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障碍物。在所有受坦克威胁的方向上都设有防坦克枪炮和地雷场进行保护。为了同坦克进行战斗,还组织了携有防坦克手榴弹和伏雷瓶的歼敌小组。另外还定期对埋有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的地雷场进行检查修复。
  各种工程障碍物也加固了前沿及支撑点。各种人工障碍物都是冒着敌人火力进行设置的。“在设置和检查地雷场时,出现了较大困难。白天只能侦察需要布雷的地段,所有搬运、埋没、检查地雷的工作都必需在夜里,在敌火力杀伤和照明弹的照明下进行。步兵掩护工兵安装和检查地雷场,有时还专门指派步兵执行警戒。”
  10月至11月20日期间,第62集团军在其正面修建了多种形式的工程障碍物。
  在敌人前出到拖拉机厂和“街垒”厂区的伏尔加河岸前,第62集团军正面,从戈罗霍夫上校的战斗群右翼到近卫步兵第13师左翼已达40公里长。障碍物密度,每公里正面大约有800枚防坦克地雷和650枚防步兵地雷,以及900米长的铁丝网,左翼的障碍物密度最大,那儿的防御正面一直是稳定的。如:近卫步兵第13师的防御地带在指定时间内就设置了91个地雷场。同一防御地带内有些防御地区的防线是变动的,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再从整理出的数字就可以看出,在第62集团军防御地带修建的人工障碍物的平均密度并不高。上边已提到过,l0月份,第62集团军的正面被分割成三个部份。
  近卫步兵第13师在集团军左翼作战。9月份,该师损失很大。10月初,全师在市中心转入顽强防御,师前沿约6—7公里长,即从铁路(第一条以北20米)沿多尔吉沟北坡,往南穿过石油辛迪加,克鲁多伊峡谷,沿平扎大街,“1月9日”广场东部和共和国大街到基铺大街,然后往东和东南方向到城市渡口的伏尔加河岸。防御地带纵深,从河岸算起、在500米(近卫步兵第30团地段)到300米(近卫步兵第34团地段)之间。全师转入防御后的任务是坚守城区,在反坦克和防步兵方面加强和改善防御。强击小组和封锁小组应不断消灭敌占楼房内的法西斯匪徒,收复更多的街场区。
  罗季姆采夫师各近卫部队仍在作战。防御纵深,由于后方有江河障碍的限制,显得很不够,从战术观点来讲,地形也十分不利。近卫步兵第34团前沿主要设在伏尔加河沿岸南峻的陡岸上。那时,敌人占领的地形大大高于近卫军的防御。希特勒分子从了望哨就可向四周看到3至4公里的防御纵深,其中包括河东岸。所有这些优越条件使他们控制了通往渡口的所有要冲,并可随时向渡口及伏尔加河西岸进行扫射。
  敌人占领了市中心大部分地区,并前出到中心码头区的伏尔加河岸后,利用那里的许多大型建筑物和楼房,在自己的前沿修建了稳固的防御。敌人多次试图歼灭苏军,并把他们赶下伏尔加河,但均未奏效,只得在近卫步兵第13师的正面转入阵地防御。他们最重要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是:一座“Г”型拐角大楼,铁路员工大楼、国家银行和专家楼。
  另外,敌人还建立了完整的土木火力配系。“整个配系是这样组成的:在防御纵深配置2至3个层次的正面、侧面火力网和炮兵、迫击炮火力网,支撑点的所有通道都在有效射程之内。此外,通道全建有各种工事加以掩护,例如铁丝网、拒马、地雷场等等。”
  “Г”型拐角大楼和铁路员工大楼都座落在平扎大街,它们之间相距70米,都是建有坚固地下室的多层楼房。敌人控制了这两栋楼后,把它们作为强大的抵抗枢纽部。用反坦克炮、重机枪、轻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和喷火器组成完整的火力配系。他们改建每个房间、每层楼以适用于楼内作战的需要,并在楼周围设置铁丝网、地雷场及构筑许多土木火力点,以切断通往楼房的所有道路。这两个支撑点有重大的战术意义,它们可以控制四周地区并完全牵制了近卫步兵第34和42团的行动,楼内至少有一个营的德军。
