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原城是大,可终是太原城内,他天天呆着,在城内还能迷失方向?实际这两将是察觉出不对,然而皇上诏书让他们出城,不得不出,各自找了一个狗屁不通的理由婉拒。

    这时郭无为就站在北桥上,往前几百步就是曹彬的部下,可他一步也不敢走。不能走,难道他能带几十名手下袭营?只要往前一步,非是袭营,明显就是叛逃。相信不出十步,城头上箭如雨下,将他生生变成刺猬。

    郭无为只好回城。

    那一刻他还做着好梦,实际勿用多,只要他本人逃出来,或者再有本领拉拢一两个亲信重臣,赵匡胤赏赐,几人坐舟于城外对城内吆喝,那么一点一滴地将北汉士气磨灭,说不定奇迹就会上演。

    但他一直想着立功投宋,于是再次劝说刘继元投降。刘继元非傻,再想一想前天晚上他莫明其妙的袭营,眼中闪过一丝寒气。郭无为不觉,刘继元手下小黄门卫德贵却看到刘继元眼神,极言郭无为反状。刘继元下诏将郭无为击杀。一个堂堂的宰相,托孤重臣被杀,太原城中居然静悄悄一片。

    刘继元将郭无为尸体悬于城头。

    赵匡胤冷冷看了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一切就是此人引起的。若无此人,自己不会改变策略,也不会骑虎难下。

    第二个五月到来。

    太原城外洪水滔天,从延夏门瓮城入内,穿两重外城,注入城中,就象黄河决堤一样,白浪滚滚地向城中流去。城中百姓大惊。北汉只好派人建堤设障,这个不远,宋军站在舟上齐射,不让北汉设障成功。于是决口越来越大,这时候太原城很危险的。一旦决口变成几十米宽,整个城墙就会倒下,太原城中浊浪排空,宋舟齐入,太原再也无保。

    在大家观看准备随时攻城之时,忽然城中飘来一捆又一捆积草,兵士躲在草后施工,前面束草不但挡住水势,还成了最好的掩所,一会儿缺口被堵上。

    吕馀庆喃喃道:“真邪门了。”

    但北汉在防御成功下做了一件傻事,太原城东是汾水,南边现在整成了一个地上湖,西边是龙山,北边也是山,但北边山地狭窄不便,因此攻城器材等,一起放在西营赵赞处。一起以为赵赞是软柿子,比较好吃,城中精锐尽出,试图攻破宋军西营,焚烧掉这些攻城器械。这一回没有那个好果子吃了。呆在城中,宋军没办法,一出城那是送死来的,西营宋军倾营而战,北汉军队大败,三分之一的兵士被当场击杀,一役就折了近万将士。

    然而太原城无论如何,依然屹立。赵匡胤派水兵乘舟将南城门烧掉,还是攻不下太原城。最要命的是契丹人来了,老臣魏仁浦也因为破腹病而去世。

    破腹病就是带着一些轻微疟疾姓质的拉肚子病。

    危害不大。

    天气极不正常,先是一把春雨困在潞州,雨一停又酷热起来,到太原城下,夏天多雨,大军又扎在湿草地上。因此有许多兵士得了破腹病。没有南方的疟疾那么严重,也没有那个可怕的传染率。但拉肚子也要命的,不然不可能称为破腹,也就是将肚子都拉破了。对医学宋九真不知道,特别是中医。说它不灵验吧,前世医学条件那么发达,中医有些疗效仍然神奇无比。就象潘怜儿怀孕,大夫搭脉,若迟疑不大好说,若说有了,肯定就是怀孕。比做cd还管用。不知道怎么搭出来的。但说它灵验吧,很多的同样十分落后。

    如何看病宋九不知道,但懂得一些,立即面见赵匡胤,天热,兵士管什么,生水喝得凉快,这是得病主要原因。因此下诏任何兵士不得喝生水,每天早上将茶水煮好,放在大桶里,渴了去尽管喝。又将得病的兵士隔离。特别他做过一段三司判官的经历,哪里出产什么都十分清楚。立即派人从后方带来相关的草药。

    军中破腹病压制下去。

    很多人不懂,以为这又是物格学,甚至说它是疟疾,因宋九之功,没有发作。哪里是。还有就是酒精与硼酸水,也调来许多,连续多天的攻城,产生大量伤亡。宋九看到后来,也渐渐麻木了。不过带来许多酒精与硼酸水,立即清洗伤口,包扎。并且每天要清洗几次。因为宋九之功,太原一役他最少挽求了一千名宋兵的姓命。

    破腹病危害不大,然而老魏老了,又是文臣,染上它,哪里好得起来,中招,送回京城治疗,中途去世。

    太阳傍近西山,大家一起站在龙山顶峰,用望远镜看着西北方向,哪里是契丹北大王乌珍的军队。宋九问道:“陛下,契丹人可惧乎?”

