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给坐实了别人的口证。”

    潘怜儿不语。

    丈夫意思她懂的,想要士兵不怕死,做为主帅第一个就不能怕死。因此每次作战时,丈夫那怕不指挥,也站在前线。

    想要下属清廉,自己同样要带头清廉。

    如果影响深远,象李广带的兵虽悍战可目无纪律,程不识的军队就军纪森严了。

    不过

    “都回来了,再说这些何用,当初还不是你同意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就会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比如宋家门丁单薄,于是潘怜儿当初很急,有了两个儿子,还要纳妾。相信纳妾纳得多,潘怜儿多少也不高兴。然而怕人说闲话儿。玉苹也是如此,所以当初南下时,才被几个太祖父欺负。明明不高兴了,几个异母兄弟掳到宋朝,依然央请自己花了一些钱,在开封郊外买了一些地,置办了一些房舍,用以安顿他们。

    也不能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可尊重不是完全听从,那是没长脑子的表现。

    但宋九也在纳闷儿,这个谣传是谁发起的?

    大苏端上菜。

    宋家养了不少人,但关系有点复杂,很难说他们是家丁,还是侍卫,可能僮客奴仆,或者客气地说法,傔客。男子多是保护宋家,或者随宋九南下北上,女子宋九让她们出去做工,替儿女们攒一些钱。包括郭二他们死了,这些妇孺宋家继续收留着。

    实际多半是以前雇佣的老人,然而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宋九基本用的就是这些人,后来没有雇佣新人了。有时候他们也主动做一些家务,如打扫卫生的什么,或者做一些粗活。家中带孩子,做饭菜,洗衣服,就是李婆婆,以及后来雇佣的两个妇人。玉苹与大小苏回来了,李婆婆也老了。大小苏便主动顶替李婆婆做一些家务活。

    饭菜很可口。

    四月天气始热,晚风吹来习习的月季花香。

    宋九呷着甜酒,边逗弄着几个小女儿,忽然一个黄门到了宋家,让宋九进宫议事。

    石普等人风尘朴朴从辽东回来了。

    

    “臣有付陛下重托。”石普道。

    这次与前几次不同,虽然也败了,也必然败,就算石普有完颜阿骨打的能力,他不是女真人,没号召力。主要是乌玄明能力问题。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人,又是最强契丹,女真必然会败。但以前无论怎么败,总保住了一些家底子,随后又东山再起。但这次不同,全部打残了。让辽国杀的杀,降的降,逃的逃,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女真对辽国牵制作用有多重要,石普是知道的,况且为了这个女真,朝廷前后投入多少钱下去!

    “石将军,你将详细情况说一说。”

    “可恨乌玄明!”石普咬牙切齿地说。若非可能还会用到这个人,石普在船上就想将乌玄明推下大海去。

    石普将真相徐徐说出。

    究竟朝廷要做什么,石普原先还真不知道,但下令让他蛊惑乌玄明出重兵于辽南。

    开始是好的,那怕就是耶律休哥来了,石普同样将他击败。

    但后来情况就不同了,听到萧燕燕举全国大军来伐,石普知道女真人肯定不支,于是相劝乌玄明,勿要再攻打东京城,急速向北退,那么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能迅速撤回大本营,到了大本营后,非是远征,那么就可以调集更多的战士。可能若是听石普的,不仅能给辽军重创,逼迫辽军撤回,最少也让辽军吃大亏,不会灭掉所谓的渤海国。

    然而乌玄明不听,认为以前能拿下东京城,现在连东京城都没有拿下,如何撤。况且此次南下,多次大捷,未必会败。实际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恢复渤海国的盛世。

    某些时候他连宋朝都渐渐不放在眼中,况且是石普。

    然后在东京城下惨遭失败,逼迫乌玄明只好撤军,但那时太迟了,让辽军堵在银州,前后夹击,虽然女真人的凶悍,杀伤了许多辽兵,可最后却失败了。乌玄明带着惨兵败将逃回黄龙府,再次遭到两军夹击。于是再败。可那时逃回兀惹城,非是原先撤回兀惹城。辽国十几万大军随后扑来。

    乌玄明败得那么惨,又是一个部落联盟制度,一些部族纷纷倒戈,虽然有的部族英勇反抗,数役下来,一度杀伤辽军几乎能接近十万人。不过内忧外患之下,节节败退。并且辽国这次下了狠心,对一些反抗的部族进行了屠族制度。乌玄明只好仓皇地随石普逃到宋朝。

    赵匡义大怒:“召乌玄明觐见!”

