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6.道缘儒仙-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昊天听了更加想知道那是什么问题,接着道:“请仙长说来听一听。”
  老夫子一面摇头一面说道:“这是天界悬赏多年的三大难题之一,谁要能答出来,将会获得包括‘太上神丹’在内的九种是丹妙药,不但可以骤然增加功力五千年,还会得到可以通行三清境和神鬼各界的令牌,此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再不会受到拦阻。”
  叶昊天吃了一惊,又问道:“什么问题值得天界花这么大本钱去解决?”
  老夫子一个劲的卖关子道:“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天庭的管理非常重要,所以天庭才会不惜代价征求解法。只要有正确的解题方案就行了,并不要求得出具体的答案。”
  叶昊天听得心痒难耐,抓耳挠腮的道:“您倒是说出来啊,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老夫子看他急得不行,呵呵笑道:“盘古开天开出的是一个直径一亿光年的球形宇宙,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星球。别说精确的数字,哪怕是大体的概念都没有。就连法力无边的佛祖也只能看出周围一百光年之内的东西。天庭要想更好的管理宇宙,必须知道这一亿光年之内所有星球的大体数字,然后才能合理的划分郡县,委派神职人员,以及调拨各种物资。”
  叶昊天听了一皱眉。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答。若是动用龟镜测算说不定可以完成,只是那不等于找到了解答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不知道需要耗费多少天青石,更不知道要花多少年。如果没有龟镜应该怎么算呢?
  他想了许久还是一筹莫展,感到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很抱歉地起身告别,将问题留着以后慢慢想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治世
  离开第五关之后,兰儿惊叹道:“公子,天庭的悬赏好重啊,竟然有可以增长五千年功力的灵丹,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你要是能答出来就好了。”
  叶昊天对此也很感兴趣,笑了笑道:“巫凡已经说过,那是包括太上神丹在内的九种灵丹,不知道太上神丹是不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金丹。灵丹都有一种共性。一般来说,同一种灵丹服用第二次的时候,效力会比前一次下降一成左右,如果连续服十次,后面再服效果就很差了。所以天庭才会将九种灵丹妙药放在一起作为悬赏,因此才能增长五千年的功力。至于那个问题我也想解答出来,不过现在还没有头绪。”
  兰儿望着前方蜿蜒曲折的山路道:“不知道下一关考的是什么。过关的赏赐越来越重了,公子加油啊!”
  叶昊天挺了挺腰扳道:“好,我尽力而为。”
  两人一边说一边前行,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才来到第六关前。跟前面一关一样,几关的大门同样紧闭着,只开了一个小门供不想闯关的人通过。
  早在十丈开外,叶昊天就看到大门边写着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走近看时,但见门上还有一张告示:“径纶事务之能非独人间珍惜,仙界也不可或却,本关考的是三界众生的管理之策,有意闯关者请高歌三句治世名言,若守关者满意自然会开门迎接。”
  兰儿看了很是高兴,笑道:“公子,这是让你再考一遍进士呢!”
  叶昊天也有些诧异。没想到仙界还需要这些东西。沉吟片刻,他高声唱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强?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成不二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
  片刻之后大洞调开。一位峨冠博带的长者兴高采烈地现出身来,对着两人拱手为礼道:“老夫巫相,欢迎两位前来闯关。又是五十年过去了,我终于再度听到高歌叩关的声音,真是太高兴了!快请入内一叙。”
  兰儿急忙道:“前辈,闯关的是我家公子,我是不成的!”
  巫相笑道:“那没事,只要有人闯关就成了。我最喜欢跟人聊天,人越多越热闹。我老早就想换到第一关去,可惜他们都不答应。说是若由我守第一关,只怕过关的人就没几个人了。”
  兰儿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问道:“怎么会呢?径纶事务的题目不太难啊。每到科举之年,一批又一批的举子哪一个不是满腹径纶?”
  巫相笑道“那些人很多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真正有才华的人又很难修至仙界。你想啊,来此闯关的大多是自幼修行地和尚、道士,别说径纶事务,就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也不一定搞得明白。所以我才一等就是五十年。来,来,来,快请入内。”说着头前带路向里走去。
  叶昊天和兰儿跟着他迈步而入,不久来到一间雕梁画栋的房间里。
  巫相请他们坐下,然后吩咐徙儿奉茶,道:“我这里有采自昆仑山巅的‘天风茶’,与世间的香茗大不相同。”
  不一会儿,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端了茶水进来,给每人倒了一杯。随后悄悄坐在巫相身后不远的一张方桌旁。
  巫相看了看尚未开口的叶昊天道:“适才我听先生所唱之词兼有道家、儒家和法家三家之说,能不能请你略微阐述一下?”