  近卫步兵第13师一边努力加固自己的阵地,一边由超小型封锁组和强击组进行夺取敌支撑点的战斗。10月24日和11月1日,我军曾两次试图夺取“Г”型拐角大楼和铁路员工大楼,但均末奏效。只是在1942年11月3日,第三次强击才占领了敌人这两个重要支撑点。
  10月24日,我军攻克了位于阳光大街和斯摩棱斯克大街拐角的军人服务社大楼上的敌支撑点。在反攻之前实施了侦察,冲击得到了炮兵,团属、营属迫击炮、反坦克炮、反坦克枪、轻重机枪等各种兵器的支援。在攻打军人服务社大楼之前,近卫步兵第39团的强击小组夜间悄俏将2门45毫米的大炮运到前沿。2门大炮的杀伤弹直接命中并消灭了敌人四个火力发射点,摧毁了部分楼房。强击小组在火力支援下占领了军人服务社大楼。
  “帕夫洛夫楼”是修建支撑点及支撑点实施战斗行动的光辉范例。它的防御战载入了斯人林格勒会战的史册。近卫步兵第42团团长N·П·叶林上校正确估计了全国在一座四层楼内防御的重大战术意义,该楼座落在“1月9日”的开阔的柏油广场上(现叫列宁广场)。他命令三营营长A·E·茹可夫大尉占领楼房,并将它建成为支撑点。这次任务交给了第7步兵连连长,N·瑙英夫上尉。
  9月底一个夜里,Я·Ф·帕夫洛夫中土、列兵A·П·亚力山德罗夫、B·C·格卢先科和N·Я·切尔诺戈洛夫去执行这个任务。他们实施侦察后,占领了这座大楼。两昼夜内,这4个勇敢的小伙子击退敌人多次疯狂的冲击。大楼曾因炮击起火受到巨大损伤。大部分居民离开这里,只有少数人躲到地下室。后来增援部队来到“帕夫洛夫大楼”,他们是,N·Ф·阿法纳西耶夫中尉的机枪排(7人带一挺重机枪),以A·A·索布加伊达上士和3名自动步枪手为首的反坦克枪手小组(6人带3挺反坦克枪)。几天后,又有迫击炮手(4人带两门50毫米迫击炮)在少尉A·H·切尔努申科率领下到达这里。“帕夫洛夫楼”的守备部队是个由多民族组成的集体。这里有俄罗斯人A·П·亚力山德罗夫、N·Ф·阿法纳西耶夫、M·C·邦达连科、N·B·沃罗诺夫、T·N·格里金、B·T·基谢廖夫、Я·Ф·帕夫洛夫、B·K·萨拉耶夫、N·T·斯维林、A·A,索布加伊达、A·N·切尔努申科;乌克兰人B·C·格卢先科、П·N·多夫任科、A·N·伊瓦先科、H·Я·切尔诺戈洛夫、A·E·沙波瓦洛夫、Г·N·亚基纳科;格鲁吉亚人H·Г·英西亚什维利;哈萨克人T·穆尔扎耶夫;乌兹别克人证·图尔德耶夫;塔吉克人T·图尔古诺夫;靼鞑人Я·З·罗马扎诺夫,犹太人N·Я·汉特,还有一个战士的姓名至今尚未查明。
  支撑点是周围地区最高点。从这里往西一公里,以及市内敌占区都在这个支撑点的观察范围和射程之内。“帕夫洛夫楼”的守备部队与“扎鲍洛特诺伊楼”、面粉厂4号楼、铁路员工大楼里的各支撑点的火器互相配合战斗。
  全师闻名的狙击手A·N·契柯夫常到“帕夫洛夫楼”来、他常常在大楼顶上准确地打击敌人。
  英雄的守备部队在紧张激烈的对敌斗争中,不断地加固防御。用砖和木头建成的楼房常常因空袭和炮击而被毁坏,因此遵照团长的指示,火力配系建在楼外,离楼不远修建了火力发射点,还修了一条地下交通壕通到这里。
  近卫军中尉阿德纳西耶夫说:“我们首先挖通了从楼房到汽油库的地下交通壕(往西10—12米),我们把轻机枪放在那里。那儿还可进行纵深了望,并向共和国大街通往两边的通道射击。我们在地下交通壕中间打开通向地面的孔,每逢夜间、我们的战斗警戒队利用这个孔监视敌人,白天则将它们伪装起来……
  “在北面,我们还挖了一条长达12—13米的地道,在地道末端又挖了一块置放重机枪并有较宽射界的小场地。在南面,我们还挖了一个斜口——可通往地下设施的抢修井。另外还在此为反坦克枪手开辟了一块平场。
  “然后,按营长命令,开始挖掘通往面粉厂大楼的100米交通壕。因为7连与我们对头挖,所以预计4—5天就可完成。
  “住在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的一些居民,在土方工程中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他们共有30—35人,其中大多数是带着孩子的年迈妇女,也有一些男子。他们帮助我们挖交通壕,有时还手持武器去作战。
  “工兵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在‘1月9日’广场通往大楼的路上布了雷,安装了铁丝网,并从广场开始沿线敷设了二十公斤的应用地雷。
