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之外。不是在占有中 ,而是在男人的欣赏和倾倒中,女人的美便有了意义。我想起了海涅,他终生没有娶到一个 美女,但他把许多女人的美变成了他的诗,因而也变成了他和人类的财富。

    四

    所以,意义本不是事物中现成的东西,而是人的投入。要获得意义,也就不能靠对事物的占 有,而要靠爱和创造。农民从麦子中取走滋养他们身体的营养,他们向麦子奉献的东西才丰 富了他们的心灵。

    “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口渴了,自己拉动吱吱咯咯的铁链,把沉重的桶提到井栏上,这样听 到水的歌声以及一切尖利的乐曲。他口渴了,使他的行走、他的双臂、他的眼睛也都充满了 意义,口渴的人朝井走去,就像一首诗。”而那些从杯子里喝现成的水的人却听不到水的歌 声。坐滑竿——今天是坐缆车——上山的人,再美丽的山对于他也只是一个概念,并不具备 实质。“当我说到山,意思是指让你被荆棘刺伤过,从悬崖跌下过,搬动石头流过汗,采过 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狂风呼吸过的山。”如果不用上自己的身心,一切都没有意义。 贪图舒适的人,实际上是在放弃意义。

    你心疼你的女人,让她摆脱日常家务,请保姆代劳一切,结果家对她就渐渐失去了意义。“ 要使女人成为一首赞歌,就要给她创造黎明时需要重建的家。”为了使家成为家,需要投入 时间。现在人们舍不得把时间花在家中琐事上,早出晚归,在外面奋斗和享受,家就成了一 个旅舍。

    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母爱是从一天天的喂奶中来的。感叹孩子长得快 的都是外人,父母很少会这样感觉。你每天观察院子里的那棵树,它就渐渐在你的心中中扎 根。有一个人猎到一头小沙狐,便精心喂养它,可是后来它逃回了沙漠。那人为此伤心,别 人劝他再捉一头,他回答:“捕捉不难,难的是爱,太需要耐心了。”



 走进一座圣殿(3)

    是啊,人们说爱,总是提出种种条件,埋怨遇不到符合这些条件的值得爱的对象。也许有一 天遇到了,但爱仍未出现。那一个城市非常美,我在那里旅游时曾心旷神怡,但离开后并没 有梦魂牵绕。那一个女人非常美,我邂逅她时几乎一见钟情,但错过了并没有日思夜想。人 们举着条件去找爱,但爱并不存在于各种条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组合之中。爱不是对象,爱是 关系,是你在对象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你培育的园林没有皇家花园美,但你爱的是你的 园林而不是皇家花园。你相濡以沫的女人没有女明星美,但你爱的是你的女人而不是女明星 。也许你愿意用你的园林换皇家花园,用你的女人换女明星,但那时候支配你的不是爱,而 是欲望。

    爱的投入必须全心全意,如同自愿履行一项不可推卸的职责。“职责是连接事物的神圣钮结 ,除非在你看来是绝对的需要,而不是游戏,你才能建成你的帝国、神庙或家园。”就像掷 骰子,如果不牵涉你的财产,你就不会动心。你玩的不是那几颗小小的骰子,而是你的羊群 和金银财宝。在玩沙堆的孩子眼里,沙堆也不是沙堆,而是要塞、山岭或船只。只有你愿意 为之而死的东西,你才能够藉之而生。

    五

    当你把爱投入到一个对象上面,你就是在创造。创造是“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 “。这样诞生了画家、雕塑家、手工艺人等等,他们工作一生是为了创造自己用不上的财富 。没有人在乎自己用得上用不上,生命的意义反倒是寄托在那用不上的财富上。那个瞎眼、 独腿、口齿不清的老人,一说到他用生命交换的东西,就立刻思路清晰。突然发生了地震, 人们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自己的作品的毁灭,那也许是一只亲手制造的银壶,一条亲手编 结的毛毯,或一篇亲口传唱的史诗。生命的终结诚然可哀,但最令人绝望的是那本应比生命 更长久的东西竟然也同归于尽。

