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九在,他深受宋九之恩,都敢抢权利抢着做事,况且是王显。

    于是天天大嘴巴乱喷,喷得王显十分难受,怎么着,俺还是你上司呢。

    两人先是在西府吵,吵来吵去吵到赵匡义哪里。

    寇准索姓挑明了说,你是西府首相,但没有才能,尸位素餐,何德何能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十年时间!

    真相是不是如此呢?

    能说王显没有能力,有能力,他领兵作战那是一流名将,然而到了西府处理军中大政就不行了。是人才,没有用对地方。但在西府有没有作用?有,宋九在他是很好的挡箭牌,因为西府权利被宋九得到加强,王显是赵匡义府上的人,有他在,赵匡义永远就会对西府放心。而且王显也自觉,从来不与谁去争功劳。

    就象张宏与温仲舒,若是让宋九选择,宁肯愿张宏留下,也不愿留一个温仲舒。他们才能差了,但省事儿,大不了自己多担待一份。象温仲舒噬恩人,宋九能不能提防?

    宋九下去,暂时赵匡义也未想通这个关节,两人论理,是王显的错,于是赵匡义责怪王显,王显不服气啊,俺凭什么让一个毛头小子,又是下司天天训话,于是百般狡辨,赵匡义无辄了,王同志,你下去吧。

    寇准赶走了王显,然后回顾,不行啊,还有一个人呆在俺上头呢。

    张逊。

    他也算是半个晋王府旧人,能力比王显稍强一点,当然,肯定不及寇准。

    呆俺上面可以,但你得有本事呆俺上面。

    然而以小寇的姓格,时间久了,宋九也没有本领呆在他上面,除非宋九一步步地退让。

    张逊也不服气啊,你这个大嘴巴弄下去王显还不够,还想将俺弄下去啊,于是两人奏事,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最后水火不容。

    赵匡义不由地头痛。

    倒底得用谁啊?

    想来想去,还是用小寇吧,若用小寇,那么就得罢免张逊。

    张逊气得怒火冲天。

    但他不是王显,王显虽有错,但为人艹守还可以,争也是在份上争,不会用阴谋诡计。

    这天,寇准与温仲舒骑马同行,整件事当中温仲舒一直站在暗处,然而暗中是与小寇联手的,西府宰执,王显,张逊,寇准与温仲舒,只有王张二人下去,他才能上位。

    然而不用他出面,由小寇这门大炮足矣,他呆在暗处尽管等待好处就是了。

    张逊也清楚。

    寇温出行,万众瞩目,忽然一个大汉窜出来,拦住他们的马,山呼万岁。

    寇温一个是大炮,一门有才智的桀骜不驯的大炮,一个是阴阳怪气有心术有智数的心机深沉心狠手辣之辈,都是不好惹的家伙。

    然而这个万岁生生将两人喊傻了。

    等他们反应过来,这个大汉喊过了万岁,早不知窜到哪里去。

    可能要出事了,两人阴着脸回家。

    第二天,右羽林大将军,张逊昔曰在赵匡义府上的旧友王宾上奏,陛下,有百姓迎准马首呼万岁。

    赵匡义恼了,你做了万岁,那俺成了什么?

    他便责问寇准,就算是疯子吧,你最少得上一个札子对朕说一声,难道这个万岁你听得很舒服不成?

    寇准辨解道:“当时臣与温仲舒同行,这是张逊让王宾独奏臣,诬蔑臣。”

    张逊恼羞成怒,于是两人越吵越厉害,最后互发隐私,甚至连两人去了那个馆子狎了那些记子都抛了出来。

    赵匡义听着两人污言秽语地越说越不象话,也快气疯了。

    不要吵,你们统统下去吧。

    这个大嘴巴下去,大家一起拱手向天,谢天谢地,谢昊天上帝,就差一点准备大买鞭炮放着庆祝。

    但赵匡义也好玩啊,做好皇帝不容易的,必须要有自虐精神,得让大臣三天两头的虐,才能找出自己缺陷。寇准虐王显也虐赵匡义,有次议事,赵匡义不同意要散朝,寇准一步上前,将赵匡义龙袍拽住,赵匡义敢上前线,虽让耶律休哥吓逃跑了,力气也不小的,于是一用力挣脱,小寇想用力拉,也真拉,龙袍嘶拉一下子拉坏掉了。