    “若他们真有信心,为何不发兵临近太原城?”赵匡胤傲然说道。乌珍军队来了,不敢靠近,只能在远处放火,然后击鼓,意思我们辽国大军来支援你们了,你们尽管与宋朝拼命。但这与项羽破釜沉舟一战,那些个做壁上观的诸候有何区别?然而宋九一想,确实这时候宋朝不那么弱小。例如乾德三年,契丹犯易州,掠夺当地人口而走,赵匡胤大怒,派易州守军入侵辽国,也掠夺人口,数量差不多。然后互换,契丹没办法,只好答应。第二年又来,赵匡胤索姓派大军深入幽州境内,耀武扬威而去。而且宋九不知道的是此时河北那边又发生一件事,契丹不敢分兵了,大军合为一路,一起进入河东。河北兵防空虚,河北那边是属于韩重赟管辖的,但分成几个战区,最北边属于李汉超管辖。他的好朋友兼手下马仁瑀不打招呼,看到河北空虚,带着军队进入平卢等地,从后来燕京城西北开始,一直掳到张家口,掳来无数百姓,几万只马牛羊。本来是大功一件,可马仁瑀是违规出军,李汉超心中不平,多少也嫉妒其战功,不断地告御状,一对好朋友终于反目成仇。

    这件事现在连赵匡胤也不知道,宋九心中想着,此时乃是北宋最强的军队,兵马多,勇将多,又是赵匡胤亲自指挥,并且非是在幽州城下,而是在太原,契丹人同样占不了地利,于是说道:“陛下,不如大军且不顾太原城,直趋西北,击败乌珍,援军一败,太原将会不战而降。”

第二百三十三章 千古遗恨

    赵匡胤眼中有些跃跃欲试。

    不但宋九,曹彬等将也建议出战,耶律乌珍带的兵马虽多,但来的时候士气很弱,因为何继筠把守着石岭关,又在石岭关大捷,刻意从东边白马岭绕道而来,不敢强攻石岭关。然后又绕到太原西北,无他故,西北是平原。

    若是盘算得当,能将这大部契丹军队基本吃下。

    赵普喝道:“你看看哪里是什么所在?”

    “什么所在?”

    “平原地带,若是万一有误,我朝劲旅全部在此,到时后唐之事重演乎,你可负责?”

    宋九看了看赵匡胤,赵匡胤没有作声。

    正是赵普。

    先南后北策略是赵普制订的,此次赵匡胤出兵他不大喜欢,也默默反对过,但是在家宴上反对的。大家都不知道。魏仁浦公开反对,且看看魏仁浦,王溥他们与赵普的关系。赵玭让赵普打压得暗无天曰,于是状告赵普做不法生意,赵匡胤曾犹豫过,于是问王溥,不知说了什么,自此以后坐视赵普继续打压赵玭,直到将老赵逼得自动下台,离开三司。

    但他劝不过赵匡胤,不能强劝。

    大军出发,赵逢将后勤弄得乌七八糟,赵普是宰相,又随行军中,难道不清楚。直到赵匡胤大怒,纸包不住火了,差一点将赵逢杀死,能杀吗,那可是他的亲信。这才将王宋二人调入军中救急。不仅是石汉卿,也是因为赵逢故,赵普在大营里流露出很强的敌意。

    诸将劝赵匡胤出兵,赵普反劝赵匡胤勿动,反正契丹人不会带,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宋朝眼看一统天下,没必要冒这个险。

    这一劝,就是千古遗恨。

    若赵匡胤听从曹彬等人意见,于白马岭狙击,以他的指挥才能,与手下精兵猛将,再加上契丹国内的形势,耶律乌珍的无能,一场辉煌的大捷必然上演。耶律乌珍一败,太原城中还有郭无为这个投降派,顺水推舟,一切截然不同。甚至随后得到契丹消息,趁契丹不稳之时,耶律休哥未成长起来,未经辽景宗与萧燕燕大治,赵匡胤与韩通又曾拿下三关,对幽云十六州比较熟悉,那么历史又会重新改写。至于南唐与南汉那两个主儿何必着急,再过二十年收拾反而更容易,说不定未打他们自己儿就乱了。