    文化与工作是不可分的。那种只会把别人的创造放在自己货架上的人是未开化人,哪怕这些 东西精美绝伦,他们又是鉴赏的行家。文化不是一件谁的身上都能披的斗篷。对于一切创造 者来说,文化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艰辛和欢乐。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自己所热爱的那项工作,他藉此而进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这项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的 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织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这个 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说,会分裂成两个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 劳作,另一部分是无所用心的休闲。

    顺便说一说所谓”休闲文化“。一个醉心于自己的工作的人,他不会向休闲要求文化。对他 来说,休闲仅是工作之后的休整。”休闲文化“大约只对两种人有意义,一种是辛苦劳作但 从中体会不到快乐的人,另一种是没有工作要做的人,他们都需要用某种特别的或时髦的休 闲方式来证明自己也有文化。我不反对一个人兴趣的多样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热爱的主要工 作,惟有如此,当他进入别的领域时,才可能添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只是凑热闹。

    创造会有成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创造的热忱。有了这样的热忱,无论成败都是在为 创造做贡献。还是让圣埃克苏佩里自己来说,他说得太精彩:“创造,也可以指舞蹈中跳错 的那一步,石头上凿坏的那一凿子。动作的成功与否不是主要的。这种努力在你看来是徒劳 无益,这是由于你的鼻子凑得太近的缘故,你不妨往后退一步。站在远处看这个城区的活动 ,看到的是意气风发的劳动热忱,你再也不会注意有缺陷的动作。”一个人有创造的热忱, 他未必就能成为大艺术家。一大群人有创造的热忱,其中一定会产生大艺术家。大家都爱跳 舞,即使跳得不好的人也跳,美的舞蹈便应运而生。说到底,产生不产生大艺术家也不重要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人在创造的时候是既不在乎报酬,也不考虑结果的。陶工专心致志地伏身在他的手艺上,在 这个时刻,他既不是为商人、也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为这只陶罐以及柄子的弯度工作” 。艺术家废寝忘食只是为了一个意象,一个还说不出来的形式。他当然感到了幸福,但幸福 是额外的奖励,而不是预定的目的。美也如此,你几曾听到过一个雕塑家说他要在石头上凿 出美?

    从沙漠征战归来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当一个人升华、存在、圆 满死去,还谈什么获得与占有?”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都是如此,内在的富有 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 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 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 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六

    如果我把圣埃克苏佩里的思想概括成一句话,譬如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爱和创造,在于奉献 “,我就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重复一句陈词滥调。是否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一个真 理,这不只是表达的问题,而是决定了说出的是不是真理。世上也许有共同的真理,但它不 在公共会堂的标语上和人云亦云的口号中,只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用心灵感受到的特殊的 真理之中。那些不拥有自己的特殊真理的人,无论他们怎样重复所谓共同的真理,说出的始 终是空洞的言辞而不是真理。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瞧不起意志受论据支配的人。词语应该 表达你的意思,而不是左右你的意志。”真理不是现成的出发点,而是千辛万苦要接近的目 标。凡是把真理当作起点的人,他们的意志正是受了词语的支配。



 走进一座圣殿(4)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珍宝,但我不可能一一指给你们看。我在这座圣殿里走了一圈,把我的所 见所思告诉了你们。现在,请你们自己走进去,你们也许会有不同的所见所思。然而,我相 信,有一种感觉会是相同的。“把石块砌在一起,创造的是静默。”当你们站在这座用语言 之石垒建的殿堂里时,你们一定也会听见那迫人不得不深思的静默。

