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九路军战记-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在进行是否要进攻南京的战略争论之时,蒋介石这才开始考虑南  京保卫战的规划与准备。虽然蒋介石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曾在一九三  五年之前,在南京与上海之间,秘密的设立了两条防线,其一是吴福线,其  二是锡澄线,以做为日军从上海进攻南京的国防屏障。德国军事顾问认为上  海与南京之间,是江南特殊的湖泽河汊地形,日军的现代化机械与重装备,  难以在此一地区发挥运动的优势,因此中国部队可以在这个地区,以坚强的  防御工事,有效的防御日军的攻势,而让日军付出高昂的作战代价。   但是淞沪会战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这个准备多年的作战计划。因为蒋介  石将所有的作战力量全都投入了上海,以求重挫日军的气焰,提高中国的民  心士气以及增加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支持与同情,所以造成蒋介石根本没有  时间与力量,去顾到原有的南京保卫战计划。等到淞沪会战中国部队以近乎  溃散的方式结束,所有参战部队几乎只有逃命的选择,大部分的军队都失去  了作战的能力,蒋介石才开始考虑南京保卫战的问题。   从上海后退的中国军队,在失去重武器装备及部队建制连系之下,日本   第267页  空军一路猛烈炸射,日军又尾随追击,部分华军虽然是退到吴福国防线,但  是根本没有防线接应的守军,又没有后勤装备支援,甚至没有防线的配置地  图,因此无法进入防线阵地布防,就遭到尾随的日军攻击,只有再度的溃散  后退。十一月十七日吴福防线就被日军突破,接着锡澄防线也几乎是遭到同  样的状况,在十一月二十六日被日军攻占,这两条耗资几百万元的中国“兴  登堡”防线,就在混乱中,完全失去了阻挡日军攻击的能力。日军既已顺利  突破这两条防线,在进攻南京的道路上,就不再有主要的防线需要面对了。  而当时在理论上来说,日本大本营还没有同意华中方面军进攻南京呢。   而蒋介石在下令军队退出上海的同一天,他在南京会见了四川省主席刘  湘,商议将首都迁往重庆的事宜,接着在十一月十六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  的宣布,将重庆定为陪都,准备将中央政府迁到重庆,作为中国继续抗战的  政治中心。所有在南京的中央政府机关,从二十日开始进行全面的撤退工  作,军委会则先迁到武汉办公,中国在面对日军的威胁,是决心放弃南京,  但是却决心要在中国的每一寸领土上,继续的作战下去。   也就在十一月十六日,蒋介石才正式与部属讨论南京防卫战的问题。事  实上,当时多数的将领,在淞沪会战溃退之后,对于南京的防守,就已经失  去信心与把握了。当时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就公开的反对守卫南京,  白崇禧的主要论点是,在淞沪会战之后,第三战区所有的华军,几乎已经失  去战力,因此根本无法在南京进行有效的防守,与其在南京进行无效与不可  能的作战,不如公开宣布南京不设防,或是对于南京只进行象征性的防卫,  以减少南京受到炮火的破坏,也避免需要整编的华军遭到进一步的攻击。当  时的德国军事顾问福尔肯豪森,以及多数将领,包括陈诚、李宗仁等人,也  都认为,中国在上海作战新败之余,华军实在已无防卫南京的兵力,假如国  民政府认为不能完全将南京拱手让给日军,最多只能作有限性的抵抗,进行  所谓“短期固守”的作战。   这点结论蒋介石大体接受,只是蒋介石认为南京的防卫,有着重大的心  理与政治意义,假如南京不战而退的拱手让敌,会被误解为中央已经无心抗  战,百姓会对于整个抗战更加失去信心,同时也很难要求各地山头的部队坚  守阵地。所以蒋介石决定在南京进行一场不可能、却是必须要的保卫战。但  要知道当时的蒋介石,只是各路诸侯的领袖而已,并不是可以直接发号施令  的指挥官,蒋介石需要表现自己是不惜代价用自己嫡系的部队,进行抗战,   第268页  才能得到各路诸侯衷心与全力的支持。