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妻本是同林鸟-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样的他们都不做,反而想着一切靠着赵青木,这样的人,又有谁看得起呢。
府上再次风平浪静,只是这天来了一封信,李梨花打开一看,竟然是自己那个大姑姐的消息,她再次成了寡妇了。
是张芸儿给她来的信,因为那位大姑姐再嫁的人,还是张芸儿的娘家堂叔,她最早知道消息,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执拗

赵春花这次的丈夫是生病去世的。
这两口子自从成亲后,就没有消停过一天,赵春花因为被赵家除了族,所以根本没有从赵家家里得到什么好处。
只是她这次又死了丈夫,就没有在张家呆着,而是死皮赖脸的回去找她儿子何壮,非要何壮养活她不可。
因为不管怎么说,赵春花就生了何壮,凭着这个理由,赵春花赖在了何壮的家里。
何壮自从何莲嫁给了赵琪之后,就回了老家,奉养起了自己的祖父母,他自己在学堂里读过几年书,头脑还是比较灵活的,所以自己开了一个卖南北货的铺子,生意渐渐的好起来,把祖父母也接到县里去住去了。
何壮的祖父母,前十来年,还是比较硬气的,脾气也不算好,当初跟亲家老赵头和赵婆子他们关系也不好,两家之间还打过架。
不过,现在人老了老了,倒是看得开了。
因为赵家抚养了他们的孙子和孙女,现在又把孙子放回来抚养他们,所以逢人就说赵家厚道。
尤其是在原来的儿媳妇赵春花的问题上,更是做到了让人大快人心,何壮祖父母就更没有什么不好的话说了。
让那赵春花自己去作死吧,他们老两口跟着孙子,不知道过的有多好。
但是这个赵春花的脸皮也太厚了,在第二任丈夫死了之后,竟然赖在自己家里不走了。
说什么要是何壮不养活她,她就要告何壮,毕竟她是何壮的亲娘。
因为在张家,那个继子,和继子媳妇一看老爹死了,立马把赵春花给赶出了家门。
当初就是因为看着赵春花是赵水生的亲姐姐,所以才让他爹娶了赵春花,本来以为以后有无尽的富贵的,谁知道赵春花竟然被赵家的人出族了。什么好处都没有捞着,还被人指指点点的。
这些年也只是因为自家爹还想着要个老婆,所以才没有赶走赵春花,现在自家爹已经死了,还留着这个白吃饭的干什么?
赵春花也没有从小养育自己的继子,没有养恩,所以张家的那位继子直接就把赵春花给赶出去了。
虽然赵春花也又跳又骂的,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管,她这种身份,丈夫死了,人家继子这样做,大部分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何况,赵春花非要嫁到这样的人家家里去,那是自作孽不可活。
何壮看到亲生的母亲这样,也不能把人放在外面,所以跟祖父母商量了一番,就把赵春花送到乡下的房子里,找了个婆子专门伺候她起居了。
这样说来,对赵春花还算是好的了。毕竟当初她抛弃了自己的子女,何壮没有把人直接赶走,都是仁慈了,这样还给她吃的住的,那绝对是有心了。
只是李梨花从张芸儿的信里,却知道,京城里的老赵头知道了自己唯一的女儿的这个事儿,所以心思动了起来,觉得赵春花现在的处境太不好了。“爹他老人家想把赵春花接到京城里去住,只是碍于我们,不敢直接接过来,二嫂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张芸儿是给李梨花通风报信来的,她自己本身也不希望赵春花被接到京城里来,如果是孩子,她就是每年多花点银子,也无所谓,至少不闹腾,可是这个赵春花,她要来了,那简直对赵家的人来说,是灾难。
原来是老赵头下了狠心不认这个女儿的,并且也同意了把赵春花出族,可是到了现在,看赵春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老赵头就不忍心了,说到底,赵春花是他的女儿,又隔了那么多年了,原来的错事儿,好像在心里已经不那么深刻了,只想到现在赵春花多么的凄惨。
眼看着何壮也要成亲了,人家都说好了,听说何壮只是把人送到了乡下的地方,却没有看过赵春花,老赵头这心里就实在是难受,为了这个事儿,还病了一场。
京城里,赵金生和赵土生为这个,也着急上火,他们根本不想让赵春花过来,可是老赵头颇有些不让赵春花过来,他这病就好不了的意思。
就是赵春花的女儿何莲过来和老赵头私底下说了话后,也只是看着何莲哄着眼眶出来了,最后才知道,老赵头说何莲这个孩子不孝顺母亲,她娘以前是做错了事儿了,可是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什么不能原谅的?难道真的看着她孤苦伶仃下去?
