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的是,那些少男    
      少女并不了解对方的性经历,有些还是结交相知甚少的成年人,他们一时冲动,便以花季的生命去赌欲望之博。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首先,有越来越多    
      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这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这也是一个事实;再次,目前的性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生的切实需要,更是一个事实……    
      一本书的价值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当父母和教师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也许,您会了解到孩子那微妙的情感世界,您会洞察出孩子那复杂的心路历程,您会倾听到孩子那狂烈的青春呐喊……    
      这对于改善您与孩子的关系,改进您对孩子的教育,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至于少男少女朋友,他们若是读了这本书,也会从同龄人的坎坷经历及相关知识中悟出某些人生的道理。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真诚期盼。    
      在本书的书稿交给出版社之时,我从2003年10月30日的《家庭周末报》上读到一则消息,题为《小学生怀胎九月产下女婴,此前家长老师均不知》。事实来自重庆大足县某小学。10月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安静本分的一位女生怀孕,送到医院;当晚生下2。35公斤女婴。    
      据查,该女生怀孕是被邻居强奸所致。    
      2003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发现:只有半数学生听说过性病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仅5%~20%的学生了解有关怀孕和避孕的一般知识;有1/5~1/3的青年人认为性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中学生里异性性行为报告比例一般在5%。研究还表明,约40%~60%做过人工流产的年轻妇女不了解避孕知识。1998年以来,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的女孩占14%。据估计,2000年报告的性传播感染病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约50%,其中15岁~29岁患者超过一半。    
      还需要说什么呢?还有谁会说我们是在“猎奇”或“展示”呢?也许,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改进和提高中国性教育的水平!这正是我们在艰难中写作本书的目的。    
      从事青少年教育30余年,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念: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我们将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时候,我愈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而真理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003年11月16日于北京世纪城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孙云晓,张引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ISBN 7…200…05131…4    
      Ⅰ藏… Ⅱ①孙… ②张… Ⅲ中学生—性教育    
      ⅣD47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115881号    
      本书插图设计:刘潇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    
      CANG ZAI SHUBAO LI DE MEIGUI    
      孙云晓 张引墨 著    
      *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邮政编码:100011    
      网 址:bph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总发行    
      新华书店经销    
      印刷    
      *    
      × 毫米 开本 印张 字    
      2004年1月第1版 2004年1月第1次印刷    
      印数    
      ISBN 7…200…05131…4    
      定价:18:00元    
    


第六章访谈后记

      不要让孩子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间,我想那时我心情愉快,没有任何烦恼,而且屋外阳光灿烂,我才会静静坐在桌前,提笔写一个正儿八经的后记。很遗憾,我的情绪起起伏伏,生活中的烦恼无穷无尽,所以一直也没等到那么好的时刻,但我必须要交这部书稿,我也必须要写这篇后记了。    
      所有知道我和孙云晓合作,要做一个“中学生性行为纪实”的人,都会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事?    
      “为什么我不应该做这件事!”我是那么了解他们,那些青春期为“性”的问题而苦恼的孩子们。在我8年少年杂志编辑的工作过程中,太多的孩子向我倾诉和询问有关感情和性的问题,有的孩子甚至千里迢迢跑到编辑部来咨询。    
      最让我不能忘却的是2000年的酷暑时节,高考过后,我询问一位小朋友木青(化名)的高考成绩,她沮丧地告诉我:没考好,因为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还陪自己的好友高三的一位同学去医院堕胎。更惨的是,这位同学在做完堕胎手术后的第一周,为了体育达标,竟然还跑了1000米。至此,在以后的体检中,她的腹部永远有一块阴影。    
      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医科大学的大专,每次听妇科学这门课时,她都会后悔不已,她已经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做妈妈了。木青对此事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因为在一本病历中永远留下了这样的字样:木青,16岁,有性生活,一个月前人流,检查妇科,一个星期后做B超。她的好友不敢用自己的真名,而用了木青的名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这件事讲给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听,引起了他的重视。    
      他认为这些事实里面包含了很深刻的问题:中国的性教育与孩子的现实生活有严重的脱节。    
      他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个调查做出来,给很多人启示和帮助。而且,孙云晓提出,我们应该以严肃的态度,严谨地做好这件事情,要有一个采访提纲,要有一个保护被采访人的保密协议,还要给每位受访人付300元的费用。前期的费用由孙云晓来承担。    
      孙云晓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拟好了一个详细的访谈提纲。在采访中,我们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对提纲做一些修改。因为孙云晓工作非常繁忙,采访就由我一个人完成。但是,每一篇整理好的访谈文稿,孙云晓都会仔细看过,并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    
      所有的采访完成之后,孙云晓设计了本书的结构框架。我们分工合作,我完成了第一、二、三、四、六、八章的分析与建议,孙云晓完成了第五、七、九、十章的分析与建议。全书由孙云晓统稿修改。    
      采访的过程非常艰苦,从2002年的冰天雪地到2003年的冰天雪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照看刚满一岁的儿子,有时疲倦到连话都不想讲。但是我的采访对象却有更大的热情和责任心。他们每个人之所以愿意站出来讲述这件事情,就是为了用自己的经历给其他的同龄人提供帮助。他们认为,这件事,如果他们自己不站出来,别人是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的。但是也有一个孩子,完全想像了一段生活经历讲给我听。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我发现,因此这个访谈被删除。还有一位学生的访谈因篇幅所限,也没有收入。无论如何,我非常感谢他们的激情与真诚,正是这些,使我坚持做好一些极其琐碎和细微的事情。    
      我和一些被采访者后来成为要好的朋友,我们有时会一起去逛街,看京剧什么的。有时在一起聊天也很开心。有一个男孩把300元的受访费拿了出来,希望它成为我这本尚未出版的图书的第一笔购书款。    
      孩子在与大人的相处中,总会有一些事陷入大人的“理所当然”中,失去了基本的诠释权,孩子也丧失了进一步沟通的兴趣和勇气。有一个孩子曾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不能告诉他们(父母),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现在能正常生活的基础。我们都已为人母、为人父,听到这样的誓言,怎能无动于衷?    
      我们希望大家,所有关心孩子的人,少安勿躁,先听一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想想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只可惜,那个“彼”已太难“知”了!抑或是懒得去“知”了!    
      当然,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诸如“我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采取访谈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等等的问题。还好,每个领域都有一些严肃认真的专家,已给出一些指导,著名的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在《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书中的前言中有一段表述:“由于我的样本很少,所以没有任何统计意义,也不能做任何统计推论。我只是把这项研究视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其中所有的材料只具有‘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的意义,不具备对更广大人群和更大范围现象的代表性”。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解释。至于访谈的形式,则是因为中学生朋友们一致以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好好谈一下这件事的机会,他们并不想成为别人窥探隐私的对象,因为这仅仅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非常感谢好友孙晔、洪雪、林静、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孙云晓,我们是十年好友,他于百忙之中与我共同完成此书,并给予我无限多的鼓励,他是一个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有很多深刻思考的教育专家,也是一个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的编辑,在我的文稿中看出各种问题,并给予严厉的批评,使我进步不少。    
      书已写完,有太多遗憾,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指出。我们也知道,还有太多故事尚未讲出,等待大家的来信。    
      邮编:10010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D区212楼3门4A    
      电子邮件: zhangyinmo @vipsinacom。    
      张引墨    
      2003年11月3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