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大亨-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不满。而且葛洛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生产出的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深重。好在葛洛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而且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1985年的一天,葛洛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洛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据说现在IBm已经在研究比英特尔386更好的cPU!您听说过了吗?”张毕玄一见面就信口说道。

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80年代初期个人电脑时代的蓝色巨人提出Pc概念,引领了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IBm的对手王安公司认为电脑给个人使用的可笑的,所以没有研究个人计算机。当王安公司发现整个市场充斥这个人电脑的时候,王安公司决心生产个人计算机,但是王安公司要自己制订一套标准,拒绝生产Pc机器。这时候整个市场已经被IBm的Pc机以及其他的兼容Pc机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完全包围了。发现大势不秒的王安公司地位已经一落千丈。这时候Pc机阵营的领袖开始和其他兼容机展开血腥搏斗。不过当1985年英特尔热情的向他们推荐新产品英特386微处理器的时候,IBm却断然拒绝继续采用286cPU生产Pc机,另一方面,IBm也不无想甩开英特尔自己研究cPU芯片的意思。这给了其他兼容机生产商在Pc机领域超越IBm的机会,也造成IBm的后来的连连亏损的衰落。

葛洛夫怒道:“不!IBm不可能成功的,大型机的芯片和个人计算机的芯片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且,IBm的那些官僚早就在后悔没有采用我们的386了!难道你是在嘲笑我以前的失败吗?是的,IBm没有采用386但是他们已经付出代价了!”拥有计算机方面的专利比其他所有著名的计算机公司加起来还多的IBm要说研究不出Pc机的cPU,说出去给别人听,也不会让人相信。

“我不是这个意思!相信你已经早就不满IBm的霸道了吧?你看,贪婪的IBm总是想把利润自己一个人赚,现在他们不但在研究Pc机的cPU还在和比尔。盖茨合作研究OS/2操作系统,想要强占属于微软公司的市场。今天他们想要抢占操作系统市场,明天他们又要抢占cPU市场。如果我们不团结起来,总有一天,整个市场就剩下IBm一家计算机的巨无霸了!今天我来是想谈谈把微软和英特尔结合成一个同盟,你们有计算机最中要的cPU技术,我们有普通用户必须要使用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结成WINTeR联盟,相信整个世界的IT行业没有任何势力能阻挡我们扩张的脚步!”张毕玄笑道。

葛洛夫想到和微软结盟也不是坏的主义,于是就同意了。

张毕玄在美国时间很短,许多有潜力的公司也并没有收购。比如思科、甲骨文、美国在线之类的公司,虽然他想早点把这些金矿揽到怀里,可是这些企业还没有定型。如果自己收购了那些本来前途会很辉煌的企业,把这些幼苗引到另外一条成长路途,自己又放任不管反而会断送了那些企业的前途。现在最好是放养,等这些企业度过了婴儿、幼儿阶段,那些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人物都上台,企业成长到了少年阶段自己才下手。还有个戴尔公司,88年上市后开始几年股票价格涨的并不猛,而从上市开始400万原始股中就有350万在市场流通,只要花几千万美圆在股市中就能收购该公司的股票,比收购微软容易多了

分割线

昨天半夜11点就起来了,就是为冲榜准备。从成绩掉下前15到绝地反击,冲到11名。我心里乐开怀了。经常边码字,边看看数据,心情非常愉快。9点多的时候我兴奋的刷新榜单,突然发现新人潜力值在一瞬间减少了1600多的数据!260票边成170几票,3000多点击边成1800!顿时悲愤心情冲满胸腔,一个多小时我到处找朋友诉苦,有朋友说,被人刷票刷点击很正常啊,扣了不就扣了,收藏又没少。我经常在几十个QQ群拉广告,拉票,但也不会白痴到自己刷票刷点!所以到处找和起点系统管理相关的人,有另一个个朋友给个QQ号码给我让我反映一下,结果QQ拒绝的加他的申请,理由是扣点口票不归他管。接着,我找以前别的马甲作者帐号上加的5组编辑白开水反映情况。这事情也不归他管,我也不是起点签约作者。虽然反映了几分钟也没得到什么结果,但编辑还算客气,我问的话都很快回应了,随口鼓励努力码字。然后我就没做纠缠了,心里却有被重视的感动。算了,不就100票1000点吗?上周我一天已经有300~400票,平均每天增长150收藏的成绩了,还怕宵小之倍坑害?现实社会中不也是这么样吗?玻璃窗还被人砸碎了一块玻璃,没哪个缺德鬼敢来承认呢!要是只扣票我还可以当有的好心办成坏事情,但是同时消失1000点击就是赤裸裸的被人害了!更新!让失去的票和点击都补回来!

