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夫 作者:益侯(起点vip2013.12.05完结)-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侯,庞军师与贾军师、刘主簿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是否要去看看。”
  当先在营地门口,潘璋早早的便等候在此,这个身高年龄与自己相仿,并且从苦城之战就被曹信一举提拔的将领,除了急躁外,倒是处事方法特别的干净利落,为人也很忠义,这自然是后者看中的重点。
  “好,我这就去。”曹信当下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营地内。
  八十二营营地,得亏是帝都许昌,否则其他的城池还真就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在城池外扎营训练,不过比邻着内城而建,也方便一些,至少很多时候往来搬运一些物资或者其他粮草不必走太多的路,而且更为安全。
  即便是许昌附近不会有太多的危险,自从收复豫州后,基本上兖州、豫州范围内已经不会有向袁术之前那样危害到许昌的安危了。
  “君侯,好像军中还来了一个人。”
  “一个人?”走在军营的路上,听到潘璋突然这么说,曹信有些意外。
  “好像是,还听说此人与庞军师有旧,故慕名来投,好像贾军师和刘主簿见了都对此人赞不绝口?”
  “真有此事?”
  脸上不禁猛地泛起一丝精芒来,曹信的步伐不经意间加快了几步,向着不远处的中军帐快步跑去……
  在这个时候。
  与庞统有旧的这个人?难道是……


第296章 废察举制(二)
  诸葛亮,或许不是诸葛亮。
  曹信原本以为,听到是庞统的旧友,那铁定就是诸葛孔明一人莫属,但回过神才记得,这个时候的孔明先生,应该还是未成年人,离出师还有一定的时间。
  毕竟庞统比诸葛亮要大那么几岁,诸葛亮还没有到真正出道的年纪也算吻合,历史上貌似诸葛亮还是24岁出山的,而那一年离现在可还有七年的时间。
  为什么曹信对这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在那一年曹信也知道,一代鬼才郭奉孝病逝,但如今虽然郭嘉的身体时好时坏,可毕竟离死期还太远,不过或许有些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郭嘉的寿命,可要比周瑜的寿命要长一些。
  然而这些都是题外话了,谁让提到诸葛亮就想起周瑜这个人。
  “君侯来得正好,士元正好为你引荐一人。”
  刚走入了中军帐,与贾诩、刘晔、庞统三人不同,一个高高瘦瘦的陌生身影,就站在了军帐角落,当即看到曹信进来,同时面容肃然,起身作揖。
  “这位是?”曹信同样露出了笑意。
  作为乱世如今的曹信,惜才爱才几乎成了前者的代名词,而很多人都知道,曹信这样地位的人,对于人才仍然是有莫大的渴望。
  “哈哈哈哈,久闻君侯大名,早就听闻君侯面对敌军降将,依然吐哺忘履,今得见!真是在下三生之幸,颍川人姓石,名韬,拜见君侯。”
  此人看似颇为稳重,举手投足间很有一种山间隐士的风范,而更重要的是,对方是个文士,而且还是曹信现阶段最缺乏的谋士力量。
  虽然此刻曹信有贾诩、有庞统、更有刘晔,加上毛玠、刘翊、袁涣这些人,但手下八十二营可不是这六个人就能管得过来的,再加上曹信还有很多措施和未来的建设等等要与这些人商量,但更重要的是,自先前的南下寿春,三个月的时间让曹信深深感觉到谋士的重要性,而这一切的一切,如今自然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这也是为什么曹信会听到是庞统旧友的时候会那么高兴了。
  不过这……
  石韬?石韬又是何许人也?不能怪曹信历史没有补好,他也不是历史学家,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他不能把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记得。
  可庞统的旧友,那就是诸葛亮的朋友了?那这石韬为什么自己就没听说过呢?
  但显然曹信是不敢怠慢的,毕竟能和诸葛亮与庞统做朋友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石者,姬姓也,春秋卫国之后裔,泱泱大族,韬为略,亦为晦,又有弓剑之意,一般普通家庭不可能起得了这个名字,或许这个叫石韬的人还真是自己历史上忽略的一个人呢?
  想来想去,曹信简单笑道:“不知先生,此来要投靠与我?可不知是否先生一人前来?”