把何莲都说哭了。还能怎么样?
赵金生和赵土生觉得老赵头现在有些胡搅蛮缠,年纪大了,人更执拗了,说什么都不听。
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找赵水生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阻止赵春花过来京城。
他们觉得,不让赵春花过来,就是他们自己出钱,把赵春花养在老家也好,只是何壮本身就做的够好的了,可是老赵头还是觉得何壮委屈了赵春花了。
赵水生看了信,也回了信,赵土生接到了自家二哥的信,就去找老赵头说话去了。
赵土生说道:“爹,不是我们不乐意把大姐接过来,而是当初已经把人给出族了,要是把人接过来,俺算怎么回事儿?赵家族里的人还不说我们说话不算话啊。”
老赵头很要面子的,尤其是在赵家族里那边。
老赵头叹道:“我这把年纪了,还有几年活头?就是希望看着你们几个都好好的,你们三兄弟我不担心,可是你大姐,都也四十多岁的人了,当初做错了事儿,也受到了惩罚,如今我着想亲眼看着你们好好的。”
还是想把赵春花给接过来,“我不想我连死的时候,都见不到你们几个一面。”
“爹,我知道你当父亲的心,可是你想一想,何壮那边,让人怎么说他?本来他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祖父母了,现在大姐回去了,他又不是不管她,可是我们要是强行把人接过来,那不是说何壮自己不孝顺吗?那样,他还怎么在自己的家里过活?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吗?您总得为何壮想一想,他还要在老家娶亲,让别人说他不孝,他以后怎么能活的下去?弄不好,说好的亲事都没有了。”
老赵头有些犹豫,但是说道:“我正是怕影响了孩子的婚事,所以才想着把你大姐接过来啊,要是他定亲的人家,知道家里有这样一个娘,那还会同意婚事吗?”
“爹,你说这话,为我们着想了吗?你把大姐接过来,难道就不影响我们了?要是让别人知道我们赵家有个这样的姑奶奶,我们家的子孙后代还怎么过的下去?只有大姐是你的孩子吗?我们都不是?珝哥儿几个您的孙子,难道以后就不娶媳妇了?您真的让我们赵家成为京城的笑柄吗?爹,我真的是很难过,你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无话可说,可是您几个孙子,以后还是会继承赵家的香火的,您忍心这么对待他们吗?”
把老赵头说的是哑口无言,他要是还坚持把赵春花接过来,那就是之要自己的女儿,而不要这些孙子了。所以老赵头听了这话,就没有再继续坚持下来这病也好了起来。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包括何莲都一样,外祖父那样说她,她不伤心是不可能的,可是她就是不想让自己那个娘过来,过来了,她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她,心里不知道恨了多少遍了,不见面还好,见面了,她真的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的。
张芸儿看老赵头开始喝药了,也觉得很奇怪,问赵土生,“你是怎么把老爷子给说服的?”
赵土生说道:“我哪里有那个本事,还是二哥写信给我值得招,不然咱们说不定真的扛不住,把她给接过来了。”
张芸儿说道:“宁可给那边送些钱财,也不愿意她过来。”赵春花就是个搅屎棍,来到这里,肯定会不消停的,她一想到她还嫁给了自己的族叔过了几年,这心里就膈应得慌,真是不知道自家老爷子是发了什么疯了,非要想一出是一出的。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女儿都泼出去两次了,怎么还想着收回来呢?早就干了吧。
“要是二哥和二嫂他们能回到京城就好了。”说起来,二哥和二嫂都出京好几年了,大概应该会回来了吧。
赵水生还真是快要回来了,因为他的任期也快满了,在安州任按察使期间,西南省的案子没有出现过一例冤案,而且最近赵水生他们还破获了一起盗取官银的案子,直接抓到了贼首,上报了朝廷,皇上是龙颜大悦,很是奖赏了西南省的官员。
官银可是关系到国库的问题,那么多的银子,竟然被人神不知鬼不觉的给盗走了,当时皇上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恨不得把人都给押解回京来审,后来还是任命赵水生直接下到州府去查案,经过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把案子给破了。
原来是州府的官员监守自盗,分批次的把官银给挪出去了,而那新上任的知府是个脾气执拗的,和这些州府的同僚关系不怎么样,于是就悲剧了。
人家瞒着他把银子给盗了,到时候找不到银子,他就是给拖出去顶罪的,毕竟谁让他是一把手?