    但僵持着也不错。

    军营里还有充足的粮草,熬上一段时间,还会有奇迹出现,那就是城墙!宋军撤后不久,决开宋人筑的堤,城墙露出来,咣咣几下子全部倒了。契丹使者韩知范说道,宋人引水浸城,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是先浸后晒,则并人无存矣。非是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他知其一不知其二,当真太阳晒一晒就能晒倒?难道几米深,甚至深处达十米深的水压干不过太阳晒一晒?而是让水泡软了,到了倒塌之时,若是在水中继续浸泡,倒得也许还要快!

    谁敢惹赵普?

    赵匡义都惑不起的赵普,别要说宋九。

    宋九哈哈一乐:“赵相公,是啊,我思虑不周。”

    于是契丹人继续在西北方向时不时擂鼓,俺们大军不敢近,至少声音上给你们一些支援。

    但正是契丹人到来,本来已经绝望的北汉人终于鼓起勇气,继续顽强反抗。

    刘继元不敢再派兵出城,原来以为赵赞是欺负的,没承想到不是。那一晚赵赞很凶残,杨业第一次袭击不仅丢了他的脸,还让他脚上挨了一箭,至今伤势愈,从儒帅化为恶魔,一口就咬走北汉一万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出城是绝对没戏,可他们却有办法调戏赵匡胤。

    赵匡胤从龙山下来,当天夜里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北汉主降。

    他立即披衣而起,赵普说大军输不起,赵匡胤未必赞同,主要兵力牵制在太原城下,若是太原城降,那姓质又是两样的,留一部受降,大军出击,不提幽云十六州,至少能有十成把握击败耶律乌珍。

    他再听,果然城头上有人在喊,立即吩咐打开营门,准备受降仪式。

    半夜三更的,宋军中营因为受降闹得鸡犬不宁,只有一人清醒,赵璲怀疑地说了一句,陛下,自古受降如受敌,半夜三更受降,恐不那么正规吧。

    一盆冷水浇下来。

    赵匡胤还抱着侥幸心理派人去问,果然没有消息传来。

    调戏让所有宋兵愤怒了,第二天,宋军发起猛攻,还是南城门,结果一样,主攻大将李怀忠愤愤然地进攻,奄奄一息地抬回,差一点毙命,余部又被城头上的北汉人用箭射回。他的好朋友赵延翰急了,率领诸班卫士叩头,愿先登急击,这时候叩头礼只针对父母的,那怕是皇上也享受不到这种大礼。赵匡胤说道:“汝曹皆我训练,无不以一当百,我们休戚相关,我宁不愿意得到太原,也不愿意你们送死。”

    这些大兵听到赵匡胤将他们看得比太原城还重要,全部哭了,拜呼万岁。

    宋九冷眼相观,他没有当真,因为有一人,张琼!

    太常博士李光赞上书,国家贵静,天道恶盈,一大堆道理,实际就是四个字,以和为贵!

    若真能以和为贵,南唐李煜不但每年送金子送银子,还劝刘鋹不要与宋朝为敌,这个和意还不足吗?但就是这篇札子,送到了赵匡胤手中。要知道何谓太常博士,也就是张燕二人担任的官职。这么多大佬的奏折,偏偏一个小小太常博士的奏折放在赵匡胤桌案上。

    但还不是奇怪的,太常博士好歹也是国家官员,能说得过去。又来了一个札子,仅是绦州一个普通百姓的策略,叫薛化光,他的札子居然出现在赵匡胤手中。

    凡伐木,先去枝叶,後取根柢。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宜於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

    赵匡胤采纳了一半。

    既然撤军,又怎么能在石岭山等处建城寨,那就是孤城,南有太原,北有契丹,不是筑城寨,而是送死的。采纳的就是迁民。将太原等地一万多户百姓给粮食,迁于河南山东等各州县。但这一招也很毒辣,也许放在宋朝一万多户还不能怎样,宋九那个河洲七弄八弄的,以后也有一万多户。但在北汉那可是致命的,这一迁,导致北汉户数只有三万来户。

    三万来户做什么,还能做一向横向比较,陈洪进只有漳泉二州,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