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65-放慢生活脚步-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谈,既省时也省钱,从长远来看,也能建立“团队精神”。这就是说,公司开始敦促员工在按电子邮件“发送”键之前好好思索的原因之一。2001年,尼古拉成为英国多家公司中首先推行周五无电子邮件日的公司。一年后,英国航空公司推出一系列以“慢一些更好”为主题的电视商业广告。其中之一,一群商人认为他们通过电传获得了美国的一份订单;但他们的对手却花时间坐飞机过去面对面地谈判,并最终窃取了这笔交易。    
    很多公司也在采取措施,使工作不那么像一天7小时那样单调乏味。永安国际会计公司最近通知其美国雇员,周末可以不必查看电子邮件或语音邮件。同样地,压力过大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在采取极端措施,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关闭手机。伦敦野心勃勃、手段强硬的投资银行家吉尔•;汉考克过去无论到哪里,都带随身携带款式别致的镀铬合金诺基亚手机,甚至在度假或浪漫的晚餐中也接电话。然而,她为此付出了代价,她患了抑郁症和慢性疲劳综合症。当心理学家诊断她为“手机迷恋”,并敦促她不时关机时,她感到惊慌了。但最终她尝试照办,首先在午饭休息时间让她的诺基亚手机处于静音状态,后来,在晚上和周末不太可能有紧急电话时,也关机。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她便摆脱了抗抑郁药物,她的皮肤干净了,现在她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在银行,她的同事认为再也不能与她昼夜保持联系了。有几位同事还效仿她的做法。“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我总是时时可以被找到,手机总是时时处于开机状态,使我感觉精疲力竭,”她说道,“我们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减少了工作时间也让汉考克能腾出时间追求业余生活中的缓慢爱好。现在她练瑜珈,另外,一周至少有两个晚上亲自下厨做一顿真正意义上的饭,而不是用微波炉对付。    
    为了避免出现精疲力竭,提高创造性思维,商业权威人士、临床医学家、心理学家不断为工作场所开出放慢节奏的方子。在2002年畅销书《如何在商业中取得成功》中,罗伯特•;克里格尔建议每天有规律地小憩15分钟~20分钟。梅奥诊所健康项目执行主管唐纳德•;汉斯瑞博士则嘱咐,“试着关上办公室的门,闭上眼睛休息15分钟,身体靠后,深呼吸。”


《放慢生活脚步》 第二部分工作篇:工作不甚努力的好处(8)

    即便在高速运转、高度紧张的行业,公司也在采取措施帮助员工慢下来。一些公司为员工提供年休假,希望加班加点的雇员的健康得以恢复,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有的公司在工作场所提供瑜珈、香料按摩和按摩,或鼓励工人外出进餐;有的公司则设立休闲放松房。在软件巨擘甲骨文公司的东京办公地,员工可以到隔音的静修冥想屋,屋里地面上铺设木地板,四周是平滑的鹅卵石,有东方艺术品点缀。室内灯光十分柔和,空气中有一丝熏香的芳香。开关打开,潺潺的溪流从立体音响中飘出让人抚慰的声音。    
    佐藤健是佛教的狂热追随者。作为执行总裁办公室的经理,他每天工作12小时,同时周旋于电子邮件、会议、电话、预算报告之间,当节奏太紧张时,他离开办公室10分钟,来到冥想屋。“有时,我突然感觉我需要慢点,放松下来,让我的大脑安静。”他对我说,“有人会觉得10分钟是浪费时间,但我认为这10分钟是值得投入的。能调控好我们工作的快慢节奏是极为重要的。从冥想屋出来,我的大脑更敏锐、更冷静,这有助于我做更好的决策。”    
    有人则将减速发展到了极致,竟在上班时间打盹。虽然上班时间打瞌睡是最大的禁忌,但也有研究表明,20分钟左右的午后“小睡”效果极为理想,有助于补充精力、提高效率。最近美国国家航空宇宙航行局的调查指出,闭目养神24分钟对飞行员保持警觉和驾驶操作有着奇迹般的作用。历史上不少精力最充沛、最成功的人士都是打盹成癖的,如约翰•;F•;肯尼迪、托马斯•;爱迪生、波拿巴•;拿破仑、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约翰尼斯•;勃拉姆斯等。丘吉尔曾发表了最雄辩的捍卫午睡的演讲:“不要以为你白天睡觉就少干活了。那是没有想象力的人的想法。你会有更大的收获,你一天有两天的收获——哦,至少一天半。”    
