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然也没怪罪他这位同学的想法,他也知道老同学是为他着想,他年纪说大不大,还有做事业的机会,不想看着他这样不死不活的混着,而且说这些话,他也没啥后悔的,特别是一想起安楠这座城市,他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马英华只要一闭眼,安楠那一片片高矮不等、新旧不等、且又朝向不等的屋顶便会浮现在他眼前。

那些由屋顶和屋顶划分出的小巷,又由小巷和小巷构建成的市民生活领地,望着那些笔直的砖砌烟囱或在风中颤栗着的铁皮烟筒,在烟囱之间低低飞掠过的老鸦

然后画面会继续延伸,在接近地平线的地方,那里有几个开掘露天矿所形成的大坑。这些坑,口宽少说也有一两公里那么大,深达七八十米,或一百多米。坑壁向下向中间渐渐收缩,成倒圆锥状倾斜,默对苍天。

安楠最兴旺的时候,火车和重卡的声音成天轰鸣着,就算是安楠资源枯竭都过去十几年了,至今在坑壁上还残留着一段段铁轨和公路的遗迹,荒草丛生,锈迹斑斑,透出无尽的苍凉

他也曾努力的想把这样的画面从脑海中挥出去,可是却始终无法如愿。

其实他也清楚,他无法挥出的不是那个画面,而是心里的那种家国情怀。

这一点,不是他那个时代出生的人是难以理解的,作为他们这样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经历过十年动乱,经历过上山下乡,经历过从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的转变,这些经历也早造就了有别于年轻一代的特质,都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都有面对家国情怀的时一种本能的感动,或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

马英华嗒然低垂下了脑袋,完全失去了收拾行装所必需的那份精细心情,呆坐着了。应该承认,对自己选择逃亡,心有不甘,真可谓“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初因为他在安楠实施的改革被省里认为是太过于冒进,而把他扔进省城的时候,他就可以走,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公务员队伍里,多少像他这样被称作年富力强的当任干部掉头他去,进入商海。

他从未怀疑,自己去办公司,即便不能说比他所知道的一些所谓的企业家办得更好,也绝对不会次于他的老同学。让个人拥有几部大奔,几幢小楼,几个头衔,一大串零的资产,应该说是小莱一碟。

但他没走。不走的理由,他从不回避,他看重的还是干部这个身份的影响力。他从不回避,他的志向并不在办好一两个公司上。对于国内而言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能让所有的公司都办得起来,并且能让它们中的大多数办得兴旺的环境和条件。已经走上改革这条不可能回头的道路,这一点很重要。

国内真正缺乏的是真正能按老百姓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操作和改造体制的干部,而他觉得他在这方面还是不错的。

事实上形势的发展说明他当初在安楠进行的改革是没有错的,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点在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的情况下开启了一项在当时看来有些叛经逆道的改革,这一点他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这不但导致他到省里喝闲茶,实际上这也错过了一个让安楠获得重生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一直寻找着各种理由说服自己不要离开,实际上心里也是想着,他虽然在省里闲赋了几年,但依然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干部,而且对安楠很熟悉,安楠那个烂摊子肯定是要收拾的,说不定有一天,省里想起他来还会启用他,这样他也可以弥补当年着急操之过急的缺憾。

可是结果却是一直没有,就连被人们冠以经济能人的陆政东,对于安楠,也没放在他的议事日程之上,也就是弄了点失业保险之类的敷衍一番了事。

其哀莫大于心死,他之所以会讲那些话,也是觉得没什么希望了。

现在,终于解脱了!

可是马英华心里却是半点如释重负都没有

第34章多事之秋

就在马英华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着组织上批准他的辞呈的时候,省政府秘书长杨启成也在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搞清楚马英华的情况。

虽然陆政东表示不追究这件事,但是作为秘书长,他不能懈怠,他必须要非常主动的摸清这个马英华的情况,也要给陆政东一个交代。

不过,这件事现在不是时候,陆政东现在的主要心思同样在即将举行的省委全委会上,他也要拿出全省下一阶段政府这方面的工作规划,而且也要为全委会上的人事调整操心,这个时候,杨启成自然也不会去分散陆政东的注意力。

根据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全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比如重要厅局级干部的任命,比如省委常委的增补,这都需要全委会表决通过。

全委会的议题由常委会确定。会议议题确定前,一般应征询委员的意见,全委会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会议召开五天前通知到各委员,会议有关材料一般应同时送达。

这一次全委会是例行的全年第二次,同时也是有重要情况召开的全委会,即有非常重要的人事决定,将推选两位省委常委,而关于各地市州以及省直机关厅局级干部的调整,还是需要充分的酝酿一下,在下一次全委会上进行表决。所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

就像绝大多数的会议一样,不管与会者中有多少“传闻”,私下之间又有多么激烈的议论,会议总还是一往无前地在既隆重又平稳平静的气氛中进行,全委会的一项项决议顺利的通过。

在最后一项书记周书明做总结性发言之前,就是关于两位常委增补的事情。

在这件事上,省委常委们之间已经是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而且也和全委会的委员们进行了沟通,准备得很充分,而且按照规定,在除张新文和周若山之外还要推举一位常委候选人作为差额,而这个人是刚刚从原安市长位置上升任市委书记的苏明。

苏明才刚刚四十出头,在市委书记的位置上还没有什么表现,而且作为一地的市委书记,并不为很多委员熟悉,不管是从资历和人望上都不足以和前两者相提并论。

当然,作为年轻的干部,得到这样的机会也是对其的一种肯定,这是加深其在省委委员心目中印象的一个机会,对于真正到时候能够提升时也是大有裨益的。

这样的充分准备和人员配备,在几乎所有领导看来,这同样没有任何悬念将会得到通过。

可是就在众人等待着宣布结果,进入下一议程的时候,负责票决工作的省纪委书记洪志路走过来,凑在周书明和陆政东之间,轻轻耳语道:“周书记,政东省长,出状况了。”

