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九喝道:“起立。”

    学子一起站起来道:“先生好。”

    “向二大王殿下行礼问好。”

    学子向赵匡义行大礼后又齐声说道:“二大王好。”

    “免礼,”赵匡义道,但在心中想,这法子好,小时候自己见到私塾先生也问好,但不象现在这样齐整地问好,不但能尊师重道,还能让学子集中精神。

    宋九不顾他想什么说:“坐下。”

    学子一起坐下,宋九将那十个新学生点名,让他们走上讲台,对他们说道:“这些学子是你们的学长,前辈,你们要向他们行礼,请他们多多关照。”

    十个河北学子如实照办,有可能紧张,参差不齐,不象刚才那样标准。宋九也不怪,看着坐下的老学子说道:“夫子之道忠恕孝悌,忠君爱国,恕人律己,孝敬父母,悌爱弟幼,你们是先来的,是学长,是前辈,他们是后来的,你们更要多多关照。”

    效果不大,没人吭声。

    宋九有些头痛,又说道:“书舍得以成立,一是河中力夫们辛苦钱攒助,二是朝廷,没有朝廷就没有你们父母与亲人的辛福时光,没有朝廷支持,就没有你们手中的书,用的笔墨纸砚,没有张博士,没有燕博士,你们要感谢朝廷,而且你们当中一部分人将会被朝廷重用,不能再抱着地域观念,河中河北都是大宋的子民,都是京城百姓,所以二大王殿下从河北选来十名学子与你们共同学习,这是打开河北河中百姓不和的突破口,我说的意思你们懂了吗?”

    这一回有几人回答,也是看在赵匡义就坐在门口的面子上才答的。

    宋九不由地挠了挠头,又看了一眼赵匡义,忽然想到“平”,软的不行来硬的,道:“我还宣布一件事,自此以后,你们代表两河,不得发生任何矛盾。若有学子欺负殴打河北这十名学子,罚五十毕业考分,侮骂者罚四十分,同时每天选派五名学子到便桥上接送,若有河中其他儿郎殴打者,护送者罚三十分,若有河中其他儿郎侮骂者,罚二十分。”

    赵匡义知道分是怎么一回事了,心中默许,这方法好,担心去了一半。

    但河中学子心中却是一片哀鸿声。

    宋九又亲自指名,让几名学子在傍晚时,对这十名新学生刻意指导,他们来得晚,不可能让六十多名学子功课一起挪下,从头学起,只能让他们傍晚上跟随其他人一起从基础学起,再加上补习,慢慢将进度跟上。

    吩咐完了,才让十名新学生回去坐下。

    开始授课。

    渐渐学生不太紧张,象往常一样,开始发问。宋九也耐心回答,甚至举一反三,让发问的学生与其他学生思考。

    这种教育方式似乎真的不错,赵匡义居然津津有味的听了一堂课,还听懂了部分内容。

    实际宋九对这个学舍不是很满意,不仅是试卷,比如桌椅,都是各个学子自家带来的,不规范,每间教室学子数量太多了,现在又挤来十名学子,就更多,除了经义这一块,没有课本书,而经义恰恰是宋九比较排斥的,识字为主,当真学九经?然而让他自己编写,不说印刷的钱,编写也困难,特别是物格这一块。自己只是随便写了一个大纲,然后根据学生进展情况,随意发挥。这显然也是不规范的教育。

    当然,赵匡义没有看出来。

    一堂课上完放课,学生们开始自由活动,因为赵匡义在此,都有些拘束。赵匡义也自觉,叮嘱几句就回去了,开封府还有一大堆事务要等着他处理呢。

    宋九那个露天式教育引起的轰动渐渐小下去,来观看的人还是不少,无形中给开封县一干衙役增加了压力。但这个教育引起一些大臣浓浓兴趣,终于有人提出如宋九所讲的那样,让朝廷办一个太学。

