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水道里划舟,也不得不弯下腰,水位线涨得太高了。

    王全斌恰恰这时候返回京城的,想想会有多悲催。

    第一个八月底,也就是赵匡胤下诏让王全斌从关中急速入京的时候,黄河出大事了,滑州河决,冲垮灵河县河堤,无数百姓房屋被洪水淹没,死者无数。

    滑州就在京城东北,这还必须堵上,不然洪水直接能流向京城,那冲的地方更多。韩重赟又做了工头,与王廷义二人率数万士兵丁卒治之。也就是将那个豁口给我堵上。

    这就是一个时机。

    言臣纷纷上书,为何去年河水多次决堤,今年又决?正是王全斌在巴蜀做下的罪孽,老天都看不下去。请赵匡胤将王全斌斩杀,不然黄河还会出事。

    话音还未了,曹州又报,河水冲入南华县,坏无数民舍。死多少百姓,现在还不知道。

    这次上书请斩王全斌的奏折更多。

    赵匡胤还是默不作声,只是几天,澶州又报河水冲入卫南县,好在澶州有备,提前预防,前面河水一决,后面百姓一起登上坡岗,没有淹死多少人,但家产与房屋一起被大水冲之一空。

    连番黄河出事,赵匡胤也无语了。他先下诏让王仁赡王全斌三人留在洛阳,暂时不要入京,这时候进京城,会让一群愤怒的文臣活活将他们三人撕吃的。然后赵匡胤坐在皇宫里想,看着外面绵绵的秋雨,赵匡胤别无良策,但想来想去觉得十分好笑。想了大半天,忽然想到一个人,宋九。大家伙儿将现在的水灾往(*)上引,赵匡胤奏折看得多了,心中也忽信忽疑起来。不过宋九物格学对鬼神并不排斥,也说了冥冥之中,会有天眼关注,但总体而言,还是用各个道理讲解各种天文地理现象。

    听听宋九的意见,然后再做判断。

    宋九正在授课,没有大规模的试验,今年也不会外出了,学子的课挪下许多。不过也要看,学子的理论课是挪下了,但因为这段时间事务紧密,诸学子也参加了各个工程的决策机构,包括管理算账监督,实用课跟上还超过了。这批学子放出去,质量比第一批学子质量还要好。

    然而两方面都不能误。

    赵匡胤传他进宫,他只好进宫。

    行礼之后,赵匡胤让他坐下,先是问:“宋九,河洲那几样事物收入情况如何?”

    “陛下,收入比微臣预计的还要好。”

    “收入好就行,不然朕心也悬着,未来你的税务可不低啊。”赵匡胤笑道,宋九虽占据契股的大头,但要交那五百多万缗钱,还有商税与城郭税,有的人好奇,算了一下,宋九若真能实行,未来可能会交纳一千万缗的税务,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这些税务与其他契股无关的。这可不是少钱,想一想王全斌在巴蜀两年时间用无数人命来敛,又敛了多少钱帛?

    “陛下,应当没事。”

    “朕问你,你从巴蜀来,以为王全斌该如何处理?”

    “陛下真想听?”

    “想听。”

    “该杀!”

    “朕早就知道,你刚回来禀报时,牙关咬紧,杀气凛然”

    宋九没有接话,杀不杀,自己说了不算。

    “你以为黄河多处堤决,可与王全斌有关乎?”

    “这个若想知道河决原因,微臣可以下去看一看,不敢草率答复。”宋九老实地说道,王全斌是该杀,若是他答一句有关,说不定这一回王全斌必死无疑。但不能那么做,他能用这个理由将王全斌干掉,以后说不定别人就用这个理由将自己干掉。河洲新事物太多了,同样能招人怦击。

    “好,你就下去看一看,朕封你”

    “陛下,臣只带几个学子下去看,别赐微臣官职,省得到中书交接。几天后就能给陛下答复。”宋九说道。那个什么巡察使的,宋九做了三回,不想再做了。

    “那也好,朕会下诏让各州县配合你。”

    “也不用下诏,微臣下去只是看一看,量一量,不用动扰各地官府,况且黄河水涨,各地官员也有压力。司马迁说无为而治说得有些不大准确,不是无为,而是尽量不要扰民。若陛下同意,支持微臣五匹马。”

    赵匡胤听后又是一阵沉默,说道:“若无事,经常进宫来,陪朕谈谈心。”

