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二战风云-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自己高看一眼,这对于他地将来来说,那可是一幢大好事。

  果然,听到卢科昂基这番话,吉尔尼洛娃的脸上露出了赞许地神采。她抱着孩子走到楚思南的身边,微微一笑说道:“好,依我看就这么办吧。嗯,你呢,这就去科学院那边通知一下,就说楚思南同志很重视这件事,同时呢,他也对那些历来支持着国家武器科研工作地专家们很是重视。所以今天就着这个机会,楚思南同志打算以私人的身份,携妻子到科学院,同咱们的专家们共进午餐,以此,对他们表示慰问。”

  很显然,吉尔尼洛娃今天是打定主意要跟着楚思南一同前往科学院了,在这个时候,即便是楚思南本人反对,恐怕也阻止不了她了。

  不过话说回来,楚思南也希望能够同自己的妻子多相处一会儿,只不过今天这场苏军未来主用枪械之争,他也绝对不想错过,同时呢,他还想要低调参加,不想把整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要知道如今的他可是苏联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以他这样地身份,去参加任何一项活动,那都不可能是简简单单的,每次只要他踏出克里姆林宫的大门,那根在他身后人就得有浩浩荡荡的一大队。尤其令他感到哭笑不得的是,那些最喜欢唱高调的这种抑或是那种报纸,只要是能够同他楚思南挨上点边地事情,他们的报道就能给编撰出一朵朵荡人心魄的大红花来,就好像他楚思南进趟厕所,也能表明他对他苏维埃国家地农业发展如何如何重视一般。

  人是很容易腐化堕落的,尤其对于像楚思南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从军从政这么长时间,楚思南自己都承认,自己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说喜欢听人家说一些让自己决定好听的话啦,喜欢自己的属下能够精明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啦,不喜欢听那些忤逆自己的话啦等等。但是这些,却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接受那些不着边际的吹捧,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吹捧与其说是在夸他,还不如说是在讽刺他,一个字,那太假,假的让他自己都感觉脸红。

  就像国内的报纸,他们就是如此,胡吹乱捧,也不管贴边不贴边的,只要是好话,就可着劲的瞎联系,乱报道。这一现象的出现,曾经让楚思南一度大为恼火,他甚至私下里授意新闻管制部门,一举撤消了包括红星报主编斯察诺维奇的职务,并将那个小子远远的发配到了边疆区。可是这又怎么样?这种风气仍旧没有转变过来。

  就这样,如今的楚思南对国内的那些报纸可是非常不感冒,他无论是主持什么会议,或者是参见什么活动,一般都不允许有记者出现,至于说什么报道的事情,那就交给发言人去处理。

  今天,楚思南要去科学院参加的这场活动,他自然也不希望会被人大肆声张,因此呢,吉尔尼洛娃的提议,倒是也迎合了他的心理。私人身份参加,那至少就不用克里姆林宫方面出面打理些什么了。

  “嗯,这样也好,”在听了吉尔尼洛娃的话之后,楚思南略一考虑,随即点头赞同道,“不过提前也不用给科学院送什么通知了,我们就这么过去,什么人也不要惊动了。”

  尽管从政以来。楚思南的性格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有一点他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地作风,打定主意要去做的事情,那就一刻不缓的马上去做。因此,在打定主意之后,他也不多说什么,就带着卢科昂基以及妻子吉尔尼洛娃,一行人匆匆的离开克里姆林宫,直奔科学院的方向而去。

