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义听从宋九建议,将李继迁等人押到夏州,就在夏州削首示众。

    随后一系列诏书下到西北,因为得到大量战俘,战事结束后,这些堡砦与道路也全部修好了。手段依然很残酷,在士兵押管下,几乎没天没夜的抢工。一度发生了三起,先后被镇压。

    现在施工结束了,朝廷下诏,让各族返回故里,国家免其三年徭役,再加上以前免其赋税,几乎所有税务一起免去。

    同时鼓励蕃汉联亲,北周的民族制度不好照搬了,不过也有办法,若是当地蕃汉百姓有相互联亲者,国家赏赐五匹绢,五斤棉,五斤茶叶,宋九这也是有些恶搞,上书时索姓称为三五制度。

    又让各族盟约,制订简易条法,不是根据宋朝的律法处理纠纷、案件,毕竟情况不一,而是制订适合于西北的约法,以它来做标准断案判案。然后再划分地盘,勒令各族不得仇杀。

    再将岚州、石州、忻州、代州、府麟、渭州、原州、环庆、鄜州、丹州划出来,允其青白盐用通商法销售,朝廷仅征少许商税。

    但是这一战,动用了十几万军队,花了无数钱帛,还有那些百姓,是安置,不是屠杀,物资一起留给前线将士了,几乎赤条条地送到后方,这批安置费用同样不菲。

    似乎李继迁那么弱,宋九兴师动众,死了五千多名战士,花了天文数字的钱帛,是不是过份了一点?

    还好,抓住了李继迁时,搜出了辽国诏书,多少给了宋九台阶下。

    再加上宋九及时派了张齐贤去前方安抚,张齐贤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可他的能力实际也未必有多高明,不过他是枢密副使身份去前线的,能镇住大家,虽张齐贤远不及吕蒙正,但比普通的大臣能力肯定要高明得多,在前方安抚得不错。这也给宋九加了分。

    然而就是这样,还有不少大臣弹劾。

    张齐贤在前方未回来,这一下去,最少呆上数年了,但这也是一种磨勘。

    不过在枢密院里,宋九并没有因为许多大臣攻击而气恼,相反的,他眉头舒展开来,喃喃地说了一句:“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三百九十七章 自作聪明(上)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

    不要多,只要再推迟十年,李继迁羽翼丰满,也成长起来,即便宋九,对李继迁也没有多少办法。

    值不值?

    如果对照历史,那简直太值了。

    庆历年间打了三四年,认真说,战事规模还不大,那时候赵祯为帝,吏政皆健康,财政更健康,结果三四年打下来,国库打空了不算,为了支持前方作战,苛征厚敛,全国发生多次起义。仅是那几年,国家就为西北用费多达两亿多。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若无西夏,以赵祯的仁,宋朝会变成什么样子,若无西夏的牵制,以宋朝的发展,宋朝会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让宋九及时地将这个威胁扼杀在萌芽中。

    但有谁知道?

    相反的,许多人抱怨。

    还有一个人,史上的李沆,他准确地预测出西夏的走向,甚至刘娥、寇准、王旦、丁谓、王钦若等人以后的作为。在他死后,包括宋真宗都认为他是圣人,俺不是,将李沆做为敬仰的目标。可在他生前,谁相信呢?

    相比于李沆,宋九要幸运得多。

    最少他达成了目标,不管过程如何。

    不是西北没事了,秦渭以西的吐蕃人,甘凉的回鹘人,岷洮的羌人,朝廷对他们依然无可奈何。

    不过他们危害不会大,沙散了,还能成塔么?

    西北也有诸多党项人仍不服气,然而蕃汉通亲的融合,圈养的定居,羊毛商路与青盐路所带来的利益链,诸多堡砦开始屯兵看守着各个要道关卡,划分地界分封官职带来的化整为零,纵有危害,也不严重了。况且李继捧召回来了,许多拓跋子弟在这次征讨战斗中,陆续击杀,或者押回京城,或者授官调往他处,没有拓跋家族子弟的号召力,有谁能将这个仇杀严重的地区各族聚集起来?

