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夸口,他已有办法让《新华日报》第二天不在重庆露面。他的办法是让军统特务带
领流氓打手分别在各要道路口把《新华日报》报童的报纸全部抢光。第二天,报纸
果然没有来,陶一珊正打电话向戴笠报功时,报纸都到了只不过比平常迟到而
已……这说明,军统办不到,中统也不可能有更高明的办法阻止报纸的发行。但蒋
介石单拿徐恩曾加以痛斥责骂,这足以说明问题。徐恩曾此时才有所醒悟,但为时
已晚。
  其实,蒋介石不光当面加以痛斥,在一些书面文中也常常加以训斥。如   194
4年蒋介石的美籍顾问拉铁摩尔访问解放区,归来写了报告呈蒋介石阅。内容叙述解
放区如何振作,组织如何之好,特务汉奸在此无任何活动缝子可钻等等。蒋介石越
看越心头火起,批阅给徐恩曾,警告他“如再因循泄沓,尸位素餐,将来死无葬身
之地矣”。
  还有,蒋介石很重视与汪伪集团的打入、联系工作。但徐恩曾是个亡国论者,
曾哀鸣:“我们拿什么来同日本人打?枪炮不如人,训练不如人,工业更不如人……”
等等,与汪精卫的卖国言论如出一辙。所以,中统在这方面成绩不如军统。虽然戴
笠也反共,但他在抗战问题上却属于黄埔系少壮派主战阵营,对除奸、联系汪伪很
卖力气。所以这一点也导致蒋介石对徐的失宠。
  另外,军统、政学系等一直与中统勾心斗角,不时在蒋面前打小报告。蒋介石
早已不信任徐,竟安排了郭紫峻、顾建中两个副局长牵制,这也是违反蒋介石在特
务系统中只委任一人专司其职的做法。加上二陈的见弃,徐恩曾的倒台终于不可避
免。
  这个坚决反共十五年之久的中统特务头目,终于最后被蒋介石一脚踢开。徐恩
曾后来办过“机械农垦公司”、“中国打捞公司”,发过投机财,但政治上却很寂
寞;除竞选过一次“国大代表”外,闲极无聊时常常在家里放电影、开舞会。
  他曾有过一番表白,反映了他的内心想法。他有一次对朋友说:“中国历史上
最著名的大特务莫过于武则天时的来俊臣。周兴,声名赫赫,但最后都被武则天设
计所杀。武则天之所以杀二人,是因为他们知道隐私太多了。”徐恩曾感慨不已:
“自古大特务都是不得好死的。”他不无辛酸的自慰:“自幸只是被撤职,而没送
命”。
  1949年3月,他与其妻费侠从上海逃往台湾,渡过默默无闻的一生。
 
                          3.军统崛起
  1927年是风雨飘摇的一年,尤其7月蒋介石在政治上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各派
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每每使蒋介石处于被动的地位。
  有鉴于此,蒋决心加强军事上的情报工作,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密查组,
由戴笠等10人为成员。任务是调查异己分子,加强嫡系及杂牌部队的控查,掌握反
蒋势力动向。表面以调查部队军容风纪为掩护。
  但时间不长,随着蒋介石的下野,密查组等于无形解散。
  1931年冬,蒋介石受《墨索里尼传》的启发,意图成立一个类似墨索里尼黑衫
党或希特勒褐衫党那样的法西斯组织。蒋尤其对墨索里尼和他的黑衫党大感兴趣。
墨索里尼本是一个新闻记者、社会党普通党员,依靠资产阶级右翼分子和一部分军
人为骨干,成立了法西斯组织黑衫党,并于1922年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从而
建立起了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蒋由此受启发,也想成立类似组织,彻底搞垮政敌,
打击异己,维护和巩固他的绝对领袖地位。
  1932年初,蒋介石授意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戴笠、桂永清、曾扩情、胡宗
南、郑介民等十三人筹组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对内称力行社),经过反复讨论,
于3月初正式成立。机构有各处及书记、中央干事、中央监察等,但蒋介石最重视的
是特务处处长,它实际上是复兴社的核心,由此看出蒋介石是想把复兴社的核心搞
成一个特务组织。因而,特务处长的人事安排却一直颇费周折,当时有最佳的6个人
选,如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郑介民等,戴笠虽也列名,但因资历较浅,多数人
都不赞成。复兴社成立之后的十三位骨干(后称“十三太保”),惟有戴笠是黄埔
六期毕业,本来都不够格参加筹备。
  蒋介石经过反复考虑,终于1932年1月26日晚,召见戴笠,正式命令由他主持复
兴社特务处。
  消息传来,不少人不解甚至不满。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确实没有看错戴
笠。
  但是,蒋介石为什么不用其它人,专门挑选资历浅的戴笠担此重任呢?
