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也是,我快不行了。”

    “不会的。”

    “无妨,作将士的马革裹尸乃是荣幸,伐汉吾志也,今天得伸,我感到很欣慰,死在贺州乃死得其所。不过我就担心我那几个犬子。”

    “王将军放心,此次我回去,无论如何,也将他们拉到河洲中,让他们以后衣食无忧。若同意,我还让他们进入书院学习。”

    “那就谢过你,也不妨你将我名声败坏。”王继勋又大笑道。

    当晚王继勋去世,含笑而去的。

    他笑着走了,潘美一边派人打造灵柩,同时也愁肠百结,王继勋一去,等于军中少了一员重要的得力大将。只好继续,他自己率领主力军队南下开建寨。从陆地走的,若是潘崇彻敢渡过贺水,说不定会鏖战一场。没有让他失望,潘崇彻三万大军在贺水河畔坐望之。实际南汉真正门户非是贺水,而是韶关。

    他相信南汉这个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将领派被草木惊兵地派到贺水,心情会有多恶劣。两军隔着一条贺水,隔着几十里的山道擦肩而过,一是动的,一是静的。宋军来到开建寨下。南汉大将勒晖试图反抗,无数劲弩石弹象飞雨一般地下,仅是两天,开建寨的南汉兵卒就产生了慌乱,要么投降要么被杀。这是一个关健的位置,开建寨在宋朝后来置开建县,又改为封州,也就是后来的西江边的封开县。宋军得到它,等于将南汉一切两半,东西切开,南北切开!

    西边还有一路军队,尹崇珂带着宋九攻向昭州。这一路兵马很忙,跑累死了。宋军在贺州呆了一段时间,足以让战俘们将消息带回去,闻听好人宋九来了,昭州百姓热烈欢呼。昭州刺史田行稠感到不对,想弃城逃跑,刚到城外就被老百姓捉了起来,然后涌到城中,派人迎接宋军。尹崇珂一听也傻眼了,还未打呢,老百姓就替俺们将昭州夺下?

    那么只好快吧。

    宋军跑到昭州城,南汉很残忍的,将城中所有百姓一起撵出去,不让百姓住在城中。宋九下令让百姓进城,派小吏管理着分配房屋,让兵士替他们整修房屋。其中还有宋九三个学子,由他们带动,小吏们个个做得不错,城里城外一片欢天喜地。当然,这个模式不大好复制,主要还是刘鋹作的孽。

    宋军跑得气喘吁吁,也要休息两天,喘一口气。桂州那边也有了消息。李承进听到前方的消息,他手中的兵力又抽走了,开建寨眼看也要切断,特别是田行稠让百姓生擒活捉,让他戚戚,他坏事做得也不少,于是拨腿就逃。百姓早盯着他,看到他带着一队兵马要逃,一起拿着锄头围上来,兵士们自己儿将武器放下。又将李承进活捉,派人通知昭州。那只好再起拨军而起,在老百姓热烈欢送中,宋军又跑,跑到桂州将桂州接受。接着浔州藤州梧州又来。跑到梧州,尹崇珂说道:“宋九不能再跑了,战线拉得太长,影响后面行动。”

    也跑不动了,仗一场未打,所有兵士跑得筋疲力尽。只有王枕兴高采烈,所到之处,许多人问,是不是你砍的宋都监?

    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王枕得意地说,宋都监都没有怪我,你们抱怨什么!

    宋九不敢再跑了,接收暂时还是次要的,接收得越多,兵力越分散,真正的是在东南

    

    消息迅速传到京城。

    赵匡胤龙颜大悦,实际这一战他也不能说是十成把握,就看潘美能不能打好,能打好那点军队足够用了,若打不好,再添两万军队也未必够用。直到此时,他可以断定,岭南大局已定。

    又一个国家落入宋朝囊中,赵匡胤十分欢喜,下诏以宋九为宣恩候行营马步军都监,代替王继勋,但有不同之处,王继勋只是马军都监,宋九多了一个步军,也就是有总监全军之权。监军之权不会当真,他敢监督他老岳父?这是对前线将士释放的一个信号,宋九做得对,因此有赏,你们不得违抗。又让郴州刺史朱宪担任行营副都监,实际朱宪才是真正的都监,他与潘美无亲无故,用些监督。而且也是一个老官员,在柴荣时就是成州刺史,曾替柴荣带了五十匹绢与三十斤茶叶,赐给华山陈抟。与王明一样,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官员。派中使立即将诏书送到前线,不然整个大军没有都监也不象话。

    赵匡胤十分喜欢,不但南岭可定,还不会象巴蜀与湖南那样,会整成一个烂摊子。于是又将群臣召入宫中宫宴,对赵匡义说道:“二弟,当初你说宋九年少,又无规矩,怕去了大军反会坏国家大事。你再看如何?”