又不识时务。当初银子被发现盗了,这个知府就第一时间被下了大狱。
等赵水生带着人从通判家的别院的火墙里把银子搜出来的时候,那知府是热泪满眶,一是因为自己沉冤得雪,二是赵水生等人明察秋毫,不然他一个一把手,就要被通判等人给陷害死了。
李梨花说道:“这个锦州知府是怎么当上知府的?”
做官做到他这一步,也是不容易啊。

  ☆、第一百六十八章 刚正

竟然被通判等人给合伙陷害了,而通判等人当初有不在场的证明,还人为的制造了一些证据,表明是这个知府自己把官银给藏起来的。假借是盗贼给弄走的。要不是真的有人给查清楚了,这个知府就成了替罪羔羊了。
按说作为一个州府的一把手,不应该做人失败到这一步。
赵水生说道:“锦州知府的脾气呢,太过正直了,所以做了快二十年的官了,都一直在知府这个官位上没有进一步,这次到了锦州,也不过是从别的地方平调到这个地方,他到了锦州,什么礼物也不收,冰敬炭敬从不收一丁点,他自己这样,也要求自己手底下的人也这样,所以惹恼了那些人,才弄出那么一出。”
锦州的官员,在这位知府上任之前,都是会私底下收些东西的,毕竟,光靠俸禄,是养活不了全
家的。可是这位知府一来,就什么都盯得紧,他自己不要这些就罢了,还不允许别人也要这些,不然在考评的时候,就给他们弄个差,或者还让人举报谁收了不该收的东西,弄得锦州的官员个个都不满意。
而锦州通判以前就有贪污公款的事情,他生怕这个知府给查出来了,所以就想了这么一出陷害的伎俩,要把这个知府给弄下去,他就安全了。
本来以为是天衣无缝的,可是谁知道被按察使的人给查了出来,这下子坐大牢的就成了通判等人。
所谓的水至清则无鱼,这位知府断了人家的财路,所以大家会想办法把他给弄下去。
不过,李梨花说道:“这样的人该到御史台去,干什么要做这个地方官?”完全的不合适,不够圆滑,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太刚正不阿了,自己都保不住了,还能为民做主吗?
倒不是李梨花觉得当官的一定要收受这些东西,可是实情是这样,在有底线的前提想,适当的收一点儿,大家彼此才更放心。
你真的想刚正不阿,那得等你做到更高的位置上再说。
但是,就是皇帝,想要查*现象,也会被人联合的挤兑,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儿的。
还有的皇帝因为这样的原因,被赶下台的都有。
触碰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且到了一定的程度,那这绝大部分的人绝对会想办法反抗起来的。
赵水生说道:“你说对了,这件事过后,朝廷就要把这个锦州知府调回京城,御史台那边正好缺一个御史。”
这样的人当了御史,那肯定是咬着谁都不会放的,不过御史台本来就是弹劾百官的,只要没有做错什么事儿,也不怕被人弹劾。
何况,也不是说御史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得要有依据,而被人弹劾的官员,也可以进行自辩。
不然这御史的权利也太大了。
皇帝做错了事儿御史台的御史也可以上折子指责的,比如皇帝做出了荒唐的事儿,太过奢侈之类的,都能成为御史弹劾的内容,端看这当皇帝的能不能听这些御史的劝谏了。
历史上有那些撞柱死谏的言官,成就了美名,所以才有人前赴后继的做这些不怕死的事情。
赵水生和李梨花也决定了,这次进京述职,就要想法在京城里了,毕竟也出去五六年,再过几年,楚楚就要及笄,然后就要嫁人了。
而别看田家比他们晚出来,可是跟赵水生的任期是一样的,这也要进京述职。
赵水生从座师温如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