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再无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鸡。”是日剧饮而归。 

… 页面 59…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页面 60…

                                   游白水 

     绍圣元年十月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 
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 
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爱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 
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等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 
付过。东坡翁。 

… 页面 61…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 
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 
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 页面 62…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 
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鷅可俯而 
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 
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 
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 
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 页面 63…

                                  苏 辙 

                                 卜居赋并引 

     昔予先君,以布衣学四方,尝过洛阳,爱其山川,慨然有卜居意,而贫 
不能遂。予年将五十,与兄子瞻皆仕于朝,裒橐中之余,将以成就先志,而 
获罪于时,相继出走。予初守临汝,不数月而南迁,道出颍川,顾犹有后忧, 
乃留一子居焉。曰:“姑糊口于是。”既而,自筠迁雷,自雷迁循,凡七年 
而归。颍川之西三十里,有田二顷,而僦庐以居。西望故乡,犹数千里,势 
不能返,则又曰:“姑寓于此。”居五年,筑室于城之西,稍益买田,几倍 
其故,曰:“可以止矣。”盖卜居于此,初非吾意也。昔失君相彭、眉之间 
为归全之计,指其庚壬曰:“此而兄弟之居也。”今子瞻不幸已藏于郊山矣! 
予年七十有三,异日当追蹈前约。然则颍川亦非予居也。昔贡少贫为御史大 
夫,年八十一,家在琅琊,有一子,年十二,自忧不得归葬。元帝哀之,许 
以王命办护其丧。谁允南年七十二终洛阳,家在巴西,遗令其子轻棺以归。 
今予废弃久矣,少翁之宠,非所敢望,而允南旧事,庶几可得。然平昔好道, 
今三十余年矣,老死所未能免,而道术之余,此心了然,或未随物沦散。然 
则卜居之地,惟所遇可也,作《卜居赋》以示知者。 

     吾将卜居,居于何所?西望吾乡,山谷重阻。兄弟沦丧,顾有诸子。吾 
将归居,归于谁处?寄籍颖川,筑室耕田。食粟饮水,若将终焉。念我先君, 
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阅岁四十,松竹森然。诸子送我,历井扪 
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庶几百年,归扫故阡。 
     我师孔公,师其致一。亦入瞿昙、老聃之室。此心皎然,与物皆寂。身 
则有尽,惟心不没。所遇而安,孰非吾宅?西从吾父,东从吾子。四方上下, 
安有常处?老聃有言:“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 页面 64…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 
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 
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 
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 
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 
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 
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 
既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车城池苑囿之富 
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 
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 
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下敢发,人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 
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 
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忧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 
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 
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目学为政。太 
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 页面 65…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伏以中外臣庶,各有职事。越职而言,国有常宪。臣守土陈州,非有言 
责而辄言之,计其狂愚,兹实有罪。然臣伏念顷以老疾不任史事,陛下未忍 
废弃,亲择便地以遂安养。将辞之日,面奉德音。以为大臣之义,皆当为国 
谋虑,不宜以中外为嫌,有所不尽。古人有言:“虽乃身在外,乃心罔不在 
王室。”伏惟圣德广大,无有不容,而臣自到任以来,于今一岁。心目昏眩, 
有加无廖。故尝乞丐余生,求还闾舍。区区之诚,久而未获。陛下视臣志气 
一衰至此,岂复有意别白是非,而与世俗争议也哉?是以得失之间,久无所 
与。今者,窃有所怀,上为陛下参之官吏,下为陛下验之百姓,而安危之机 
实在于此。自惟受恩累重,邦之休戚,身实同之,志力虽衰,于义不可嘿已。 
然臣之所欲言者,非敢远引前古,逆探未然,以惑陛下之聪明也。凡皆陛下 
之所尝试,而臣愚之所与闻者耳。 
     臣伏见陛下即位之始,计虑深远,凡有所建,动合天心。始议山陵,深 
恤费用之广,推明先帝薄葬之命,以诏有司。四方闻之,无不感泣。其后一 
年之间,诞布号令。劝率宗族,惇孝弟之行;勉励州郡,先农桑之政。复转 
对以广言路,议徭役以宽民力。盛德之事,不可具纪。是时天下虽大变之后, 
而无不翘然想闻德音,以忘其忧。两宫欢欣,九族亲睦,群臣万民,蒙福而 
安。纷纭之议,不至于朝廷,谤讟之声,不闻于里闾。陛下优游无为,而天 
下已治矣。为国如此,岂不乐哉!陛下自今视之,当日之政,其可悔恨者凡 
有几?以臣观之,非独陛下无所悔恨,虽天下之人亦未有以为失当者也。何 
者?政令简易而人情之所安耳。《易》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 
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向使陛下推行此道,始终 
不变,则臣以为久大之功可得而致矣! 
     其后求治太切,用意过当,奸臣缘隙,得进邪说,始议开边,以中上旨, 
于是延安有横山之谋,保安有招诱之计。陛下饶之以金帛,假之以干戈,小 
人贪功,虑害不远,轻发深入,结怨西戎。攘夺尺寸无用之土,空竭内府累 
世之积。大者疲弊秦雍,小者身死寇仇,西鄙骚然不宁,而陛下始一悔矣。 
然而陛下天姿英果,有汉武宏达之量,虽复兵吏失律,而立功之意未尝少衰。 
是以左右大臣测知此心,复进财利之说。陛下乐闻其利,而未暇深究其害。 
于是举而从之,置条例司以讲求天下之遗利。己酉之秋,新政始出,自是以 
来,凡所变革,不可悉数。其最大者,一出而为常平青苗,再出而为拣兵并 
营,三出而为出钱雇役,四出而为保甲教阅。四者并行于世,官吏疑惑,兵 
民愤怨。谏争者章交于朝,诽谤者声播于市。陛下不胜其烦,为之当宁太息, 
日昃而不食矣。然犹幸成功,力排众人之议而固守之。天下方共厌苦,而不 
知其所止也。而拣兵并营之策,其害先见,武夫凶悍,为怨最深,为患最急。 
陛下知其不可,于是多支月粮,复收退卒以顺适其意,而陛下既再悔矣。然 
军中之口犹复匈匈不靖。陛下虽推恩抚之,而终不以为惠,反谓陛下畏之耳。 
不幸边臣失算,再生戎患。帷幄之臣,谋之不臧,不务安之而务挠之。临遣 
执政,付以疆事,多出金币,豫书诰敕,以成其深入之计。当此之时,天下 
之心知其必败矣。而陛下与一二臣者,方以为万举而万全,既而出兵无人之 
境,筑城不守之地,困弊腹心,以求无益之功。使秦晋之民,父子流离,肝 
脑涂地,戎人徼倦受屈。已筑之城,随即倾覆。救援之兵,相继溃叛。四方 
震动,君臣宵旰。而后下罪己之诏,投窜元宰,以谢二鄙,而陛下既三悔矣! 