    甚至朝廷的疆域也在无形中达到北河套,达到西阴山,甚至与辽国的西山地界接连。

    所以宋九感到很值。

    在一片弹劾声中,宋九又做了一件事,让长子借助西北风,随船下了南洋磨练。

    赵匡义好奇地将宋九喊到皇宫询问。

    宋琪为了攻击宋九,将西北战争爆发后所用的钱帛,粮草,武器,人员伤亡,陕西百姓劳役的增重,一一搜集出来,怦击宋九政策的失误。

    还有呢,三五制度以后会陆续地用钱。

    士兵伤亡的抚恤与有功将士的赏赐,也要钱帛。

    各族掳回来的族民安置更需要钱帛。

    青白盐销售范围的扩大,削减了解盐的盐利。

    总之,劳命伤财,天怒人怨。

    宋九自战事结束后,再度沉默,但他进宫与赵匡义说过其意义。暂时是花了钱,可是西北一劳永逸了。士兵伤亡,可是几万士兵得到实战练习了。国家也不能靠一人为相,赵普老了,其他数员老臣当中,能力能及赵普者还没有看到,而张齐贤去了西北,磨练几年,最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西府首相。天生成才的人少之又少,就象宋九自己,若无南下岭南,北上辽东,又会有什么才能?

    分散相权,赵匡义喜欢。

    张齐贤,赵匡义喜欢。

    因此赵匡义一直沉默不语。

    不过宋九也知道,赵匡义同样认为自己花的代价太大。

    “宋卿,你真让你长子去了南海?”

    “嗯,民间有谚,富不过三代,主要他们没有吃过苦,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况且传闻妖异,那有那么多风险?”

    “富不过三代”

    其实它不仅是豪绅家的弊端,也是国家的弊端。一个王朝一般第一代第二代都还是不错的,当然,晋惠帝那个宝贝蛋子是不能算了。但往后就会越来越差。

    赵匡义又道:“海上有多危险?”

    “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危险,但有点儿危险。若是连这点危险都害怕的话,以后如何做事?”

    “若是让皇子也下去看一看”

    “陛下,你不要拿臣开心,”宋九汗颜道。终于明白赵匡义用意,赵元佐越来越不听话,赵匡义看到自己将儿子送向南方磨砺,同样动了心思,让赵元佐吃吃苦,一是磨砺,二让他吃了苦,回来后也就自然老实了。

    但那岂不是要了宋九的命。

    本来西北那摊子事,让许多大臣弹劾,再将皇子送向南洋,自己等着让唾沫淹死吧。

    宋九又道:“若陛下想培养皇子,开封府尹是最好的选择,就在陛下眼下,做得对可以鼓励,做得错可以矫正。那么未来这段宝贵的经历,就打下了好底子。”

    赵匡义犹豫不决。

    南下南洋还行,可让赵元佐做开封府尹,他有点顾虑。

    然而两人交谈后没几天,便发生一件事。

    若是赵廷美想谋反,就没有这件事发生。关健赵廷美哪里想谋反?

    因此他对这个大侄子平时还不错。赵匡义处理赵廷美,赵元佐替三叔求情,赵匡义不听。后来赵元佐在王府里就发神经病了。

    特别是赵廷美前面一死,后面父亲不但不后悔,反而要封禅,赵元佐闹得更凶。

    直到去年年底,赵廷美也死了很久,封禅让大火一闹也未封成,赵元佐才恢复了正常。

    赵元佐若是真疯了,赵匡义肯定不会让一个疯子做帝王接班人的,况且他儿子那么多。看到赵元佐恢复正常,大喜,降德音,就是小赦天下,罪犯不免罪,但减罪一等。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时间淡化一切,那么赵元佐毫无无疑问,最终成为宋朝第一人。

    然而不是。

    赵元佐一心想替赵廷美翻案,两个中书宰相怎么想?

    并且他还有弟弟

    吠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

    赵匡胤曾评价赵匡义家的小三,此子象我。赵匡义评价自己的儿子,长子象我。

    赵元佑夹在中间就悲催了。

    于是他越来越沉默。

    但究竟谁象赵匡义?其实就是他!