    是提议,如何办,有何制度,地址选在哪儿,等等,都是讲究的,那是朝廷的学校,非是宋九的学舍,不能胡来。就是定下来,想上马没有一年两年时间也不可能的。

    赵匡义仍然吩咐人暗中注视,消息源源不断反馈给他,说宋九带着二十名学子先后买了许多物事进了那栋古怪的新房屋,将门一关,什么也看不到了。几个便衣衙役想翻进去看,可那个房子太寒碜人,谁敢翻。就不知道这些物事与开矿有何联系。接着书院三伏假结束,宋九与两个博士又争了起来。三人几天不争,那就是奇迹了,学子们早就习惯成自然。最后又搭成妥协,放课时间比原来提前半个时辰,耽搁的功课,明年必须补上,本来三月份好举行毕业考试,现在不行了,必须到四月底才能举行毕业考试,以便让学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两个博士带着一大群学子到河堤上传授,宋九带着二十个学子到新房屋里折腾,有时候还喊其他的一些学子过去帮忙。这一点两个博士不敢反对,那是为朝廷办事。

    十几天后,酷热渐渐下去,至少早晚凉快了,宋九在那个新房屋里不时放着炮竹,而且质量不错,比较响。这就更古怪。但一月之期也就快到了,赵匡义心中有些焦急,不便问,便问衙役宋九有何表情,衙役回答说宋九比较忙碌,未见有什么紧张担心的表情,就是每天要到天黑才回去,当然也不能自己做美食了,于是与朱三二人跑到他大姐酒栈去蹭食。而且不知道在里面做什么,每次出来,他与诸学子脸上都黑乎乎一团。赵匡义只好忍着好奇心,静听消息。

    又过了几天,他正在处理公文,听到衙役禀报,说是宋九邀请了许多将门的衙内,在河洲上打猎,赵匡义微微一笑,打猎是假的,宋九的猎物不是那些野雉兔子,而是这些衙内,能不能打到,得看宋九本事了。忽然一声巨响,不知道从哪儿传出的,似乎是一道炸雷轰轰隆隆地在地面上炸开。与雷声不同,雷声时常有,但那是自天上响起的,这道巨响却是从地下传出的。随着巨响,房屋都似乎摇晃起来。

    地震了。

    赵匡义第一个反应,第二个反应还是地震了,急忙逃出开封府,站到大街上,不但他,整个京城的百姓一起从家中跑出来,茫茫然地议论着。

    “殿下,发生了什么事?”刘嶅奇怪地问道。

    “我那知道。”

    不但他与百姓,皇宫也震动了,赵匡胤惊吓一回,急忙派太监到开封府带话,让赵匡义派衙役察看,发生了什么事。赵匡义正要派人查巡,忽然东水门守值的两个禁兵骑马飞奔而来,看到赵匡义翻身下马,大声说道:“启禀府尹,宋九,宋九让京师地震。”

    “胡说。”赵匡义恶声道。地震是何等大事,这是上天降下的灾难,或者如宋九那幅画所假想的,那是很大很大地块在移动造成的结果,是天力,而非是人力。这是妖言惑众。

    “殿下,是真的,宋九放响了一个东西,然后京城地震。”

第五十三章 大笑

    赵匡义没有再听,夺过来一匹禁兵的战马,对他们说道:“去皇宫禀报陛下。”

    拍马向东华门奔去。

    一路上看到许多百姓还呆呆站在大街上,不知所措,有的人因为慌乱,连小摊子都撞翻了,这个赵匡义并不在意,那是一百万斤铁,有了它,国家国力马上就会增强许多。

    骑马速度快,一会就到了东水门,东水门边站着许多禁兵,隔着护龙河,不知道过去管好,还是不过去管好。赵匡义喝道:“莫要惊慌,那是朝廷研发的开矿物事。”

    与朝廷有何关系?也能说有,宋九好歹是朝廷芝麻粒的八品文散官。

    马飞速驰过那个破石桥,到了河洲,看到许多人站在哪里,有一百多个学子,还有五十几位衙内,韩家的、慕容家的,符家的,宋家的,郭家的,杨家的,向家的,王家的,张家的,吴家的,楚家的,曹家的,潘家的,赵匡义全部认识,看来宋九做得不错,这个队伍在渐渐扩大,但眼下情况不大好。这些衙内与学子站在哪里呆若木鸡,满头满脸满身都沾满泥巴,一个个似乎是傻了一般。宋九说着什么,可都象没有听见,没有看到一般。

    看到赵匡义来,终于才清醒。

    小曹珝与潘惟正咧开大嘴,号淘大哭。

    符昭寿走过来,一把拉着赵匡义的胳膊:“姐夫,厉害啊,厉害啊,厉害啊。”

    这孩子大约也没有清醒。

    赵匡义一甩手,将他手摆开,走到宋九面前道:“你在做什么?”

