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众人又开始讨论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比如中央陆军第一兵团、第十师以及军务总办公署下辖各地民政府、预备役司令部,这些军政设施的关键职位该如何把握。又比如当务之急还要将原本比较分散的后勤系统全部凝聚起来,由滦州这边直接控制。再比如提前预算好田文烈、朱泮藻会采取的一些接管手段,届时多少可以应对的更从容一些。
在场所有人集思广益,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所有人都毫无保留的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包括暗中贿赂田文烈、朱泮藻的心腹亲信,甚至还盘算着是否可以挖一些墙角等等。
基本上只讨论了一个大概,因为袁肃很清楚蒋百里、何其巩、陈文年三人绝对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事,确保滦州军政集团不会轻易让外人染指其中。随后,他又做了一些军事上的要求,希望赵山河、赵继时二人能够完全掌控第一兵团的局面,在未来三个月来,将第一兵团缺额的兵员全部填补齐全。
第一兵团的炮兵预备团直接升为炮兵第四旅,将之前第一兵团司令部直辖的几个团全部凑合起来,以炮兵预备团为主,今后重点加以培训。之前从国外购置的火炮也都陆续运抵滦州,炮弹业已发送到一零一工厂开始仿造。接下来就是装备和训练。
袁肃委任赵继时担任第四炮兵旅旅长,兼任司令部后勤总长。赵山河在第一旅旅长的基础上,同时还兼任司令部的军法总长。
讨论了整整一下午,所有计划都准备的有条不紊。
在散会的时候,袁肃有几分情不自禁的猜想,反而因为这次重大的变故事件,竟然使得自己麾下各方面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团结。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是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自己当初为了发展的更快,而没有在乎麾下各式各样人物的参杂。像王磷同这种典型的旧官僚,像赵继时、李劲夫、孙德盛这些旧营军人,像陈文年、赵山河、杜预、郭文远等等这样七十九标老部下,又像蒋百里、何其巩这样文化高材生。不可不谓是一盘大杂烩。
把控的好,那就能互补不足并互相制衡;把控的不好,则必是恶性内斗,犹如今时今日的北洋政府一样。
他所寄托的希望,就是靠“北洋少壮派”的思想来洗涤麾下各式各样的势力,让这些原本各自为政的势力团结在一起,成为有信仰并且信仰一致的少壮派团体。只不过,少壮派的旗号才刚刚打出去没多久,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过度。



第25章,天津寓居
一九一五年三月,乙卯年的元宵节六天前已经结束,天津城河岸边至今依然留下热闹过的痕迹,灯会未及收拾的摊位还是那么鲜艳和五彩缤纷。不过对于袁肃而言,他着实是错过了元宵节的热闹,六天前他才从滦州启程抵达天津,到达天津时,就连春节的尾巴都没赶上。
在福煦将军路二十六号靠近英国租界的一片绿茵之中,坐落着一所经过整整三个月赶工返修的庄园。这座庄园便是袁肃去年年底花费重金购置下来的别业,也是如今他安身下榻的居所。整个庄园占地十余亩,可谓是法租界中最大的一片庄园。原本庄园只有一栋主别墅,外加靠近正大门处的门房小屋,不过根据袁肃特别交代,后来又在花园两侧和别墅后面的小树林边缘,分别添置了一栋两层楼高的小房子。
这三处小房子自然是为了安置从滦州一同前来的袁肃贴身警卫员所用。
尽管交接了直隶省军务总办的职位,也在三天前正式向北洋政府呈递了陆军部次长的辞呈,但是仍然处于风头正盛的袁肃身边免不了要有一群幕僚、侍卫陪伴。更何况,袁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安分守己过寓公的小日子。
翻新扩建之后的庄园,还被袁肃特别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旦赏庄”。字面的意思是通宵达旦可供赏玩娱乐,但是其中又寓意着一个新的开始。
当然,最重要的一层含义,只怕也只有那些跟当今大总统袁世凯接触颇深的人才会洞悉。当年袁世凯被清廷开缺回籍,先是在河南项城小住了一段时间,之后紧接着又搬迁到靠近京汉线的泹水县常住。而当时所住的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泹上村。