特别是中国在与日军作战,在战场  上,必然是屡战屡败,只有全国上下都相信蒋介石是真心的抗战,中国才能  进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因此南京不能不守就拱手资敌,而且要付出一  些代价,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的支持继续抗战。   当然蒋介石的南京保卫战,也考虑着时间的因素,因为德国大使已经传  来日本和谈的条件,内容还算合理,因此蒋介石认为,假如能够先守着南  京,中日之间的交涉会比较容易进行。另外他也等待着苏联是否对日参战的  答复,因为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开打之后,苏联知道这将是中日之间的大决  战,因此立刻同意在八月二十一日,迅速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正  式开始以三亿五千万元贷款来军援中国,并且组织“正义之剑”援华空军自  愿军,以及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在中苏签约之时,史达林也在口头上允诺  蒋介石,苏联准备在三到六个月内,对日宣战。蒋介石希望能够防守南京,  苦撑到苏联参战,那么中国就可以移转压力,从容反击了。   23。4 唐生智临危受命   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之后,发现自己编练的中央军,几乎已经完全打光  了,部属的意志也出现了疲惫,因此他在南京保卫战的决策过程中,采取非  常低的姿态,他没有直接调兵遣将,下令部属防守南京,只有在军事会议  中,提出自己的愿望,希望有人能够自告奋勇地守卫南京,在将领们观望的  反应之下,蒋介石甚至表示,假如没有人负责防卫南京,他将自己兼任南京  的卫戍司令。这时候,体弱多病的唐生智,突然大义凛然地表示,他愿意担  下防卫南京的重则大任,必要时他将与南京共存亡。就这样,蒋介石在十一  月二十六日,正式委派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当时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共  识是,进行短期的固守,而非是死守南京。   过去,唐生智虽然曾经有过公开兵变反蒋的记录,而且已经有一段时  间,没有统军作战,当时身体健康的状况又不佳,但是此时的唐生智,已是  蒋介石身边多年的重要部属,而在一九三五年秋季的南京保卫战演习中,唐  生智是这场演习的参谋长,因此他对于南京的防务,应是最为熟悉的将领  了。由于在决定保卫南京之时,蒋介石已经是无兵可遣无将可派了,唐生智  既然愿意自告奋勇,就委派他出任卫戍司令了。蒋介石能够派出防卫南京的   第269页  军队,也只有一些从上海退下的等待整编的十三个师军队,加上军校的教导  总队,甚至连宪兵部队都算上,在编制上约有十五万人,实际上的兵力也许  略为少些2。   此时,从上海退出战场的主力部队,改变撤退方向,而从宜兴转向南  下,经过广德地区,进入浙江与安徽,而没有向西方的南京集结。在白崇  禧的影响下,广西新的增援部队也开始减缓原先向南京集结的运动。显然是  大家都已认为,南京背对大江,决战非常的不利,大家要对自己的部队留一  手,以免在南京被歼灭。只有由四川刚刚赶到的第二十三集团军(原先是准  备参加淞沪会战的),由南京调往广德,扼守京杭公路,与日军第十军发生  激战,才掩护华军主力安全的退到浙皖地区。而川军的师长饶国华则在战线  被日军突破时,自杀成仁。   这支由唐生智统帅,临时编成的南京卫戍部队,原本的作战任务,只是  进行短期固守的防御作战,并非要进行全军牺牲,死守不退的决战。但是唐  生智在自愿接任卫戍司令之后,却一再的对外与对内表示,他决心与南京共  存亡,要求部属也要准备如此的牺牲。事实上,当时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  部队,是临时编组的待整编部队,兵、将相互缺乏了解,装备与人员严重不  足(补充的新兵太多,大部分连基本军训都没有受过的平民,因为当时中国  没有后备军人,新兵都是临时徵集的平民),又没有坚固的阵地防线可守。   