    20036



 古驿道上的失散

    杨绛先生出新书,书名叫《我们仨》。书出之前,已听说她在写回忆录并起好了这个 书名,当时心中一震。这个书名实在太好,自听说后,我仿佛不停地听见杨先生说这三个字 的声音,像在拉家常,但满含自豪的意味。这个书名立刻使我感到,这位老人在给自己漫长 的一生做总结时,人世的种种沉浮荣辱都已淡去,她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成就只是这个三口之 家。可是,这个令她如此自豪的家,如今只有她一人存留世上了。在短短两年间,女儿钱瑗 和丈夫钱锺书先后病逝。我们都知道这个令人唏嘘的事实,却不敢想像那时已年近九旬的杨 先生是如何度过可怕的劫难的,现在她又将如何回首凄怆的往事。

    回忆录分作三部。其中,第二部是全书的浓墨,正是写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的。第一部仅 几百字,记一个真实的梦,引出第二部的“万里长梦”。第三部篇幅最大,回忆与钱先生结 缡以来及有了女儿后的充满情趣的岁月。前者只写梦,后者只写实,惟有第二部的“万里长 梦”,是梦非梦,亦实亦虚,似真似幻。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也许是要给可怕的经历裹上 一层梦的外衣,也许是真正感到可怕的经历像梦一样不真实,也许是要借梦说出比可怕的经 历更重要的真理。

    长梦始于钱先生被一辆来路不明的汽车接走,“我”和阿瑗去寻找,自此一家人走上了一条 古驿道,在古驿道上相聚,直至最后失散。这显然是喻指从钱先生住院到去世——其间包括 钱瑗的住院和去世——的四年半历程。古驿道上的氛围扑朔迷离乃至荒诞,很像是梦境。然 而,“我”在这条道上奔波的疲惫和焦虑是千真万确的,那正是作者数年中奔波于家和两所 医院之间境况的写照。一家三口在这条道上的失散也是千真万确的,“梦”醒之后,三里河 寓所里分明只剩她孑然一身了。为什么是古驿道呢?因为这是一条自古以来人人要走上的驿 道,在这条道上,人们为亲人送行,后亡人把先亡人送上不归路。这条道上从来是一路号哭 和泪雨,但在作者笔下没有这些。她也不去描绘催人泪下的细节或裂人肝胆的场面,她的用 笔一如既往地节制,却传达了欲哭无泪的大悲恸。

    杨先生的确以“我们仨”自豪:“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 为是我们仨。”这样的话绝不是寻常家庭关系的人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也绝不是寻常生命态 度的人能够说出。给她的人生打了满分的不是钱先生和她自己的卓著文名,而是“我们仨” 的遇合,可见分量之重,从而使最后的失散更显得不可思议。第二部的标题是“我们仨失散 了”,第三部的首尾也一再出现此语,这是从心底发出的叹息,多么单纯,又多么凄惶。读 整本书时,我听到的始终是这一声仿佛轻声自语的叹息:“我们仨失散了,失散了,就这么 轻易地失散了……”

    失散在古驿道上,这是人世间最寻常的遭遇,但也是最哀痛的经验。《浮生六记》中的沈复 和陈芸,一样的书香人家,恩爱夫妻,到头来也是昨欢今悲,生死隔绝。中道相离也罢,白 头到老也罢,结果都是一样的。夫妇之间,亲子之间,情太深了,怕的不是死,而是永不再 聚的失散,以至于真希望有来世或者天国。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教导我们看破无常,不要执 著。可是,千世万世只能成就一次的佳缘,不管是遇合的,还是修来的,叫人怎么看得破。 更可是,看不破也得看破,这是惟一的解脱之道。我觉得钱先生一定看破了,女儿病危,他 并不知情,却忽然在病床上说了这样神秘的话:“叫阿圆回去,叫她回到她自己家里去。” 杨先生看破了没有?大约正在看破。《我们仨》结尾的一句话是:“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 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很可能 所有仍正常活着的人都不知道家究竟在哪里,但是,其中有一些人已经看明白,它肯定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