“旦赏庄”不言而喻正式取泹上村谐音,个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袁肃就是在暗喻北洋政府迟早还是会请自己出山。
正值午后刚过,庄园别墅后门外的小园子走廊上,袁肃正躺靠在一张上等材质的睡椅上,身旁有一个小茶几和一个小炉子,早已摆好了一套考究的茶具。尽管早先他经常南北奔波,有一处军务总办公署也并不是常住,可谓是居无定所习惯了,可搬到天津法租界这栋庄园里已经过了四、五天的时间,仍然有许多不太习惯的地方。
水土、饮食、气候,甚至周边社交的人群。以至于让他的精神状况多少有些不适。
连续几个月寒冷的冬春交际的气候,直到今天总算艳阳破口高照,自然机不可失的放空精神,打算好好享受一番这午后阳光的抚慰。
正在迷迷糊糊似睡非醒的时候,走廊上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副官杜预迈着大步子、夹着一份文件封套走了过来。在看到袁肃似乎没有睁开眼睛后,杜预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上前打了一声招呼,将袁肃叫醒了过来。
“大人,京城来电报了。”
袁肃打了一个哈欠,挣扎着从躺椅上坐了起来,随手又把躺椅的靠背拉高了一些。他没有急着询问是什么电报又或者是什么内容,而是先慢悠悠的端起了小茶杯,喝了一口泡了许久的龙井茶。之后才不慌不忙的问道:“是总统府的来电吗?”
杜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在这个时候总统府发来的电文,十之八九就是对袁肃前几天递交辞呈做出的回应。他沉吟了一声,面无表情的说道:“是吗,总统府是什么意思?”
杜预取出文件,将电文原文递到袁肃手里,同时解说似的说道:“大总统亲自拟定,再三邀请大人尽快北上,还说无论有什么要求,大可进京之后再另外仔细的商谈。”
袁肃冷漠的笑了笑,端起小火炉上已经沸腾的水壶,给茶杯里倒满了。他说道:“早料到会有这番客套,没什么意思。你稍后发一封电文回去,就说我意已决,决心在天津寓居,自此不再过问政事。若北京还有诸如此类的回复,你不必再那给我看,直接按我的意思继续回执即可。相信这份客套也不过是三两天的事,大总统可还惦记着帝制,我这边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无关紧要。”
他早已经算准袁世凯的心态,自己之所以要选择在天津寓居,就是要消除袁世凯的戒备。天津虽然是在北京的眼皮底下,可终归不是北京,而且这里还是租界。既可以就近打听到北京最新的消息,又可以随时见机行事,进退有度。
只要袁世凯彻底打消了心中的戒备,他便可以暗中进行一些小动作,一边密切观察国内对帝制局势的变化动态,一边对滦州方面暗箱操作,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把握住局势的走向。
杜预记下了袁肃的话,应道:“明白了。另外,滦州发来电文,中央陆军第一兵团已经完成了正式编制,第四炮兵旅业已结束了常规训练。何大人在密电里称,这段时日滦州那边做的工作都很到位,田文烈、朱泮藻都没有起任何疑心。”
袁肃既然要装出一副远离世俗的姿态,那自然要把各个方面都做到位。
首先是与滦州方面的联络,肯定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大摇大摆、毫无避讳,否则必然会引起北京方面的不满,认为藕断丝连必有隐情。再者,在应付田文烈和朱泮藻方面,何其巩、蒋百里除了遵循之前把持住关键职务和经济命脉之外,同时也采取了怀柔之策,表面上对田文烈、朱泮藻恭恭敬敬,事事顺心,实际上也只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电影《遗落战境》可以看看,说实话预告片确实一点都不吸引人,不过真正去看时还是能有引人入胜的地方!有机会各位读者大大还是看看,反正最近也没什么新电影可以看。呵呵。另,收藏已经快到大封推的要求,还请各位读者大大能继续支持一下,谢谢!】



第26章,高顺消息
“知道了,滦州那边应该没问题,这一点我很放心。关键还是淮北、淮安和商丘。若是田文烈下命令把这三地的部队抽调回去,那情况可就不太妙了。”袁肃意味深远的说道。
“目前还没有听说直隶那边有这样的命令,田文烈才刚刚接管不久,应该不敢轻易的搞出什么大动作来。”杜预推测的说道。
“怕就怕夜长梦多。”袁肃缓缓的叹了一口气,目光深邃的看着远处的院墙。
