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悖合相半也。盖天之命一,而人之时不能率合焉。故君子修身以俟命,守 
道以任时,贵贱祸福之来,不能沮也。子不力于仁义以信其中,而屑屑焉甘 
意于诞谩虚怪之说,不以溺哉!” 

… 页面 37…

                                  仁 智 

     仁者,圣之次也;智者,仁之次也。未有仁而不智者也,未有智而不仁 
者也。然则何智仁之别哉?以其所以得仁者异也。 
     仁,吾所有也,临行而不思,临言而不择,发之于事而无不当于仁也, 
此仁者之事也。仁,吾所未有也,吾能知其为仁也,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发之于事而无不当于仁也,此智者之事也。其所以得仁则异矣,及其为仁则 
一也。 
     孔子曰:“仁者静,智者动。”何也?曰:譬今有二贾也,一则既富矣, 
一则知富之术而未富也。既富者,焚舟折车,无事于贾可也。知富之术而未 
富者,则不得无事也。此仁智之所以异其动静也。 
     吾之仁,足以上格乎天,下浃乎草木,旁溢乎四夷,而吾之用不匮也, 
然则吾何求哉!此仁者之所以能静也。吾之知,欲以上格乎天,下浃乎草木, 
旁溢乎四夷,而吾之用有时而匮也,然则吾可以无求乎?此智者之所以必动 
也。故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者,静而利物者也;水者动而利物者也。 
其动静则异,其利物则同矣。 
     曰:“仁者寿,智者乐。”然则仁者不乐,智者不寿乎?曰:智者非不 
寿,不若仁者之寿也;仁者非不乐,乐不足以尽仁者之盛也。能尽仁之道, 
则圣人矣。然不曰仁而目之以圣者,言其化也。盖能尽仁道则能化矣。如不 
能化,吾未见其能尽仁道也。颜回,次孔子者也,而孔子称之曰“三月不违 
仁”而已。然则能尽仁道者,非若孔子者谁乎? 

… 页面 38…

                                  勇 惠 

     世之论者曰:“惠者轻与,勇者轻死。临财而不訾,临难而不避者,圣 
人之所取,而君子之行也。” 
     吾曰:不然!惠者重与,勇者重死。临财而不訾,临难而不避者,圣人 
之所疾,而小人之行也。 
     故所谓君子之行者有二焉:其未发也,慎而已矣;其既发也,义而已矣。 
镇则待义而后决,义则待宜而后动,盖不苟而已矣。 《易》曰:“吉凶悔吝 
生乎动。”言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不可以苟尔。是以君子之动,苟得已 
则斯静矣。故于义有可以不与不死之道,而必与必死者,虽众人之所谓难能, 
而君子未必善也;于又有可与可死之道,而不与不死者,虽众人之所谓易出, 
而君子未必非也。是故尚难而贱易者,小人之行也;无难无易而惟义之是者, 
君子之行也。 
      《传》曰:“义者,天下之制也。”制行而不以义,虽出乎圣人所不能, 
亦归于小人而已矣。季路之为人,可谓贤也。而 
     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夫孔子之行,惟义之是。而子 
路过之,是过于义也。为行而过于义,宜乎孔子之无取于其财也。勇过于义, 
孔子不取,则惠之过于义,亦可知矣。 
     孟子曰:“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盖君子之动,必于义无所疑而后发。苟有疑焉,斯无动也。《语》曰:多见 
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君子之行当慎处于义尔!而世有言孟子者曰: 
 “孟子之文,传之者有所误也。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无死伤勇’。” 
呜乎,盖亦弗思而已矣! 

… 页面 39…

                                   太 古 

     太古之人不与禽兽朋也几何,圣人恶之也,制作焉以别之。下而戾于后 
世,侈衣裳,壮宫室,隆耳目之观,以嚣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皆 
不得其所当然。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刑政不足网其恶,荡然 
复与禽兽朋矣。 
     圣人不作,昧者不识所以化之之术,顾引而归之太古。太古之道果可行 
之万世,圣人恶用制作于其间?必制作于其间,为太古之不可行也。顾欲引 
而归之,是去禽兽面之禽兽也,奚补于化哉。 
     吾以为识治乱者当言所以化之之术,曰归之太古,非愚则诬。 

… 页面 40…

                                周秦本末论 

     周强末弱本以亡,秦强本弱末以亡,本末惟其称也。 
     周有天下,疆其地为千八百国,制方伯、连率之职,诸侯有不享者,举 
天下之众以临之,有不道者,合天下之兵以诛之,自以为善计也。及其敝, 

     秦戒周之亡,郡而不国,削诸侯之城,销天下之兵聚咸阳,使奸人虽有 
觎心,无所乘而起,自以为善计也。及其敝,役夫穷匠操鉏蘦棘矜以鞭笞天 
下,虽欲全节本朝,无坚城以自婴也,无利兵以自卫也,卒顿颡而臣之。彼 
驱天下之众以取区区孤立之咸阳,不反掌而亡,无异焉,强本弱末之势然也。 
     后之世变秦之制,郡天下而不国,得之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销其兵, 
削其城,若犹一也。万一逢秦之变,可胜讳哉? 