    边上的小黄门听后,眼睛都瞪了起来,然后无比艳羡地看着宋九。宋九头皮却麻麻的,说道:“陛下,若想问微臣,让黄门召唤,若是微臣时常见陛下,外面会有误会”

    “也是,你下去吧,朕听候你的消息。”

    小黄门一声叹息,这小子,多好的机会啊,居然放过。

    宋九回到家,挑了几个学生,宋家养了三匹马,宋九没有事,也让学生们习骑马,会骑马在这时代十分方便,例如去巴蜀,不会骑马,只好走路或者坐车或者乘船,那会很慢。但会骑马,二十几天就可以到达益州。不过马少,练习的次数不多,能真正做到骑马奔跑的学子不多。但宋九只带几个学生帮助,这个能办到。挑了六个学生,带着一些测量工具,再从朝廷哪里将唐末后黄河河决记录拿来,从孟州开始,这近百年来黄河出事的多从孟州开始,滑州、澶州、濮州是高发地区。

    任何事都有原因的,但在这时候的官员多解释不清楚,甚至说上天示警,与地形无关,是老天让黄河出事的!

    这样解释,哪里能解释清楚,实际这个原因中国古代很早就察觉到了,只是大家不愿往上面想。七人时散时聚,不仅看黄河,还跑到河堤外几十里的地方观看测量,看水土,量地形高低,看植被,迅速到了滑州。韩重赟正在滑州率领兵民堵缺口,将宋九接了过去,问:“小九,你怎么又下来了?”

    宋九说道:“韩将军,这次不算下来,十几天就回去。”

    “来,吃吃酒。”天气也渐渐凉了,秋雨绵绵,宋九与几个学生到处跑,身上披着斗蓑也不行,早淋湿了,韩重赟邀请,宋九也不客气,进了大帐,喝着酒吃着肉,将身体暖和暖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韩重赟说道:“宋九,以后教教我那两个不肖儿子吧。”

    “韩将军,你想折杀我啊。”

    “我说的是真话,教教他们做人做事的本领。”老韩说道。论权谋术什么,他远不及赵普,可是感到了,自己押了一宝押对了。

    宋九也不作声,未来的事如何好说呢,不要想那么多,首先得在三赵之争中活下去。没有多作停留,宋九又继续向东。量了十三天,主要雨水多,道路泥泞,耽搁了速度。不过也有一门好处,正是水位线最高峰,宋九能量到第一手数据。带着数据与地图,宋九返回京城。刚入城没多久,就让王全斌两个孩子拦住。

第一百八十四章 求实(下)

    “大郎,二郎,你父亲可不妙啊,我在量,郓州那边又河决。”宋九道。

    王审钧与王审锐愁眉苦脸,正是因为这个,父亲包括王仁赡他们都感到担心害怕。宋九又说道:“你们父亲行为,我十分不屑,不过河决与你们父亲无关。”

    说完向皇宫方向奔去。

    王家兄弟莫明其妙,站在哪里动都不动。

    宋九进了皇宫,不但他人,还带来许多泥土,各地取来的泥土样本。赵匡胤在政事堂接见了他,好几十个重臣都在,大多数宋九认识,但叫不上名字。

    宋九开始捏泥巴,先将地图摆在地上,对着地图捏泥,不同地区用不同的泥土,捏出黄河两边的地形。弄了好久,才让太监取来水,从上面倒,流于下面。这才说:“陛下,黄河多泥沙,微臣曾测量过,一平方皇尺河水最高能淀出一石泥沙。”

    害怕大臣不知道一平方米的概念,还用尺测了一个木架,搭出一平方米的体积,也不是很大,就这点体积河水里含有一百斤的泥沙,是什么样的概念?但大家还是不大明白,宋九又说道:“河水越抬越高,百姓只好人为的加高河堤。”

    说完,往模型的河床里撒沙子,然后将堤岸加高。它只是一个小模型,当高到一定地步,这种直观,还是让大家目驰神眩。宋九又说道:“于是河堤越高越危险,往往河堤稍薄弱的地区,河汛大,便会崩堤。这是这些年河水多次出事的原因。想要不出事,只有在冬闲时派官吏测量,将薄弱地段加厚加高。但这是鲧的堵策,最后会有更严重的事。”