    “皇兄,臣弟不解也。”

    “不难,汉主暴,我施以仁,汉主酷,我施以慈,必须派一个心软之人前去南方。二弟,你说何人心软也?”

    宋九未必心软到他们想像的地步,不过时代看法不同,对人命看法也不同,反正打败了,又何必要造下杀孽呢?

    “妇人之仁。”

    “是啊,是妇人之仁了,我也不大喜欢宋卿这一点,不过用之南汉,却是恰到好处。此子一去,当抵一万精兵也。”

    “皇兄英明。”

    实际宋九搞的那一套伪劣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让赵匡胤云里雾里,但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管效了,就是好的。不但他,消息传来,所有官员瞠目结舌,特别是宋九带着宋军跑着才能接受地盘,让许多官员无语。

    赵匡胤高兴的不是这一点,最高兴的是宋九到处宣传赵匡胤说吾将解救此方百姓于水火也,官家以官家自居,不以陛下自居,是长者之心,最怕的就是百姓受罪,惨死,人命关天,等等。怕前线的消息传来,有遗老望着北方失声痛哭,然后呼喊圣天子。

    宋九搞的这一套,能不让他高兴吗?

    花花轿子大家一起抬,于是宣恩候也弄出来。候爵不当真,满朝公爵多得是,意思是你替朕宣扬圣恩,朕很欢喜。而且赵匡胤或多或少将宋九看到他亲手培养的大臣。

    但赵匡胤也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宋九说赏酒,是朕的兵力,勿用你来赏,从酒作坊买来十几万斤酒,用船送向南方。可这个酒是和买方式买来的。

    河洲诸衙内哀鸿一片,这得损失多少钱哪。

    听着二赵对话,赵普在边上深思。

    他派人下去查,不易查,宋家账目出纳太复杂了,又有一笔钱到账,然后玉苹代替宋九到处散钱,水泥试验的费用,以及试验室里费用,还有其他的开支,查不起来。除非抄家,将宋家总账找出来。但就是抄家,若是宋家没有总账,这笔账目还是无法查清。然后又查郭氏兄弟这条线,那更乱,郭家兄弟结交的朋友都是瓦子里的武艺人,来去无影踪,并且因为作坊,宋九又从瓦子里请来许多文艺人,包括说书的,绘画的,谱曲的,写字的,这一查更复杂。

    只查出来一点,巫蛊案发作时,符昭寿去了宋九家。然而能将符昭寿抓来审问吗?并且他也是河洲大股之一,四个副领事人。去宋九家颇为正常,就象高怀德的孩子一度闹得很不开心,然而双方为了河洲的事,仍然有交往。后来大约是高怀德化解了,才一笑抿恩仇。

    还查出一件事,玉苹的身世。

    不过这个作用不大,玉苹父亲掳到契丹,人人皆知,有的活着,有的死了,这是国,可他们毕竟是父女,有书信往来,岂不是很正常。难道凭借这一点就断定她是叛徒,谁相信,以玉苹如今身份,给一个贫困知县也未必能换得。她能背叛宋朝,或者说能背叛宋九吗?

    要么宋九与吕端关系很好,可那样更让人茫然,吕端与赵匡义相互很少来往,倒是与赵匡美感情一直不错。赵匡美是赵匡义的二弟,是兄弟,可两人能是一路子人?那更不可能,赵匡胤能容忍老二老三走到一起,那他这个大哥怎么办?

    因此越查赵普越糊涂。

    这个小动作赵匡胤并不知晓,也不能让他知晓,那么赵匡胤必然大大的不快,赵匡胤拍拍手道:“诸卿,今天朕给大家品尝一样好东西。”

第二百五十章 暖冬(中)