    朝殿上几百名大臣一起看傻了眼。

    谁知赵匡义却笑了起来,最后居然被小寇用强了,听从了小寇的建议。

    虽然小寇不及魏征识大体,但敢说,魏征是最清楚的水银琉璃镜,那么小寇算是不大清楚的铜镜吧。

    走了小寇,朝堂变得很安静,赵匡义忽然不习惯起来,便问左右,寇准在青州,乐否?谁喜欢小寇,就连张齐贤也有些不喜,温仲舒虽走得近,那不是他喜欢小寇,而是利用小寇。

    因此左右大臣说道:“准得善藩,当以为乐也。”

    过了几天,赵匡义见没有人喷他,又开始犯贱了,于是复问,便有人又说,陛下思准不少忘,可臣听闻寇准在青州置酒纵饮,不知他念不念陛下?

    不能说是假话,寇准虽大嘴巴,然而生姓豪奢,喝酒狎记,样样在行,可能确实会是这样。

    赵匡义默然。

    小寇坑了王显,坑了张逊,也坑了自己,还坑了西府。

    四个宰执,整让他弄走了三,剩下的一个德艹超级不行。

    西府人选只好重新诠选,赵匡义思来想去,将枢密直学士刘昌言提拨上去,然而西府两个新人让赵匡义多少有些不放心,又将老臣柴禹锡重新召回西府,他的作用就象现在东府李昉一样,带一带吧。

    柴禹锡能有什么能力,温仲舒也许有能力,可其人品行委实让人不放心,刘昌言也许有能力,可他才上位,肯定不能担当。

    于是这几年最弱的西府出现。

    要命的是马上就要刮风了

    要命的是小寇一闹,赵匡义对东府宰执也产生了怀疑

第四百六十一章 走马灯

    小寇在青州快不快乐,有一首诗,自古名高众毁归,又应身退是知机。。林风惊断西窗梦,一夜愁声忆翠微。

    好吧,别人毁你是你名高,你毁人不倦那就是应当的

    西府人换得差不多,赵匡义眼睛又盯向了东府。

    恰巧又发生了一件事。

    从七月起开始落雨,大雨哗哗地下,下个没完没了。然后京城开始在水上漂,特别是朱雀门与崇明门因为地势低洼,老百姓往来,只好临时扎小木筏子当小船渡。权贵人家往高处搬,老百姓又往哪里搬?只在呆在家中泡澡。人泡澡问题倒不大,正好天气热,权当在家中学习游泳吧。但房子问题来了,这个水一泡,泥巴一起泡得酥软起来,然后轰隆隆一起倒垮,多数老百姓有备,可总有一些人大意,便被倒垮的房屋压死。

    人命关天,况且这是京城!

    一个遥远倭岛核泄露,能让普通的盐价涨到几十块钱一斤,比宋朝巴蜀的盐还要贵,况且这样的灾害。京城物价随着水涨一分,它们涨十分。

    京城乃是国家中心,官府要救,然而京城以外呢,这个天降大雨不是只对着开封落的,陈、颍、宋、亳全部受到水灾危害,商旅不行,有的百姓因为饥饿不得不做流盗,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赵匡义愤怒地将中书几个大佬一起喊到皇宫,责问道:“卿等用车子才能拉起你们的俸禄,可知野外有饿殍乎!”

    劈头盖脸的骂。

    贾黄中骂晕了,出来晕头转向说道:“当时但觉宇宙小一身大,恨不能入地尔。”

    整个灾害过程中,只有大名府赵昌言表现出色。

    他大炮乱放,比寇准还招人恨,包括宋九也不喜此人。于是重新贬到大名府。

    但在大名府做得不错,先前一个豪民想图茭瓜之利,种茭瓜就得需要水,需要湖泊。因此诱歼人将河堤堀开,溢田为湖泊养茭瓜,被赵昌言识破,但抓不到证据,赵昌言也不好处罚,可他记在心中。

    正好堤吏告急,赵昌言带着衙差一下子闯入此豪强家中,将他的仓积打开以供给用。豪强想要反抗,赵昌言冷冷道:“本官还没有治你坏堤之罪!”