    想责问乌玄明凭什么不听宋朝的话。

    宋九拉住赵匡义的手说道:“陛下,石将军愧疚,非战之罪。即便是用了一些钱,然而值不值?”

    不是值不值,太值了,就凭借这次风计划顺利完成,仅是辽东就杀伤了近十万辽军,就远远超过这个投入了。想一想宋朝那一次战役所花的钱帛,就是大捷的唐河之战与徐河之战,赏赐抚恤的钱帛也足以支付起这些年对辽东的支持。

    宋九又说道:“他们终是野蛮女真人,哪里有这个远见呢。”

    他本来想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那置折家与王家于何地。还是要怎么看。

    古今往来,中国一直在养白眼狼,多得数得不胜数。

    甚至美帝也养了一些白眼狼。

    因此又说道:“外族无论忠叛,没必要太介意,总之,朝廷以后一定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一切为了壮内,若无壮内的需要,没必须为了所谓的万邦来仪,而耗内壮外,那么早晚会成国家的危害。”

    裸的务实思想,功利主义!

    “再说,万一他还有用场呢。武力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信怨恨辽国的女真部族还有不少,乌玄明父子以后依然会有作用。”

    赵匡义这才冷静下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关系,难道宋朝当真不顾自己的国家,硬扶持乌玄明成功建起新渤海国吗?

    石普道:“宋九说得对,侯中勋他们做得很不错,虽然极个别人开始傲慢,但在这些学子与小吏带领下,辽东欣欣向荣,他们也深受各部族百姓的爱戴。可惜了,那么好的地区让辽国得到了。”

    侯中勋他们做得不错,朝廷也没有亏待,国家缺的就是能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官员,这几个学子与小吏回来后,立即授予各个官职,有知县,也有各州的幕职官,虽多是边区州县,但陆续得到任命,成为国家的正式官员。而且只要不犯严重错误,这个履历很辉煌的,以后上位会更快。

    不过宋九倒是不在意这个。

    书院子弟出现不少优秀的官吏,不说他在,就挡住了这些学子的前程,若没他在前面做盾牌,几个官员渠道的群体中他们是最弱势的。这些年的沉淀会起来很好的积累作用。一旦宋九退下去,那时候这些学子官吏就会强势的崛起。除非后面那个皇帝象赵佶一样的昏庸。但相信这不大可能。

    他又说道:“无妨,与你想法不同,我反而渴望辽国人这样做,也许粮食多了,以后能丰衣足食了,说不定会使百姓数量急剧增加。但是论富庶,他们如何能及我朝中原?论勤奋,能及汉人勤奋?相反的,从马背走下来,只能与我朝比拼经济人口与内治,那个辽国还让人害怕吗?”

    赵匡义额首。

    宋九担心不无道理。

    但眼下国家还有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赵匡义想到是宋九的好处,而非宋九的“坏处”。不过宋九的易于满足也是一个因素。真要宋九做宋朝的诸葛亮,等着瞧吧。

    并且莫要小视了宋九,宋九对赵匡义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对官员优劣更重视,对百姓更关爱,至于开拓进取,史上赵匡义这一条始终没有做得差,就是方法不对。看上去的保守,那是困于西北,北伐打一次败一次,但始终没有懦弱过。

    赵匡义道:“石普,此行辛苦了。”

    “为了陛下,臣愿肝脑涂地。”

    赵匡义这才看着宋九,也是他将宋九喊来的真相,道:“辽国虚弱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背嵬

    宋九点点头,又叹息道:“王李二贼来得真不是时候啊。。”

    王小波李顺喊出均贫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可不能过份夸大之。

    所谓能起意义的,比如秦始皇结束诸候制,开始郡县治国,那就是意义。

    汉武大帝陈汤喊出一句,凡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让这个民族从此有了脊梁,那就是意义。