    “开矿的物事研究出来了。”

    “你这个动静可不小啊,整个京城都以为地震。”

    “那只是大炮竹,怕什么。”

    “什么炮竹,瞎说八道。”

    “二大王,你看。”

    赵匡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前方是一个大坑,因为河洲泥土潮湿,开始涔水,但不多,能看到坑深达两三丈,方圆数丈。赵匡义有些不大明白,宋九一挥手,几个学生跑到远处那个全副机关的房屋里面,不久抬出一个大木箱。有些沉,杠子压得弯弯的。

    看到这个大木箱,有几个岁数小的二世祖滋溜一下子,躲在各自兄长身后,似乎看到一个厉鬼来了。

    宋九挥手,一百多个学子开始挖坑。

    张博士道:“宋九,你还来啊。”

    “它以后会大规模应用,技术仍未成熟,不但要来,还要不停的测试。”

    “它是何物。”

    “名字我未想好,二大王可以称它为黑火药。”

    “就是它引起的地震。”

    “它怎么可能引起地震,只是声音大一点,让大家伙产生错觉。”

    人多力量大,很快一个坑又挖好,几名学子将箱子放下去,箱外还留着一截竹管,竹管外有一根长长的引信,若不说炮竹赵匡义真未想出来,说了,一看是很象,只不过更粗,颜色更黑。艹作了一回,不用宋九再吩咐,诸多学子开始用泥巴重新将箱子覆盖。然后又在上面压了一些新的泥土,就象一个巨坟一般。一名学子战战兢兢地将引信牵到大家面前,宋九将它点燃,对赵匡义说道:“二大王趴下。”

    “我穿着官服。”

    穿官服也不行,符昭寿与宋九两人将赵匡义一把按到地上,宋九又说道:“二大王,将耳朵堵上。”

    赵匡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能看到,其他人一起趴在地上动都不动,并用手紧紧将耳朵捂着,又想到那声巨响,赵匡义也用手捂起耳朵。引信飞快地烧到露在外面的竹管口处,迅速闪入管中不见。赵匡义看到居然有一半人闭上眼睛,连看都不敢看。正在好奇时,一声巨响传出,用手指捂着耳朵也不行,耳朵里震得嗡嗡作响,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随着大团的泥土、草皮掀上高空,几乎将天空都遮住似的。实际离得很远,可四周的地形拘束,河洲多是低洼地,宋九将那处高坡用来盖房屋,不可能在房屋哪里试验,于是到了这里,地势低洼,就比较潮湿,或许宋九是有心,也许是无心,总之选择了这个地方。

    开始落泥巴雨。

    还好,离得远,力量渐渐弱了,落在身上虽痛却不厉害,但威力大,泥雨覆盖了很大片的面积,泥巴星星点点地落个不停,也落在大家身上,赵匡义吼了一声:“我的官服啊。”

    没人能听到,他自己也听不到自己在喊什么,耳朵还没有回过气。

    又一个巨大的深坑出现。

    这种威力也将赵匡义吓着,好久才与大家一起爬起来,同样是茫茫然的。过了一会儿,赵匡义忽然狂笑起来。

    “姐夫,你没事吧?”符昭寿担心地问。

    “没事,没事,好东西啊好东西,”赵匡义道。这个小宋九只看到了开矿,若威力如此,何止是开矿,劈山凿路,许多山区道路就可以修了。甚至也可以用于河工对付那些顽石。开采石材,还可以用于军事。但对这个宋九不大清楚,若用火药包,现在投石机投的距离近,未必会起作用。再说,若是往上面浇一盆水,扑灭了引信,火药包就失去了作用。毕竟它不是雷管。或者制造火炮,那个技术难度更复杂,许多原理自己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时代铸造工艺也让人怀疑。炸城墙倒是可以的,洪秀全正是用棺材装了黑火药将南京城墙轰倒,攻入南京城。然而那个威力,要求质量更高的黑火药,也要求技术,必须使爆炸产生的气压直对着城墙冲才起效果,估计以宋朝将士水平,难以掌握。实际在宋九心中宋朝最大的敌人还是契丹,余下中原数国没有火药也可以轻易拿下。然而契丹是游牧民族,除了对付幽州城墙外,到野外这一招又不管用。如何在军事上用,宋九不会去管,这个让朝廷的工匠去想办法。

    有了一些先天条件,火药从唐朝后期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