    赵匡义诏诸王宴射宫苑,因为赵元佐生病还没有好清,没有喊赵元佐来。

    这本来是一次很正常的父子团聚,可是某人或者某些人看到机会。

    宫宴结束,陈王赵元佑带着几个弟弟,没有回王府,而是跑到赵元佐府上。

    不知道赵元佑对赵元佐说了什么,赵元佐忽然说道:“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没有被邀请,是君父想要抛弃我。”

    这次他真的发疯了,将媵妾一起关在王府里,然后开始焚烧王府。到了第二天,火势还没有被扑灭。

    若看表面,赵元佐这次闹得太过份,可是为什么他在烧王府,仆役不阻拦?为什么到第二天还没有扑灭?究竟赵元佑说了什么,能让赵元佐刺激到这种地步?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宋九根本没有准备。

    赵匡义愤怒了,就是闹也得有一个谱儿吧。派人将赵元佐带到中书,宋琪与李昉旁听,派御史审问。

    宋李二人有心维护,在边上旁敲侧击,事情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但是可能么?

    这时候还不将赵元佐踩死,难道坐视赵元佐以后得势来报复?况且赵匡义那个箭伤时不时都在发作当中。

    不知道怎么问的,赵元佐居然坦白从宽了。足够了,宋琪将赵元佐的供词送给赵匡义。

    赵匡义让大内管家王仁睿带话给他:“汝为亲王,富贵至极,何凶悖如是!国家典宪,我不敢私,父子之情,于此绝矣!”

    目标达成,得立即撇清吧。

    赵元佑带着中书两个宰相,以及一些大臣,向赵匡义号泣营救。

    赵匡义流泪说道:“朕每读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率教者,未尝不扼腕愤恨,前些时间,朕还与宋九论如何教育子女,没想到我家亦有此事。朕为宗社计,断不舍之。”

    于是下制书,将赵元佐废为庶人,均州安置。

    大臣再劝,赵匡义说道:“近来内外安定,方思自适,而元佐纵火,实挠朕怀。”

    宋琪说道:“尧舜有丹朱商均,此不足以累圣德,元佐若无心疾,当不至是,望陛下开释。”

    明是求情的,可实际是要命的。

    赵元佐有心疾了,能当好皇帝吗?那么为了小赵二开路,更要将赵元佐送走。

    不过没多久,宋琪便想到一件事,赵匡义乃是顶级权谋大师,能瞒过一时,还能瞒过一世?再加赵匡义激怒之下,立即以赵元佑为开封府尹,储位渐定,又再次率百官替赵元佐求情。

    毕竟是儿子,于是赵匡义让使者召还,此时赵元佐还未到均州,刚到黄山(非是安徽的那个黄山,而是湖北北部的一个小山脉),又被召还回京,安置于南宫,派使者监护,不得与外界交通。

    但文武百官不是傻子,立即察觉到宋琪在这场皇储更替案中扮演的作用。

    太厉害了,这简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啊。

    于是一些人开始向宋琪靠近。

    甚至包括西府的柴禹锡。

    但他又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象宋琪示好,正好下值回家,看到赵普的宅子。

    赵普离开京城后,他的豪宅一直空着,虽然赵普为了装修它花了不少钱,但按理说它是官宅,赵普若是继续为官,不大好处理,然而现在赵普等于是告老还乡,因此朝廷要收回。

    于是他提议,请求朝廷将赵普的宅子赐给宋琪。

    他是西府的人,听罢,大家不由一起看着宋九

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作聪明(下)

    如果你遇到大师,会发生什么?

    有两种可能,一种你无钱与无权,那么恭喜你了,你与大师身份不般配,大师会自动远离你而去。

    若是有钱或有势,大师会象对待宋九大姐那样,为你开讲神仙的法则,或者象对某歌星那样,从四川旅游到藏省,再从藏省到印度,到尼泊尔。直到你感受到如来佛祖的真谛,远离红尘,甚至与丈夫果断的和离。

    但这种结局还不算最悲催的。

    最悲催的是你有着权势,这些大师又不顾颜面,来了一大群,只服务你一个人

    王延范,江陵人。

    据说他从小长相与常人两样,又十分讲义气,家中又有无数钱帛供他花,因此一个又一个大师来了。

    特别他命比较好。

    因为他祖父王保义是荆南国的将军,所以王延范会一点武艺术,投降宋朝后,他祖父的战友高从诲得到赵匡义信任,开始重用后,觉得王延范不错,便向赵匡义推荐。赵匡义便让王延范做了太子舍人官职,后来又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