… 页面 66…

夫此三者,方其未悔也。陛下亦以为是邪非邪?陛下犯逆众心,力行而不顾, 
其必以为是,不以为非也。然而其终卒至于此。然则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 
者,无乃亦类此欤? 
     臣闻:“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勇而不可犯者,兵也;险而不可侮者, 
邻国也。”今陛下既已欺民、犯兵而侮邻国矣。夫犯兵侮邻,变速而祸小, 
至于欺民,则变迟而祸大。变速而祸小者,瓦解其忧也;变迟而祸大者,土 
崩之患也。今瓦解之优,陛下既知悔矣,而土崩之患,陛下未以为意,此臣 
之所以寒心也。 《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事之未败也,陛下 
不悟其非,必俟其败而后悔。如向三者,则陛下之复已远,而悔亦大矣。且 
臣观之,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者,亦有三而已。青苗、助役、保甲三者之 
弊,臣不复言矣。何也?言事者论其不可,非一人也。百姓毁坏支体,熏灼 
耳目,嫁母分居,贱卖田宅,以自脱免,非一家也。陛下其亦知之矣,徘徊 
而不改,使民无所告诉。加之以水旱,继之以饥馑,积憾之民奋为群盗,浸 
淫蔓延,灭而复起。英雄乘间而作,振臂一呼,而千人之众可得而聚也。如 
此而胜广之形成,此所谓土崩之势也。臣恐陛下至此,虽欲复悔而无所及矣! 
故臣愿陛卜取即位之政,与今日之事而试观之:天下扰扰不安,孰与今日之 
甚?群臣交口争辩,孰与今日之众?陛下听览疲倦,就与今日之多?悔恨自 
责,孰与今之切?陛下诚以此较之,则不待臣言之终,而得失可以自决矣。 
     且夫即位之政,陛卜之本心也;今日之事,臣下之过计也。陛下弃即位 
之本心,而徇臣下之过计,臣窃以为过也。虽然,臣窃听之道路,方今陛下 
则亦悔之矣。悔之而不变,非陛下之意也,迫于建议之臣耳。夫人臣进谋于 
其君,苟事之不遂而变以从众,则人主有以测深浅。人主有以测其深浅,则 
其用舍之命在于人主。此人臣之所以不便也。臣窃痛陛下为社稷之计,欲改 
过以安天下,而怙权固位之臣持之而不释;陛下聪明睿智,废置自我,而独 
为此郁郁也!汉宣帝与赵充国议击匈奴,魏相非之,以为当与平昌侯、乐昌 
侯、平恩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此三人者,非贤于赵充国也,然其与国同忧 
乐,无侥幸功名之心与希望爵赏之意,则过于充国远甚。充国犹不可听,而 
况不如充国者哉?陛下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