→第二十八章(下)←

张毕玄知道见好就收闷声发大财才好,光自己已经没买下的股票就能让自己在20年内带来上百倍的投资收益,其中给自己带来的声誉和影响力更是大的惊人。

要低调!不能把美国企业都买光是吧?现在他还不敢像倭国人那么嚣张,看到美国企业有潜力就要收购,本来倭国人的各种产品拼命朝美国倾销,就搞的美国企业主们非常不爽。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企业在商业上竞争不过,于是,山姆大叔就卸掉了自由的面纱,用政治的力量把它按倒然后用金融领域的软刀子捅倭国的命脉。这是国际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对自己民主,对别人法西斯的手段。

这也怪这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光短浅,或者没有意识到发达国家的真面目。亚洲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总是喜欢搞许多美圆外汇存到国库,而不是把相等价值的外汇换成黄金等硬通贵金属,所以像日本这样发达的金融体系对美国来说也是不堪一击。

虽然,现在看来倭国经济蒸蒸日上,但是等到90年代金融领域的定时炸弹引爆后就知道美国为什么会被叫做世界超级大国了!美国在90年代初期除了在海湾战争中显示强大武力外,还用金融手段让政治和军事上的劲敌苏联解体了,以及击溃了商业上的对手日本。张毕玄只是一小商人,还不敢惹的白宫里面的人物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头上。

微软公司的发展已经上了轨道,张毕玄相信巴尔默的管理水平,所以自己欣然的坐着自己的豪华游艇回香港了。除了游艇外,张毕玄还用买废钢铁的价格买下三艘美国海军退役的巡洋舰护航,虽然武器系统要比美国现役海军落后20年,连个导弹系统都没装。可是张毕玄还是非常高兴,毕竟是自己是私人舰队嘛,军舰上的士兵和军官岁数大多超过了40岁,不过开动几条古董军舰还是行的。张毕玄不是想嚣张,而是不放心坐飞机,2007年还听说有美国战斗机在天空解体了呢,而在海上一艘连舰炮都没有的游艇是很不安全的,毕竟海上有海盗这种职业的人。

这几艘军舰至少退役10多年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被拆毁。最大的一艘排水量10000吨,算是旗舰,被张毕玄命名为“微软号”,其他两艘都有6000吨的排水量,分别是“貂禅号”、“西施号”,张毕玄让两艘船上的美国大兵们了解到貂禅和西施是超级大美女,比好莱坞当红明星还漂亮的美女,这些大兵都陷入幻想和意淫中去了。

没有导弹是船也很嚣张,几十门大口径的舰泡威力就不见得比导弹差,只是射程和精确度差许多而已,几十年前大炮还是人类国家用来“校正”国家边界的主要仪器呢。

当张毕玄的舰队杀气腾腾像要打仗似的驶向亚洲,一路上各国海军如临大敌的“欢送”,路遇印泥、倭国、越南的鱼船时候,张毕玄的船队由于水手都是新嫩驾驶经验很成问题,经管很注意交通安全了,可是还是很不小心的撞翻了几艘鱼船。不过,船上水手都是美国人,这些山姆大叔的仆从国敢怒不敢言,只是低调处理了。后来,网络时代有人在网上发出张毕玄舰队销帐撞翻几小丑国的鱼船,顿时让他成了几亿青年人的偶像。

张毕玄心情大爽,不过他可不敢开军舰“经过”台湾海峡,一不小心准被人大炮、导弹走火给轰到了。

要说今年世界上谁最露脸?十个人有九个都知道是张毕玄!