  在楼内,为每挺机枪设置了发射阵地。为防止墙倒塌造成堵塞,阵地由许多支柱和原木板加固。在墙壁和堵满砖头的窗户上为游动冲锋枪手和射手们开凿了一些枪眼,使他们可以在3—4个地方进行射击。楼房改建得十分适于环形防御,守备部队全体人员在完全被团时,仍可坚持作战。
  N·П·叶林上校以及第3营长A·E·茹可夫大尉,在“帕夫洛夫楼”内组织支撑点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周密安排“帕夫洛夫楼”所在的各个地段上酌防御体系,并提供物资保障。直接复查这一地段防御的第7连长N·N·瑙英夫上尉住在面粉厂大楼,但他几乎每天、甚至一天好几次到“帕夫洛夫楼”来。“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击退了敌人一次次猛烈和危险的冲击,同时还不断加固了支撑点的防御。给各分队指挥员(阿德法西耶夫、切尔努申科、索布加伊杰、帕夫洛夫)的全部命令均由瑙英夫亲自去传达,只有个别时候是通过近卫军中士帕夫洛夫转达的。”
  从设在三楼的各火力发射点和了望哨昼夜对敌人进行监视就是守备部队每天的战斗生活。正因为这样,没有一个法西斯分子能在附近的街道上侥幸通过,他们都被狙击手和冲锋枪手当场击毙。为了随时检查警戒值班的警惕性,实行指挥员三班轮换值班制。每个战土和指挥员几乎天天都为自己的地段和阵地进行一些新的改进并想出一些新的方法。营指挥部同守备部队用电话、派通信员以及用信号弹按事先约好的信号进行联络。
  在指挥所所在的守备部队休息的大楼地下室里,还设置了列宁室,里面备有跳棋、骨牌,各类文艺、政治和军事书籍。政治工作人员常到这儿来谈心、看报。近卫军战士们常从这里了解前线的动态和全国的情况。入党、入团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由近卫军战士组成的一个最大战斗组守卫的“帕夫洛夫楼”是攻不破的楼堡。它不仅有军事价值,还有很大的精神价值。楼里守备部队的英雄主义是斯大林格勒全体保卫者大无畏精神的象征。大会战中这一局部事件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此。
  58天里,守备部队击退了敌人无数次冲击,一直没让敌人穿过“1月9日”广场。法西斯分子用大炮、迫击炮轰,派飞机从空中炸,摧毁了支撑点所在大楼,但大楼神奇般的保卫者们没有后退一步,没有让敌人从这里冲向伏尔加河。
  第62集团军开始进攻后,“帕夫洛夫楼”一直到敌人全部被打出“1月9日”广场和邻近广场区前,始终是近卫步兵第42团的一个重要据点。
  拖拉机厂,“街垒”厂和“红十月”厂区内的支撑点对建立巩固的防御具有重大价值。这里的工厂大楼、生产设备(大型机床、平炉、汽油箱)和厂地下管道对防御十分有利。另外还在厂区内修起了防栅,安装了防坦克菱形拒马和椿岩。《第62集团军战斗行动的工程保障总结》一文中指出:“1942年10月和11月在拖拉机厂、‘街垒”厂和‘红十月’厂区内的战斗经验表明,这些工厂的大型车间,车间和起重机轨道上的金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屋顶和被复物,还有各种结构复杂的设备、地下管道、完备的地下设备网都对进行持久顽强的防御提供了便利条件。车间内的战斗常常是白天发生,这对驱逐盘踞在金属结构或生产设备(如平炉里)内的敌人冲锋枪手和机关枪手十分不利。
  在‘红十月’厂初轧机车间和轧板车间里,为争夺车间每一寸土地展开了持久顽强的血战。这里的战斗是所有车间内战斗的典范。1942年11月13日20日,‘街垒’厂为争夺汽油和进行的战斗也有类似特点。应该指出,在战斗过程中,大型车间内战斗还显示出另一个显著特点,即这些车间虽遭到敌机猛烈轰炸,但损坏不大,这说明大型生产大楼结构形式的特殊性。但车间设备的存在增大了对有生力量的杀伤,也加大了爆炸波的作用。”
  第62集团军的防御纵深不大,是斯大林格勒地区各次战斗的缩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