“说到淮安、淮北那边,昨天也收到了几份电报。蒋大人目前把肃业公司和各地政府的税收资金,大部分都先转移到淮安、淮北,还有天津这边的洋人银行里面暂存。郭伯济、李文时那边也都做好了相关善后工作,一切都没有任何闪失。”杜预补充的说道。
“转移到淮安、淮北?我看,没这个必要吧。哪怕就把资金存入北方银行,田文烈、朱泮藻也是不敢乱来的。转移到那么远的地方,一旦需要资金用度肯定有诸多不方便。这件事稍后给蒋百里去一份电文,让他再斟酌一下。”袁肃交代的说道。他虽然信任蒋百里,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听之任之,关键还要看是不是有道理。
“好的,稍后我会安排电文。”杜预应道。
就在这时,走廊外又传来脚步声,一名侍从官小跑着赶了过来。
杜预先行迎上去询问是什么事,随后来向袁肃转达道:“大人,高大人从北京过来了,现在人就在前厅等候接见。”
袁肃脸色稍微有了几分变化,他自然知道杜预口中的“高大人”就是高顺。
自从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总部在北京落地揭幕之后,高顺就被派往北京全权负责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的运营和发展。当然,随着俱乐部在全国各地相继都设立分部,而这个项目又是袁肃、蒋百里为“北洋少壮派”打下根基的重要机构,袁肃本人少不了会十分重视,也因此高顺这段时间少不了要到处奔走,亲自打点各地分部的相应工程。
在三个月前袁肃奉命被调职后,他专门发了电文给高顺,让其尽量还是留在北京打点青年军官俱乐部的事务,重点还是借助青年军官俱乐部这个场所,以及经常出入俱乐部的人群,来收集一些北洋军高层的情报。
“哦,来之前也没有打一声招呼。呵呵,立刻让他过来。”袁肃交代道。
杜预于是吩咐之前来通报的侍从官去请高顺进来。侍从官离去后没过多久,便带着高顺又返了回来。只见高顺身穿着的一套便装,而且即便是便装看上去也很不起眼,让人群堆里一扎根本就看不出是什么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袁肃从睡椅上站起身来,并且还专门来到走廊口上等候迎接。见面后,不等高顺行礼问候,他已经热情的上前先握住了高顺的手,亲切的说道:“建阳兄,刚才还在说,怎么来之前也不打一声招呼,看你这身打扮,怎么,莫不是北京那边盯的很紧吗?”
高顺笑了笑,说道:“毕竟是非常时期,万事小心一些为妙。高某这几个月一直四处奔波,闻讯袁大人被调任进入陆军部一事,还没来得及与袁大人面谈。好在袁大人如今归隐在天津,与京城来往也不算不远,所以趁这次机会专程来见一见袁大人。”
袁肃招呼高顺落座下来,亲自为其倒了一杯茶,随即问道:“刚下车吧,一路辛苦了。来喝杯茶。这么说,建阳兄你今日只是为了探访吗?”
高顺连忙摇了摇头,说道:“自然还是有正经事的。一方面是向大人汇报最近俱乐部经营的情况,都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应该有一个详细的总结汇报才是。另外一方面是关于最近北京城内的一些消息,无论如何还是要让大人尽快获悉。”
袁肃微微颔首,不疾不徐的说道:“原来如此,还真是难为建阳兄大老远的来跑一趟了。先说说俱乐部的事情吧,毕竟这段时间我也没有多过问,还真不清楚俱乐部发展的到底怎么样了。听说年前时又在另外两个城市新开了俱乐部分部,对吗?”
于是高顺顺着袁肃的问话,将目前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的情况做了一定介绍。
既然是利用俱乐部发展打造一个军事团体,那自然要赋予俱乐部更多特殊的地方。除了对俱乐部申请入会成员方面有一定的限制之外,同时俱乐部还成了提供一些政治资历和相互辅助的平台。只要加入俱乐部便能与中央军直接挂上关系,今后就算分配到其他地方部队,但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的联络,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被抽调到更好的地方。
高顺对于这件事原本看得不是很快,他是一个讲义理的人,对于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多有不齿。但是经过之前袁肃和蒋百里的详细解释,强调俱乐部重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