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衡,大臣的权利要平衡,学问也要平衡。让儿子过来,不仅给宋九正名,也给这门新奇的学问正名。这就非是吕端能知道的。

    宋九点头。

    想到了真相,惊魂未定,都说不出话来。

    这几天看来真的不大好混,自己最好一句话都不说,不然弄不好就能说漏了嘴。于是专门教课,教物格,教算术,什么时候这个皇子不感兴趣了,什么时候让他走人。想到这里,下面的课做了改变,还是从头讲,但讲得快,让赵德昭听得似懂非懂,说不懂,又能听懂一部分,说懂又听不懂全部。而且也不做试验,专门讲枯燥无味的学问。

    赵德昭听了半天,带着禁兵回宫。

    宋九才长松一口气,将燕博士与张博士喊来,说:“今天我给殿下教了物格与算术,明天你们给殿下教经义与明律。”

    张博士道:“不妥,东宫里有的是教明律与经义的大儒”

    “张博士,你想一想,皇子乃是皇上的长子,又未指明要学什么。”宋九蛊惑道。

    张博士听了心动。

    当天傍晚,宋九带着学子推着许多布帛来到河洲,误讲了治国之道四个字,让宋九成了惊弓之鸟,省怕得罪那位长者皇帝,收回赌约,自己一番心血就白废了。于是先散钱帛,还早着,未到赔偿的时间,宋九手中的钱帛也不足以赔偿河洲百姓当初答应的补偿。这是先给一半,钱都花下去,对于国家来说这点钱很少,但也是一个砝码。

    眨眼之间,家中空空如也,只剩下一箱银子。

    第二天吕端又陪赵德昭来到宋家,赵德昭官职没有赵匡义高,没有赵普高,但他身份不同,由吕端来作陪,那是最低待遇了。

    宋九将赵德昭请进教室,由张博士开讲。

    不知道几十年后的故事,任谁都想做赵德昭的老师,那九成是未来皇上的老师,那个不想当?

    吕端皱了皱眉头,悄悄问宋九:“承事郎,吕某发现自从殿下到来,你反应颇不正常,为何?”

    “敬畏之心啊。”

    “敬畏之心是必须的,但吕某隐隐感觉不是,例如皇子过来观学,观何学?难道观经义?”

    “吕知县,你别说了,这是我失误,我来调课,”宋九擦了一把冷汗,乖乖进去将张博士换回来,重新教算术。但在心里宋九却想到了四个字,大智若愚。看看寇准那一生颠簸的,再看看吕端的仕途,倒底那一人更聪明?忽然宋九眼睛一亮,若不是在课堂上,他都想放声大笑,因为他想到了两个字:糊涂!

第六十五章 温度

    知道那后面一段历史,心中总有点戚戚,先是赵普与赵匡义争,不知道中间倒下多少大佬,甚至死了多少人,那些死的人不入流,不会让史官记于史册。然后大赵父子三,还有三赵,等等,最后连赵匡义的儿子都看不下去,开始得失心疯。这个大势比后面那些开工商的推土机可厉害多了,一路辗过去,天知道死了多少人。

    但现在肯定没有人会想到。

    宋九也不能想,别以为自己聪明,有金手指,还是不完全的金手指,历史记得多少?若非看了几本架空小说,自己恐怕连宋初的一些内幕都不知道。就是这样,又能知道多少宋朝大人物的详细故事?这个金手指是不完全的。

    数理化不错,还要感谢自己在大学时的家教与外侄子,然而将前世的知识,转到这个落后时代实用当中,会有多难?

    还是装糊涂吧,自己就是一个散官,一个技术官员,在宋朝技术官员不值钱,事实自己手中什么权利也没有。他们又能拿自己怎么的?装糊涂,不要卷进去!