  叶昊天笑道:“小子叶昊天乃末学后进之人。前辈不必客气,直接称呼我的名字即可。”顿了一下后,他又道:“空谈理论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前辈不妨举个例子好了。”
  巫相先是笑着解释道:“闯关之人都是难得一见的博学之士,所以我向来以先生呼之。”然后他又沉吟了一下道:“王母设置此关地目的是为另外拔人才管理昆仑山甚至天界。天界的管理始终是一个大问题。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数千万年里,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始终倡导无为而治。自从三位天尊失踪之后,玉帝接过了管理世间万物的重担。开始的二十万年,他延续了三天尊的治世方法,对于天界众神基本上不管不问,这样的结果是整个宇宙处于失控状态,有的地方发展得很好,有的地方却极其落后。总体来看宇宙的发展太过缓慢,很多问题过了二十万年也没有得到解决。
  后来玉帝改变了治世方法,抛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改为以法治世。为此天界专门制定了上万的天条,规定所有天条必须严格执行,执行时不能讲一点情面;建立了很多奖罚制度,比如此处的有奖闯关以及天界难题的悬赏等;还建立了遍布宇宙的变易所,鼓励神仙分工合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宇宙发展快了很多,以前久悬难解的很多问题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法。还出现了许多善于制造发明的家族,比如公输世家就是其中的一例。
  但这样也有一些坏处,最大的坏处是天界的整体佛心水平下降了很多,甚至出现了此起彼伏的杀伐。杀伐之事近年来愈演愈烈,严重时一次骚乱之后竟然损失三分之一的神仙。
  目前,玉市和玉清众神已经认识到天界管理的缺陷,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良,这才下令各界探讨适合于天界管理的方案。这也就是王母设置此关并给予重赏的原因。”
  叶昊天听后有些疑惑,问道:“不是还有佛祖主管心性变迁的吗?按理说有了佛祖的配合,玉市的管理应该容易很多,根本不应该出现天界众神佛心骤降的问题。”
  巫相播头叹息道:“佛祖的心性管理也存在不足之处。人们往往只重视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于死后的六道轮回并不在意。这从神丹币和佛心币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来,本来两者之间是一比一的关系,现在却成了十枚佛心中才能兑换一牧神丹币。目前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佛祖和众位菩萨苦口婆心劝人向善,别人却不理不睬毫不动心!由此可见单有佛祖的管理还远远不够,还要寻找其余的方案作为补充。”
  叶昊天听完也叹了口气,道:“没想到天界的管理也面临着人间同样地问题。这个问题只怕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必须反复探讨仔细求证才能逐渐完善。我只能粗略地试试自己的想法。”这时他看到坐在巫相身后的年轻人正在飞速的写着什么。
  巫相看他注视自己的身后,笑着解释道:“这是天庭要求的,所有闯关者关于天庭管理的想法必须记录下来。然后由守关人摘录有价值的部分上报天庭,为天庭的革新提供思路。特别新颖地东西还会转给玉帝审阅,若是他老人家看了高兴,说不定还有额外的赏赐。”
  叶昊天一听来了精神,自己曾径答应三位大儒力争改变儒家在天界处于底层的地位,现在不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吗?不管结果会怎样,自己总应该尽力争取一下。
  想到这里,他急忙坐正了身子,将儒家的“仁”功能展开来,使自己的心跳跟对方的内心波动完全一致。然后才用无比亲切而诚恳的声音道:“晚辈认为,如果不考虑佛心的管理,只从玉帝主管世间万物地角度来说,无论是天庭的管理还是人间的管理都离不开道与法,同时还应该加上儒家的因素。
  其中道家无为而治,主张‘主逸臣’,‘上无为而下有为’,以虚静无为为根本,顺应事物本身。因势利导。不先物而动,不后物而行,物来则应之,故能主宰万物。
  法家则主张通过‘寄治乱于法术’,不但要任法不任智,‘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还要让一切人与物的资源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儒家的‘无为’是要通过道德的力量来实现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玉帝和神职人员只要自己德行端正,施行德政,天下的人就会像众星拱北斗一样顺从其治理,这样便可以实现无为而治。
  道、法、儒三者之间应该密切配合,互补不足,才能使天庭的管理比较完善,达到三足鼎立的稳定状态。”  巫相听得两眼放光,鼓掌赞叹道:“好,先生讲得十分透彻。不知能不能举个例子来听听?”
  叶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觉茶水很奇特,不禁低头看了两眼,道:“前辈,这天风茶清凉爽怡,果然不同凡响!”
  巫相听他讲到关键之处,正在满心欢喜之时,闻言只是道:“是,是,请先生接着讲治世方略。”
  叶昊天接着道:“譬如很久以前中原的秦汉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秦国征服六国,靠的是以法家为基础的残酷无情的精神。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秦采取了许多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的政策。一切史书和百家学说,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都被彻底焚毁。甚至还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坑儒’之事。
  然而只有法家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秦朝很快因为残暴统治而迅速垮台。当刘邦领军进入长安的时候,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的苛法。这就是从法家到道家的转变。
  汉朝初年‘黄、老’大兴,儒、道、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结合,才有了当时的。文景之治’。
  后来汉武帝感到,如果要维持统一,还是要统一帝国内的思想。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正式宣布儒学为官方学说,六径在其中占统治地位。他的措施比起秦朝的措施要积极得多,也温和得多。不是像秦朝的措施那样不加区别地禁绝一切学派,而是从‘百家’之中选出一家,即儒家,给予独尊的地位,作为帝国的教义。还有一点不同,汉朝的措施没有颁布对于私自教授其他各家思想的刑罚。它仅只规定,凡是希望做官的人都必须学习六径和儒学。以儒学为教育的基础,也就打下了以后居代考试制度的基础。”说到这里,他暂时停下来喘一口气。
  巫相却还想再听下去,接着问道:“‘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如此一来是不是法家和道家都废了呢?”
  叶昊天环顾四同,发现兰儿正手托香腮看着自己,眼睛里满是钦佩自豪的神情。他对兰儿笑了一下,然后转头望着巫相道:“至于法家,虽然成了秦的替罪羊,可是也从末全部被人抛弃。法家能够针对新的状况提出新的统治法术。所以,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帝王们不能不依靠法家的理论和方术。这就是所谓的‘儒表法里’。
  同样的,道家的作用也极其重要。我曾仔细揣摩过中华帝国的历史,发现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时候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也就是说外面所标榜的是儒家的文化,内里却脱_不了黄老之学的神髓。
  但是在实际上,不论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各有其应用的适当范围。应当三家互补,各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