周书明一听,脸色一凝,陆政东也同样如此。

显然张新文和周若山两人之间肯定有一人没有被选上,当然也不排除两人同时落选,不过这样的几率实在是太小。

两个人听得这个消息,一时之间都没有说话,周书明担心的是张新文,张新文行事比较高调,对其看不惯的人也不在少数,而陆政东则是估摸着是不是周若山出了状况,毕竟因为杨凌峰的关系,周若山和对方有些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投票,加上一些事不关己的委员,周若山落选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陆政东原本觉得贝湖的情况比较复杂,担心初来乍到的杨永清出状况,从而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没想到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陆政东也不仅暗暗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若是杨永清和周若山两人都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局面就会显得相当被动

从举手通过的决议制,到如今的干部任免票决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举手表决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多人并非是出于真心,想想在领导们目光灼灼之下,有几个人敢于唱反调?只能跟着“组织”走。

对于完善党内选举和监督制度,由“伯乐选马”转向“赛场选马”,由“少数人选人”、“选少数人”变为“多数人选人”、“选多数人”。

任免票决制使官员的公共政治生活的准入形成了不可预测性,这种不可预测性就迫使推荐的建议人选,把最有利于展现自己从政能力的素质展现给常委和委员,把最优秀的干部通过比较民主的方法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为解决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制度设计。

让干部的公共政治生命多充满一些悬念,提拔使用干部的机制就会更充满活力,更多的政治合格、管理有方的干部就会成为组织指挥决策力量而发挥作用。

话是这么讲,可是这种事情落在那个头上恐怕谁都不好受,对于被选拔者是如此,假如主要领导许诺给一个热门职位,如果实行常委会议决制,这基本上不用担心;如果实行票决制,就会有许多变数,还得为此担心,而对于主要领导来讲,实行票决制,同样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变数,无法完全把握,特别是一把手,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意外出现。

但不管怎么样,出现这样的意外,还必须保持镇定,对周书明是如此,对于陆政东也同样如此。

“到底怎么个情况?”

周书明还是显得很是沉稳的问道。

“新文同志的得票不如苏明同志。”

洪志路轻声回答道。

这显然又是一个意外,不过陆政东虽然表情上看不出什么,心里也还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周书明的脸上也看不出喜怒,但想来也是极为意外。

“马上让常委们碰下头,议一下。”

周书明暗暗调整了一下呼吸说道。

洪志路讲张新文得票不如苏明都抬举张新文了,事实上张新文的得票才堪堪过三分之一,这还是做了工作的结果,这是一个让人羞愧的票数,不但是张新文自己羞愧,就是他这个书记,班长都深感羞愧。

本来他也就觉得张新文性格张扬了一些,锋芒太露了些,可他也没想到省委委员们对张新文的观感是如此之差,这要说是别人搞什么名堂都说不过去,因为这样的票数说明,就算是他比较亲近的人也有没投张新文的票。

但该有的程序还是得履行,既然是全委会投票的结果,这个结果已经无法推翻,除非是选举中出现什么重大舞弊行为。

所以常委们很快就有了结果,周若山苏明当选为省委常委,至于选举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还需要进行调查,至于苏明,也需要接受组织上的调查,常委们很快达成一致,并将此形成决议报给中央。

但这当即就引发了贝湖这次人事变化的混乱,原本张新文是作为常务副省长的人选提出来的,而张新文既然落选省委常委,就必定不能再担任常务副省长了,但贝湖省的常务副省长总不能空着啊,所以也只有提请周若山为常务副省长人选报中央批准。

好在这一次是一个常务副省长,一个常委副省长,常委副省长属于新设,还可以暂时缓一缓。

而苏明则继续担任原安市委书记,等待调查结束之后,再进行安排

这样的消息虽然下达了封口令,对其进行封锁,但是却有根本封锁不了,相反这样的事情越是封锁,越是会传得快传得广,特别是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这更是成为公开的秘密,以各种版本在私下里疯传。

这样的结果表面上看很意外,可实际了解具体情况的人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张新文太过于高调和张扬,首先在省政府这边和省府组阁部门都对其很反感,对下面地市又总喜欢指手画脚,该管不该管的都爱插上一腿,动不动就祭出周书明的大旗让这些人干部敢怒不敢言,让下面很多地市的领导也很生厌,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而张新文由于紧跟周书明,周书明身边的人也不便在周书明面前多说张新文什么,或者是周书明认为他完全能够掌握局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

外界对真相是很难了解到的,刚刚他被省内的官员在媒体上说道一番,这下又出现这样的事情,在外界看来,贝湖是怎一个乱字了得,甚至有书记和代省长之间是否依然又燃起战火的猜测。

以至于其他各地和陆政东相熟的人都不由打电话询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外公身边的秘书都打电话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显然也是听到了说明传言。

陆政东很清楚,他们所关心的不是一个已经定下来的常委落选的事情,那样的事情主要是由周书明负责,和他关系不大,他们关心的是之前陆政东被省内的干部在媒体上批评,这接着就是周书明心仪的人选意外落选,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落脚点还是他和周书明的关系,是担心他吃亏。

陆政东也不禁微微一喟叹,看来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当二把手的时候,和一把手的关系总是很微妙,他在当二把手的时候其实是一直想和一把手处理好关系的,奈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