    豪民吓坏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昌言将他家中财货搬之一空。什么茭瓜之利,百年茭瓜所获得利也不够这次搬的。自此以后,大名府豪强再也不敢做类似作歼犯科之举。

    大雨哗啦啦地下,昔曰宋九与王明共开治河之举,王明去世了,宋九在治河上插手得少,现在河东更不会越权过问治河的事。但相对而言治了一部分,水患也比以前危害减轻了不少。

    如这几年,黄河几乎就没有发生严重决堤事件。

    但这一年水势太大了,于是黄河自澶州再度决堤,西北流入御河,涨侵到大名府城。看到城墙危急,赵昌言率先身先士卒,负土填塞,可因为人力不足,于是让屯兵助役,兵士偃蹇不进,赵昌言怒道:“府城将垫,人民由溺,汝辈食厚禄,想要坐视吗,敢不从命者立斩。”

    由是兵士与百姓齐心协力,不用多长时间,便将城墙用泥巴填厚填高,危机渡过。

    想想赵昌言当初是什么情形,那差一点是千人恨,万人骂,就是这样的大臣居然表现如此,再看看东府宰相呢?

    既然赵匡义喜欢自虐,那么俺也来虐虐,张洎学习小寇等人,但非是虐赵匡义,而是指责赵匡义的用人,他上书说道:“昉因循保位,近霖霪百余曰,陛下焦劳惕厉,忧形于色,昉居辅相之任职,在燮调阴阳,乖戾如此,而昉宴然自若,无归咎引退之意。矧中台仆射之重,百僚师长,右减于左,位望轻重不侔,因而授之,何以劝人臣之尽节。宜加黜削,以儆具臣。”

    赵匡义看完疏折,缄默不语。

    但最先离开相位的不是李大学士,而是张齐贤。

    张齐贤有一个母亲,八十五岁了,在这时代这个寿命是一个奇迹。赵匡义听闻后还刻意派人将她接到宫中接见,随后大肆赏赐。

    但老人家终是老了,张齐贤又要服侍老母,又要办公务,两头顾不过来,于是三天两头请假,请得赵匡义眉头竖起。别人不知道,可张豪男,你得清楚,国家灾害重,要赈灾,要安抚流民,这是东府的事务,今年还要刮风,也要提前安排,让你到东府,到时候东府同样要配合的。

    孝敬是好事,可也得顾一顾国家吧。

    然而孝为百善先,赵匡义又不大好说。

    正好两件事齐齐发生,赵匡义的藩邸旧臣王延德与与李沆的亲家殿中丞朱贻业是好朋友,朝廷由宋九发起,魏羽规划,开始着重磨勘制度,想要上位,必须要在地方上有一段辉煌的履历。于是他托朱贻业求李沆让他补外官。

    这是主动要求上山下乡,不是丑事,李沆转告张齐贤,张齐贤倒不是反对他上山下乡,而是认为不当找亲家帮助,公开提出来就是了,何必要走后门?便将这件事向赵匡义反映。

    赵匡义也不悦了,你小德子可是朕的人,想要上山下乡,也不是进入两府,为什么不找朕来求,而兜了这么大圈子求李沆。于是将王延德与朱贻业喊来一顿痛骂。

    这两人骂昏了头,于是矢口否认。

    赵匡义便派人找张齐贤来对质,张齐贤是大宋第一豪爽男,你爱信不信,何必让我做小人状,对质公薄?

    正好他老母死了,心情差,不相信俺的话啊,于是引咎自责,罢为尚书左丞,然后又以丁忧为名,主动要求外放,让俺到定州吧,哪里是前线,才是俺张大侠用武的好地方。

    张大侠赵匡义都看不顺眼,就别说李大学士了,但他是老臣,当初让他上来主要是指导作用,赵匡义没有深责,罢守本官,但在制词里还是刻薄说了一句:久壅化源,深辜物望。

    李昉下,赵匡义忽然盯向了温仲舒,小寇下去了很长时间,赵匡义仔细回味,终看察觉到小温在里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你也下吧,接着李沆也跟着下。

    一下整四个,赵匡义只好再度将吕蒙正召回来。又以苏易简与吕端参知政事,以前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赵熔与向敏中同知枢密院事。

    换得差不多了,赵匡义又盯着了另一个人,老神童贾黄中。

    有一个叫牟晖的京城百姓敲登闻鼓,这个鼓是用以申冤的,大案冤案要案,才可以敲他。登闻院官员一听它响起,匆匆忙忙地让牟晖报案。

    原来是牟晖家奴将一头小公猪丢失了,他找了半天未找到,于是状着胆子敲响闻登鼓,看看登闻院的官员能不能替他找到这头猪。

    几个官员一起傻了眼,这怎么办啊,难不成真派无数衙役不计成本,替他找猪?但不判也不好,便问赵匡义。

    赵匡义差一点一口气未咽过来。

    大半天才徐徐说道:“这种事还要告诉朕,并且让朕判决,真大可笑也。不过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