这几艘岁数大的能当张毕玄爷爷的军舰一路发挥夕阳余辉,到了香港连港督都率当局官员如同英国国王来了般一样的在码头上迎接张毕玄的驾到,更是大增张毕玄脸面的光彩。

维多利亚码头上,港督卫奕信、香港华商代表李嘉诚、李兆基、包玉刚、霍英东、荣鸿庆,以及英商中的巨头西门…西泽克、亨利…西泽克兄弟等等重量级人物。这么多人物中,张毕玄只熟悉亨利…西泽克和包玉刚两人。不过,现在自己身份不同了,在场所有富豪的财富全加在一起都没自己多,香港这块地方自己还真算超级大人物了!香港87年GDP才只有3000多亿港币,更准确的说张毕玄全部财富加在一起几乎达到香港GDP的3倍,当然他不会把实际上的财富数据公布,是怕吓着香港市民了。

卫奕信作为第二十七任香港总督,自然排在前列。卫奕信1935年出生,苏格兰人。原来译名魏德巍,有人说这个名字的读音不吉利,遂改名为卫奕信。他的夫人中文名字颜丽珊,后改为黎丹霞。卫奕信的出生日期,很充满罗曼蒂克,他正好出生在1935年的情人节那一天。

卫奕信到任前曾先后在英国驻华代办处任职,从三秘逐次升为一秘。1965年调回英国外交部,任职远东司。1968年辞职,改作教学及编辑。1974年再回外交界。1977年出任香港总督政治顾问。1981年调回外交部任南欧司长,后升助理次官,主管亚太地区事务,并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方首席代表,参与完成《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直到被任命为香港总督为止。

1967年,卫奕信与比他小8岁的颜丽珊女士结婚。婚后二年,连得两子——彼得和安德鲁。卫奕信夫人1943年出生于牛津,来港前,在伦敦开办了幼儿园,有自己的事业。

卫奕信在从事三年外交工作以后,1968年辞职,入伦敦大学。曾任《中国季刊》执行编辑一职,其间对中国事务及中国对外关系非常关注。1973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辞去《中国季刊》编辑工作后,卫奕信于1974年重返外交部工作,1977年出任第二十五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的政治顾问。1981年底返回英国外交部任南欧司司长。他对香港及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有相当的了解。1984年,卫奕信升任英国外交部助理次官,负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事务。

早在1980年初,中英谈判香港前途问题时,卫奕信已经是英方代表团成员之一,1985年中英联合联络小组成立,出任第一位英方首席代表。

1987年9月和12月,卫奕信上任以后不久便两度访京,讨论有关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由于与中方意见分歧,访京返港后宣布,1988年暂时不在立法局内进行直选,并决定1991年只有少量直选议席,而1997年前则增至25%。为此,被人指责∶为维护中、英、港良好的关系,而漠视香港五百多万市民的意愿。

1987年10月,全球股灾,香港联合交易所宣布停市4天,港府宣布以20亿外汇贮备来挽救期货市场。当时卫奕信正在美国访问,有的议员事后批评他没有即时返港“助阵”,解决股市问题。还批评他平时疏于监管股票市场,临时用20亿元救市是为豪赌中输过了头的投机者提供免费赌注。

无疑,卫奕信和前任尤德爵士十分相似,用中国人的话形容:“他是个好官。”可惜的是,卫奕信书生气太重,而且他多次用人不当,他批准过数千亿港币的大工程本来是想增强香港市民的信心中国政府又认为他在耍花样,是在掏空香港的家底。89年中国政治上波动让外国势力蠢蠢欲动,卫奕信却异常冷静,坚持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决反对由英国单方面放弃《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内的鹰派反华势力看他十分不顺眼,一致认为卫奕信对中国政府过于软弱,所以到92年就被赶下台了。

李嘉诚、李兆基、包玉刚、霍英东自然不用说,这四人是香港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