    好东西捧上。

    潘怜儿送酒,赵匡胤发觉到一条变通的道路,反正宋家分红分了很多,不在乎那点钱帛,因此嘱咐自己的小妻子,你将潘怜儿请到宫中谈话,替朕向她要酒。

    宋皇后岁数小,还有点童心未泯。看到赵匡胤如此,她也觉得好玩儿,因此将潘怜儿又请到皇宫。潘怜儿啼笑皆非,回到家准备瓶子与箱子以及绸布。十几天后又送来两牛车美酒。

    大臣们也听说了。

    对赵匡胤这个小动作,一个个皆摇头,刘温叟不咸不淡地上书四个大字,掩耳盗铃。将赵匡胤呛着,不过这些酒送过来,也足够他喝上好一段时间了。

    今天高兴,于是拿出一些美酒。

    内侍抬上来一个个大盒子,这是官家最喜欢的物事,虽是给大臣喝的,也不敢将它打碎了。盒子就是工艺品,上面不但刻着精美的图案,上面还有一些镂雕。

    上面有字。不过离得远,大臣还是看得不大清楚,不明白抬上来何物。太监将盒子打开,里面绸布露出,再到瓶子,一个大琉璃瓶,上面居然还有彩画。

    不用看酒,仅是这个包装,就觉得贵气逼人。太监打开酒瓶子,这个酒瓶子图包装的,不易倾倒,还得倒入酒壶中再斟酒。但从这个包装出来,给人感觉就会不一样。

    事实它也非是才出来的蒸馏酒,只有一个度数高,不但蒸酿多次,还经过多次配方试验,口感远非昔曰可以相比。有一些大臣偶尔也去顺店喝过,不过还有许多人望而却步,从未喝过。李昉叹口气道:“今天沾了陛下的荣光,喝此佳酿,何曰复喝?”

    许多官员深以为然。

    吕端呵呵一乐,道:“有一处不愁用度。”

    “何处?”

    “宋九他大姐在河洲开了一家酒肆,里面也销售这种佳酿,我去过数回,只是酒有些贵,我也舍不得吃。”

    诸臣又深以为然,不过这也是一个解馋的好办法,至少酒肆的菜不会卖天价。第二天宋九大姐酒肆突然暴满,来的还多是官员,有的人喝着还带着。但还是喊贵,太贵了,又没有皇宫那种精美的包装。因此多有怨怼,是好东西,但宋九也太心黑了,难怪舍得交曲钱。

    南方佳报让大家觉得心暖。宋朝强大大臣们才会长远,不会做亡国之臣。酒也让这个冬天更暖和。但还不是最暖和的,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喜讯。

    三千破六万,非是南汉六万,而是契丹六万!

    

    好消息好到,坏消息也来了。

    北方传来急报,说契丹六万兵马袭向定州。

    赵匡胤看着情报,有人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赵匡胤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分析对方的战略用意。选择在冬天,冬天作战对契丹有利,就象前年他们袭击河东一样。甚至有的粗糙的弓箭在这个寒冬里都无法拉开。

    天气对契丹人有利。

    但契丹人要做什么?

    他不相信契丹人敢入侵中原,没那实力!就象前年一样,滑行到龙门前,他们迅速撤回去,孤军深入,下场只有一条,死!就是掳掠,河北前线一片荒凉,契丹那边也是。他们打草谷,宋朝也过去打草谷。想要收获,只有向南再向南

    宋朝讨伐南汉,并没有动用主力军队,都在,南到一定地步,六万人下场还是死!虽冬天作战对契丹有利,当真不影响他们的行军速度?

    想来想去,赵匡胤终于会意契丹人的心态,契丹支援北汉,两场大败,最要命的是马仁瑀乘虚北上,一直滑行到上谷渔阳一带。真正惊讶的是宋九,他喜欢对照,听到后将地图拿来翻看,也就是从后世燕京昌平西边开始,一直到怀来,涿鹿,张家口,直达古长城下,这里离易州多远?然后掳来无数马牛羊与百姓,牛听从大臣建议,分放给了因为支援河东一战的百姓,马留下来,羊宰割了,百姓安于河北南部地区。

    马仁瑀一路所过,契丹留守的兵力不足,又忌惮其威名,无一城兵士敢出城应战,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容地将大队兵马与大批牛羊百姓带到南方。这次草谷将契丹人打惨了,据斥候的情报说契丹一个官员察看,向辽主禀报幽州西北地区千里凋零,一片荒芜,余下的百姓因为宋军大掠,牲畜荡尽,财产洗劫一空,民不聊生。

    契丹是大国,赵匡胤内心很清醒,至少不比宋朝弱,因此他也同意赵普看法,先南后北,将中原一统,力量将会更强大,才能慢慢将契丹磨灭下去。自己被打了脸,知道要报复。契丹新主继位,为了树威,也要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