… 页面 41…

                                   议茶法 

     国家罢榷茶之法而使民得自贩,于方今实为便,于古义实为宜。而有非 
之者,盖聚敛之臣,将尽财利于毫末之间而不知与之为取之过也。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而今官场所出,皆粗恶不可 
食。故民之所食,大率皆私贩者。夫夺民之 
     所甘而使不得食,则严刑峻法有不能止者,故鞭扑流徙之罪未尝少弛, 
而私贩私市者未尝绝于道路也。既罢榷之之法,则凡此之为患,皆可以无矣。 
然则虽尽充岁入之利,亦为国者之所当务也,况关市之入,自足侔昔日之利 
乎! 
     昔桑弘羊兴榷酤之议,当时以为则用待此而给,万世不可易者。然至霍 
光不学无术之人,遂能屈其论而罢其法,盖义之胜利久矣。今朝廷之治,方 
欲刬百代之弊而复尧舜之功,而其为法度,乃欲出于霍光之所羞为者,则可 
乎?以今之势,虽未以能尽罢榷货,而能缓其一,亦所以示上之人恤民之深 
而兴治之渐也。彼区区聚敛之臣,务以求利为攻而不知与之为取,上之人亦 
当断以义,岂可以人人合其私说然后行哉? 
     扬雄日:“为人父而榷其子,纵利,如子何?”以雄之聪明,其讲天下 
之利害宜可信,然则今虽国用甚不足,亦不可以复易已行之法矣。是以国家 
之势,苟修其法度,以使本盛而末衰,则天下之财不胜用,庸记而必区区于 
此哉? 

… 页面 42…

                                  原 教 

     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者反此,民知所教 
之之源,而不诚化上之意。 
     善教者之为教也,致吾义忠,而天下之君臣义且忠矣;致吾孝慈,而天 
下之父子孝且慈矣;致吾思于兄弟,而天下之兄弟相为恩矣;致吾礼于夫妇, 
而天下之夫妇相为礼矣。天下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皆吾教也。民则曰:“我何赖于彼哉?”此谓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也。 
     不善教者之为教也,不此之务,而暴为之制,烦为之防,劬劬于法令诰 
戒之间,藏于府,宪于市,属民于鄙野。必曰:“臣而臣,君而君,子而子, 
父而父,兄弟者无失其为兄弟,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 
则罪。”乡闾之师,族酂之长,疏者时读,密者月告,若是其悉矣。顾不有 
服教而附于刑者,于是嘉石以惭之,圜土以苦之,甚者弃之于市朝,放之于 
裔末,卒不以已也。此谓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诚化上之意也。 
     善教者浃于民心而耳目无闻焉,以道扰民者也。不善教者施于民之耳目 
而求浃于心,以道强民者也。扰之为言,犹山薮之拢毛羽,川泽之扰鳞介也, 
岂有制哉?自然然耳。强之为言,其犹囿毛羽沼鳞介乎,一失其制,脱然逝 
矣。 
     噫!古之所以为古,无异焉,由前而已矣,今之所以不为古,无异焉, 
由后而已矣。 
     或曰:“法令诰戒不足以为教乎?”曰:“法令诰戒,文也。吾云尔者, 
本也。失其本而求之文,吾不知其可也。” 

… 页面 43…

                                   原 过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驰竭塞是也。天 
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入介乎天地之间,则因不能无过, 
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 
迁善,皆是术也。 
     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 
     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 
     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灵,人固备而有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 
行则废。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顾曰“非 
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且如人有财见篡于盗,已而得之,曰:“非夫 
人之财,向篡于盗矣。”可欤?不可也!财之在已,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 
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 页面 44…

                                   材 论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 
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劳,失之则亡以辱。 
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 
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 
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 
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 
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然以为天下 
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 
然而用心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 
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柯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 
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 
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 
     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 
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 
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 
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腰裹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 
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脩簻,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之 
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 
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挺也。是知虽得 
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 
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 
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荤者乎?呜呼! 
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 
已矣。 
     盖闻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因 
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所以能复 
先生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 
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者。”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可用者。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 
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 
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 
     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