  莫斯科苏维埃国立科学院。位于莫斯科市北,从那里到克里姆林宫。大约有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说近不近。说远倒是也不远。莫斯科国立科学院,并不像现在社会所立的那些科学院一样,是进行什么高精尖技术科研的地方,它的基本职能与其说是科学院,到更不如说是试验场。自从三十年代初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以后,由于其对装甲部队作战战略地热衷,以及对一些未来军事演进上的独特见解。苏军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一系列地新武器、新战术试验地,而最初的莫斯科国立科学院,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建立起来地。而及至图哈切夫斯基当政之后,又恰好处在战时,因此对军事科技的发展更是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在这个基础上。原来的莫斯科国立科学院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等到楚思南当政之后,因为出身军旅的关系。他对军事科技的发展同样是极度地重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这处科学院又经历了两次扩建。当然,这种扩建决不仅仅是地副上的扩大以及设施的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四周的保卫状况,也得到了很大地调整。如今,在科学院的外围地区,都是属于军事管理的特殊区域,整整两个团地红军战士驻扎在这里,其间还有大量的秘密警察、特工之类的人员,他们都是负责这一带地区安全保卫工作的。平时,无论是什么人抑或是车辆,只要在科学院左近的街道上停留、游荡,很快就会有人上来盘查,甚至一个搞不好,还会被带到安全委员会的审讯处去坐上一坐。

  今天楚思南他们从克里姆林宫里出来,也没有带什么护卫,就是一辆普通的办公车,车上除了一个司机之外,就是卢科昂基以及楚思南夫妇了。车子在基辅环路上转了个弯,驶进一条路旁没有任何高过两层建筑的大道,从车窗望出去,可以看到路口的街道两侧,竖立着七八张标注着警示的标牌。这些牌子上,有的书写着“军事管辖区,闲人禁止停留”之类的警示语,而有的上面,则绘制着一些警示的图案,最显眼的一副,是一把步枪正在射杀一个手持相机的人的图案。毫无疑问,这幅图案就是为了向所有人提出警告,这一片街区不允许拍照,违反者将会被射杀。

  仅由这些也可以看出,政府以及军方,对这一带地区的看管是多么的严格了。

  楚思南一行人的车,从路口拐过来,又缓缓的行驶了一段距离,最后才在科学院那站了四名岗哨的大门前停了下来,而此时,在大门两边的停车场上,已经停靠了很多汽车,看样子,都是一些军方的专车。

  在楚思南的车一出现在街道拐角处的时候,便有人注意到了他们,几个穿着普普通通的路人,开始从街道两侧悄无声息的跟了上来。车子行驶的很慢,即便是步行,也能够跟得上他们,而这样的现在,在这条街道上是决不允许出现的,街道两侧那些行人中,就有大量的秘密警察潜伏其中。

  作为今天秘密警察出勤一组的组长来说,克尔金便隐藏在行人之中,当那辆缓慢行驶的车子出现在他视线中的时候,他第一个想法就是保持警戒,并弄清楚车上的人有什么意图。

  今天可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科学院里有特别的活动,因此他们这些秘密警察的警惕性,也维持在一个最高的级数上。而眼前这辆突兀出现的伏尔加轿车,显然违反了规定,尽管车上挂的是克里姆林宫的两星车标,那也不行,必须得查清楚车上人的身份,以及他们的意图。克里姆林宫的官员?克里姆林宫的官员又如何?该查的照样得查他。

  克尔金这么想着,若无其事的偏过头去,朝四周以及马路对面的几名同事做了个小动作。立刻,几个人加快脚步,径直朝车子行进的方向追了上去。

  眼看着这辆轿车在科学院的大门前缓缓的转向,径直朝大门内开进去,克尔金下意识的放缓了脚步,此时的他距离车子也就还有十几步远,也同样是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科学院有着明文的规定,为了防止敌对分子的破坏以及夹带机密物品出入,科学院一向都禁止车辆的进出,而今难道车上有什么大人物?