    今天,很多人晚上睡眠不足,因此午休可能尤为有益。在包括世界午睡组织和葡萄牙午休朋友协会等组织的支持下,午休正处于复兴阶段。亚德钢铁公司鼓励其在美国的六个工厂员工利用休息时间打个盹儿。公司设立了特殊的“午睡房”,一年一度举办集体午睡会议,并提供工作午餐和睡衣。德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强烈要求公务员在办公室或家里的椅子上午休。从美国的车间到德国的市政厅,结果都是一样的:午休使员工更快乐,士气更旺,效率更高。或许将会有更多的工作场所提供午休。2001年,欧洲主要办公室家具生产商推出一张新椅子,该椅子能打开一个水平位置,允许人们在桌子上打一会盹。    
    与此同时,在西班牙,午休又以现代意料不到的形式回来了。因为大部分西班牙人不再有时间回家吃午饭或睡午觉,一个名为“午休沙龙”的全国网络现在为从银行家到酒吧招待等不同群体提供午睡服务,每人花四欧元就可以在那里小睡20分钟。    
    位于巴塞罗那马略卡岛街的午休分部店,室内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旨在让人放松。墙上涂上令人宽慰的桃子,屋子氛围温馨,光线柔和。不知躲藏在哪里的歌手在演唱新时代音乐。顾客衣着齐整,脸面朝下,跪在按人体功率学和工作环境改造学的原理设计的椅子上,享受着头部、颈部和背部的按摩。一旦渐渐入睡后,按摩师会为他们盖上厚毯,继续按摩。我在椅子上坐好后,屋里至少已有3个人发出了轻轻的鼻鼾声。几分钟后,我也睡着了。    
    后来,在外面的人行道上,我和一位名叫刘易斯的年轻推销员交谈了起来,他刚睡了15分钟,正在整理领带。他看上去和我一样精神饱满。“这比到体育馆强多了,”他边说边合上公文包,“我觉得自己完全恢复了精力,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放慢生活脚步》 第二部分结论:找到合适的节奏(1)

    在某种程度上说,生活的全部奋斗就在于做每一件事情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慢速的发现》作者斯特恩•;拿多林    
    1898年,摩根•;罗伯逊出版《徒劳无功》一书,这是一部奇异的、预见性的小说,讲述的是船员试图打破横跨大西洋航行速度的记录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故事开头,一家公司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游艇首航揭幕,这艘号称“几乎不可能下沉”的游轮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全速穿越公海。然而,它在其处女航中与另一艘船相撞,并被解体。一位事故目击者将其谴责为“为追求速度不惜肆意践踏生命与财产”的行径。这艘杜撰中的游艇取名为泰坦尼,14年后,即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导致500多人丧生。    
    号称“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的沉没无疑向沉溺于速度的世界敲醒了警钟。许多人希望这一悲剧能迫使人类停下来,认真、审慎地思考速度崇拜的危害,希望放慢速度时候的早日到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世纪后,世人仍竭力加快做事的步伐,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忙碌文化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我们在引领地球及我们自身走向毁灭。我们在时间上如此贫穷,以至于忽视了朋友、家庭和伴侣。我们几乎不再知道该如何去享受,因为我们总是期待下一件事。我们所吃的食品毫无味道,而且于健康不利。我们的孩子也为同样匆忙的暴风雨所困,前景似乎十分黯淡。    
    然而并非一切都已然失落。我们还有时间去改变自己的航向。虽然速度、忙碌以及节省时间所带来的困扰仍然是现代生活的特征,一股强大的反抗力正在酝酿中,慢速运动正在兴起。许多人不再凡事皆快,而是放慢速度;他们发现这有助于更好地生活、工作、思考和娱乐。    
    但慢速运动果真是一场运动吗?慢速运动无疑涵盖学术界所期待的全部成分:普遍的同情、对新生活的憧憬以及群众性的行动。诚然,慢速运动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而且社会认知程度也不高。许多人放慢了节奏,比如减少工作时间,花时间自己做饭,但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这是全球运动的一部分。然而,减速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有所收获。    