  戴笠被蒋介石看中,还真不是凭他的资历。他的黄埔六期骑兵科的学历不仅没
有毕业,而且按黄埔系的说法,也太靠后了。举个例子,抗战期间,周恩来、林彪
路过胡宗南的防区回延安,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毕业,周恩来是他的老师,所以他挑
了部下30多个黄埔同学为老师接风。但他却不请林彪,原因是林彪是黄埔四期的,
他瞧不起。
  戴笠之所以受蒋的器重,主要原因是他的特工才干。戴笠人很聪明,上小学、
中学成绩都很佳,曾投笔从戎,也浪迹三教九流之间,这对他以后从事特工工作颇
有好处。20年代初在上海交易所认识了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杜月笙等人。回
来又回乡组织过民团,依附过王亚樵的部队。后来因觉得王亚樵只是绿林豪杰,终
难成大器,又投考黄埔,搭上黄埔六期末班车。
  在清党中,戴笠即充当了自觉的密报员的角色,先后密报过20余名共产党员学
生,并从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当然,他也密报教官中的腐化状况等。
  1927年夏,戴笠参加了密查组。经常越级拦蒋介石的车递送情报,蒋介石刚开
始还以为他是沽名钓誉,希图得宠,因为戴笠没有按规定递送情报。但后来发现戴
笠一人搜集的情报,比密查组成员搜集情报的总和还要多,而且较有价值,所以逐
渐产生好感,亲下手谕追认了他黄埔六期正式毕业生资格。
  后来密查组无形解散,蒋破格提拔戴笠为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专搞军事情
报。这期间,戴笠跑遍山东、太原、武汉、济南、保定、平津一带,搜集了大量有
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张宗昌、孙传芳、张作霖军阀部队的大量情报,对二
次北伐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之愈加受蒋介石的器重。
  这一时期,戴笠不光跑路辛苦,还有生命危险,因为一旦被军阀们发现他是特
务,性命就难保了。而且,他因资历太低,往往见不到蒋介石,情报都需由别人转
送。千辛万苦搜集来的情报,不要说及时送到蒋介石手上,就连蒋介石的住所和办
公室也进不去。不光那些蒋介石身边的黄埔一、二、三期的参谋、副官老大哥们瞧
不起他,连蒋介石身边的警卫、勤务、司机、厨师、娘姨等人,见到戴笠也常翻白
眼,往往见到的第一句就是:“小瘪三又来了”。
  尤其蒋介石的心腹、侍卫长王世和(也是黄埔一期毕业),更是瞧不上戴笠的
出身和鬼魅勾当,经常加以破口大骂,甚至殴打。戴笠将此视为奇耻大辱,但仍坚
韧不懈,常常在清晨的寒风中拦蒋介石的车递送情报。这些,都给蒋介石留下了极
深的印象并提升戴为少校副官。
  1929年,蒋与冯、阎、李等人矛盾激化,在中原大战中戴笠不仅情报出色,还
舍生策反对唐生智的部队。由此晋升中校联络参谋。
  但是,光能苦干也不行。比如邓文仪,邓文仪是南昌行营调查科长,这个科是
比复兴社成立还要早的特务组织。康泽、桂永清、郑介民等都是黄埔老大哥,论资
历才干、职务,都不在戴笠以下。
  究其主要原因,是戴笠沾了浙江籍的光。蒋介石是极重家乡关系的人。他用人
原则首先不仅要有才干,而且必须是亲信和忠实可靠。蒋介石的大原则是:凡亲信、
故旧、学生皆可重用,但极要害的部门就必须是这些人中的浙江籍人去掌握。邓文
仪、康泽、桂永清,郑介民等虽然都是他的亲信学生,忠心耿耿说一不二,又都是
黄埔老大哥中的出色人材,但籍贯都不是浙江人。如果把他们和戴笠的籍贯一比较
就清楚了:
  邓文仪:湖南人,黄埔一期。
  桂永清:江西人,黄埔一期。
  郑介民:海南人,黄埔二期。
  康泽:四川人,黄埔三期。
  戴笠:浙江人,黄埔六期(未毕业)。
  由上列表可以看出,戴笠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与其他人抗衡,只有浙江籍这一项