  正在疑惑间,克尔金猛地透过车窗,瞥见一张令他感到无比熟悉,同时又充满忌惮的脸。这张面孔的出现,让他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哆嗦,然后下意识的转过身,以更快的速度朝来路走去。

  作为一名安全委员会的秘密警察,他克尔金可以不用理会任何人,甚至可以不把克里姆林宫的官员们放在眼里,也可以不把那些统兵的将军们放在眼里,但是却不能去招惹那辆车上的人,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位女士是他们的“老板”。


《新二战风云》 第十一卷 最后一战 第十八章 再起硝烟



  这就是卡拉什尼科夫,这就是AK47之父,这就是枪王。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矮小,长了一头金中带白短发的年轻人,楚思南在心中颇有几分感慨的说道。三十几岁的年纪,就成为了苏联乃至国际上数一数二的枪械设计专家,这样的人除了说他是天才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词语可以形容他的才能了。

  楚思南在这个时代里也算是天才,军事指挥上的天才,尽管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但是这却的的确确是所有人对他的评价,而且还是正确的评价。

  能够同一个军事指挥天才,同时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同桌用餐,是能够令所有人感到荣幸的,更何况这个领导人还很和蔼,很好说话。

  因为在来之前没有打招呼,所以科学院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安排,楚思南夫妇的午餐,就是在食堂里同那些专家以及军方的代表们一起享用的。困难时期,伙食说不上好,当然,同克里姆林宫的有极大差距,不过楚思南显然并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的,是他所期待的那款AK44到底在性能上如何。

  在进餐的时候,楚思南专门将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叫到自己的餐桌上,向他询问了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都是同枪械设计原理有关的。别看楚思南是军人出身,要让他拆卸组装一把枪自然没有问题,但是要论到对枪械的原理,他却并不十分清楚。更谈不上什么设计思路之类专业性的东西了。

  席间,年轻地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显然是受宠若惊,这位未来的枪王看上去绝对是红光满面,而且说起话来都有些磕巴了。面对楚思南这个外行的询问,他绝对堪称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恨不得将自己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倒出来,一一摆放在楚思南的面前。

  通过卡拉什尼科夫的介绍,楚思南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这位年轻人的设计出发点,俨然就是简单的三个方面:可靠、简单、造价低廉。而这三个方面恰恰就是本着战时苏联国情为基准的。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点,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所设计的枪型。有大量地组件都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冲压工艺地好处。就是材料消耗少,最适合于短时间内的大批量生产。

  回头去想想,AK地确是具有这样的特点,而后世的匪徒们,之所以也大量使用这种枪,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威力强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它便宜。而且很容易搞到。楚思南心里感觉有些好笑,后世的人们只认识到AK枪族的源远流长,可是谁又会去在一这一枪族出现的历史背景?说实话,并非是苏联人不喜欢设计精巧地武器,而是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像美国人所使用的那些高精枪械。在苏联国土上根本就不适合制造,曾经濒临绝境的苏联人,承担不起那么大的负担。

  在享用完午餐之后。楚思南随同各位专家以及军方的代表们,一起去往靶场,在那里试验各种参演样枪,并对它们做出综合性地校评。他甚至亲自上阵,试射了几枪卡拉什尼科夫提交的AK44型样枪,尽管这种样枪同他所喜欢的AK47还有很大差异,但是那强大地后坐力,以及“嗒嗒”脆响的射击声,也多少让他找到了一些曾经具有的感觉。

  在过了一把瘾之后,楚思南又跟据真正成熟型AK47的特点,向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卡拉什尼科夫提出了一些改进性的建议,虽然说他是个外行,但是毕竟对未来枪械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的建议的确给了卡拉什尼科夫不少启发,以至于在短短的半年之后,改进型的AK44二型面世,而这一型号,就基本上具有了真正的AK47的特点了。

  就在楚思南身在科学院靶场,抱着一把新型的突击步枪过手瘾的时候,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苏军西线战场,针对德军最后一战的大规模兵力调动行动,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在白俄罗斯战役结束之后,随着德军主要兵力的进一步折损,以及盟军部队在德军西线的快速推进,以朱可夫为首的苏军西线战区指挥层,明显加快了战场推进的速度。

  虽然身在莫斯科,而且身边的国事繁忙,但是楚思南始终没有忽视过前线战役的进展问题。虽然说就战后瓜分德国的问题,他已经同罗斯福、丘吉尔达成了正式的协议,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