    意大利或许是慢速运动距离精神家园最近的地方,传统的地中海生活方式重娱乐,重休闲,是反快速的一剂良药。慢餐运动、慢速城市运动及慢速性爱都根植于意大利。然而,慢速运动并非要将整个地球变为地中海的度假村。大多数人并不希望以对慢速的崇拜取代快速崇拜。速度或许能给人带来快乐,增加成效,让人感觉强而有力;没有速度,我们会更加贫穷。世界所需要的、慢速运动所能提供的,是一条中间道路,一个将美好甜蜜的生活同信息时代的活力相联姻的处方。其秘诀是寻找到二者之间的均衡:不是凡事皆快,而是以恰当的速度去完成。时快,时慢;时而介于二者之间。慢意味着绝不匆忙,绝不力图为省时而省时,意味着即便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快也要保持冷静、不慌乱。培养内在的舒缓悠闲气质的一种办法就是腾出时间做无法快速做的事,例如沉思默想、编织、园艺、瑜珈、绘画、阅读、散步、气功等。    
    放慢步伐没有灵丹妙药,至于什么是合适的速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人、每一种行为、每一时刻都有其合适的速度。有人陶醉于一种节奏快得足以将其他人早早送入坟墓的生活。人人均有权选择让他们感到快乐的生活节奏。正如“适当的速度”运动钢琴家乌姆•;克莱梅特所言:“如果我们能为不同的节奏腾出空间,这个世界就会更加多姿多彩。”    
    当然,慢速运动仍面临一些令人畏缩的障碍,其中甚为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偏见。即便我们渴望放慢节奏,也会为贪婪、惰性及跟不上步伐的恐惧所束缚,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推广慢速仍有许多劝导工作要做。    
    批评家认为,慢速运动不过是一时流行转瞬即逝的狂热,或是永远不能成为主流的边缘哲学。当然,要求减慢速度的呼吁并未能遏制住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风起云涌的加速大潮。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慢节奏信奉有加的人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快步伐迎头赶上。当全球经济开始又一次狂风暴雨般袭来之际,当又一个网络公司热来临之际,当每一个人争先恐后忙于以快捷方式挣钱的时候,所有关于慢速的谈论是否应该遭到摒弃?别在这上面打赌。比起我们的前辈,我们更清楚不断加速的危险和无用,也更决意击退速度崇拜。人口学家也赞成减速。在发达国家,人口在老化,大部分人变老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慢下来。    
    慢速运动有其自身的推进力。对速度说“不”需要勇气,当人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立、其他人也持有相同看法、也在冒同样的风险时,他们更易于采取断然行动。慢速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每次当慢餐运动或减少时间学会等组织成为宣传焦点时,其余的人就更易于对快速提出质疑。此外,一旦人们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收获到放慢节奏的好处后,通常就会将其经验运用于其他领域。加州伯克利著名的圣地——北伯莱餐馆创始人艾丽丝•;沃特斯也是慢餐运动的一颗明星,从2003年起,她便开始到处宣讲慢速教育的好处。普通人也纷纷开始上网;罗杰•;金伯在发现从容性爱的乐趣后,减少了工作日程安排;对克拉莱尔•;伍德而言,放弃保险公司高强度的工作同在家中教育女儿可以并行不悖;商业教授吉姆•;休斯利用气功帮助自己在壁球场上放慢节奏,从而也学会了在咨询工作和教学中从容不迫;晚上关闭手机使银行家吉尔•;汉考克受到某种激励,自己下厨做饭。“一旦你开始对工作中永不停步的心态提出质询,你就会对其他方面出现的这种心态提出质疑,”她说道,“你就会想深入每一件事情,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放慢生活脚步》 第二部分结论:找到合适的节奏(2)

    生活中这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强化了全球对慢速的渴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