得探报得知,现在西夏正是羸弱之时,去年蒙古出征西夏,大败西夏军,而李安全则利用这一时机杀死李纯佑,篡位自立为帝,西夏朝中正是一片混乱,西夏百姓十分贫困,军队非常衰弱,政治腐败到极点,而李安全自己却十分腐败,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如此良机,不正是我大宋光复西北的大好时机吗?”韩侘胄侃侃而谈,大言不惭的将李烈的原话变成了他自己的见解。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太师之言似有不妥!”终于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走出来的是史弥远。“我军在西北兵力并不多,自我朝南迁以来,西夏趁机占领疆土数千里,向西占凉州、瓜州,使甘肃大部落入西夏手中,西夏军有五十万之众,其中擒生军就有十万人,战力极强,千万不可轻启刀兵啊!以微臣之见,我军刚历北伐,粮秣器械消耗严重,府库不再充盈,士卒战力受损,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况且西北可战之兵不足十万,进攻西夏的补给线绵长,极易受到西夏军的攻击,前朝历次征伐西夏,均以失败告终,所以微臣认为,不应轻启战端,该当固守防线,稳守不动,以待时机……”    其实宁宗皇帝本就是没有主见之人,听了双方之言,都觉有理,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五十二  进宫(上)
    韩侘胄察言观色,知道皇帝还是偏向自己一方的,不过暂时还在摇摆不定罢了,如果再加上哪怕一颗微小的砝码,天枰立刻就会向自己一方倾斜。他现在可是对李烈信任有加,几乎是言听计从,如果由李烈那小子去说服宁宗,一定能够成功,当下出班道:“皇上,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并非微臣,有一个人对此事的利弊分析精辟,把握准确,您不妨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噢?”宁宗一下子来了兴趣,“何人可以为朕解忧?爱卿快快道来。”    “此人正是此次北伐的大功臣,两淮经略安抚使李烈!”    “对呀!朕怎么没想起这员大将!”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李烈乃是一武夫,只知战场厮杀,且年纪幼小,资历浅薄,岂可轻议朝廷大事?请皇上三思!”枢密副使裴延庆出班阻止。    自太祖皇帝开创大宋以来,历来就重文轻武,军事上的重大决策从来都是文人士大夫来制定,而真正的执行武将权力却极小,只局限在一些小的战术层面,所以纵观宋代南北两朝,一直都没有出现过武将篡权的事情,这保障了赵氏的皇家正统,却也因此极大的削弱了宋朝的武力。一群不懂军事的文人指挥精通军事的武将,纯粹是外行指挥内行,宋朝军队羸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多数文臣在军事上仅限于纸上谈兵,制定的战略就算经过周密安排,精心布置,在不了解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真正用于战场,一定会存在这诸多的缺陷。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管他,单单就限制武将军事指挥的灵活机动性这一方面,就是一大败笔。    “裴大人此言差矣,李烈智勇双全,谋略出众,没有此人,我朝北伐如何能这般轻易取胜?满朝文武有何人有此功绩,如果有的话,请站出来,老夫定然三缄其口,再不多言!”韩侘胄大声说道。    朝堂上立时鸦雀无声,当此时刻,谁还敢站出来?裴延庆尴尬的低下头,灰溜溜退回本位。    宁宗捻须微笑,“几时如此,马上传旨,着李烈入宫见驾!”说着以手捂口打了个哈欠,懒散的说道:“时候不早了,都退了吧!”说着不理众人,径自转过龙椅,走了。身后传来司殿太监“退朝”的高唱之声。    看过新府,李烈还算满意,和几女在街头随便吃了些东西,这才回转。刚进府门,便见李浩臣正站在厅门前焦急徘徊,不住张望,看到李烈回来,连忙急声道:“怎么才回来,快!宫里来人传你进宫见驾,都等了大半个时辰了!”    李烈闻言,知道定是关于西征之事,走进大厅,将那传旨太监竟是熟人,正是上次到泗州宣旨的蔡公公,连忙抱拳施礼:“哎呀,原来是蔡公公啊!咱们还真是有缘呐?呵呵,有劳公公久等了!”    蔡公公尖声笑道:“哎呦我的李大人,你可是回来啦!咱家可是都急死了,快和我走,咱们路上细说,可别叫皇上等久了!”    “公公稍等,待本官换上官服!”李烈说着向蔡公公一抱拳,转身来到房间,在众女的帮助下将所有行头穿戴整齐,又将前几天制作的简易望远镜揣在怀里。这个望远镜是他闲来无事时想出来的,这东西可是大有用处,以后会在全军将领中推广,他在集市上从波斯人手中买回了一大堆琉璃,在其中挑选了较为剔透的琉璃片,躲在房间里大半天,用竹筒和琉璃鼓捣出这个简陋的望远镜来。这东西当然比不得后世的高倍望远镜,不过能用这东西望到人眼不及的地方,在现在来说也算新鲜玩意儿啦!想了想,又将象牙麻将和纸牌拿来,又吩咐崔婉将最近赶制的一些服装内衣装了几箱,着下人抬了。    李烈走出来出手便是一摞金叶子塞在蔡公公手中,“公公,咱们走吧!”    蔡公公喜笑颜开,这李大人虽说年纪轻轻,却是颇通人情世故,是个可以结交的妙人儿,也不推辞,收入怀中,急匆匆向皇宫走去。二人在皇宫西北角的一扇小门前停了下来,这扇门可能是供宫里的仆役们出入的。门前有两个侍卫,无精打采的站在那里,    旁边几个小太监接过李烈带来的礼物,侍卫又将他全身搜过,向蔡公公点点头,然后一行人向皇宫内走去。    走了老长一段路,穿过回廊和几座宫殿,终于来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外。蔡公公扭头对李烈道:“李大人先在这儿等着,咱家这就去禀报皇上。”说着走进殿中。文德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这睿思殿则属于后宫,是宋朝皇帝生活起居之所,李明借机好好看看皇宫的景色。    过来一会儿,蔡公公走了出来,向李烈招了招手,李烈忙快步走进大殿。李烈不敢四处张望,只随着蔡公公的脚步。这次李烈来到的是宁宗的寝宫“睿思殿”。这宫殿美轮美奂,雕镂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门窗浮雕各种奇花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