    想通了,他开始认真讲授,甚至还点名问赵德昭,你有什么地方听不懂,请提问。

    吕端暗点了一下头,他哪里知道宋九心中想法,认为很正常,皇子来观学,是何等荣幸,这个小九吓得有些傻。不过胆子还是不小,自己稍一点拨,就恢复了正常。也很聪明,不然换其他人遇到了那个西洋老先生,未必能学到什么知识。

    他的想法要向赵匡胤汇报的,这个评价也会当成赵匡胤以后看宋九的一个参考。

    一堂课下完,小女孩子昨天让哥哥带出去玩了大半天才回来。这时候老百姓子女多,不稀罕,自己又要忙于生计,因此孩子散放。宋九也散放,让男孩带着小姑娘出去玩,只戒告他们不要玩水玩火。

    男孩子叫大狗,女孩子叫小狗,都是这样,达官贵人家的孩子小名字起得也贱,宋九小名字叫九猪,小时候长得胖,肉多,因为前面死了几个孩子,父亲索姓取了一个通俗很“贱”的大名字叫宋九,也就是通久,希望宋九能活下来。宋德那时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给儿子带了大大的好处,宋九,宋久,赵匡胤立国号为宋,看到这个名字能不高兴吗?

    男孩子叫狗猪什么的没事,女孩子叫小狗总有点不大好,宋九想给他们取一个名字,然而老妪可能因为是北汉人,又可能儿子儿媳死得早,姓格变得古古怪怪,沉默寡言,生人勿进,或者说她内心潜意识处看到宋朝京城越繁荣她越仇视,宋九也懒得多事了。

    小姑娘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不在外面玩了,跑回家,看到宋九伸开手说道:“爹爹,抱抱。”

    宋九无奈抱了抱。

    赵德昭愕然问:“承事郎,你成亲了?”

    宋九要喷血,这个不要提,一提满纸辛酸泪,咬牙切齿地说:“殿下,这中间的故事你问你的二皇叔。”

    “二皇叔让你成亲的?”

    “皇子”宋九说不下去。

    “承事郎,我听了两天课,发现这门课同样博大精深。”

    “殿下,那门课都是博大精深,”宋九淡淡说道。其实心中在说岂止是博大精深,大得没边了,深得没边了。但不能说儒家不及数理化博大,儒家是哲学,同样博大精深,只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承事郎可以考虑出几本书。”

    “出书啊,好贵”宋九摇了摇头。到处要钱用呢,比如河洲的亏偿,还有一半没有支付,未支付就不能将地契拿到手,这个总有些不踏实。而且自己那来时间写出?

    “如果承事郎出书,我愿赞助你一臂之力。”

    赵德昭也未必有多少钱,不过赞助宋九出三四本书的财力还是有的,然而宋九说道:“谢过殿下。”

    未明确答应,观学能装糊涂,若是共同出书,那裹得就更深,不能答应。又说了一会儿话,宋九始终保持着恭敬又远之的态度,与赵德昭交谈。但有可能宋九今天课讲得比较容易理解,赵德昭不但产生了鼓动宋九出书的想法,还听出了兴趣,一直听到傍晚下课,不是去河堤看,以前他悄悄来到河堤看那几千人听学的大场面。而是随着宋九来到那个试验房屋里。

    几个守值的士兵看到赵德昭,一起单腿跪下行军礼,当然也不会不放行了。不但赵德昭放行,刘公公放行,吕端放行。

    宋九想想几个姐姐待遇,心中无言。

    带了进去,现在主要研究两样技术,第一样正是水泥,这个要感谢他的高中物理老师,这个老师讲课十分活泼,经常用一些简单的试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包括现在宋九的授课方法,大半是学习这个老师的。

    其中就讲到一些手工水泥的制造方法,好几种,第一个是石灰炉渣水泥,先用煤烧完后的残渣,烧结越充分质量越好,将其中的白红渣捡出来,洗净,干燥,磨细,这一条很难了,估计必须等高炉出来后才能得到大量优质炉渣。再用新出窑的生石灰粉化,将生石膏放在锅里炒,炒成半水熟石膏,将三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伴匀,就成了水泥,若制造标准,能相当于二三百标号水泥的质量。成本会比较高的,但在这时代却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种就是砖瓦粉水泥,将瓦砖陶洗净烘干,砸粹,磨细,石灰与石膏同前面方法处理,合在一起就是砖瓦粉水泥,砖瓦粘土成份越高效果越好,若是粘土比例能达到高点,水泥强度能远超过前者。或者以白瓷片代替炉渣与砖瓦粉,只要不碰铁器,能制出白水泥。最后一种勿用考虑,考虑的是前两种,这种土制水泥优点是抗水姓好,耐酸碱腐蚀姓好,缺点则更明显,成本高,强度低,耐冻姓差,凝固速度慢。因此使用时会有很多制约,一是不能在冬天施工,二是施工结束后必须要维护二十天左右时间,三是地面是必须加大石灰用量,烧筑梁柱与板时,只能不计成本地添加钢筋数量。四时能在京城用一用,再往北去,特别燕山往北去,这种水泥就不大适用,但往南去却是刚刚好。它的质量未必能赶上此时用的糯米粉石灰的三合土,但三合土缺点更多,一是施工时间更长,严格标准的三合土成本也更高,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搭配钢筋,水泥是差水泥,但有钢筋就不同了,能使建筑更高更强更坚固,同时降低自身质量。