占了最大的便宜。很多黄埔系学生认为蒋介石此举出乎意料,其实蒋介石还有更深
一层的考虑。
  蒋介石经过深思熟虑,认定戴笠在黄埔系中资历浅倒是一个好处。正因为资历
浅,难以形成势力,对蒋介石不会构成威胁。也正因为资历浅,除了效忠蒋介石外,
没有别的出路。蒋介石的一贯做法是,对特务的使用,权力可以很大,但地位、职
务。官衔不能太高,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反客为主,可能随时予以抑制。所以,与其
他人相比,只有戴笠是最适合的人选。蒋介石的这些想法在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戴
笠后来确实对蒋介石死心蹋地、感恩戴德。忠贞不二。但蒋介石直到戴笠死去,也
仍然只给他少将官阶的军统局副局长一职(中统徐恩曾临撤职前也只是个副局长)。
尽管戴笠、徐恩曾的权力大得吓人,但地位、官职始终不高。
  另外,蒋介石极重视特务工作,他一直强调:“担任这项工作领导职务的人,
对特工活动要有非凡的悟性,对领袖的心理要善于揣摸和体会,执行任务要坚决、
不讲价、服从指挥、没有杂念,而且还要发挥主动性。不仅要精明强干,还要忠诚、
驯服,易于驾驭,更要对异己残酷打击,不能手软,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三教九
流都熟悉,这些品质,蒋介石经过多年考察,也认为戴笠体现的最明显。
  蒋介石的这一选择,使得戴笠开始崭露头角,使军统超过了中统,成为一个异
常庞大的为蒋介石统治服务的特工王国。戴笠也大展身手,充分发挥他的潜质和特
工才干。其实,就是瞧不起戴笠、想与他竞争的人如邓文仪,也不得不佩服戴笠。
他曾感叹说:“我对特工到底是外行,太不行了,要做希姆莱只有雨农(戴笠的字)
才够格,我只有甘拜下风。”
  邓文仪做特务调查科长时,戴笠还真是一个“小瘪三”,以邓的资格发这样的
感慨,可见蒋介石并没有选错人。
 
                        4.境外追杀汪精卫
  抗战初汪精卫叛国附逆后,蒋介石在制裁暗杀汪精卫的密令中指示的很具体:
  一、立即对怀疑与汪精卫出逃的人如交通部次长彭学沛、教育部常务次长张道
藩等人,由军统审查控制。
  二、对怀疑协助汪精卫出逃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进行监视。
  三、立即制订制裁计划,迅速布置,必须抢在汪精卫离开河内至南京筹组伪政
府之前将其杀掉。
  四、做好准备之后,等候蒋介石本人下达具体行动时间。
  戴笠奉蒋介石密令之后,马上采取了行动。
  前两项好办,分别派军统所属各站、组对彭学沛、张道藩等人予以监视。
  后面制裁的汪精卫的计划就不太好办。戴笠深感棘手,尽管他和军统对于暗杀
轻车熟路,在布置、策划、行动各方面有积累已久的丰富经验。但这次不同,出国
在国境以外组织暗杀,仍没有把握。
  而且更令戴笠棘手的是,汪精卫虽然逃到河内,并发表响应12月22日日本首相
近卫的第三次招降声明的“艳电”,尽管汪精卫一直组织“低调俱乐部”,热衷和
平运动,但人们大多不相信位居中国第二把交椅的国民党副总裁,会舍此甘当汉奸。
所以蒋介石虽然命令戴笠予以制裁,但尚需最后由蒋介石亲自下命令才可实行。蒋
介石还同时抱最后一线希望,在未公开开除汪精卫党籍和职务之前,只说汪精卫去
河内治病,并派外交部长王宠惠、汪精卫的挚友陈布雷等亲往河内劝其归国。所以
汪精卫尚未公开宣布投敌,戴笠也不能公然从事,万分谨慎,分寸不好掌握,万一
又重蹈暗杀唐绍仪的覆辙,导致重大后果,戴笠是无法交待的。
  但戴笠又不能不做准备,他只能全力以赴,不计困难。
  在蒋介石劝说汪精卫无效,下定制裁决心后,戴笠更只能拼死一击。
  原先蒋介石下达任务和命令时,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