不过口口声声决定要殉城的唐生智,其南京的防卫计划,真是过于草  率,只有简单地将兵力分成外围与城墙的守备作战,完全没有防守作战的阵  地纵深编组,也没有预备队可以运用,更别提后勤支援与主动出击了。   面对日军势如猛虎出柙的攻击,唐生智一再发表“悲壮”的共存亡演  说,他的表现,不象是卫戍司令,反而象是要慷慨就义的烈士。唐生智根本  不去设法解决守军所面对的各种作战问题,只想反正大家一起死,造成守军  只有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烈士信念,进行呆板死守的作战任务,而没有战士  迎敌的准备与应变措施。而最为危险的,就是唐生智与卫戍司令部,根本没  有进行在必要时,任何有关撤退的参谋作业,部队指挥官与所有参战的军  人,也没有进行万一奉命撤退之时,必要的安排与准备。  ___________  2 很奇怪的是,当年南京防卫演习,是以南京外围的国防线作为战斗重点,但是在淞沪会战  之时,竟然没有人想到去视察一下这些防线,也没有进行军事作战部署的准备,以致造成原先  的南京外围作战构想,完全的落空。   第270页  23。5 日军对南京进行全面攻势   当时日本的华中方面军,除了派一〇一师团在上海警戒,抽调第十一师  团与台湾旅团到台湾集结,准备攻打广州,其余的部队,全都参与对南京的   作战,松井石根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是,在正面是采取三路进攻,另外在南   北进行大迂回包抄的作战,由上海派遣军的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担任对   南京东北与正东的攻击,第三、十一师团担任助攻的预备队;而第十军的一   一四师团与第六师团,担任对南京的南面攻击。这两只日军从太湖的南北两  岸,同步对南京发动攻击, 空军与海军加入助攻,日军的十八师团与国崎支  队,更先期进行迂回攻击。日军部队沿着长江北岸包抄浦口,以及直扑安徽  的芜湖,先对南京外围,已经形成包围的态势。   正当华中方面军完成对南京的攻击布阵之时,日本大本营突然发表人事  命令,免除松井石根大将兼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职务,而由朝香宫亲王鸠  彦王中将出任,这样就架空了松井石根直接控制军队行动的权利,鸠彦王匆  促的走马上任,对于部队更是缺乏管制的能力,为了表现出十足的“亲王官  威”,他对于日军下达相当放纵的作战命令。   松井石根此时又因为肺病复发,是在病床上指挥作战的,更增加了日军  的将校,各自为政彼此竞争而不受约束的态势。而奉命攻击南京的日本军   队,早已绕过太湖两岸,逼近到南京城外围的攻击发起线了。这些拥有绝对  优势战力的日军,在五天之内,就势如破竹的攻到南京城的外围,南京已经  开始遭到三面包围攻击之后。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九日,日军进一步的由南京外围防线,攻到南京城  边,松井石根明知南京守军已无战力,因此他决定给与南京守军一个投降的  机会,要求唐生智在十日与日军接洽弃城的投降计划,表面上是不希望南京  受到炮火的摧毁,其实是希望公开展示中国军队在南京不战而降的耻辱,以  动摇中国继续抗战的意志。 但是唐生智既然决心准备死守,当然拒绝日军的   招降,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唐生智下令守军集中控制所有的渡江船只,准  备进行全军殉城的背水一战。于是松井石根下令日军,以最猛烈的炮火,进  行全面攻击,务必在最短时间之内攻下南京。   第271页  23。6 南京守卫布置失当   勉强拼凑而成的南京卫戍部队,既缺后勤支援,又没有充裕的作战兵  力,面对日军的绝对优势攻击,仍然尽全力死守反击,在紫金山、雨花台、   汤山与中山陵一带的奋勇作战,使得日军遭到相当程度的伤亡。不过这种武   器与工事都不足的死守作战,只能激怒志在必得的日军、迟滞日军攻击得手  的时间而已。唐生智既不准守军主动出击,又没有纵深阵地的部署,更没有   掌握预备队以进行逆袭作战,只让部队死守阵地,而寻求壮烈的牺牲。激  烈的战事进行到十二日,劣势的守军阵地就多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