  石韬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到比庞统要年长,当即听到曹信这么说,却是意料之外的摇了摇头,并且说道:“我与一友共同前来,此人与在下同为颍川人士,只是我这一友性情颇为乖张,好仗剑而任侠,先求武后求文,倒是一方豪杰之士。”
  曹信连忙惊讶起来,“哦?还有这样的一个人?”
  却是军帐内、庞统当即接过了话茬,“此人名字就叫徐福,也是我的一位兄长……”说到这里当即又看了看石韬,问道:“既然徐福来了,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前来?拜见君侯?”(注:徐福,参看《魏略》。)
  石韬道:“徐福兄常年游历天下,这一次也是与我在路中偶然相遇,只是徐福尚无意于仕途,一心要去看望母亲,故只有我一人前来。”
  徐福?这人又是谁?他不是秦国时代,早就远渡重洋去东瀛当什么天皇了么?怎么还出现在这里?借尸还魂?
  说白了,显然这个名字曹信又没有听说过,而且好像又是诸葛亮和庞统的朋友,只是曹信最多听说过三国大名鼎鼎的单幅先生,但就是没听说过徐福这样的人。
  贾诩此时似乎也与刘晔同样感受到了好奇,贾诩先道:“既然是士元的朋友,且不知此人才干如何?”
  话是对着石韬说的,但显然其他人都很好奇,包括曹信。
  石韬这时道:“呵呵,倒不瞒各位,也不是在下自谦,此人才能远胜在下十倍,乃至百倍,若是君侯得此人相佐,更是如同得千军万马一般。”
  听完这句话,却是还没等曹信有任何反应,刘晔却似乎有些不相信的道:“先生恐怕太抬举此人了吧……呵呵,谁都知君侯乃世之韩信,此人既不来投又无天下之志,恐怕也无甚才能。”
  “不,恰恰相反,虽在荆州一地,很多人常以我和诸葛亮,称之为卧龙凤雏这等戏言,但徐福此人可不比我二人差多少,甚至在阵法破解之造诣上,犹在我庞统之上。”
  “哦?”当即听到庞统最后的一句话,曹信这时有些惊讶,阵法的研究在庞统之上,这个人难道是……
  “你们说的……可是单福先生?”曹信不觉脱口而出道。
  庞统与石韬当下猛然一愣,似乎有些惊讶的望着曹信,半晌二人似乎甚至一时没了声音。
  然而这个反应,曹信觉得自己猜对了,毕竟阵法研究,有一个人曾经大破过八门金锁阵,并且还帮助当时落魄的刘备大败曹军大将曹仁。
  除了那个人,曹信还真想不到这个徐福还能和谁有联系。
  但是……似乎让曹信出乎意料的。
  半晌过后,庞统、石韬二人却异口同声的疑惑道:“单福?单福先生是何许人?”
  “什、什么?你们不认识单福?”曹信顿时震惊。
  可笑!?庞统不认识单福?
  却是当下,庞统摇头,显然他听都没听说过,“我跟君侯说的,是徐福而并非单福啊。”
  石韬同时苦思不解起来,“徐福此人,是单家子没错,但非单姓,此人虽……虽本名不姓福,但改换姓氏,徐福他却是绝对不会为之……”(注:单家子,又称独子,独生子女在古代通常称之为单家子。)
  似乎石韬二人话语间有些隐晦,不过在曹信此刻听来更是一阵疑惑。
  还是那句话,不能怪曹信不太懂这些历史名字,只是这个人……
  徐福?单福?
  真是好一阵眼花缭乱。
  PS:不管单福还是徐福……快到碗里来!


第297章 废察举制(三)
  原来,这一切都是曹信搞错了。
  单福这个名字史书上确实没有提及过,只是这也不能怪他,倒是罗贯中的误解,史书上写的是‘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这里并不是说单家的儿子,其实是独生子而已。
  这就像是三国演义,罗先生把杨弘误读为杨大将姑且是同一个道理吧。
  那么……徐福真的就是三国时代那个单福先生吗?