    宋九又开始于河堤两侧加高地势,道:“每一次出事,河水深达三四皇尺,也就是一皇尺的地区能淀下来两三百斤泥土。这有一门好处,那就是灾后能改善薄弱的土壤,能冲刷许多盐碱地的盐碱含量,每次灾后,洪区次年都会有好收成,甚至能延续几十年。这是暂时姓的好处,然而中间暗藏着一个严重危机。陛下请看,从郓州往东黄河两边多山岭,不易崩溃。只有郓州到孟州这里是平原地区,故成了多灾区。无论怎么台,就是将河堤无限加高,河水不得泄,还会强行将一些薄弱地段的河堤冲垮,每冲垮一次两边地形都会抬高。若是将所有地形都抬高数皇尺,又不要紧,关健淹没的地区,或者淹没次数越多抬得越高,没有淹没的地区,或者河水迅速得泄的地区地势仍然很低。最后这些高处后而掣肘了河水泄畅,于是它会自发地向更低处寻找入海口。何为最低处?”

    用木杆做箭头标向河北,在尖端入写下几字,幽州南,拒马河入海口。

    没有一个傻子,赵匡胤脸色急变,说:“当真?”

    “不会有一百年,但还不是可怕的,微臣曾策马狂奔,去了太行山麓,看了太行诸水,同样含沙量重,只是不及黄河罢了,一旦黄河改道,注入河北微弱的水系里,再加上黄河之水,河北将会迎来一场灾难。然后迅速抬高。黄河又不能畅行,接着它会自己寻找道路,向南”宋九又用木杆向东南方向摆下,写下一字,黄河入淮,由江淮入海。

    “淮河两岸多平原,地势更低,黄河一去,那就两十石巨石砸在一个小娘子的头上当然到了淮河没有事了,大不了两淮十年九灾,然而另一个问题随着而来。无论黄河由京东入海或者由河北入海,由于不缺少河水灌溉,或者河水缺口的冲刷,盐碱地上还能带来一些淤泥,也能种庄稼。但是黄河入淮,不仅淮河平原多灾害,河北与京东水系缺少灌溉水,另一个缺点随之而来,泥土渐渐风化,而且它本身含沙量重,那么从京城开始,一直到入海处,到处都是盐碱地,北方几万里方圆一半会成为不毛之地。”

    赵普道:“宋九,这不是说着玩的。”

    “赵相公,这件事谁敢说着玩?不相信,你将我的数据,以及这个说法带下去,让各个官吏仔细察看,看河水含沙量,看两岸土壤构成,测量高度,再认真细想。”

    “王全斌”

    “陛下,王全斌在巴蜀做的一切,死一千遍也不足惜,按律当斩,就当斩,勿用黄河来找借口,那与汉太子巫蛊案没有区别。律法讲究实事求是,要有证据才能判决。治国更是如此,最重要的就是求实二字。若不求实,言臣会胡乱弹劾,混淆视听,权臣会胡作非为,还能找借口为自己辨解。国家乱矣。”

    大家默默不语,宋九说得很清楚,想杀死王全斌,凭借他的罪行就足够了,不要用天灾来引。实际这很重要,以后司马光就是用天灾干掉王安石的。

    赵匡胤满足了,也知道如何处理王全斌,不过新的问题出来,他迟疑地看着这个模型问:“宋卿,可有治河之策。”

    将宋九改成了宋卿。

    “有一策,但也不是策,关中退耕还林,还要让党项人与吐蕃人退牧还林,使黄河水清,黄河就不会成为危害。”

    “说了也是未说,”赵匡义道。不要党项与吐蕃人,关中现在还是宋朝的大仓库,如何退耕还林?国家能受得起吗?

    “二大王,所以它不是策。而且最困难的还是这个,”宋九撒下了许多泥沙,开始急冲与慢冲,又说道:“大家也看到了,若是水大冲得急,会有部分泥沙冲入大海,若是水慢,河水反而将许多泥沙沉淀下去,也就是不能分水,一旦分水使河水变慢,泥沙沉淀速度更快,更大的灾害便会降临,那是黄河改道然而束水冲沙,河决的可能姓更加加大。”

    大家半信半疑,可是黄河改道四个字让所有人听得脸色沉重,那非是人为的改道,若是河水自己改道,这一淹,将是多少地区,多少百姓会被淹死?

    宋九说道:“陛下,微臣的任务完成了,微臣要回家。”

    让我看了,我也看了,河水时常出事原因也找到了,如何治河与我无关。

    赵匡胤哭笑不得地挥挥手,让他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