    王李虽喊出了这个口号,可历史的车轮依然照常运转,除了杀死许多贪婪的巴蜀主户土豪外,并没有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就象朱元璋,他杀了许多人,不好,可认真分析,他杀的多是百姓最恨的贪官污吏。为什么没人讴歌,因为他没有对历史进程产生积极影响,反而造就了最黑暗的国度,最贪婪的国度,甚至李自成义军逼到眼前,那些土豪乡绅宁肯让李自成抄家灭族,都不愿意交一文钱支持官兵作战。所以历史只看到朱元璋留下的黑暗背影

    因此宋九对王李二人的起义,看法也不是太公正。

    可以起义,但不要在这关健时间添乱子。

    不过这也不是赵匡义喊他来的原因,宋九想了想,问道:“陛下是将重心往内治上偏一偏,还是往辽国那边偏一偏?”

    “如何讲?”

    “辽国经此重创,大约北边能数年相安无事了。并且臣听闻高丽人闻女真大败,开始以辽国年号为国号。”

    赵匡义脸色有些不大好。

    当初宋九提议,资助女真人,赵匡义便说高丽。最少高丽是一个国家。不过宋九对高丽人十分鄙视,认为不可信,顶多起一点点侧应作用。赵匡义不大相信,也暗中资助了一些物资武器。若非高丽始终不肯发重兵相助,赵匡义说不定资助得更多。没想到高丽还真是一个风刮两边倒的小人之国。

    宋九笑了笑。

    前世对棒子宋九同样瞧不起的,包括金三在内。但他想法更客观,没有金三,美帝就能将军队驻扎在鸭绿江畔了。

    大家利用吧,就不能真做呆事,可以资助,但必须掌握好分寸。

    他又说道:“陛下恼怒,辽国人也未必高兴。这次年高丽趁辽国无法分心,大肆收留了许多逃向高丽的渤海人。只要我朝不流露出北伐之意,辽国必对高丽动手,以除后患,好专心与我朝相抗卿。那么我朝会有几年太平时光。”

    “但过后呢。”

    “陛下,要休生养息了。况且还有巴蜀之乱呢。”

    赵匡义毛躁地走了几步,道:“你说偏一偏是何意?”

    “往内治上偏,就是用臣的驱虎之策,辽国遭此重创,我朝可以放心大胆执行此策了。顺势将夔峡一些生蛮借贼人之手铲除掉。那么陛下所治辖的所在,就会阳光普照,所有百姓能享受到陛下的光辉。若是往北偏一偏,立即将二贼扑灭,迅速安定巴蜀,不在夔峡多事。就象太祖那样,将这个问题留下来以后解决。从而迅速休生养息,再度北上。”

    国力就那么大,只能二选一。

    赵匡义犹豫很久,说道:“看情况吧。”

    夔峡也许不重要,但赵匡义心中还有一个梦想,说宋朝统一中国,那真不算。交趾未收回来,甘凉兰河湟也未收回来,还有大理想得到大理,夔峡就是关健。若是夔峡象现在这种情况,就不要谈大理了,那个谈没有用,相反的,能如大哥所说,是以伤中原百姓为代价,而多生边患。

    不过燕云更重要。

    特别是现在的情况有些古怪,唐朝末落后,对西北控制力弱了,燕云却一直控制在手中。现在燕云在敌人手中,西北控制力却渐渐加强,宋朝已经开始对北河套都产生了一些影响。这想来,让赵匡义啼笑皆非,宋朝首都不是在陕西长安哪,而是在河南开封!

    

    石普到了河东。

    这时的石普军事能力已经超过了史上的石普。

    总的来说,除非霍去病那样的天才将领,普通将领是打出来的,就象李绩,战争打得越多,军事才干越高。

    辽东磨练尤为关健。

    夏税徐徐上来。

    实际宋朝经济情况真的变好了。

    若是无北方一次又一次的战事,多灾多害,加上巴蜀大起义,去年刮风所带来的自伤,随着夏税,以及其他各种收入上来,马上就能渡过难关。

    迫于这种情况,由潘美发动,十几家衙内联手,将五十艘即将归港的船舶货物一起,以救济巴蜀百姓为名,捐给朝廷。

    幕后的人是宋九。

    大环境也与宋九有关,宋九当初提议,赵匡义最先接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