  一路上,从石韬的口中听来,那个徐母就住在许昌城外的小县当中,不是很远只要几条山道的距离,曹信只带上了庞统、石韬等几个人,并还叫上了华佗。
  因为路上后者还听到,可能徐母身体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了以防不时之需,而真正让曹信大感意外,也分外惊喜的是。
  那个徐福,果然是表字叫做元直,徐元直,这个名字是不可能有错的。
  只是让曹信没想到的是,演义里本名徐庶,后改名为单福的他,没想到原来徐福才是徐庶的本名,徐庶这个名字才是后来改的。
  石韬告诉曹信,徐福曾因为友杀人,而这个友人说的正是庞统,原来是庞统当年因丑陋而被一个士族公子所侮辱,徐福才仗剑,只是对方家族势力太大,大批官府出动,徐福才迫不得已,自此改名为徐庶。
  只是现今除了这几个朋友之外,徐庶的本名几乎没多少人知道,而这一个,也是大大出乎了曹信的意外,原来徐庶的本名叫徐福,看来曹信懂得的东西都是错的。
  “徐庶此人性情颇为乖张,不谙世事,不过对其母却是出了名的孝顺,君侯若从此道入手,徐元直必投入帐下。”
  在山间快马飞进,石韬在这一刻说完这句话,当即与庞统等人看向了曹信策马的背影。
  忽而,乌风马骤停了下来,曹信在山道间却猛然回过头来。
  “石先生!你此话是何意?本侯敬你是有德之士,汝却在轻看本侯!等到了徐母家中,先生切勿不可再言!哼!”
  曹信再勒马缰,便是说完当下,径自而去只留下后者三人。
  石韬当即看到这里,与庞统、华佗顿时面面相窥,竟也是脸色微微一变,倒是精芒不觉一闪。
  瓮县,一家破旧的农宅。
  “庶儿,你今时还家探望,为娘的自然欣喜,只是不知在外,可寻觅了明主?”
  屋子不算富裕,一个老妇人就躺在屋子唯一的土榻上,似乎脸色有些憔悴,而面前的一人,大概二十七八岁上下,面色红润,七尺多高,长相有种洒脱豪士的风范,在那老妇人面前恭顺的跪着。
  当即听到妇人的话,这个洒脱青年,当即应道:“今天下大乱,四方豪杰并起,孩儿准备再游历天下一番,继而投于刘荆州帐下。”
  徐母是个五十多岁的女子,虽然如今满头华发,但曾经也是大家门第的女子,读过一些书,算是少见明事理的人。
  “你呀,这世人都不了解你,难道做为娘的也不了解你吗?再游历一番,说到底还是没有找到合适明主,在刘荆州那里碰壁也无妨,只是这汉室宗亲也非他一人啊……”
  这青年,也正是徐庶、徐元直,顿时听到这番话,深知母亲已猜测出自己的心里所想,竟也是不觉神情黯淡下来,但还是口上说道:“其实孩儿并没有见过刘荆州一面,只是被其部将蔡瑁拦了下来,孩儿一气之下便离开了荆州,不过三年之后,孩儿还会去荆州一趟的,只是孩儿更放不下母亲你,所以没有下定决心。”
  听到这话,徐母顿时脸上一阵笑意,但还是皱眉说道:“如今这许昌都是他曹贼的人马,汉室已经岌岌可危,身为大汉子民,吾儿还是应当早作打算,若刘荆州不要你,你可以找益州刘璋啊。”
  可徐庶却道:“刘益州生性懦弱,虽其父刘焉乃一代枭雄,但这几年,自刘璋接手益州以来,只守不图,偏居一隅,蜀军将士久疏战阵,其地早晚会被他人所取,此等主公一守门郡守,不侍也罢……”
  “那还有……那刘皇叔呢?”徐母此刻听到儿子的话,也是点了点头,但还是提了一个人。
  徐庶顿时一怔,“母亲说的……可是那左将军刘备?”
  “正是。”徐母道。
  然而徐庶却又是一笑,“刘玄德姑且此人比刘璋好一些,但久居许昌困地,上有曹操把持朝政,下有淮南侯曹信,掌握八十二营曹军将士,他刘皇叔怕是难有出头之日……再者孩儿可没信心能辅佐的了此人啊……”
  正当徐母与徐庶母子一时了无头绪之际,却是忽而,从门外猛然传来一声大笑。
  “哈哈哈哈,徐元直此话一语道尽各路明主!如此偏偶之地,真是大才埋没了!!”
  话音刚落,屋内徐庶猛地站起来,一回头,似是这声音还没到,就猜出了这个人的名字。
  “庞统!”
  果然,屋外进来四人,第一个人气质大气倒不知是谁,还有第四个中年人也不知道是谁,不过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却是徐庶非常熟悉的,特别是第二个人。
  庞统此时也意外看着对方,“奇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