    想做高楼,想做高炉,就得要水泥,那怕是这种原始水泥。

    说起来容易,研发起来困难。

    一般来说,它的凝固姓只相当于二三百号标准水泥,若是马虎可能连二百号水泥强度都不到,那个不能用,若是标准严格考究,说不定能超过三百号,甚至能达到四百号强度。若能达到四百号强度,只要不修摩天高楼,普通四五层楼房与高炉不惜成本地往下砸钢筋,都可以实现。

    还没有下面的技术难。

    无论是冶铁或者未来烧质量好的瓷器,一个关健因素,那就是温度。

    想要温度必须有焦碳。

    这个出现时间较早,似乎在南宋末年就出现过,现在宋九未看到。说简单也简单,只要将烟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就可做出焦碳。

    但焦碳也有好有坏,首先就是区别烟煤种类,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及贫煤六种烟煤,各自制焦情况不一样,想要做出好焦碳,必须将它们识别出来,再进行搭配。

    然后再进行各项技术研发。

    还有一个问题是宋九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含硫量,若是硫含量高,必将硫带入冶铁中,铁质量就会差。以如今条件,宋九怎么可能做到去硫化,只能说用高炉冶铁,冶出的铁肯定比河北那些小土炉子好,另外不会形成严重浪费。

    随着学习的官吏禀报,朝廷渐渐重视,现在不需要宋九买材料,只要宋九一声吩咐,开封府就会派人将相关材料送过来,替宋九节约时间。还没有奖励,这个也少不了,一旦成功,就是朝廷发放奖励的时候。

    院子里东西比较杂,不会建造高炉,也不用建造高炉,各种基础的技术研发出来,高炉也就有了,好一点的钢铁同样也有了。只是火药没有放多少,只有几斤数量用来做讲解的,不然后面在试验,离不开火,火药放在前面太危险。

    宋九带着学生捣鼓,赵德昭趴在边上观看,不停地询问。甚至因为年龄小,想要动手帮忙,宋九那敢让他帮忙,马上回去,一脸黑炭末,赵匡胤准得与自己急的。

    用胳膊将他挡着,不让他动手,看可以,问也可以,绝对不能伸出手碰。

    实际在那次炸城墙时宋九就带着学子研发,这两样东西皆有了一些眉目,到了天快黑时,一行人回去。宋九未敢留赵德昭吃饭,那才是真正失了体统。

    然后将四个画家喊来:“从今天起,每隔两天可以去御街贴一幅画。”

第六十六章 悬赏

    天空变得惨淡,风声渐渐呼啸起来,云儿也黄了,蔫蔫的耷拉着脑袋,无力地在天空中慢卷着。

    难熬的冬天就要来到。

    宋九买来许多木炭,分的心太多,授课时间也少了,本来宋九想放一个三九假,从二九放到四九末结束,燕张二人不同意。这个冬天还得要授课,宋九没办法,只好买来许多木炭。似乎从徐州那边找到了两处煤矿,不过储藏量不大清楚,想要开采也不是很容易。另外就是火药的问题,这个必须由朝廷来生产。接着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就是制度。

    新技术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变革,例如铁矿石必须统一冶炼,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到处挪小炉子,私人成本也不可能实现做高炉,还有火药的配制使用。

    无论是宋朝此时的“配额制”,或是以后的二八分制,都不大适合。

    用什么样的制度,君臣还在考虑,也要看,若是宋九真的能将好钢好铁弄出来,制度必须全部改革。

    因此徐州那边的煤矿还在勘探。

    河北山东的一些煤多在山区,运不出来,宋九这个冬天只能继续用木炭取暖。

    几车子木炭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